人体三大免疫细胞系统(人有几大免疫系统)
本文目录一览:
- 1、人体最大的免疫体系是什么
- 2、大家都知道人体内有一个免疫系统,那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 3、人体的免疫系统由什么组成
- 4、人体的什么都有哪些免疫细胞来抵御病毒?
- 5、人体免疫系统三大防线是什么?
- 6、人体内免疫系统包括哪些部分?
人体最大的免疫体系是什么
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等),以及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等)组成。
最大的应该是淋巴器官(胸腺、淋巴结、脾、扁桃体)吧。
大家都知道人体内有一个免疫系统,那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免疫防御免疫,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功能。人体免疫系统主要是对抗外来病菌和细菌感染。
人体的免疫系统由什么组成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器官有胸腺,骨髓,淋巴结等免疫细胞等
免疫细胞包括干细胞系;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
免疫分子包括TCR,BCR,CD分子,粘附分子等
人体的什么都有哪些免疫细胞来抵御病毒?
人类存在于大自然内,时时刻刻都被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所包围。但是人类却鲜少生病。这是因为人体有各种各样的防御系统来抵抗外界的病毒细菌,来保护自身内环境的稳定。而参与保护人体的各种免疫细胞有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记忆T细胞、记忆B细胞、免疫活性因子等。说起人体的免疫系统,我们要知道人体的免疫系统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
这两种免疫防御系统构成了人体的三道防线。病毒只有打破了这三道防线才有可能感染人体,使人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
首先这第一道防线就是由人体的皮肤和粘膜及其所分泌的物质构成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一种。所有的的病毒细菌它们一发现就会消灭它们。其次,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就是由体液中的一些杀菌物质(溶菌酶,免疫活性因子等)和吞噬细胞组成的。和第一道防线一样,第二道防线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不仅出现在第二道防线里,第三道防线它也参与。并且它没有特异性,只要不是人体本身的细胞或者是代谢物,吞噬细胞都可以把它吞噬。
最后要讲的就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由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的。但是不是人人都有第三道防线的。有的人天生不能合成T淋巴细胞,那么他细胞结构及生命活动有关资料就不具备第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人体最重要,它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主要是由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记忆细胞等等一同协调工作,进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
但是人如果一直熬夜或者是过度的劳累,人免疫系统的功能就会下降。这个时候就是最容易生病的。所以为了我们自身的健康,早起早睡,不要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疾病自然就离你远远的。
人体免疫系统三大防线是什么?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而且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并称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有防御作用)。
扩展资料:
人体的三道防线帮助人体抵御自然界外和人体内数以亿记的各种类型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互相依赖、和平共处在这个地球村,维持人们身体的健康;防线一旦崩溃,则各种感染接踵而来。
人们往往很担心外来感染,像现在流行的新冠病毒(来自动物界),当然外来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的确是人类很重要的一类威胁,但是真当防线崩溃时,内源性感染其实同样、甚至更加可怕,比如我们人体的肠道、呼吸道、口腔等都定植有大量的各种类型微生物,正常情况下正是有这三道防线的存在,不但使得它们不能“作乱”,反而让他空腹健身抗衰们“乖乖听话”构成我们人体的一道防御屏障。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人体三道防线
人体内免疫系统包括哪些部分?
免疫系统就是人体对外界的侵害(如细菌、病毒的入侵)起防御作用的组织,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骨髓
骨髓是液状柔软的富于血管的造血组织,隶属于结缔组织。骨髓存在于长骨骨髓腔及各种骨松质的网眼中。
在胚胎和婴幼儿时期,所有骨髓均有造血功能,由于含有丰富的血液,肉眼观呈红色,故名红骨髓。约从六岁起,长骨骨髓腔内的骨髓逐渐为脂肪组织所代替,变为黄红色且失去了造血功能,叫做黄骨髓。成人的红骨髓仅存于骨松质的网眼内。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严重贫血时,黄骨髓能“见风使舵、摇身一变”,成为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
胸腺
胸腺在人的胸骨上端,左右两肺之间,有一个火柴盒大小的黄灰色组织,这就是胸腺。以前人们把胸腺和阑尾(盲肠)一样看待,认为是一个没有用的、在进化过程中还没有来得及完全退化掉的器官。青春期前发育良好,青春期后逐渐退化,为脂肪组织所代替。它在免疫学中称为“免疫大王”,是造血器官,能产生淋巴细胞,并将其运送到淋巴结和脾脏等处。
医学研究证明,在胚胎发育早期,胸腺与甲状腺同出一源。人出生后胸腺便迅速生长,并渐行移居于胸骨后。出生时的胸腺约15克,由于少儿时生长素分泌量丰富,到青春期达到高峰,使胸腺这一器官达到30~40克,以后逐渐退化。胸腺对生长素特别敏感,人在35岁以后生长素的分泌量减少,所以胸腺就逐渐退化。因此胸腺是人体中“寿命”较短的器官,进入老年后可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
胸腺激素还能提高淋巴细胞的杀伤能力,诱导B细胞(一种淋巴细胞)成熟。这种淋巴细胞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具有重要作用。
淋巴结
淋巴结为大小不等的灰红色的扁圆形或椭圆形小体,直径约2~25毫米,质软,色灰红。其隆凸侧有数条输入淋巴管进入,而其凹陷侧称淋巴结门,有1、2条输出淋巴管及血管和神经出入。一个淋巴结的输入管,还是另一个淋巴结的输出管。
淋巴结常成群聚集,也有浅、深群之分。多沿血管分布,位于身体屈侧活动较多的部位。在四肢,淋巴结多位于关节的屈侧;在体腔内多沿血管干排列或多位于器官门的附近。胸、腹、盆腔的淋巴结多位于内脏门和大血管的周围。
淋巴结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菌、病毒和毒素的侵入,直接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当局部感染时,细菌、病毒或癌细胞等可沿淋巴管侵入,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如果该淋巴结不能阻止和消灭它们,则病变可沿淋巴管的流注方向扩散和转移。
掌握淋巴结群的位置及收纳范围和流注方向,对诊断和治疗某些疾病有重要意义。
脾脏
脾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是血液的过滤站,也是淋巴球的停留之处。它位于胃的后方、横膈膜的下方。脾脏内亦分成数个腔室,腔室内充满着红髓与白髓。在红髓内贮存有大量的红血球与巨噬细胞。此外脾脏也是人类在胚胎发育时期生产红血球的场所。
肠道、皮肤及新膜
肠道、皮肤及新膜是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就好像人体防御的前锋一样,所以它们的作用很重要。
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是免疫部队的步兵,守卫体内所有的入口,等待殂击病原体。另外,它也能够发出化学信号,请T细胞来协助。当异物或细菌侵入机体,体内各处的吞噬细胞可吞噬清除异物,这是机体最原始的一种防御方式,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意义。曾经有位科学家将这些吞噬细胞(除粒细胞外)、血液内的单核细胞以及骨髓和淋巴器官内的网状细胞、内皮细胞归纳为一个系统,称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该系统所包括的所有细胞均来源于骨髓内的幼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分化为单核细胞进入血流,后者从不同部位穿出血管壁进入其他海南博鳌医院干细胞美容价格组织内,分别分化为上述各种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在机体内分布广,细胞数量也很多,其功能意义不仅为吞噬作用,还有许多其他重要功能,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T细胞
T细胞原是骨髓里生长出的微小白色细胞,被血液送到胸腺里,受胸腺激素的培育,成为成熟的、但还没有免疫功能的T细胞,再被血液送到脾脏、淋巴系统和其他器官。在那里,T细胞受胸腺激素的影响进一步长大,随时准备抵抗各种对人体有害的敌人。
T细胞按其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种:
(1)辅助性T细胞。协助活化B细胞产生抗体,也可协助杀伤性T细胞及巨噬细胞发挥免疫功能。
(2)抑制性T细胞。对各种T细胞和B细胞都有抑制作用,调节和控制免疫反应,维持免疫自稳性(即免疫耐受性)。
(3)功能性T细胞。它是被特异抗原刺激后分化增殖的致敏T细胞,可以直接杀伤异己物。
(4)记忆性T细胞。记忆性T细胞连同记忆性B细胞一起,是在抗原刺激后,保存特异抗原信息的淋巴细胞,寿命可长达数十年。当它们再次接受与原来相同的抗原刺激后,就可以增殖为对付抗原的功能性T细胞或能产生抗体的浆细胞。
(5)杀伤性T细胞。杀伤异己物时需要抗体参与。
(6)自然杀伤性T细胞。杀伤异己物时不需要抗体和预先致敏的淋巴细胞的参与。有免疫监视功能,对杀伤肿瘤起重要作用。
B细胞
B细胞可以产生抗体,抵御一切外来细菌的侵入,协助其他细胞保持免疫系统的稳定性。
抗体
抗体(免疫球蛋白)是一类与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的球形蛋白质,广泛存在于人体和动物体中。
免疫球蛋白对人体有许多重要的作用:有的免疫球蛋白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殖道新膜表面,能够防止发生局部感染;有的免疫球蛋白分布于血管内,在防止菌血症方面起重要作用;有的免疫球蛋白能够中和毒素和病毒;有的免疫球蛋白能够抵抗寄生虫感染;有的免疫球蛋白可以调节免疫细胞增殖分化为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抗体是使机体能够抵抗侵入体内的病菌及毒素侵害的蛋白质)。
许多人的免疫功能异常都与免疫球蛋白不足有关,因而摄入免疫球蛋白成为调节机体免疫的极佳选择。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开发出了以牛初乳(母牛产犊后最初几天的乳汁)为原料的天然功能性食品,其主要功能组分就是免疫球蛋白。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古印度人便开始食用牛初乳,其在民间被视为灵丹妙药。在青霉素及其他抗生素出现以前,美国人也将牛初乳用作抗病食物。18世纪末,科学家发现了初乳对新生幼仔存活及生长发育的意义,于是,对牛初乳的研究逐步深入。1990年前后,科学家才开始从功能性食品的角度关注牛初乳的开发问题,2003年才整理出大量有关研究报告,确认了它作为卓越天然抗病食品的地位。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