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利赛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知识 > 正文

养生知识

造血干细胞移植病区(同胞造血干细胞移植)

max2022-12-16养生知识59

罗京葬礼现场:群众排起千米长队,老搭档李瑞英面带悲伤

2009年6月5日,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罗京与世长辞。 而就在不久前的重生细胞购买5月29日,罗京在北京解放军307医院度过了干细胞美容针的作用最后一个生日。

那是一个温暖的午后,北京解放军307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二病区走廊深处的一个病房里,罗京的妻儿,朋友,还有医护人员,聚在一起庆祝罗京的生日。

生日歌过后,罗京向在场的所有的医护人员一一致谢——为了他瞬转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步骤们对他自己的照顾;他感谢自己妻子平日的付出与操劳,让儿子听话懂事;他感叹自己时日无多,愧对父母……

这些话,像是最后的道别。他曾经几度哽咽,难以成声。

没过几天,岁月的指针划拨到2009年6月5日,当天的央视新闻《新闻三十分》播送了罗京去世的消息。

与赵忠祥、宋世雄并称“播音三巨头”的罗京,曾经是属于一个时代的符号。

罗京(1961年5月29日-2009年6月5日),出生于北京市朝阳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祖籍四川省彭县隆丰镇(今四川省彭州市丹景山镇),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播音员,新闻编辑部副科长,中共十七大代表。

在1983年从当时的广播学院毕业之后,罗京就进入了《新闻联播》栏目组并担任主播。直至2006年罹患淋巴癌去世,28年的时间里,一共出镜共三千多次,没有一次出错记录。

他的同行曾经这样评价他: 做到这一点的确很难,但是罗京老师给予了我们做到这一点的答案。

他的播音风格沉稳庄重,在中央电视台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环境里,罗京的地位也是无可动摇的稳固。

这个声音,陪伴了中国的观众很久很久,久到足够成为一代人的记忆。每晚打开电视机,就会见到那些熟悉的面孔,罗京老师也是那些亲切面庞中的一位。

然而罗京开启广播事业,却是命运的一场巧合。 彼时罗京就读于北京酒仙桥一中高二理科班。

有一天,北京广播学院突然来他们学校招学生,罗京的一个同学想要去报名,想要拉着罗京一起去。

罗京自小性格沉稳,成绩优异,行事风格也颇为稳重。在从小到大的规划当中,并没有出现过广播传媒这些行业的设想。但因为罗京生性随和,答应了同学之后,便和他一起去参加了选拔。

或许是上天注定,在参加选拔的时候,罗京以他独有的温和气质,还有清爽并富有感染力的嗓音,征服了评委老师,被成功选中。 后来,罗京来到了北京广播学院读书,选择了广播专业。

完成学业之后,各家电视台都想吸引罗京到自己这里来工作,最终,罗京来到了中央电视台。

那时的《新闻广播》还是以录播的形式播出,直到1996年,伴随着 科技 发展和现实需要,节目形式才转变为直播。

在此后的工作当中, 罗京开始和李瑞英搭档 ,他们两人默契配合,总是能完美地完成播音任务,成为了台里的模范和榜样。

后来台里的新人来了一拨又一拨,他的同事们面对罗京,都会给出一样的评价:专业,严肃。

在罗京的心里,工作是神圣的。所以出现在镜头前面的他,神情永远庄重严肃,更不会允许自己出一点差错。

因为工作认真,从来没有出过差错,他连续五年被评为“央视最佳播音主持人”。这样的纪录,至今没有另一个人来打破。

在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中,会运用语法手段、词汇手、韵律、体态语及声画等手段,以达到衔接效果自然,节目正常运行的目的。[1]罗京的职业素养之高,已经涵盖了许多专业理论之外的实践经验,并不是一日之功。

专业素养过硬之余,他也是多才多艺的。

在工作中严谨认真负责,工作之余的罗京喜欢听听京剧。面对采访,罗京神态放松,但吐字依然无比清晰地讲述自己爱好的起源:

“平时喜欢京剧其实应该算是得益于大唱样板戏的年代了,因为在我们小学的时候,正好赶上八个样板戏的普及,作为宣传队的队员嘛,我经常学习一些样板戏,同时要四处去演出,那么潜移默化中就对京剧有一些认识。”

他在晚会上唱起《淮河营》选段,气质端正,嗓音清亮,选段结束后台下掌声雷动,他却敛去了刚才的气势,谦逊又温和地朝着台上台下拱手作揖致谢。面对自己的表现,他评价说:

“其实不光是不自信吧,而且是很紧张。尤其是要现场唱的话,因为说老实话没有什么功底,只是凭着一种爱好,之所以能够在一些节目里出现,可能是一些导演或者一些同行觉得像我们这样的人唱几句京剧的话,可能更有号召力。”

对于自己的爱好,他都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里的表现,更是知难而进。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罗京在体检中查出患有淋巴肿瘤。 8月6号,他完成了奥运会火炬的传递,那时他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后背,罗京是忍着剧痛跑完的全程——但是后续,他仍然坚持做完了奥运会的直播报道。

2008年8月31号,彼时的罗京已经经历过一次化疗,但是他强忍着病痛,重新登上了《新闻联播》的主播台。那次短暂的播报,成为他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的定格画面。

那天的播报是他和李修平搭档,开播之前他打着自己的领带,认真咨询同事的意见: “你看我这样行吗?能跟你们的衣服配上吗?”

那天中央电视台所有的领导都在外面,站在那揪着心看着着罗京的播报。 罗京没有皱一下眉头,没有流一滴汗,就那样沉着一如往日地把陆续送过来的十七页半的纸都播报完毕。

罗京的业务能力在中央电视台有口皆碑,他的座位下面却永远放着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那本又厚又沉的字典在他的手里都已经被翻烂了——对于罗京而言,学习是毕生的事业。

罗京生病之后,谁也没有动过他的私人物品,他的衣柜也就一直好好地摆在那里,因为他对同事们说: “养一养,就又能回来上班了。”

这样的话,他说过不止一次。 病房里,他对前来看望自己的同事们说: “我快好了,等我头发长起来,我就回去上班。”

然而,就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罗京的病情急剧恶化,心脏与循环系统都出现了严重的衰竭。

2009年6月5日清晨6点40分,被护士叫醒的刘继红看着丈夫静静地离去。她忍着巨大的悲痛,给儿子的班主任打了电话,让他赶紧来。

接到电话后,罗京儿子的班主任把孩子第一时间送到了北京307医院。 看见病床上沉睡的容颜,罗疏桐一遍又一遍呼喊着他,却再也得不到回应。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他传递火炬时的身影并没有让人觉得他身患重病,甚至于他的妻子都一度以为罗京的病情出现了好转。

对于刘继红而言,他的离开,是幸福人生的破裂与转折,是家庭的破碎。

对许多观众来说,他们更愿意相信这只是罗京的提前退休。

按照计划安排,灵堂将在上午九点向群众开放。但是在那天,追悼会现场很早就聚集了从全国各地赶来的群众。

罗京的同事们,也都已经在灵堂内外等候,送他最后一程。

罗京在中央电视台的领导同事们都在场,包括台长焦利、前台长杨伟光、主播邢质斌、康辉、李瑞英、王宁、李修平、张宏民、敬一丹,以及主持人赵忠祥、水均益、朱军、王小丫、董卿、白岩松、朱迅等人,大家都身着黑衣,神情肃穆。

送行的队伍里,群众们的目光写满留恋,而他的同事眼中,更多的却是苦痛,而他的老搭档李瑞英也是面带悲伤,惋惜他英年早逝,痛心他再见不能。

那天前来参加追悼会的群众,多达四万余名,他们当中还有很多人是从全国各个省份赶过来的。

群众在八宝山公墓前排出了千米长队。他在当时人民群众心中的分量,从大家留恋的眼神,和一束束花朵当中就可以看出来。

悼念活动一直持续到上午十一点三十分钟,按照北京的风俗习惯还有家人的意愿,追悼会必须在十二点前结束。所以,有很多群众因为没有看到罗京的遗容,久久不愿离去。

群众对这位央视主持人的留恋与爱,让他们在这里停留了很久。前往北京八宝山来送行的群众都想着能够见到罗京最后一面,送他最后一程。

最终却还是因为人数众多,许多人都没能实现愿望。以至于中午还是央视新闻发言人郎永淳代表家属,向前来参加追悼会的群众鞠躬致谢,并向没有看到罗京的群众致歉。

送行的队伍里,没有出现罗京的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现实对她而言太过残酷,老人家疾病在身,还患有老年痴呆症,没有人敢将这一噩耗告诉她。

最终,罗京的遗体被火化,他的灵魂就此长眠八宝山。

后来的节目当中,李修平提起罗京,都是哽咽得说不下去话。每一次提及他的专业程度,提及他的严谨认真,提及他的顽强坚守,对于他当年的搭档与同事而言,都需要强忍着眼泪完成。

罗京的爱人刘继红说,罗京从来是一个不轻易流露感情的人。面对病魔,他从未曾提及放弃,只是也许在四十八岁生日那年,病房里的生日庆祝让他回望人间一眼,忽然明白生命是何等脆弱。

对医护人员道谢,叮嘱儿子听话之余,他对妻子说: “以后……我可能没办法陪你看大海了……儿子的家长会,也只能你自己去了……”

刘继红没有等他把话说完,就用手捂住了他的嘴: “你说什么呢,你要好好治,不能放弃……”

北京的春末夏初,干燥温暖,每一个日子都平静而寻常。

6月5日,他并没有什么话留给妻儿。根据刘继红的回忆,是因为 “他从没有想过自己会离开” 。正当时的年纪,正当时的人生,如果没有病魔,也许他的人生会是另外一番光景。

李瑞英在2014年和张宏民一起宣布退出《新闻联播》演播厅,转型幕后,开始从事培训工作,结束了自己几十年的主播工作。

与他同一时代的同事们,都已经年华老去,各有归处,而中央电视台的人才一批又一批,年轻人的面孔充满朝气,蓬勃向上地描述着新的时代。

如果罗京没有生病或者伤病不再复发的话,那他或许早就坐在新高清229演播室了,2014年和李瑞英张宏民一起退居幕后,继续着自己热爱的事业,无论以何种面貌,都会以奋进的姿态拥抱生活。

对生活与工作抱有同样热爱的罗京,倘若得知祖国的发展已经是日新月异,倘若得知新的人才如同雨后春笋,大概也会欣慰。

时节如流,岁月的指针划向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新时代青年心怀大国伟业,今时今日奋发向上,每时每日行稳致远。

生活值得热爱,值得期待,即使是罹患淋巴癌的艰难时刻,罗京也一直坚持与病魔抗争,未言放弃,每一个奔忙的人心怀坚守,与他的坚持又有何不同呢,总会有人为生活,为爱,为理想,奋斗终始。

逝者已去,音容宛在。更何况曾经是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他主持过大大小小的节目,并未随着他共同消逝在岁月的洪流里,电波与音频可以留住曾经一个人存在的痕迹,就如同过往的书信与字迹一样。

今时今日的记忆,多了一丝鲜活和立体,我们也足以通过他的声音,再次回忆起属于罗京的那个时代,以及他描绘过的中国,讲述出的大千世界……

[1]赵语,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语篇衔接与连贯手段分析——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为例.[D]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2021.

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人类造血干细胞形态上类似于小淋巴细胞,在骨髓中仅占有核细胞的1%左右。人类造血于细胞来自胚胎期卵黄囊的间皮细胞,是人体内最独特的体细胞群。具有极高的自我更新、多向分化与重建长期造血的潜能及损伤后自我修复的能力。另外还具有广泛迁移和特异的定向(所谓"归巢")特性,能优先定位种植于适当的微环境(如骨髓等处)内,并以非增殖状态和缺乏系列相关性抗原的方式存在。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就是将各种来源的正常造血干细胞在患者接受超剂量化(放)疗后,通过静脉输注移植入受体内,以替代原有的病理性造血干细胞,从而使患者正常的造血及免疫功能得以重建。可应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风湿类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将对难治性风湿病的根治产生深远的影响。

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治疗哪些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泛指将各种来源的正常造血干细胞在患者接受超剂量化(放)疗后,通过静脉输注移植入受体内,以替代原有的病理性造血干细胞,从而使患者正常的造血及免疫功能得以重建。平时所说的”骨髓移植”实际上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是指尚未分化的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骨髓、脐带、胎盘和部分成年人细胞中,它能够被培育成肌肉、骨骼和神经等人体组织和器官。科学家认为,利用干细胞培育出的组织和器官对治疗癌症和其他多种恶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将为糖尿病患者、早老性痴呆症患者、帕金森氏症患者和脊髓受损患者等带来希望。近年来,干细胞研究成为生物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飞速进展,更为安全有效,已成为治愈多种良性、恶性血液病与遗传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治愈的病种还在不断的扩大。

来源: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造血干细胞是以卵黄囊全能间叶细胞分化而来的最原始造血细胞。胚胎发育至3—5个月时肝脏和脾脏中含有大量的 HSC。 近年发现脐血中亦含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其更原始,且免疫原性弱。成人时造血干细胞主要分布在骨髓中,外周血中也有一定量的造血干细胞。

HSC移植最理想的供者是同卵双生子,因为他们之间的遗传物质是完全相同的。他们之间的HSC移植,效果好,排异反应少,但双胞胎毕竟少见。子女的HLA分型来自于父母,如父亲为A和B,母亲为C和D,那么子女有AC、AD、BC、BD四种分型可能,所以同胞间的HLA相配率为25%,因此患者从同胞中寻找供髓者较容易。然而家庭范围正在缩小,绝大多数的患者还是需要非血缘关系的HSC捐献者。适合捐献HSC的年龄为18-45岁,健康要求如同献血,即不能因捐HSC影响捐献者的健康,又不能因接受HSC而使患者增加新的不利因素,重要的是捐献者必须无可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如乙型肝炎、丙乙型肝炎等。

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治疗哪些疾病? 利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疾病很多.可治疗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某些恶性实体瘤等,以及非肿瘤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免疫缺陷病,急性放射病,地中海贫血等.目前,对造血干细胞的研究又有一些新突破,如对重症天疱疮严重并发症(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以及生症肌无力等疾病的患者治疗.

天津血液病医院的治疗中心

白血病诊疗中心

白血病诊疗中心是以收治各类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为主的科室。分为两个病区,共有治疗床位90余张(其中千级层流隔离病床15张;普通病房有单人间,2人间,3人间)。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6人。护理部人员30余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白血病诊疗中心以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化学治疗、预后因素分析等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全国白血病化疗的领头羊。在这里进行了新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亚型-M2b的鉴定及其特征研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即率先完成了国产化疗药高三尖杉酯碱(HHT)+阿糖胞苷(HA方案)与国际一线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方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A)的比较,确立了HA方案在国内AML化疗中一线方案的地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以HA为基础的三药联合化疗方案(HAD,HAM,HAA和HAE)治疗AML的疗效观察,制定了一套系统的治疗方案,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统计分析近12年共243例原发、初治AML患者的疗效:完全缓解(CR)率达76.5%;完全缓解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期(DFS)为29.6(0.5-153)个月,3年DFS率为46.2%,5年DFS率为43.1%。243例患者中位总生存(OS)为18.6(0.5-154)个月,3年OS率为37.7%,5年OS率为32.7%。根据染色体核型结果将184例患者分为好、中、差三组,三组的CR率、中位DFS及OS分别为:好核型组95.8%、87个月、89个月,中等核型组80%、13个月、19个月,差核型组43.8%、0.5个月、11个月。三组的3年DFS率、5年DFS率分别为:好核型组62.1%、58.5%,中等核型组35.4%、33.7%,差核型组18.8%、18.8%。三组的3年OS率、5年OS率分别为:好核型组61.4%、57.9%,中等核型组35.7%、32.3%,差核型组18.8%、18.8%。为适应国情、民情,在上述总结的基础上,探讨了AML缓解后合理的治疗周期。近来在上述经验的基础上又对AML的整套治疗方案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根据染色体核型进行分组治疗、强调大剂量化疗的应用,以期降低难治耐药病例的发生、缩短治疗周期、提高长期生存率。本中心也是在国内最早开展难治耐药白血病研究的单位,国内首例CSA逆转耐药的临床研究在这里完成。最近对难治耐药AML的治疗又开展了以FLAG、MAC、AAC方案为主的治疗探讨,并取得了初步的疗效。另外,还总结了许多很有价值的白血病治疗观察的经验:比如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间常规骨髓穿刺的意义,杂合性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体会,如何预防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等等。

这些宝贵的治疗经验均在国内得到不同程度的推广,解决了许多国内血液学界困惑的问题。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一直是困扰国内血液学界的一个难题,疗效欠佳。白血病中心在总结既往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国际上的治疗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疗方案,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形成了IH2003方案)。统计分析近10年来的149例患者,诱导治疗总完全缓解(CR)率为93.7%。中位无病生存(DFS)为13(1~97)个月,中位OS为17.5(1~97)个月。3年、5年DFS分别达34.1%、20.3%;OS分别为44.2%、36.5%。针对预后很差的Ph(BCR/ABL)阳性病例,(无骨髓来源的患者)采用联合化疗与格列卫或干扰素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法,提高了CR率,延长了生存期。白血病诊疗中心拥有一支责任心强、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护理队伍,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工作,开展了PICC、植入式输液港等新技术,十分重视业务学习,加强了生活护理,保证了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白血病诊疗中心是国家重点学科点和国家肿瘤药物临床药理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士点。为与国际接轨,先后率先开展了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MICM分型及WHO分型诊断。主编或参与编写了多部血液学专著。完成了安吖啶,甲异靛,去甲氧柔红霉素,培门冬酰氨酶,复方黄黛片等多种药物的临床试验,参与了AMN107等药物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这些药物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临床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中心十分重视基础研究及基础研究的临床应用。开展了药代动力学研究和急性白血病的体外药敏实验、微量残留白血病研究、白血病癌基因及白血病干细胞研究等。

中心既有经验丰富,学术造诣很深的老专家;还有临床经验丰富,留学回国的中青年业务骨干及富有朝气,勤学好问的博士生,硕士生,年轻医师队伍。同时我们还有一支专业护理经验丰富,技术娴熟,服务态度良好的护理队伍。我们愿意为国内外的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病患者提供一流的医疗,护理服务。

贫血诊疗中心

贫血诊疗中心主要开展红细胞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新技术、新策略的研究,收治各种类型的骨髓造血衰竭综合征,先天性和获得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伴有贫血的各种血液系统疑难病症以及主要表现为贫血的各种内科疾病。

贫血诊疗中心下设两个病区,现共有病床数103张,其中普通病床81张,千基层流病床20张,百级层流病床2张。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住院患者约1000余人,病床使用率在95%以上。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规范、准确,久负盛誉,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一直居国内领先地位,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有效率高达70%以上,近年更是在国内率先探索开展了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重型再障的新方法,初治患者获得80%左右疗效,且未发现严重毒副反应,使不少经费困难患者得到救治。千级层流病房的使用,降低了感染发生率,从而减低了总体治疗费用。在溶血性疾病方面,诊治了多种常见及罕见的先天或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P5’N缺乏症、热不稳定异形红细胞增多症等,使很多诊断不清或误诊的患者得到了合理的诊治。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等难治性血液系统疾病方面,该中心及时了解国内外医疗动态,掌握新药、新疗法,力求达到最好疗效。中心在血液系统的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断上更是首屈一指,曾诊断了多种国内外少见的一些疾病如先天性红细胞生成不良性贫血、表现为溶血性贫血的抗磷脂综合征、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NK/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等,使辗转于众多医院而未确诊的患者明确了诊断。

贫血治疗中心有一支医技高超、医德高尚的临床医疗团队,共有医护人员75人,医师20人,护理人员55人。高级技术职称4人,中级技术职称15人,初级技术职称56人。医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者7人,硕士学位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5 人。护理队伍具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者占全体护理人员的90 %以上。科室成员多人获得“诚信个人”称号,科室本身也被评为“诚信科室”、院校级“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天津市市级“青年文明号”等。

中心承担着“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分型以及细胞分子生物学物质基础相关性研究” “增进造血干细胞体内迁移及造血重建能力的可行性移植策略研究”、“人造血干细胞体内归巢能力源间差异性研究”等研究项目,对贫血性疾病的发病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新的治疗方法和策略。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研究以研究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类血液病疗效为目的,开展研究适用于不同类型疾病患者的最佳预处理方案、疾病复发的有效预测手段及有效预防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慢性移植物病的发病机理及急慢性移植物病发生的有效预测方法与治疗方法、研究有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曲霉菌病防治方法、研究自体移植物体外净化的有效方法。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下设两个病区,普通床位72张,百级层流病床12张,千级层流病床12张。收治急、慢性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疾病及各类血液病疑难杂症患者。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并对经典预处理方案全身放疗+环磷酰胺,马利兰+环磷酰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证明国人同样适合采用国际标准剂量预处理方案进行移植前预处理。此外,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半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及血液病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型急、慢性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常见血液病患者移植的长期无病生存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开展了HLA匹配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半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半身交替照射治疗,治疗急、慢性白血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病患者。到2007年8月,已移植各类血液病患者532例。HLA匹配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长期无病生存率达80%,HLA匹配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首次缓解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长期无病生存率达60%-65%;HLA匹配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长期无病生存率达47%;HLA匹配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长期无病生存率达81%;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首次缓解期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长期无病生存率达55%,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首次缓解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长期无病生存率达60%;半身交替放疗治疗首次完全缓解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长期无病生存率达42%。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拥有一支技术责任心强、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医疗队伍,医护人员82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生15人,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6人,副主任护士2人,医护技人员近7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9名,在读硕士研究生4名。

医务人员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努力改善患者就医环境,以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疗效,保证医疗安全为宗旨。同时积极配合天津市红十字会开展捐献造血干细胞宣传活动,协助天津市红十字会为志愿捐献者采集移植所用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30多名医护技人员积极报名参加登记捐献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开展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物进行体外净化处理研究,先后采用单克隆抗体、INW2等体外净化处理、CD34阳性细胞分选等方法,净化处理造血干细胞移植物,研究合适的预处理方案、移植前强烈巩固强化治疗、移植后的维持化疗与免疫治疗,使急性白血病自体移植疗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高危因素、预测指标、有效预防与治疗方案;白血病移植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残留病的检测、有效治疗移植后早期复发的方案;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感染、间质性肺炎、肝静脉闭塞病等并发症的有效防治策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承担着“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对损伤心肌的修复作用”、“同种反应NK细胞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作用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曲霉菌病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研究”。

血栓止血诊疗中心

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要开展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治疗新策略、巨核细胞与血小板的生理病理学特征以及血管新生的调控机制研究。

血栓止血中心病床46张。收治各种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并接诊全国各地转诊的各种罕少见疑难重症。

中心拥有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4名;护理人员13名,博士生导师1人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5名。

血栓止血中心是世界血友病联盟的国家成员单位(中国)的执行部门,是中国血友病诊疗中心协作网的组长单位。在血友病的防治方面,负责组织翻译了血友病宣教手册共4册以及世界血友病联盟医学顾问Dr. Peter Jones的Living with haemophilia等科普书籍,免费向血友病患者发放。作为组长单位,在世界血友病联盟的资助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了全国血友病的登记注册工作,现正顺利进行。

血栓止血中心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了中国人凝血因子IX基因中具有较高杂合率的两个基因多态性位点。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慢性ITP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高于正常人,慢性ITP患者CD8+T细胞存在Tc1极化现象,并可能是由于GATA-3下调所致,上述结果已在国外SCI收录刊物上发表。目前承担着“DNA甲基化在慢性ITP发病中的作用”、“表观遗传学因素与ITP的关系”、“表观遗传学因素在慢性ITP发病中的作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精确诊断和定向干预”、“Bayer Hemophilia Award (Clinical scholarship award,2007)”、“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及功能失调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关系的研究”“减毒沙门氏杆菌为基因载体口服治疗血友病B的基础研究”、“中国人群的易栓症调查”、NNHF grant:Improve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awareness of hemophilia in China through screening and education. (2007.1-2009.12)等研究项目。

血液病急救中心

血液病急救中心是诊断和抢救血液学相关急、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其主要任务是对生命垂危的患者进行综合救治。

血液病急救中心拥有较先进的全自动分析心电图、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洗胃机、手术包、各种穿刺引流、各种包扎及搬运所用的担架及吸氧、吸引设备。现有急诊抢救室一间,留观病床16张。开展血液内科疾病(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凝血疾病等)的急诊诊治、危重病人的抢救、急诊病人留院观察及所有门急诊病人的成分血输注、抗感染治疗、小剂量化疗、鞘内注射等治疗。

血液病急救中心拥有一支责任心强、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医疗队伍,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名,高年资住院医师4名,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9人,护士1人组成。医护人员均接受过正规的急救知识培训,有着丰富的临床血液学急诊救治经验,诊断准确,反应快速,措施果断。是一支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团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疗中心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疗中心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骨髓增殖性疾病、急性髓系白血病等髓系恶性肿瘤的诊治新策略为主攻方向。

病区设病床49张,其中千级层流隔离病床10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疾病、急性髓系白血病等髓系恶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心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6名,护理人员19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在读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7名。

本中心率先在国内开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WHO分型诊断和按国际预后积分系统进行个体化治疗,中心提出的环孢霉素联合反应停治疗低危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方案已在全国推广使用。中心提出的伴i(17)(q10)、t(1;3)(p36;q21)和der(1;7)(q10;p10)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为独立的临床病理遗传学病种已基本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

在国内首次报道了8p11综合征、外周血呈周期性波动的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等罕见骨髓增殖性疾病。对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的临床和基因改变等实验室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格列卫治疗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并对其疗效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国内首次提出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治疗期间白血病细胞比例是其独立的预后指标,可据此调整治疗方案。报道了国内首个系统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系列,5年无病生存率82%,达国际水平。

对髓系肿瘤的遗传易感基因进行了系统研究,证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细胞细胞的遗传易感背景不同。在国内最先开展药物基因组学指导个体化治疗,此策略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临床药物不良反应,节约医疗费用。

淋巴瘤诊疗中心

淋巴瘤诊疗中心是以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恶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WHO2001年分类统称为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和研究中心。开展恶性淋巴瘤发病机制、病理学诊断、临床诊断、临床治疗技术的研究。

中心下设两个病区,即常规治疗病区和强化治疗及移植病区。中心开放床位为72张,其中常规治疗病区床位46张,强化及移植病区床位26张,包括百级层流病床5张,千级层流病床5张。收治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恶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患者。

恶性淋巴瘤(ML):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分期、预后评分等设计规范化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和方案,进行包括常规化疗、免疫化疗、强烈化疗以及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综合治疗。近年来我们报告了国内最大系列(150余例)侵犯骨髓的高危晚期侵袭性非何杰金淋巴瘤(NHL)的治疗研究,采用CD20单抗联合强化治疗(免疫化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B细胞NHL患者的预期5上无病生存达到65%以上,对于预后很差的T细胞NHL采用强烈化疗诱导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也达到40%以上。

多发性骨髓瘤(MM):目前我中心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诊疗水平最高的多发性骨髓瘤诊疗中心之一,诊断和治疗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2003年起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年龄≤60岁患者的一线治疗的一部分,设计了BDHMM03方案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目前,初治MM诱导治疗缓解率(≥部分缓解)达到80%以上,其中完全或接近完全缓解率(≥nCR)达到40%以上,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则达到60%以上。该中心2003年后诊治的MM的中位生存期已超过42月,较2002年时的27个月显著提高,已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是淋巴瘤中心的传统优势领域。通过十几年的研究,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规范诱导缓解、早期序惯强化治疗巩固后进行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结合系统的脑膜白血病防治及移植后维持/免疫治疗的成人ALL整体治疗策略及方案,完成整体治疗的患者5年无白血病生存(LFS)达到60.5%±12.5%。这是国内迄今最系统的一套治疗成人ALL的方案,疗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慢性淋巴细胞血病(CLL):中心最近对我院1980年至2006年诊治的近400例CLL进行了随访分析,报告了国内最大系列的CLL病例,发现了我国CLL的一些临床及生物学特征,为进一步开展CLL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该中心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医疗队伍,医生20余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10-12人,70%以上医生具有硕士及博士学历;护士队伍有30余人,其中主管护师6人,70%以上护士具有大专及本科学历;实验室研究及技术人员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8名,在读硕士研究生6名。

中心作为血液病医院整体护理的示范科室,在建立血液病患者的整体护理模式上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获得了患者、医院、天津市护理协会和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中心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 2005年获得共青团中央和卫生部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

淋巴瘤诊疗中心目前承担着“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关键技术研究”、“-caterin在恶性血液病中的表达及意义”、“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及分子遗传学及其预后分层意义”等项目研究,同时开展: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硼替佐米(万珂)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利妥昔单抗(美罗华)联合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B细胞非何杰金淋巴瘤等多项临床研究。

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

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以各种儿童血液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为主要研究内容,根据不同儿童血液病病种制定出系统性诊疗方案,并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进行定期的修订与完善。

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下设两个病区,共有治疗床位80余张,其中千级层流隔离病床6张,收治各种儿童血液病,包括各种儿童急性白血病、儿童骨髓衰竭性疾病等。

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开展如下研究:

1.儿童急性白血病的髓外浸润特点研究研究发现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初诊者髓外浸润中以纵隔浸润最多见,并多见于T - ALL患儿。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初诊时的髓外浸润常见部位为CNS、皮肤、眼部、胸膜等,多发生于伴有t (8 ;21)染色体异常的M2、M4和M5型患儿。初诊时CNS浸润AML比ALL常见,中位年龄12岁,男性高白细胞者多发,发生CNS浸润最常见的是伴有t (8 ;21)异常的M2患儿。治疗中髓外复发主要在ALL患儿的CNSL ,发病率14. 5 %。这一结果提示儿童少年急性白血病髓外浸润多见于T- ALL及伴有t (8 ;21)染色体异常的M2患儿,与预后不良有关。为这些类型白血病患儿早期强化治疗、减少髓外复发、提高无病生存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2.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应用常规核型分析(CCA) 、双色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I2FISH)和RT2PCR技术,对ALL患儿骨髓或外周血有核细胞进行t (12;21)和TEL2AML1融合基因检测结果发现t (12;21)染色体异常是我国儿童ALL最常见的染色体易位。为非T细胞系免疫表型,以普通型ALL为主,多伴TEL等位基因丢失,临床表现和近期疗效与其他非T细胞系儿童ALL无显著差异。具有与国外报道不同的患儿特征:发病年龄偏大,m血小板计数和IgH重排率低,核型多为正常。通过对儿童Ph染色体阳性ALL(Ph+ cALL)和成人Ph染色体阳性ALL(Ph+ aALL)的对比分析首次得出Ph染色体阳性的儿童和成人ALL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征,CD34表达在成人组与整体患者组预后影响的差异可间接反映出Ph+ aALL和cALL预后相关因素差异的结论。

3.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在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MICM)工作基础上,开展了儿童ALL的危险分组治疗,总的完全缓解率达95%以上,标危组3年EFS和OS分别为91.5%和84.5%;高危组3年EFS和OS分别为55.6%和73.9%,与国际上报道的结果相当。对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根据细胞遗传学异常进行分组治疗。对伴有t(15;17)易位的(低危组)AML采用降低毒性的强化(单用蒽环类药物)治疗,总治疗期12个月,5年累计复发率16%,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伴白细胞增高和凝血异常导致的早期死亡;5年累计EFS、DFS和OS分别为72.3%、85.0%和85.8%,总的治疗费用明显降低,生存质量显著;对伴有t(8;21)易位的(中危组)AML采用早期强化治疗, 4年EFS、DFS和OS分别为(25.9 ±9.6)% 、(28.4 ±10.4)%和 (37.9 ±10.3)%。上述资料是有关儿童髓系白血病的研究的较大病例数的研究,这些工作的结果达到了国际报道的最好水平。

此外,中心还开展了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ATG联合免疫治疗,有效率达80%。多年来诊治多例疑难儿童血液病,如CDA(儿童红细胞增生异常性贫血)、儿童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等。

儿童血液病中心拥有一支具备儿科和血液科专业知识的国内一流的高素质医疗团队。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10人,硕士学位6人。博士导师1人。护理队伍28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人,在读硕士研究生3人。

目前承担着“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比较蛋白质组分析”“儿童血液病诊断、规范性治疗及预后评估研究”等科研课题。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