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利赛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健康养生

杭吉干细胞移植在哪个地方(哪里可以做干细胞移植手术)

max2022-12-19健康养生67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哪里开刀

一、什么是痘痘毛囊发炎办骨髓?

骨髓是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外泌体再生抗衰是什么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的稀松骨质间的网眼中,是一种海绵状的组织,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色,称为红骨髓。人出生时,红骨髓充满全身骨髓腔,随着年龄增大,脂肪细胞增多,相当部分红骨髓被黄骨髓取代,最后几乎只有扁平骨骨髓腔中有红骨髓。此种变化可能是由于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够补充所需血细胞。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被红骨髓替代,骨髓的造血能力显著提高。

二、人体中有多少骨髓?

人体骨髓量与体重等因素相关,成年人骨髓量一般为3千克左右。

三、什么是造血干细胞?它能再生吗?

造血干细胞是能自我更新、有较强分化发育和再生能力、可以产生各种类型血细胞的一类细胞。造血干细胞来源于红骨髓,可以经血流迁移到外周血液循环中,不会因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而损坏造血功能。

四、什么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正常人的造血干细胞通过静脉输注到患者体内,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此一过程既为造血干细胞移植。

五、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分类?

根据造血干细胞来源可分为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六、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治疗哪些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用于治疗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某些恶性实体瘤等,以及非肿瘤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免疫缺陷病、急性放射病、地中海贫血等。

七、捐献造血干细胞影响身体健康吗?

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正常情况下,人体各种细胞每天都在不断新陈代谢,进行着生成、衰老、死亡的循环往复,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恢复到原来水平,因此,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健康。

八、采集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有二种主要方法

1、抽取骨髓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作全麻或局麻,从捐献者髂骨中抽取骨髓血。

2、外周血中采集干细胞:给捐献者注射动员剂,进行血液成分单采术,从捐献者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

九、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提倡哪种方法采集造血干细胞?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提倡的采集方式是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用科学方法将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动员到外周血中,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它血液成份回输捐献者体内。

十、从外周血采集造血干细胞,对捐献者有危险吗?

至今没有因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引起对捐献者伤害的报道,在采集完成后,一些轻微疼痛感和不适将会消失,所用的器材都经严格消毒并一次性使用,确保捐献者安全 。

十一、捐献者大约需采集多少造血干细胞?

大约需采集10克的造血干细胞。

十二、在采集造血干细胞前,为什么要对捐献者使用造血干细胞动员剂药物?对人体有副作用吗?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外周血的造血干细胞量极少,不能满足移植的需要,药物动员之后,加速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并释放到外周血中,可使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增加20-30倍,以满足移植需要。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和国际上目前的报道,药物动员剂对人体健康没有副作用。

十三、什么是HLA,它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是什么?

HLA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存在于人体的各种有核细胞表面。它是人体生物学“身份证”,由父母遗传;能识别“自己”和“非己”,并通过免疫反应排除“非己”,从而保持个体完整性。因而HLA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造血干细胞移植要求捐献者和接受移植者进行HLA配型。

十四、捐献者和患者为什么要进行HLA 分型?

由于不同种族、不同个体的HLA千差万别,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对捐献者和患者的HLA型别进行确定,从而选择与患者HLA相配合的捐献者进行移植,这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功的关键。

十五、兄弟姐妹的HLA相合率是多少?

同卵(同基因)双生兄弟姐妹为100%,非同卵(异基因)双生或亲生兄弟姐妹是1/4。

十六、什么是血缘关系和非血缘关系?

血缘关系是指同胞兄弟姐妹、父母、表(堂)兄弟姐妹;非血缘关系是指与患者无任何血缘关系者。

十七、非血缘关系捐献者中与患者的HLA相合率是多少?

人类非血缘关系的HLA相合率是1/400-10,000,在较为罕见的HLA型别中,相合的几率只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分之一。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性,高相合率人群减少,今后移植主要依靠在非血缘关系供者中寻找相合者。

参考资料:

骨髓移植手术在身体哪个部位

所谓的骨髓移植手术也叫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不是说在身体的哪个部位开刀动手术,而是从静脉输入供者事先采好的造血干细胞,也就是说,和平常的输液是一样的

杭吉干细胞科技是真的吗

杭吉干细胞科技:经过大量的临床病例研究表明,干细胞治疗除了极少数病人有轻微的发热、头痛外,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表明其临床应用是安全的。

细胞功能决定人体健康,激发“细胞自我修复与再生的能力”,激活人体自身的“自愈功能”,回复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达到修复亚健康,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的目的。

细胞是什么?

人体是由60—75兆亿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人体最基本的单位。细胞是由营养组成的,人一生中要吃掉60吨的食物里的营养素就是来滋养细胞的。人体健康的本质和源头就是细胞健康。

人体疾病的原因都可以归为是细胞出了问题,细胞有问题→组织有问题→器官有问题→系统有问题→机体患病!

干细胞疗法如何运作?

干细胞治疗比起其它传统疗法有着不可比拟的优点,如安全性高、无毒、无副作用、来源较丰富等。干细胞在实验室培养和扩增后回输体内,对病变细胞进行替代与调控,增加新生细胞数量,提高细胞活性,改善细胞治疗,防止和延缓组织病变,恢复组织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干细胞疗法可视为一种新的科技或技术,其运作方式是以正常、具有功能的细胞,替换患病或不正常的细胞。应用于范围广泛的人类疾病中,包括肝硬化、脑瘫、脑萎缩、脑梗塞、脊髓损伤、糖尿病等。

干细胞疗法的安全性

干细胞是一种未分化未成熟的细胞,其细胞表面的抗原表达很微弱,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对这种未分化细胞的识别能力很低,从而避免了免疫排斥反应及过敏反应等。经过大量的临床病例研究表明,干细胞治疗除了极少数病人有轻微的发热、头痛外,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表明其临床应用是安全的

谁知道浙江骨髓捐赠中心的电话和详细地址

〔奉献〕中华骨髓库请你轻医美抗衰品牌排行榜十强献爱心

3月31日温州日报:

本报讯(陈蜜 高晓瑜)昨前两日,省血液中心和市红十字会首次在瑞安和温州市区,分别为充实造血干细胞库采集血样。据悉,这项活动以后将一直持续下去。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治疗人体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的严重疾病,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省红十字会调研员朱春美说,去年全省有3例血液病人通过中华脊髓库浙江分库配型成功。现在每年患血液病的病患以十万分之三递增,去年温州已有360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队伍,但由于匹配率只有万分之一,所以仍需更多血样充实。

前天,首次在瑞安开展采集血样活动共吸纳了80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队伍,昨天也有近200人捋袖献血。为方便各县(市、区)有志于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队伍的人血样采集,市红十字会将组织专人到点采集,各县(市、区)志愿捐献者可与本地红十字会电话联系报名。

市红十字会:88995507;乐清:62525132;瑞安:65812900;鹿城:88273237;

瓯海:88508723;龙湾:86358965;平阳:63723500;永嘉:67230886;

泰顺:63716287;苍南:64753691;洞头:63483472;文成:67822810。

发送图片到手机

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流程

前提:适龄、身体健康、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全过程

步骤:

1、可与各地红十字会的热线电话联系报名,有些地方可以直接到献血车上面登记入库,如:北京、上海、西安、长沙(其他还有些地方也可以,没有做过统计)

(请记得:

a.征求家人的同意,因为有不少志愿者在配型成功后,受到家人的强烈反对,而无法完成捐献的,当然你可以坚持捐献,但是毕竟会给家庭关系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尽量先说服家人,把相关的知识都说清楚,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途经。能让更多的人了解。

b.带身份证

c.,并准备好你的两个不同的家人或亲友的详细地址及联系方式,填表的时候需要)

2、填写志愿捐献书及有关表格(志愿捐献者同意书、志愿捐献者登记表、志愿捐献者健康状况征询表(两页)),并抽取5毫升血液。

填写表格请注意详细的地址,并填写两个家人或亲友的联系地址,以便在将来别人和你配上之后能尽快找到你。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保证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个人资料绝对保密,仅用于查询—移植工作.

剩下的工作就交给工作人员了。管理中心将安排组织配型实验室对你的血液HLA分型等检验,并把你相关资料录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中,以供渴望移植治疗的患者寻找配对,这时你就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只有当检索相符,并进一步高辨实验证实你的HLA正好与患者吻合时,你才会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赠者.这个过程可能是几个月、几年、或者10年、20年,甚至许多志愿者可能始终没有捐献的机会。所以当你地址更换、联系方式变化的时候,请与资料库联系,更新你的资料.

发送图片到手机

配型成功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

1、患者到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检索,初配成功后,通知您进行身体检查、并做高分辨。高分辨结果相合,则进入下面的环节,如果不合,则不能捐献了。

2、高分辨相合以后,根据患者的日程安排,在采集日前五天进入医院,简单体检,在四天内,每天静脉注射一针动员剂(关于动员剂的说明,请看造血干细胞基础知识帖)。

即第0天入院,第1~4天注射动员剂,第5天采集。

3、采集方法及过程:现代造血干细胞移植法采用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用科学方法将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动员到外周血中,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它血液成份回输捐献者体内。由于整个采集过程是一个封闭和符合医疗安全要求的环境中进行,因此是极为安全的。在采集完成后,一些轻微疼痛感和不适将会很快消失。至今没有因采集外周血造干细胞引起对捐献者伤害的报道。请相信我们”不会为了救一个人,而去害了另一个人”。

采集总共大约10克的造血干细胞。含部分血液成分,一般是50~100毫升。比一次献全血的血量还少。而且人体对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正常情况下,人体各种细胞每天都在不断新陈代谢,进行着生成衰老,死亡的循环往复。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恢复到原来水平。因此,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健康。

400万患者等待移植 捐赠者仅26万

捐骨髓无痛无害反而护肝护心

17岁的刘伟在对生命的无限留恋中静静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其实,身患白血病的刘伟本来是有生的希望的,为了救他,他所在的中学发动了捐款,为他筹集了医疗费用。为了活下去,刘伟忍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放疗、化疗……然而遗憾的是,刘伟始终无法等到那一份可以让他重燃生命希望的骨髓。

每一年,在广州的各大医院里都有像刘伟这样年轻的生命,因为各种血液疾病而离开人世。按照目前的医疗技术,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的疾病都有治愈的希望,但是,“我国无偿捐献骨髓的人实在太少了,能在骨髓库里为患者找到一份配型合适的骨髓,比中彩票还难。”一位血液病专家感叹地说。

为什么要捐骨髓:

造血干细胞是“生命种子”[/

说起骨髓移植,相信很多人都记得曾经风靡一时的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中的一幕:男主角为挽救身患白血病的爱人,毅然捐出自己的骨髓,两人双双被推进了手术室……据广医二院血液病科主任冯莹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俗称的骨髓移植)确实是目前唯一能够根治白血病的方法。“能够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病人,其长期生存的机会超过50%,但如果单*化疗或者放疗等手段,他们长期生存的机会则不到5%。”那么,这小小的造血干细胞到底有何能耐,能赋予病人以重生的希望呢?

据介绍,在我们的身体里,大部分骨头的中央部分都有骨腔,骨腔内所含的物质就是骨髓。这些骨髓,其实就像我们平时吃的猪骨头里那些红褐色的物质。骨髓中含有一种造血干细胞,它们有着很强的分化发育和再生能力,在人体里担负着造血的任务,人血中的红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粒细胞等,都是由造血干细胞经过多次分化发育而来的。

正常人的造血干细胞通过静脉输注到血液病患者体内,就能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这一过程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就是俗称的“骨髓移植”。因此,医学专家们都将造血干细胞称为“生命的种子”。

越来越多疾病要借骨髓治疗

据省人民医院血液科的林伟主任介绍,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科用于治疗白血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免疫缺陷症、地中海贫血、急性放射病、淋巴瘤等造血和免疫功能障碍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医学界对造血干细胞研究的日渐深入,科学家们更发现,造血干细胞在被诱导分化后,还可以转化为心肌细胞、肝脏细胞、神经细胞……这样一来,一些患了心肌梗塞的病人或者一些患了肝硬化的病人,就可以通过移植一位正常人的造血干细胞,重新“孕育”出新的心肌细胞、肝细胞。

冯莹表示,目前医学界正致力于研究将造血干细胞转化为神经细胞,如果这一研究能获得成功,将使千千万万瘫痪的病人重新站起来,成为医学上一个重大的里程碑。”

骨髓捐赠现状:我国骨髓库缺口巨大

400万患者VS26万捐赠者

然而,造血干细胞在我国的供求缺口却非常巨大。

作为血液病的专家,最让冯莹难过的事情莫过于眼看着那些本可治愈的年轻生命,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骨髓配型而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像刘伟这样的病人,直到现在,每当想起他我仍然觉得万分的可惜和心痛。”确实,记者从南方医院、省人民医院、市一医院等的血液科了解到,“寻找合适的骨髓配型”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着血液病治疗的“瓶颈”。

据介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骨髓库在美国,由于储存量大,美国的白血病人很容易就能从骨髓库里找到合适的供体。因此,该国每年就有几万名血液病病人通过异基因干细胞移植获得重生。

而亚洲最大的骨髓库在台湾,75%的血液病患者能在这个骨髓库中找到与自己配型相合的“生命种子”。但在广州,每年大概只有不到100名病人能从骨髓库找到配型合适的供体。

据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科的林伟介绍,我国建立骨髓库的工作起步较晚。目前,在中国骨髓库登记备案的骨髓捐献者资料只有26万份,而据统计,我国等待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却达400万。两者间的巨大差距使得白血病患者要在骨髓库里找到配型合适的造血干细胞无异于大海捞针,希望渺茫。

血液病专家释疑:捐献骨髓无损健康“动员剂”能护心护肝

专家们分析,我国骨髓库缺口之所以如此之大,主要是人们对捐献骨髓的认识仍然存在很多的误区。很多市民认为骨髓从腰部抽取,会很痛,更有人认为捐骨髓“伤害身体”。

那么,抽取骨髓的过程到底会不会很痛呢?冯莹告诉记者,其实捐献骨髓的过程就像献血一样,疼痛的程度完全在可以忍耐的范围内。而且,在抽取骨髓前工作人员会先给捐献者注射造血干细胞“动员剂”,使捐献者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被大量动员到外周血中。冯莹说这种针剂除了能增加外周血干细胞的数量外,还能对心脏和肝脏起到养护作用,而且至今未有对人体有害的报告或结论。

据介绍,由于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而且在献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不仅不会对身体有何不良影响,反而会刺激骨髓加速造血,1~2周内,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就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所以捐献造血干细胞后,捐献者也无需进行什么特殊的护理,只要适当注意休息,多进食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就可以了。

临时反悔无异加速患者死亡

有市民问:“骨髓捐献者报名后能改变捐献的决定吗?”专家指出,登记成为志愿者和实际采集、捐献造血干细胞都是建立自愿的基础上的。所以捐献者完全有权利反悔。不过,当捐献者通过面谈,再次明确了捐献的意愿,并签署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后,如果这时再临时反悔,那么不仅不能救人,反而还会害人。

这是因为,在这一切之后,患者也将同时进行移植前的准备。医生会为他们进行大剂量放疗和化疗,使患者丧失原有的造血能力,以迎接新的“生命种子”的到来。这时,如果捐献者突然反悔,那么患者不仅会丧失生存的希望,而且更会加速他们的死亡。因此,捐献者在登记成为志愿者,以及签署“同意书”的时候应该深思熟虑,因为,一条生命的留去就掌握在你的手中。

怎样才能捐献骨髓

怎样才能成为骨髓捐赠志愿者呢?

年龄在18~45周岁,身体健康,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市民,可在当地的红十字会或血液中心填写“志愿捐献者同意书”及有关登记表格,并抽取5毫升血样,就成为了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接下来,如果有患者的骨髓配型与其中一位志愿者相合,而志愿者的意愿没有改变,那么就可以正式捐献骨髓了。

美国神经干细胞移植技术怎么样?哪家医院可以做?

神经干细胞移植在国内甚至全世界还是没有攻克的话题,对我来说属于及其高端的领域了,我给你一下建议,既然已经昏迷六个月了,在我遇到的病人范围内,苏醒的几率比较低,建议您要不断的和她进行语言沟通,不管她是听见还是听不见,说她感兴趣的话题,谈你俩以前的记忆比较深的回忆,有助于病人苏醒,另外一定要注意病人的护理,锻炼身体各部分的机能,这样病人苏醒后恢复效果较好,平时注意呼吸系统千万不要受感染,祝你女朋友早日康复,以下是我从网络上给你找了点资料参考一下。

与国外病人相比,小董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花费的2万多元钱,不算太多,但这笔钱对于小董和他的家庭,已经是巨大的开销。现在,病情没有好转,小董很想知道自己到底是上当受骗,还是“药不对症”,他努力地在网络上搜索信息,最后发现,没有人能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

“神经干细胞移植”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治疗技术?记者以咨询者的身份来到“浙江某医院细胞治疗康复中心”,一位姓马的医生介绍说:“随着科学的发展,干细胞可以修复大脑中受到损害的细胞,我们移植的是神经干细胞,修复受损的脑组织,帮助功能的恢复。”

让非生物或者非医学专业的人理解“神经干细胞”已经足够困难,更别说再加上“移植”“修复”一类的专业术语,事实上,即便是专业学者,对“神经干细胞”的了解也不多,它的发现,仅仅只有10多年的历史。

1989年以前,没有人相信有“神经干细胞”这个东西的存在。在此之前,造血干细胞早就被发现,1950年代,科学家已经发现通过移植骨髓,病人获得造血干细胞后可以治疗造血功能障碍等疾病,过去,白血病、地中海贫血等被认为是不治之症,通过骨髓干细胞移植,这些疾病的患者得到生的希望。

而大脑中的“神经干细胞”一直没有被掀开面纱,所有人都认为神经元是不可再生的,如果神经细胞受到损伤后死亡,就不会像血液细胞一样得到新生力量的补充,只有“神经胶质细胞”来补充空缺。“神经胶质细胞”是不能替代原来神经细胞的功能的,所以一旦神经细胞受到损伤,就像脑瘫病人的大脑中出现的情况那样,损伤的神经细胞是不能自我修复的。受损的神经细胞就像一根竹竿,一旦断裂,就无法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就算我们用胶水把竹竿接起来,它也无法重生。

这种看法在1989年被打破,一位科学家提出“神经干细胞”的设想,后来经过各国科学家的实验,到1990年代初期,科学家们认定神经干细胞的确存在于成年动物脑和脊髓内的大量区域。

这个发现让人振奋,它意味着,就算是神经细胞受损,人体也能自己把它修复成原来的样子,过去我们看到神经系统疾病无法恢复,可能是因为这些天生的修复材料不够多。完成这个修复工作的,就是“神经干细胞”,它像“母亲”,能够按照需要“生育”出神经细胞,并且在受损部位让神经细胞死而复生。只要我们对“神经干细胞”足够了解,就能够在人工的干预下,“制造”足够多的“神经干细胞”,然后根据需要,把它送到该去的地方,这样,很多神经系统的顽症,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开始投入到这个充满诱惑的研究领域,在中国,2001年立项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973计划里,也把神经干细胞研究作为课题,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两位科学家主持开展科研。

实验室中,研究者已经发现神经干细胞的巨大“潜能”。从胚胎或者成体细胞中能够分化出神经干细胞,如果在实验室中创造出特殊的环境,那么这些分化出来的神经干细胞能够诱导发育成为神经细胞,接着,有科学家继续实验,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如果把那些通过特殊方式分化出来的神经干细胞移植进动物的身体,它们能够“长”出神经细胞,“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

这就是“神经干细胞移植”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把神经干细胞“种”进大脑,让它去需要的地方“修修补补”,是有可能的,这也是主张“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以用于临床的的理由。不过,上面出现的情况,还是在实验室中发生的“故事”,由于关键技术存在的不确定性,没有严谨的科学家敢把这个看上去“成熟”的过程用在人的身体上,即便存在个别的人体临床试验,也没有科学家声称已经得到了可靠的结果。

诺贝尔奖提前到来?

“明天的治疗,今日享用”——在青岛某医院干细胞治疗康复中心的宣传资料上,有这样一个响亮的口号,但严谨的科学家表示,幻想“明天的治疗今日享用”实在是太早了,神经干细胞移植关键的难题还没有解决,只要这些关键难题没有解决,临床治疗的安全和效果就无从谈起。

最重要的难题有两个:神经干细胞能否分化为一定纯度的神经细胞?神经干细胞“移植”进大脑后,能不能在正确的位置“长”出神经细胞来,而且这些“长”出来的神经细胞能不能长期“存活”。

又是艰涩的专业概念。

让我们来想象一下。人的胚胎就像一颗种子,将来是会变成一个人的,这颗种子里包含了无数更小的种子,有的种子将来长成皮肤,有的长成肝脏,有的长成血液,还有的长成神经细胞。神经干细胞,就是将来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母亲”。最早科学家对神经干细胞的研究,是从胚胎里寻找它的,这比较好理解,因为只要把种子放在合适的环境中,可以看到,有一些细胞将来就是变成了神经细胞。

从胚胎中得到神经干细胞看起来更加可靠,一般有两个途径:一个是从流产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分离出来,一个是从人的胚胎干细胞中诱导分化出来。不过,由于宗教和伦理的限制,这样获得神经干细胞的途径在很多国家被禁止。

幸好,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科学家们发现神经干细胞不仅存在于胚胎,而且还存在于骨髓、脐血里,如果从这些途径获得神经干细胞,就不存在宗教的禁忌。于是,很多研究者把注意力集中在非胚胎的神经干细胞来源上。

但问题是,脐血中神经干细胞的含量很小,如果我们要利用它,就必须分离、纯化和扩增,就像要从矿石中筛取钻石一样。但到目前为止,科学界还没有成熟的分离、提纯和扩增的技术平台,没有公认的标准来规范这个过程。也就是说,没有人知道哪种分离方式最好,纯化到什么程度才可以用于移植,扩增后的干细胞要达到哪些指标才是“合格”的。

至于第二个难题,就更加复杂。动物的大脑是一个精密到无法想象的“黑匣子”,至今人们对大脑的了解不多,神经系统是传递信号的“道路”,一个挨着一个的神经细胞巧妙而精确地传递电信号,才让我们在看到台阶时知道要抬腿。就算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难题,把“安全”的神经干细胞移植进大脑,这些干细胞能不能到达需要修补的地方?到达以后能不能像其他神经细胞一样传递信息?这些,都没有确定的答案。

除了上面两个难题,还有很多临床使用的细节无章可循,比如移植的方法、途径、佐剂、适应症等等。而且,神经干细胞治疗的效果评定,也是正在研究中的课题。“如果有人解决了这些难题,一定能得诺贝尔奖。”周长福说。很多科学家都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尽管科学家对神经干细胞移植将来应用于临床充满乐观的信心,但他们不得不面对的是,距离成熟的临床应用,还很遥远。

神经干细胞“亢奋症”

在专业研究人员眼里,神经干细胞移植离临床治疗还有很长的距离,但那些支持临床应用的人,却只拿“效果”说话。“我们用了这么几年以后,应该说没有出现毒副作用。”“我们治疗的脑瘫病人90%以上都有效果。”在一家开展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医院里,医生这样说。浙江某医院干细胞治疗康复中心的史主任说,他们只想做“实在的工作”,不追求商业目的,所以一直没有过多宣传,但他还是忍不住告诉记者:“我们很多治疗病例,可以说是世界首例的。”

“一项新技术在没有被证明确实有疗效之前,就不能在临床上应用,最多只能用来做临床试验,那样的话不仅要病人知情同意,还不能收取费用,并必须遵循有关临床试验的法规。”方舟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明了他的观点。与他的态度类似,暨南大学附属医院一位康复科医师,也非常不赞同把“神经干细胞移植”应用于临床。

对于“神经干细胞移植”应用于临床的质疑之声,从来没有停歇过,但这项备受争议的治疗技术,还是蓬勃地发展了起来。

2005年,国内几家医院开始开展神经干细胞治疗,曾经在医学界掀起热烈的讨论,北京宣武医院是国内神经科实力非常强的医院,医院的几位医生对“神经干细胞移植”应用于临床发表了看法,并发表在《健康报》上。

记者联系到当年这个报道中反对“神经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的专家,他们的观点至今没有改变。

“据我掌握的资料�神经干细胞移植在帕金森氏病等治疗方面有一定的效果�是指可以产生多巴胺类物质。至于对诸如运动功能、言语功能、认知功能、吞咽功能、二便功能等最重要的神经功能的恢复方面,至今我没有发现国际上有任何循证医学的证据表明神经干细胞‘移植’是有效的。”其中一位神经康复专业的医师这样答复。

他说:“其实,神经干细胞的实验室培养技术早已过关,直接把它‘输入’回血管内或注射到局部组织内也极其简单。稍微有点设备就可以‘扩增’出来。利用人们的‘期望’和‘信任’,大肆宣扬‘治疗效果’,我认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至少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不是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盲法研究的结果)。个别人可能就是被‘经济效益’驱动的。我们接收了一些‘移植后’的患者,没有一个是真正‘有效’的。因为是‘自愿’的,也就没有人要‘讨说法’。”“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奈何?”-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