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利赛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知识 > 正文

养生知识

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科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案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

max2022-12-22养生知识79

自存脐带血真有价值吗?听听血液科医生咋说

“花钱存脐带血就是交智商税”、“自己的脐带血不能用”……。近些年,有关脐带血的话题成了掉发太严重了头皮屑大块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

那自存脐带血有价值吗?就此西部战区总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刘芳主任道出了自己的看法。

网络传言难辨真假

“网络上,关于脐带血的传言从来就没停过”,刘芳说,网友谈论造血干细胞本来是一件好事,说明大家越来越关心 健康 问题了。不过在一些网络上,特别是一些自媒体上的观点让她这位血液科医生有些不安。

脐带血是新生儿出生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近几十年的研究发现其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变废为宝”成为造血干细胞临床移植来源之一。

自存自用的案例并不罕见

事实上,省内也不乏自存脐带血的移植案例。2000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利用同胞来源的脐带血,成功完成了省内第一份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救治了一位急性淋巴细胞患者。2010年7月,为一位5岁、神经母细胞瘤儿童成功完成了省内第一例自体脐带血移植。再生医学方面,2019年11月,空运一份自存脐带血到广东省,为一位来自江油的患儿治疗脑瘫,成为省内第一份用于再生医学的脐带血。

刘芳说,回顾过去的20年,血液学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 科技 的发展并不会止步,很难预料未来20年自存脐带血还有多少潜力被挖掘出来。

“比如现在血液科非常火的CAR-T,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也会用到自体脐带血,”刘芳解释,CAR-T技术是一种高效且特异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方法,目前比较肯定有效的CAR-T细胞来源仍基本局限于自体细胞(除了骨髓移植后患者),能否能接受CAR-T治疗的一个先决条件是能否获得培养CAR-T细胞的足够数量的淋巴细胞。

对于肿瘤负荷高的患者,外周血基本都是肿瘤细胞,另有一部分经过化疗损伤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极其低下,无法采集到足够的细胞,因此这两种情况都无法培养CAR-T细胞,患者则失去治疗机会。

“如果患者出生时,保存了自己的脐带血,那情况就好得多的,”脐带血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等,如果患者冻存了自体脐带血,就可以从脐带血中获得T细胞培养CAR-T细胞,使绝境中的患者再次获得生机。从脐带血中扩增NK细胞培养CAR细胞,也是近期发展的趋势,相信不久的将来将应用于临床。

自存脐带血也有优势

“自存的脐带血的优势也很多,不应该完全否定,”据刘芳介绍,在良性疾病治疗方面,以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例,只要有同卵双胞胎供者,首选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而自体脐带血移植与其原理相同,是所有治疗措施中生存率最高且生活质量最好的。“不是每个人都有同卵双胞胎,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脐带血。”

在恶性血液病治疗方面,近年来自体干细胞移植越来越多,这种治疗方式就是首先从自身采集造血干细胞,患者随后接受超大剂量的放化疗,化疗后再回输自体干细胞重建造血,其目的是增加放化疗剂量,达到更深层次缓解,减少复发,延长生存。“自体脐带血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区别是,自体脐带血既没有肿瘤细胞污染,也避免了因放化疗导致造血干细胞损伤。”

“自己存的脐带血除了给孩子用,家庭成员,比如父母、同胞兄弟姐妹等都有一定几率配型成功,”据刘芳解释,据文献报道,亲缘脐带血移植治疗良性疾病长期生存率高达95%以上,明显优于非亲缘脐血移植;亲缘脐带血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长期生存率可达60%以上,与报道的同期亲缘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相当。

目前单倍体相合移植技术不断成熟,父母和子女之间都是单倍体相合,换句话说,只要是亲生的,就可以做供者。但是年,龄三十多岁的这个群体,他们通常没有兄弟姐妹,他们的父母年岁已高,干细胞已经衰老,而子女尚还年幼,体重太轻,根本无法采集到足够的干细胞满足一个成年人的移植需求,刘芳表示,“在这种情况下,自存的脐带血便成了一个重要补充,曾有多个报道年幼孩子外周血干细胞联合脐带血给体重较大的父母进行移植成功的案例。”

“捐赠和自存脐带血在应用方面各具优势,各自媒体在科普的时候应做到不偏不倚,不要盲目否定自存脐带血的价值,”刘芳表示。

感人!10岁女孩捐献造血干细胞救父,这位父亲到底患上了什么疾病?

感人!10岁女孩捐献造血干细胞救父,这位父亲到底患上了什么疾病?

1.这位父亲名叫李辉,李辉患的是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而且是高危型,针对这种类型的白血病,化疗成功治愈的几率很低且容易复发,最好是尽早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层流病房,随着81ml造血干细胞缓缓注入李辉(化名)的身体,来自女儿小媛媛的“生命种子”将为他重燃生命的希望。“我肿瘤干细胞研究院们将期待李辉的造血功能获得重建。小媛媛很勇敢,她也是我们实施的200多例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年龄最小的捐献者。”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王信峰向这名勇敢的10岁东北女孩竖起了大拇指。

2.白血病治疗方式:当血液中白细胞 100× 10 9/L时,应紧急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去除多余的白细胞,同时给予补水和化疗。可根据白血病类型给予化疗,或化疗前短期预处理,随后联合化疗。要防止白血病细胞溶解引起的高尿酸血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凝血异常等并发症。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消耗性疾病,尤其是化疗和放疗引起的消化道粘膜炎和功能障碍。要注意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患者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通过静脉补充营养。

3.血液病患者需要饮食清淡,尽量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尽量不吃辛辣刺激的东西,如羊肉、麻辣烫、火锅、巧克力等。这些都有可能加重白血病的病情。白血病患者可以通过练习一些八段锦、六字诀来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中医讲究三分治,七分养。平时没病的时候可以锻炼八段锦、六字诀、太极拳,提高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如果生病了,要积极加强锻炼,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身体恢复。

西南首例卵巢成功移植到腋窝,这项技术是如何发展的?

三月十二日,四川省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进行了西南地区第一例卵巢腋下移植手术,手术后患者卵巢功能良好。卵巢具有调节内分泌和生殖的功能,不仅可以使女性怀孕、月经,而且可以使女性有“女人味”,对女性来说极为重要。现年29岁的王女士,刚刚和相恋不久的男友携手步入婚姻殿堂,拥有着爱情的结晶,却不料意外的突如其来。由于阴道突然出血,王女士赶往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经省医院门诊初步诊断,王女士患有“宫颈低分化鳞状细胞癌IIA2期、术后并发感染”,病情危重,省医院立即启动妇科绿色通道,将王女士收治入院,转至妇产科。

王女士宫颈癌细胞因肿瘤过大而侵犯盆腔,虽然经化疗、宫颈癌根治术后,王女士的病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仍需对盆腔进行放疗,以缓解病情,但是这种手术对王女士的卵巢功能是致命的。妇科医生黄宇深知,一旦卵巢双侧缺失或损伤,会影响到她之后的生育,对于更多类似的患者的治疗也很非常重要,所以决定冒险尝试移植技术。传统的方法是将卵巢移到盆腔上方较高的位置,但黄宇介绍,这仍然无法避免卵巢受损。研究中,她们发现哈佛大学已有关于卵巢腋窝移植的成功案例,在国内也有少数,而在西南地区,这项技术还没有被应用。不过,医生们还是决定将王女士的卵巢移出腹腔,放在腋下。

选腋窝移植,一是因为腋窝比较宽敞,可以放卵巢;二是因为腋窝比较隐蔽,不容易受到外力的冲击;三是因为这里的血管较多,很容易找到与卵巢相匹配的血管。”“另一边进行低温冷冻保存。经过处理,再将冷冻卵巢移植至患者体内,以保持患者生育能力,卵巢继续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其后,经乳腺外科、移植中心、生殖中心、妇科肿瘤等学科医师会诊讨论,制定了完整的卵巢腋窝移植手术治疗方案。

回顾手术的过程,黄宇说,“手术虽然只需要6~8小时,看上去风平浪静,但在其背后却是惊心动魄,特别是取卵巢和植入卵巢难度最大。该院器官移植中心的熊玮说,“卵巢属于小型器官移植,由于血管太细,直径只有2毫米,张力又很大,稍不留神,血管就会出现破裂出血的危险,”为了看清细如发丝的血管,熊玮借助于显微镜将其放大7~10倍,在进行腋下血管吻合手术时,每针一针就能达到快狠准!”现在,王女士自觉无任何不适,手术切口小,完全不影响美观。据了解,医生近期还将安排一系列激素检测,对王女士的卵巢功能进行评估。

兵哥哥为白血病女孩捐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有伤害吗?

近日,山东青岛一名女大学生不幸被查出患上白血病,挣扎在生死的边缘。让人感到惊喜的是,江苏宿迁的一位现役军人小伙,和远隔千山万水的这位姑娘成功配型,小伙子毅然捐献出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给白血病女孩带去了生的希望。小伙子周云波这种乐于助人和甘于奉献的精神真是令人万分敬佩!

今年27岁的周云波,是陆军某集团军的一名现役军人,2011年入伍到了重庆,9年军旅生涯的锤炼使他养成了果敢刚毅、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行。之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四川省红十字会完成了中华骨髓库志愿者登记,并抽取10毫升血液样本入库。在今年4月份,周云波接到了中华骨髓库的通知,山东青岛的一名白血病女大学生和他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

在捐献造血干细胞之前,患者的妈妈还给周云波写了一封言辞真挚的感谢信,周云波看了以后也是非常感动,他让自己的妻子写了一封回信,并鼓励和祝福患病的女孩早日战胜病魔。7月30号,周云波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的提取,222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从周云波的体内分离了出来,由专人立刻专车运往青岛,当晚便能输入到患者体内完成移植。

据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人体的影响非常小,唯一的创伤就是采血的部位容易形成瘢痕,人体血液在1-2周内就能恢复到原先的水平。现在捐献造血干细胞,不需要直接取骨髓,而是直接采外周血,就相当于献血一样,不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骨髓干细胞对人体意义重大,可分化成白细胞、红细胞等,对人体起到保护和免疫作用。在捐献之后,人可能会出现短时间内的疲劳感、免疫力下降,部过休息一段时间就会逐步的好转。

国内的干细胞临床发展现状是怎样的?有什么具体的例子吗?

干细胞技术自诞生以来,便成为医疗界的关注焦点,干细胞强大的组织修复能力与免疫调节能力能解决诸多的疑难杂症,颠覆了传统的临床治疗理念,开创了一种创新型的医学治疗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的前景。

干细胞技术在全球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在国家正确的指导下,我国干细胞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进一步推进干细胞的临床转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20年特殊之年,我国干细胞技术取得了重要的意义,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展示了强大的修复能力。

截至目前,共有104家医疗机构和51项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完成了备案。

1.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干细胞技术临床转化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3324号(医疗体育类367号)提案答复的函提及,目前国家已制定了《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和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和《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等干细胞临床转化文件,进一步修改完善干细胞等法规和规章,并做好相关管理能力储备,促进细胞治疗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推动产业发展,造福人民群众健康。

2.我国将干细胞转化研究作为重点项目国拨科研基金

我国自2016年启动“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国拨26.4亿资助了136个干细胞研究项目,其中2020年国家发放2.4亿支持15项项目,项目涉及干细胞基础研究、干细胞动物试验与临床研究,研究的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银屑病及银屑病型关节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神经性致盲眼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白血病患者做骨髓移植后的治愈率有多少?

骨髓移植后的治愈率有90%以上,如果配型好的话还能提高: 移植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因为,免疫系统对外来异物能分辨“异己”,并对它进行攻击,将它排挤出去,这各过程就称之为"排斥反应"。如供、受者是亲属关系,排斥反应会弱一些;如是非亲属关系,则反应会重一些。另一种排斥反应,是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简称GVHD),即供者组织中的免疫细胞对受者(宿主)的作用,宿主组织抗原对供者免疫细胞来说也是异己物质,逐渐生长起来的供者免疫细胞对受者的"攻击"越来越重,并产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的症状包括:发热、肝炎、严重腹泻、骨髓抑制和感染,严重时可并发致死性反应。在双胞胎中GVHD发生率为1-5%,亲属中为36%,非血缘关系为50-70%。不过GVHD虽对患者有威胁,但它具有抗白血病的作用,可减少移植后白血病的复发。在治疗中可采用适当的免疫抑制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

1. 如何理解骨髓与骨髓的功能............................................... TOP

血液是由血浆(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和血细胞(红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等)组成的红色、不透明并带粘性的液体。正常人的总血量约为体重的8%。血液在血管内流动不息,是人体内运输营养物质、携带代谢产物、调节内环境平衡及行使防御功能的条条"河流"。人们对于血液的认识是逐渐加深的。古代埃及人提倡用血液来沐浴,旨在返老还童或恢复健康。1900年红细胞ABO血型发现之前,许多人因血型不符的输血而发生严重的溶血反应,甚至死亡。1929年发明了骨髓穿刺针,从此骨髓细胞才成为血液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

正常人体的血细胞维持数量和功能的相对恒定。这种恒定是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即衰老、死亡的细胞经常不断地被新生的细胞所取代。例如人类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血小板寿命约7-10天。一个正常成年人每天约有10个红细胞衰老死亡,同样也有相近数量的红细胞新生。

成年人的造血器官主要局限在骨髓、脾脏以及淋巴结中。但脾脏和全身淋巴结在出生后主要作用是促使淋巴细胞的第二次增殖,即淋巴细胞在接触抗原后繁殖的免疫反应。所以骨髓造血功能显得尤其重要。出生后,骨髓在正常情况下是唯一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场所,骨髓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骨髓是存在于长骨(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骼骨)的稀松骨质间的网眼中,是一种海绵状的组织。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色,称为红骨髓。人出生时,红骨髓充满全身骨髓腔,随着年龄增大,脂肪细胞增多,相当部分红细胞骨髓逐渐被黄骨髓取代,最后几乎只有扁平骨骨髓腔有红骨髓。此种变化可能是由于成人不需要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够补充所需血细胞。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被红骨髓替代,骨髓的造血能力显著提高。

近三十年来,血细胞生成的研究发展很快,现已证明人类骨髓中存在造血功能干细胞,数量不到骨髓总细胞数的1%,它们具有高度自我更新的能力,并且能分化为各血细胞系统的祖细胞(如淋巴系干细胞、粒系干细胞),再大量分化、增殖为各种原始和成熟血细胞,最后这些成熟的血细胞通过骨髓进入血液中,发挥各自的生理作用。人体造血干细胞由于存在的部位不同,产生不同的效能。一部分存在于干细胞池,是人体造血细胞的储备库,以适应和满足各种状态下造血的需要;另一部分存在于增殖池,这些细胞不断增殖更新,以弥补因细胞衰老或丢失所致的血细胞不足,维持人体血流平衡。

骨髓的造血功能极强,骨髓最高的造血能力可达到正常造血情况的9倍,如果只保留骨髓的1/10,就能完成正常的造血功能,所以少量骨髓捐献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人体的造血组织有很强的代偿功能,当抽取部分骨髓后,造血干细胞会很快增殖,在一、二周内完全恢复原来的水平。因此,捐献者不仅不会影响自身的造血功能,反而使自身的造血系统得到了锻炼,更具备了生命的活力。

2. 白血病与骨髓移植................................................................................ TOP

骨髓移植是指将他人的骨髓移植病人的体内,使其生长繁殖,重建免疫和造血的一种治疗方法。骨髓移植分为自体骨髓移植与异体骨髓移植,异体骨髓移植又分为血缘关系骨髓(同胞兄弟姐妹)移植与非血缘关系骨髓(志愿捐髓者)移植。自体骨髓移植易复发,在临床中较少采用。目前骨髓移植还是首选异体的骨髓进行移植。

骨髓移植是近年来治疗白血病的一项突破性进展。白血病患者,因造血组织恶变,产生异常的白细胞,抑制了正常血细胞的功能。传统的治疗方法仅用化疗来摧毁白血病细胞,大部分患者的白血病会复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几乎都要急变,剂量过大的化疗与放疗会使患者正常造血细胞无法恢复。骨髓移植治疗方案中患者需接受很大剂量的化疗与全身放疗,骨髓内的病变造血干细胞被摧毁,而移植的正常骨髓完全替代病人原有的有病骨髓,重建造血与免疫机能,再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增加了白血病的治愈率。给患者带来了第二次生命。

骨髓移植已成为许多疾病的唯一治疗方法,除了可以根治白血病以外,还能治疗其它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异常骨髓细胞增生症、遗传性红细胞异常症、血浆细胞异常症等,以及淋巴系统恶性肿瘤、遗传性免疫缺陷症、重症放射病等许多不治之症。

3. 骨髓移植与造血干细胞移植........................................................................ TOP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原理与骨髓移植完全相同,只是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方式不同。造血干细胞绝大部分存在于骨髓中,骨髓移植是需要通过骨髓穿刺从骨髓腔中抽取骨髓,然后采集造血干细胞输入患者的体内;干细胞移植则是采用促使造血干细胞从骨髓中释放到血液中,通过血细胞分离机,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细胞。施行骨髓移植术,志愿捐献者需要上局部麻醉,并在骼骨上多次钻洞抽取骨髓混合液数百毫升;干细胞移植术只需从志愿者的静脉中采血,并通过机器富集,将血液回输人体,只需50毫升的干细胞,由于进出的总量平衡,采集后供者不会产生循环系统的紊乱,对人体很安全。目前由中华(上海)骨髓库提供的捐献者的移植手术,都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为了防止混淆,还沿用骨髓移植、骨髓捐献与骨髓库的称呼。

4. HLA配型与骨髓移植............................................................................... TOP

骨髓移植成败的关键之一是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问题,如果骨髓供者与患者(受者)的HLA不同,便会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HLA分型要比ABO血型复杂得多,每个人不是从父母分别得到一个基因,而是得到一串基因(HLA单倍型)。每人遗传到二串"冰糖葫芦","冰糖葫芦"上的"红果"(基因)以A、B、C、D、DR、DQ和DP为序。如A有28种"红果"(分别记为A1、A2、A3、A9...),B有61种(记为B5、B7、B8、B12...),DR有24种(记为DR1、DR2、DR3、DR4...)等。七彩红果共有164种编号,如不同遗传排列的红果随机组合,按理论推算,"冰糖葫芦"有5亿多种变化,能组合33亿多种HLA分型。理论推算的HLA分型数量巨大,但对一个具体的民族来说并非如此。如黄种人的某些HLA抗原,白人和黑人是没有的,白人、黑人所独有的HLA抗原,中国人也没有。同时HLA各遗传的基因,并非随机搭配,而是有一定规律。因为上述原因实际的HLA分型数量就大大减少。

HLA分型有常见、少见、罕见之分,常见的HLA分型,在300-500人就可以找到相同者,少见的HLA分型可能是万分之一的机率,而罕见的就要到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人群中寻找。不同人种的HLA分型有很大的差异,世界各国纷纷建立自己的骨髓库(骨髓捐献者HLA数据检索中心)来满足本民族患者的需要。现世界上最大的骨髓库在美国,共有志愿捐献者460万,检索成功率为80%,平均每月提供捐献的骨髓供移植的病例为108例;目前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是台湾慈济骨髓捐献者检索中心,共有登记捐献者23万人。白人、黑人的骨髓不适合中国人,建立一个完全属于中国人的中华骨髓库,不仅可以为中国公民提供帮助,还可以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服务。

5. 骨髓移植的过程.................................................................................. TOP

常规的骨髓移植前,只需HLA-A、B、DR相同即可。由于HLA-AB的多样性最明显,一般对志愿者先做HLA-AB分型,待检索后供、受者HLA-AB相配后,再对供者作HLA-DR分性检测,看是否相配。如果供、受者HLA完全相配,同时供者健康检查合格,就可以着手准备移植手术。先用化学药物和放射治疗摧毁患者身上癌细胞,这对患者的正常造血也被杀死,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染,必须在无菌病房(层流室)中接受移植。移植方法如同输血,植入的造血干细胞在病人体繁殖,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统,病人逐渐恢复健康。骨髓移植对白血病的有效治愈率可达到75-80%。

移植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因为,免疫系统对外来异物能分辨?quot;异己",并对它进行攻击,将它排挤出去,这各过程就称之为"排斥反应"。如供、受者是亲属关系,排斥反应会弱一些;如是非亲属关系,则反应会重一些。另一种排斥反应,是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简称GVHD),即供者组织中的免疫细胞对受者(宿主)的作用,宿主组织抗原对供者免疫细胞来说也是异己物质,逐渐生长起来的供者免疫细胞对受者的"攻击"越来越重,并产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的症状包括:发热、肝炎、严重腹泻、骨髓抑制和感染,严重时可并发致死性反应。在双胞胎中GVHD发生率为1-5%,亲属中为36%,非血缘关系为50-70%。不过GVHD虽对患者有威胁,但它具有抗白血病的作用,可减少移植后白血病的复发。在治疗中可采用适当的免疫抑制措施,挽救患者的生命。

6. 捐献骨髓的条件.................................................................................. TOP

骨髓移植最理想的供者是同卵双生子,因为他们之间的遗传物质是完全相同的。他们之间的骨髓移植,效果好,排异反应少,但双胞胎毕竟少见。子女的HLA分型来自于父母,如父亲为A和B,母亲为C和D,那么子女有AC、AD、BC、BD四种分型可能,所以同胞间的HLA相配率?5%,因此患者从同胞中寻找供髓者较容易。然而家庭范围正在缩小,绝大多数的患者还是需要非血缘关系的骨髓捐献者。

适合捐献骨髓的年龄为18-45岁,健康要求如同献血,即不能因捐髓影响捐献者的健康,又不能因接受骨髓而使患者增加新的不利因素,重要的是捐献者必须无可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如乙型肝炎、丙乙型肝炎等。

一、 骨髓移植概述

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BMT)的实质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干细胞具有能复制并分化为造血和免疫活性细胞的能力。根据干细胞的来源不同可分为自体、同基因(syngeneic)和异基因(allogeneic)BMT。同基因骨髓移植是指同卵孪生同胞间的移植,由于供、受者在遗传学上相同,故与自体骨髓移植一样,不存在免疫不相容的问题。异基因的骨髓移植(allo-BMT)的供髓细胞在遗传上与受者细胞起源不同,与肾、肝、心等器官移植相比,allo-BMT更易发生排斥反应,而一旦供髓植活后又可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故供、受者间要进行严格的组织配型,受者在移植前必须用免疫抑制剂预处理。

二、 骨髓移植的适应症

allo-BMT可纠正受者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不可逆的严重疾病,目前已在下列疾病中应用并取得满意效果。

1. 遗传性疾病

(1) 免疫缺陷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及Wiskott-Aldrich综合症X-连锁EBV淋巴增殖性疾病。

(2) 先天性贫血:重型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范科尼贫血。

(3) 代谢障碍病:粘多糖病、脂肪沉积症。

2.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 原发性或获得性,包括放射病所致骨髓衰竭。

3. 恶性血液病 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

三、 骨髓移植供者的选择

选择与受者组织相容性配合的供体是保证异体骨髓移植成功的重要前提。

在选择适合的供体时,首先从在兄弟姐妹中选择供髓者;如不成,则在近亲及血缘无关的自愿者中寻找供髓者。在供者选择上首先在同胞中用血清学方法做HLA检查,所得结果相差不大后再做淋巴细胞培养(MLC)来检测D位点并核实HLA配型。即使血清学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所不能检出的组织相容抗原的差别往往可通过MLC测出。目前已采用分子遗传学技术直接检测HLA基因,如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SSOPA)及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可作为BMT组织配型的重要补充,尤其适用于无关供者组织配型的核实。

四、骨髓移植中HLA配型的重要性及骨髓移植的过程

1.在HLA配型方面,主要进行HLA-A、HLA-B和HLA--DR三对位点的配型,只有两个个体的HLA配型完全相同才能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否则可能会发生两种情况,一是病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把植入的供体细胞当作"异物"或"入侵者"进行攻击,称为"移植排斥反应",其结果是移植失败,"造血"不能在病人体内植活。另一种可能是供体的造血细胞在病人体内植活,产生大量的免疫活性细胞,这些细胞"反客为主"把病人的组织和细胞当作"异物"和"入侵者"进行攻击,最容易受攻击的组织和器官是皮肤、肝脏和肠道,发生皮疹、黄疸、转氨酶升高和腹泻不止甚至血便,称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严重者可致命。

2.由于HLA-AB的多样性最明显,一般对志愿者先做HLA-AB的分型,待检索供、受者HLA-AB相配后,再对供者作HLA-DR分型检测,如果供、受者的HLA完全相配,同时供者健康检查合格,就可以着手准备移植手术。用化学药物和放射治疗摧毁患者身上的病变造血细胞后再接受移植。植入方法如同输血,植入的造血干细胞在人体繁植,重建造血和免疫系统,病人逐渐恢复健康。骨髓移植对白血病的有效治愈率可达到65-75%。

五、 国内外应用于骨髓移植的HLA配型技术

1. HLA血清学方法

这种方法出现的比较早,技术比较成熟,主要应用于HLA Ⅰ类抗原(HLA-A、HLA-B)的分型,适用于骨髓移植前大量骨髓捐献者的HLA-AB检索工作。而在HLA-DR类分型中因高质量的定型血清来源困难,存在交叉反应,对抗原特异性确定有出入,而血清学表型的判定还受分离B淋巴细胞的纯度与活力、补体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导致比较高的分型错误率。

2. HLA复合体微卫星分析技术

在真核细胞中,某些DNA组分在碱基成分上与主要的DNA组分明显不同,且在CsSI梯度离心时能分离为明显的区带,其中含有2~3个碱基的成为微卫星(microsatellite)。在真核细胞常染色体中,微卫星可以不同的间隔和频率重复出现,从而表现为高度多态性。在HLA基因复合体中或其临近区域,这种微卫星重复序列已绘制成图。因此,可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根据产物的长度确定微卫星的多态性。

微卫星分析技术能够迅速准确的识别供、受者间HLA单倍型的异同,且由于它包括HLA复合体的更宽区域,可能比HLA-Ⅰ或Ⅱ类单个座位等位基因的分析更为有效,从而为器官移植(尤其是骨髓移植)时供体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数。

3. MHC区段配型技术

区段配型(block matching)的理论依据为:在MHC复合体长期进化的过程中,由于各MHC基因的内含子并不编码功能蛋白,其所接受的选择压力不大,故相对外显子而言较为稳定,可延续许多世代而不发生改变。研究资料已证实,在一组等位基因中,可能共享某一段内含子序列。从进化和遗传的角度看,这样的一组等位基因是由同一个祖先谱系进化而来,共同享有的内含子序列即为该谱系的特异性标记。因此,不同的MHC等位基因可据此归于不同的谱系,且不同谱系间MHC基因序列的差异明显大于同一谱系内MHC基因序列的差异。

对随机人群应用block matching进行移植配型,其目的是寻找与受者属于同一HLA谱系的供者,以避免移植后出现较强的排斥反应。该技术最大的优点并非在于单个HLA基因的相配,而是着眼于整个HLA单体型基因序列最大程度的相似,其实践应用价值已经在HLA多态性的家系调查和BMT疗效的回顾性分析中得到初步证实。

南方医院临床证明:血癌患者并非都要骨髓移植

化疗可治愈八成血癌儿

一般来说,很多人认为患了白血病就一定要进行骨髓移植。事实并非如此!记者昨天从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儿科获悉,在众多白血病儿童中有八成并不需要移植骨髓就可以被彻底治愈。

昨天,70多名曾在该院儿科治疗的白血病康复患者回到南方医院,交流抗癌经验,其中最小的只有一岁多。看到他们天真烂漫的样子,你怀孕期间掉头发厉害怎么也想象不到他们曾经身患血癌。

据南方医院血液科李春富主任介绍,近几年来儿童白血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对这种病的治疗,过去很多人认为必须进行骨髓移植;但临床实践证明,先进的化疗方案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只是被欧美国家视为第二线治疗措施,仅用于极少数高危或复发的病人,而在那些国家儿童白血病治愈率达到了八成!”经过4年的观察,该院先后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63例中,目前只有2例复发;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7例,有4例无病存活。

当记者问及病人求医观念需要转变的主要原因时,李春富说:“合理的化疗在国际上已经得到了认可,它可以使治愈率大大提高,增强患者的信心;此外,治疗时间短,副作用较骨髓移植少,医疗费用低等都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和负担。比如化疗费用约10万,而造骨髓移植治疗费用至少20万元左右。” (记者 林靖峻 实习生 欧实刚 通讯员宁习源)

稿件来源: 羊城晚报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