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克莫司浓度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他克莫司药物基因)
异体器官移植患者服用什么可以预防排斥反应
由于人群中很难找到HLA完全一致的供受者,因此,除同卵双生的器官移植外,其他急性白血病怎么干细胞移植同种异体组织或器官移植都会发生排斥反应。而器官移植术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目前临床上主要从严格选择供者、抑制受者免疫应答、诱导移植耐受以及加强移植后的免疫监测等来防治移植排斥反应发生。
移植物和受者的预处理
移植物预处理
实质脏器移植时,尽可能清除移植物中过路细胞有助于减轻或防止移植排斥反应发生。同种骨髓移植中,为预防可能出现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可对骨髓移植物进行预处理,其原理是女性养生抗衰老小知识基于清除骨髓移植物中的T细胞。但应用去除T细胞的异基因骨髓进行移植,可能发生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也随之消失,导致白血病复发率增高,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
受者预处理
实质脏器移植中,供、受者间ABO血型不符可能导致强的移植排斥反应。某些情况下,为逾越ABO屏障而进行实质脏器移植,有必要对受者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方法包括:术前给受者输注供者特异性血小板、借助血浆置换术去除受者体内天然抗A或抗B凝集素、受者脾切除、免疫抑制疗法等。
抑制受者的免疫应答
如果不进行干预,同种移植术后一般都会发生排斥反应,故临床移植术成败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对受者免疫应答的适度抑制。常用的抑制受者免疫应答的方法分为以下几类:
化学类免疫抑制药
糖皮质激素,代表药物:甲泼尼龙,强的松。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核转录因子KB的活性。糖皮质激素的免疫学作用主要表现在减少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影响T细胞激活和黏附,但在大剂量进行冲击治疗时,还可通过直接作用造成淋巴细胞溶解和凋亡,以达到快速有效地抑制免疫作用。不良反应:由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诱发和加重感染,或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等,故在器官移植中,糖皮质激素与其他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能产生良好的协同作用。
细胞毒类药物,代表药物:硫唑嘌呤片,环磷酰胺。作用机制:抑制免疫器官中DNA、RNA及蛋白质合成,从而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硫唑嘌呤是最早应用的一种免疫抑制药物。不良反应:硫唑嘌呤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药物性肝炎。用药期间应监测全血计数和肝功能。
钙调蛋白抑制剂,代表药物:环孢素A,他克莫司。作用机制:抑制神经钙蛋白活性,从而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分泌白细胞介素2;同时也抑制T淋巴细胞的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表达,从而有效地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与增殖。不良反应:环孢素A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心血管、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环孢素A对B淋巴细胞也有一定影响,不仅阻止B淋巴细胞的增生,还可以诱发和促进B淋巴细胞程序化死亡。长期应用也可引起脾脏淋巴细胞的减少,造成脾脏萎缩。
抑制细胞因子增殖反应药物,代表药物:雷帕霉素。作用机制:抑制由抗原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诱导的T细胞增殖和脂多糖诱导的B细胞增殖,肾毒性非常低,但有剂量依赖性,并且是可逆的。不良反应:可造成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感染、血液系统损害等不良反应。
干扰代谢药物代表药物,代表药物:霉酚酸酯,咪唑立宾。作用机制:竞争性抑制嘌呤合成系统中肌苷酸至鸟苷酸途径从而抑制核苷酸合成。不良反应:霉酚酸酯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腹泻、白细胞减少及机会性感染。咪唑立宾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反应、血液系统障碍和过敏症状,偶见骨髓抑制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咪唑立宾不在肝脏代谢,并证明没有明显的肝毒性,骨髓抑制也不明显,而免疫抑制效果与硫唑嘌呤相近,故被用作硫唑嘌呤的替代品。
FTY720可使外周血中的T、B淋巴细胞数减少,从而对移植物的攻击减弱。由于FTY720具有高度的细胞选择性,毒副作用低,避免了零下八度电影免费观看环孢素A过量所可能引起的肝、肾毒性。
目前已用于临床的生物制剂主要是某些抗免疫细胞膜抗原的抗体,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抗CD3、CD4、CD8单抗、抗高亲和力ID2R单抗、抗TCR单抗、抗黏附分子(1CAM-1、LAF-1)抗体等。这些抗体通过与相应膜抗原结合,借助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分别清除体内T细胞或胸腺细胞。某些细胞因子与毒素组成的融合蛋白、抗细胞因子抗体、某些黏附分子与免疫球蛋白组成的融合蛋白(如CFLA-4-Ig)等也具有抗排斥作用。
某些中草药具有明显免疫调节或免疫抑制作用。国内文献已报道某些中药如冬虫夏草等可用于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的治疗。
清除预存抗体
移植前进行血浆置换,可除去受者血液内预存的特异性抗体,以防止超急性排斥反应。
其他免疫抑制方法
临床应用脾切除、放射照射移植物或受者淋巴结、血浆置换、血浆淋巴细胞置换等技术防治排斥反应,均取得一定疗效。在骨髓移植中,为使受者完全丧失对骨髓移植物的免疫应答能力,术前常使用大剂量放射线照射或化学药物,以摧毁患者自身的造血组织。
移植后的免疫监测
在临床工作中,移植后的免疫监测极为重要。早期发现和诊断排斥反应,对于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排斥反应的临床判断主要依靠症状和体征、移植物功能状态及实验室检测等综合指标。超急排斥很容易诊断,急性排斥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临床表现较明显,慢性排斥多无典型临床表现。移植器官的功能测定根据移植物不同而异,多需做大量的生化测定和血液学指标,某些辅助检查例如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等对了解移植器官的形态、血管通畅性和血流量等也有一定的帮助。免疫学监测是在排斥反应发生之前检查受者体内参与反应的免疫细胞及某些免疫分子的变化,对判断患者是否会出现排斥反应有重要的参考意义[3]。
外周血T细胞计数
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或流式细胞仪可以测定T细胞及其亚群。在急性排斥的临床症状出现前1~5天,T细胞总数和CD4/CD8比值升高,巨细胞病毒感染时比值降低。一般认为当比值大于1.2时,预示急性排斥即将发生;比值小于1.08则感染的可能性很大。如果能进行动态监测,对急性排斥和感染的鉴别诊断会有重要价值。另外,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对测定T细胞总数和功能状态也有一定意义。
杀伤细胞活性测定
移植后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杀伤细胞的活性受抑制,但在急性排斥前会明显增高。取供者淋巴细胞灭活后作为刺激细胞,分离患者淋巴细胞作反应细胞,将两种细胞混合直接做CML,测得的结果是Tc细胞和NK细胞共同作用的结果;进行动态监测的意义更大一些。
血清 IL-2R测定
T细胞激活后可释出IL-2R,在急性排斥和病毒感染时IL-2R的血清含量升高,以巨细胞病毒感染时增高最明显。环孢霉素A肾毒性的肾功能减退时血清肌酐值增高,而IL-2R明显降低。血清肌酐值和IL-2R同时增高对急性排斥的诊断有意义。但个体间血清IL-2R的含量差别显著,无公认的诊断标准,限制了它的临床的应用,动态测定可克服这一缺点。
抗供者HLA抗体的检测
利用交叉配合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抗供者HLA的抗体,抗体的存在预示着排斥反应的可能性。
其他方法如血清补体测定等也有报道,但其意义不确切。必须指出,以上指标均有一定参考价值,但都存在特异性不强、灵敏度不高等问题。如何建立一套能指导临床器官移植的免疫学监测方法,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重型再障的重型再障治疗
重型再障患者病情危重,应予以积极治疗。单用雄激素治疗重型再障基本无效。重型再障的治疗可选用:
一、免疫抑制治疗: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有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和环孢素。单独或联合应用,有效率50%-70%。一种药物无效,换用另一种后,约半数患者仍可奏效。联合用药(同时或序贯)效果优于单一用药。ATG或ALG是异种蛋白,副作用有过敏反应和血清病等。环孢素对肝肾有损害作用。国外报道免疫抑制治疗的远期副作用是获得性克隆性疾病,包括PNH、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白血病,但国内少见。单用造血刺激因子治疗重型再障效果不确切,与联合免疫抑制(ATG或ALG与CsA)配合治疗重型再障,可能提高疗效。因此,联合免疫抑制是目前国内重型再障治疗的主要选择。其他较新的免疫抑制剂如吗替麦考酚酯和他克莫司也已试用于再障治疗,但尚需进一步积累资料才能作出评价。
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再障患者造血干细胞质量缺陷是这一治疗措施的依据。年轻(〈40岁)重型再障患者如有HLA相合供者可考虑采用。50%-70%的患者移植后可获长期生存。受家庭小型化及其他条件的限制,国内以往较少应用该法治疗重型再障。非亲属供者和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障均已有成功报道,随着国内干细胞库的建立和扩大和其他条件的改善,将会使更多患者获得干细胞移植的救治机会。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的主要因素是排斥和移植物抗宿主病。反复输血增加排斥机率,故拟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应避免术前输血。
干细胞移植后能不能吃牛肉
合理、多样的饮食对疾病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反却可以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加重GVHD(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饮食原则。
1.新鲜干净
食源性感染种类繁多。包括细菌:沙门氏菌(禽、畜肉)、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剩饭)、肉毒杆菌(发酵制品)、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杆菌(乳制品)等;病毒:甲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等;寄生虫:隐孢子虫病、贾第虫病、线虫、吸虫等;霉菌等
以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杆菌为例,1996-1997年我国12个省份7种3746份食品中的检出率为:冷饮(1.39%)、生肉(1.53%)、牛奶制品(0.52%)、熟肉(0.47%)、原奶(0.72%)和水制品(0.19%)(数据来自于洪帮兴食源性感染的研究进展)。
所以防止“病从口入”,一方面要选择新鲜的食材,另一方面要彻底加热。
2.营养易消化
小肠营养的50%和结肠营养的80%来自于肠内容物。
不仅如此,进食后还可促进粘膜细胞的生长,促进胃肠道激素(中含有促肠粘膜细胞生长的激素)的分泌。
长期禁食的直接后果就是肠粘膜萎缩、肠细菌异位和感染率增加。
根据肠道功能恢复的情况,可以给予肠内营养剂或正常饮食以促进机体的恢复。
3.避免可与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增加药物毒性的食物
大约有60%的处方药与CYP3A4代谢有关。
西柚,柚子、石榴、黑莓等抑制CYP3A4酶活性,影响药物代谢。
抑制CYP3A4酶活性可增加免疫抑制剂环孢素、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增加药物的毒性,因此要避免同时食用柚子等水果。
科赛斯的药品信息
【汉语拼音】Zhusheyong Cusuan Kabofenjing
【主要成分】本品主要成份为醋酸卡泊芬净
【规格】(1)50mg;(2)70mg (以卡泊芬净计)
【包装】玻璃瓶,每盒1瓶。
【贮藏】
未开封瓶的贮藏:密闭的瓶装冻干粉末应储存于2至8°C。
药瓶中溶解液的贮藏:在制备病人的输注液之前,溶解液可储存在25°C或25°C 以下维持24小时。
稀释后用于病人的输注液:在静注袋或瓶中的最终用于病人的输注液可储存在25°C或25°C以下维持24小时。而在2至8°C的冰箱中可维持48小时。
【有效期】24个月。
【执行标准】JX20120238
【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
50mg:H20130153
70mg:H20130154
【生产企业】
公司名称:Merck Sharp Dohme (I.A.) CORP
地址:150 Beach Road #31-00 Gateway West Singapore 189720,Singapore
生产厂名称:Laboratoires Merck Sharp Dohme Chibret
地址:Route de Marsat, Riom, Clermont-Ferrand, Cedex 9, 63963, France
包装厂名称:Merck Sharp Dohme Australia Pty Ltd
地址:54-68 Ferndell Street, South Granville, NSW 2142, Australia
【主要成分】本品主要成份为醋酸卡泊芬净,为新一代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
化学名称:1-[(4R,5S)-5-[(2-氨乙酸)氨基]-N-(10,12-二甲基-1-羰基十四烷基)-4-羟基-L-鸟氨酸]-5-[(3R)-3-羟基-L-鸟氨酸]肺白菌素B0 二乙酸盐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52H88N10O15 ∙2C2H4O2
分子量:1213.42
辅料:蔗糖,甘露醇,冰醋酸和氢氧化钠(少量用于调节pH值)。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冻干块状物。 成人患者一般建议
用于治疗成人患者(18岁及18岁以上的),输注液须大约1小时的时间经静脉缓慢地输注。
经验性治疗
第一天单次70mg负荷剂量,随后每天单次50mg。疗程取决于病人的临床反应。经验治疗需要持续至病人的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确诊真菌感染的病人需要至少14天的疗程;在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和临床症状消除后治疗还需持续至少7天。如果50mg剂量耐受性好,但缺乏有效的临床反应,可以将每天剂量升高至70mg。虽然尚无证据证明每天使用70mg剂量能够提高疗效,但现有的有限的安全性资料显示每天剂量增加至70mg耐受性好。
侵袭性曲霉菌病
第一天给予单次70mg负荷剂量的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随后每天给予50mg的剂量。疗程取决于病人疾病的严重程度、被抑制的免疫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对治疗的临床反应。虽然尚无证据证明使用更大的剂量能提高疗效,但是现有的安全性资料提示,对于治疗无临床反应而对本品耐受性良好的病人可以考虑将每日剂量加大到70mg。
对老年病人(65岁或以上)无需调整剂量。(见老年患者用药)
无需根据性别、种族或肾脏受损情况调整剂量。
成人患者:当本品与具有代谢诱导作用的药物依非韦伦、奈韦拉平、利福平、地塞米松、苯妥英或卡马西平同时使用时,应考虑给予每日剂量70mg。
肝脏功能不全的病人
对轻度肝脏功能不全(Child-Pugh 评分5至6)的成人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是对中等程度肝脏功能不全(Child-Pugh 评分7至9)的成人患者,推荐在给予首次 70mg负荷剂量之后,根据药代动力学数据将本品的每日剂量调整为35mg。对严重肝脏功能不全(Child-Pugh 评分大于9)的成人患者和任何程度的肝脏功能不全儿童患者,目前尚无用药的临床经验。
儿童患者
在儿童患者(3个月至17岁)中,本品需要大约1小时的时间经静脉缓慢地输注给药。儿童患者(3个月至17岁)的给药剂量应当根据患者的体表面积(参见儿童用药说明,Mosteller公式)。对于所有适应症,第1天都应当给予70mg/m的单次负荷剂量(日实际剂量不超过70mg),之后给予50mg/m的日剂量(日实际剂量不超过70mg)。疗程可以根据适应症进行调整,各类适应症的疗程在成人中都有表述(参见成人患者用药的一般建议)。
如果50mg/m的日剂量无法获得足够的临床反应,但是患者又能很好地耐受,可以将日剂量增加到70 mg/m(日实际剂量不超过70mg)。尽管70mg/m的日剂量能否提高药效尚缺乏证据,但是有限的安全性数据显示,日剂量提升至70mg/m仍能被很好地耐受。
在儿童患者中,当本品和代谢诱导剂(如利福平、依非韦伦、奈韦拉平、苯妥英、地塞米松或卡马西平)联合使用时,本品的日剂量可调整到70mg/m(日实际剂量不超过70mg)。
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的溶解
不得使用任何含有右旋糖(α-D-葡聚糖)的稀释液,因为本品在含有右旋糖 的稀释液中不稳定。不得将本品与任何其它药物混合或同时输注,因为尚无有关本品与其它静脉输注物、添加物或药物的可配伍性资料。应当用肉眼观察输注液中是否有颗粒物或变色。
成人患者用药说明:
第一步 溶解药瓶中的药物
溶解粉末状药物时,将储存于冰箱中的本品药瓶置于室温下,在无菌条件下 加入10.5mL的无菌注射用水、或含有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的无菌注射用水、或含有0.9%苯甲醇的无菌注射用水。溶解后瓶中药液的浓度将分别为7mg/mL (每瓶70mg装) 或5mg/mL ( 每瓶 50mg 装)。
白色至类白色的药物粉末会完全溶解。轻轻地混合,直到获得透明的溶液。应对溶解后的溶液进行肉眼观察是否有颗粒物或变色。保存于25℃或以下温度的此溶液,在24小时之内可以使用。
第二步 配制供病人输注的溶液
配制成供病人输注用溶液的稀释剂为:无菌注射用生理盐水或乳酸化的林格氏溶液。供病人输注用的标准溶液应在无菌条件下将适量已溶解的药物(见下表)加入250mL的静脉输注袋或瓶中制备。如医疗上需要每日剂量为50mg或35mg,可将输注液的容积减少到100mL。溶液浑浊或出现了沉淀,则不得使用。如输注液储存于 25℃或以下温度的环境中,必须在24小时内使用;如储存于2至8℃的冰箱中,则必须在48小时内使用。输注液须用大约1小时经静脉缓慢地输注。 成人患者静脉输注液的制备剂量* 将卡泊芬净溶 解液转移至静脉输注袋或瓶中的容积 标准制备液
(将已经溶解的卡泊芬净加入250 m L中)最终浓度 减少输注液容积
(将已经溶解的卡泊芬净加入100 mL中)最终浓度 70 mg 10 m L 0.27 m g / m L 不推荐 70mg(取自两瓶 50mg 装药瓶)** 14 m L 0.27 m g / m L 不推荐 50 m g 10 m L 0.19 m g / m L 0.45 m g / m L 35mg,用于中度肝脏功能不全(取自1瓶70mg装药瓶) 5 m L 0.14 m g / m L 0.33 m g / m L 35mg,用于中度肝脏功能不全(取自1瓶50mg装药瓶),减少容积 7 m L 0.14 m g / m L 0.33 m g / m L * 每瓶药物应使用10.5 mL溶液溶解
** 假如没有70mg瓶装的规格,可用两瓶50mg装的药物来配制70mg的剂量
儿童用药说明
儿童给药剂量的体表面积(BSA)计算公式
在配制输注液之前,用以下公式计算患者的体表面积(BSA):(Mosteller公式)
3个月以上儿童患者的70mg/m输注液的制备(取自一个70mg装药瓶)
1. 以患者的BSA(按上述公式计算)和以下方程式确定儿童患者的实际负荷剂量:
BSA (m2) × 70 mg / m2 = 负荷剂量
不管患者的计算剂量为多少,第1天的最大负荷剂量不应超过70mg。
2. 将冷藏的瓶装本品置于室温下复温。
3. 在无菌条件下加入10.5mL的0.9%的氯化钠注射液、无菌注射用水、或含有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的抑菌注射用水。溶解后的溶液在≤25°C (≤77°F)条件下放置时间不超过1小时。按此配制的卡泊芬净的瓶装终浓度为7.2 mg/mL。
4. 根据计算的负荷剂量(第一步),从药瓶中抽取相应容积的溶液。在无菌条件下将此体积(mL)的本品溶液转移至装有250mL 0.9%、0.45%或0.225%的氯化钠注射液或乳酸林格氏液的静脉输注袋(或瓶)。此外,可以在无菌条件下将此体积(mL)的本品溶液加入至减容后的0.9%、0.45%或0.225%的氯化钠注射液或乳酸林格氏液,终浓度不超过0.5 mg/mL。将输注液保存于≤25°C(≤77°F)温度时,必须在24小时内使用,或2至8°C (36至46°F)冷藏时在48小时内使用。
5. 如果计算负荷剂量小于50mg,可采用50mg装药瓶来制备药剂[参照3个月以上儿童患者的50 mg/m输注液的制备(取自一个50mg装药瓶)中的第2-4步]。50mg装药瓶内卡泊芬净溶解后的终浓度为5.2 mg/mL。
3个月以上儿童患者的50 mg/m输注液的制备(取自一个50mg装药瓶)
1. 以患者的BSA(按上述公式计算)和以下方程式确定儿童患者的实际日维持剂量:
BSA (m) × 50 mg / m = 日维持剂量
不管患者的计算剂量为多少,日维持剂量不应超过70mg。
2. 将冷藏的瓶装本品置于室温下复温。
3. 在无菌条件下加入10.5mL的0.9%的氯化钠注射液、无菌注射用水、或含有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的抑菌注射用水。溶解后的溶液在≤25°C (≤77°F)条件下放置时间不超过1小时。按此配制的卡泊芬净的瓶装终浓度为5.2 mg/mL。
4. 根据计算的日维持剂量(第一步),从药瓶中抽取相应容积的溶液。在无菌条件下将此体积(mL)的本品溶液转移至装有250mL 0.9%、0.45%或0.225%的氯化钠注射液或乳酸林格氏液的静脉输注袋(或瓶)。此外,可以在无菌条件下将此体积(mL)的本品溶液加入至减容后的0.9%、0.45%或0.225%的氯化钠注射液或乳酸林格氏液,终浓度不超过0.5 mg/mL。将输注液保存于≤25°C(≤77°F)温度时,必须在24小时内使用,或2至8°C (36至46°F)冷藏时在48小时内使用。
5. 如果实际日维持剂量大于50mg,可采用70mg装药瓶来制备药剂[参照3个月以上儿童患者的70mg/m输注液的制备(取自一个70mg装药瓶)中的第2-4步]。70mg装药瓶内卡泊芬净溶解后的终浓度为7.2 mg/mL。 制备注意:
a 白色至类白色的致密粉剂会完全溶解。轻轻混合,直到获得透明溶液。
b 在溶解过程中和注射之前,应以肉眼观察溶解后的溶液是否有颗粒物或变色。溶液出现浑浊或沉淀时不得使用。
c 本品制剂可以确保从装药瓶中抽取的10mL溶液获得全部标注剂量(70mg或50mg)。 使用本品治疗的患者有出现过敏反应的报道(参见注意事项)。
成人患者
在临床研究中已有1865成人使用过单剂或多剂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564名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人(经验治疗研究),382名侵袭性念珠菌病病人,297名患有食道念珠菌病和/或口咽念珠菌病的病人,228名侵袭性曲霉菌病的病人和394名I期临床的参加者。在经验治疗研究中病人均接受过恶性肿瘤的化疗或进行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有明确诊断的念珠菌感染的病人进行的研究中,大多数病人的病情非常严重(例如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或其他肿瘤,近期大的手术,艾滋病),需要同时进行多种治疗手段。在无对照的曲霉菌病研究中,病人的病情均严重,而且原有的疾病又复杂(例如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血液恶性肿瘤,实体瘤或器官移植),需要同时进行多种治疗手段。
在所有接受本品治疗的成人(总数989人)中,已报告与药物有关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异常一般都是轻微的,而且极少导致停药。 常见 一般情况 发热、头痛、腹痛、疼痛、 寒战 (1/100) 胃肠 恶心、腹泻、呕吐 肝脏 肝酶水平升高(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 肾 血清肌酐升高 血液 贫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降低) 心脏 心动过速 周围血管 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静脉输注并发症、发红 呼吸系统 呼吸困难 皮肤 皮疹、瘙痒症、发汗
儿童患者
临床试验中,171名儿童患者接受单次或多次本品治疗。儿童患者中本品的总体临床安全性特点和成人患者相似。
在所有接受本品治疗的儿童患者中,已报告的药物相关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总数171)通常为轻度并且很少导致停药。 常见 一般情况 发热、头痛、寒战 ( 1/100) 肝脏 肝酶水平升高(AST、ALT) 心脏 心动过速 外周血管 置管位置疼痛、潮红、低血压 皮肤 皮疹、瘙痒 上市后经验:
已报道有下列上市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肝胆:罕见的肝脏功能失调
心血管:肿胀和外周浮肿
实验室异常:高钙血症
实验室检查发现:
已报告与药物有关的其它实验室检查异常有:低白蛋白、低钾、低镁血症、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中性白细胞减少、尿中红细胞增多、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延长、血清总蛋白降低、尿蛋白增多、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低钠、尿中白细胞增多以及低钙。
儿童患者
在儿童患者中,其他报告的药物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异常结果为低钾、低镁血症、血糖增高、磷降低、磷增加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本品使用过程中有出现过敏反应的报道。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应停止使用本品治疗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已报告的可能由组胺介导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面部肿胀、血管性水肿、瘙痒、温暖感或支气管痉挛,可能需要停止使用本品治疗和/或进行适当的处理。
已在健康的成人受试者和成人患者中评价过本品与环孢霉素合用的情况。一些健康受试者在接受两次剂量为3 mg/kg 的环孢霉素且同时使用本品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出现不到或等于3倍正常上限(ULN)水平的一过性升高。但停药后又恢复正常。当本品与环孢霉素同时使用时,本品的曲线下面积(AUC)会增加大约35%;而血中环孢霉素的水平未改变。在一项40名患者使用本品和环孢霉素1至290天不等(平均17.5天)的回顾性研究中,没有发现严重的肝脏不良事件。在进行同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实体器官移植的患者中,象事先预期的一样,肝酶异常经常发生;然而,没有患者ALT的升高被认为与用药有关。5名患者AST的升高被认为可能与使用本品或环孢霉素有关,但所有的升高低于正常上限的3.6倍。4名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实验室肝酶异常停药,其中2名患者被认为可能与使用本品或环孢霉素有关,也可能有其他原因。在前瞻性的侵袭性曲霉病和同情使用的研究中,6名患者同时使用本品和环孢霉素2至56天不等,没有发现患者肝酶升高的情况。所有这些结果显示当可能的益处超过可能的风险时可以将本品给予接受环孢霉素治疗的患者使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
目前尚无有关妊娠妇女使用卡泊芬净的临床资料。在大鼠中,当给母鼠每天5mg /kg的中毒剂量时,卡泊芬净导致了胎鼠体重下降,并使头颅和躯干不完全骨化的发生率上升。另外,在此剂量下,大鼠中颈肋的发生率升高。动物试验发现,卡泊芬净 能穿过胎盘屏障。
除非一定必要,本品不得在妊娠期间使用。
哺乳妇女
尚不清楚本药物是否能由人类乳汁排出。因此接受本品治疗的妇女不应哺乳。
【儿童用药】
充分并且良好对照的成人研究结果、儿童患者的药代学数据以及在3个月至17岁儿童患者中开展的关于以下适应症(参见适应症)的前瞻性研究数据,支持了本品在3个月至17岁的儿童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于发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并怀疑为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经验治疗。 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侵袭性念珠菌病,包括念珠菌血症。 治疗食道念珠菌病。 治疗难治性或对其它疗法不能耐受的侵袭性曲霉菌病患者。 有关本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瞻性临床试验,在新生儿和3个月以下婴儿中尚缺乏充分研究。
本品尚未在儿童中对由念珠菌引起的心内膜炎、骨髓炎和脑膜炎进行研究。本品作为儿童患者侵袭性曲霉菌病的初始治疗,也未进行研究。
【老年患者用药】
与健康年轻男性相比,健康老年男性和女性(65岁或65岁以上)的血浆卡泊芬净浓度略有升高(AUC大约升高28%)。在经验治疗或侵袭性念珠菌病治疗的病人中,也发现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因年龄差异产生的同样的影响。老年病人(65岁或以上)无需调整药物剂量。 体外试验显示,醋酸卡泊芬净对于细胞色素P450(CYP)系统中的任何一种酶都不抑制。在临床研究中,卡泊芬净不会诱导改变其它药物经CYP3A4代谢。卡泊芬净不是P-糖蛋白的底物。对细胞色素P450而言,卡泊芬净是一种不良的底物。
在两项临床研究中发现,环孢霉素(4mg/kg一次给药或3mg/kg两次给药)能使卡泊芬净的AUC增加大约35%。AUC增加可能是由于肝脏减少了对卡泊芬净的摄取所致。本品不会使环孢霉素的血浆浓度升高。当本品与环孢霉素同时使用时,会出现肝酶ALT和AST水平的一过性升高。在一项40名患者使用本品和环孢霉素1至290天不等(平均17.5天)的回顾性研究中,没有发现严重的肝脏不良事件(见注意事项)。
在成人健康受试者中进行的临床研究显示,本品的药代动力学不受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麦考酚酸盐、奈非那韦或他克莫司的影响。本品对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利福平或有活性的麦考酚酸盐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也无影响。
本品能使他克莫司(FK-506)的12小时血浓度(C12hr)改为下标(C12hr)下降26%。对于同时接受这两种药物治疗的病人,建议对他克莫司的血浓度进行标准的检测,同时适当地调整他克莫司的剂量。
两项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研究显示利福平既诱导又抑制卡泊芬净的消除,稳态显示净诱导作用。在其中一项研究中,同一天开始给予利福平和卡泊芬净合用14天。在第二项研究中,单独给予利福平14天使其诱导作用达到稳态,然后再给予利福平和卡泊芬净合用14天。当利福平的诱导作用达到稳态时,卡泊芬净AUC或输注末浓度变化很小,但卡泊芬净谷浓度减少了约30%。利福平的抑制作用表现在当同一天开始使用利福平和卡泊芬净时,卡泊芬净血浆浓度在第一天有短暂的升高(AUC升高约60%)。当卡泊芬净加至已进行的利福平治疗中,没有发现这种抑制作用,卡泊芬净的浓度没有升高。另外,成人群体药代动力学检查的结果提示,当本品与其他药物清除诱导剂(依非韦伦、奈韦拉平、苯妥英、地塞米松或卡马西平)同时使用时,可能使卡泊芬净的浓度产生有临床意义的下降。目前取得的数据显示在卡泊芬净消除中的可诱导药物清除机理更象一种摄取转运过程,而不是代谢。因此,当本品与药物清除诱导剂如依非韦伦、 奈韦拉平、利福平、地塞米松、苯妥英或卡马西平同时使用时,应考虑给予本品每日70mg的剂量 (见用法用量)。
在儿童患者中,药代学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联合使用地塞米松和本品可引起卡泊芬净谷浓度有临床意义的下降。这个结果提示儿童患者在诱导剂作用下的下降和成人类似。在儿童患者中,当本品和药物清除诱导剂,如利福平、依非韦伦、奈韦拉平、苯妥英、地塞米松或卡马西平联合使用时,本品的日剂量可调整到70mg/m(日实际剂量不超过70mg)。
【药物过量】
临床研究中,已使用过的最大剂量为210mg,这一剂量曾在6名成人健康受试者中单次给予过,耐受良好。另外,每日100mg连续给予21天曾在15名成人健康受试者使用过,结果耐受良好。卡泊芬净不能由透析清除。 醋酸卡泊芬净是一种由Glarea Lozoyensis发酵产物合成而来的半合成脂肽 (棘白菌素,echinocandin)化合物。醋酸卡泊芬净能抑制许多丝状真菌和酵母菌细胞壁的一种基本成分---β(1,3)-D-葡聚糖的合成。哺乳类动物的细胞中不存在β(1, 3)-D-葡聚糖。
体外药理学研究显示,卡泊芬净对许多种致病性曲霉菌属和念珠菌属真菌具有抗菌活性。目前尚未建立针对β(1,3)-D-葡聚糖 合成抑制剂检测的 标准药物 敏感性试验方法。而且药物敏感性试验的结果也不一定与临床结果有必然联系。
在小鼠和大鼠中,由静脉注射卡泊芬净,其LD50大约介于25mg/kg至50mg/kg之间。
尚未在动物中进行长期研究以评估卡泊芬净致癌的可能性。
在一系列的体外研究中,未发现卡泊芬净有致突变或具有遗传毒性。另外,在小鼠体内进行的骨髓染色体试验中,当经静脉注射的卡泊芬净剂量高达12.5mg/kg时,也没有发现有遗传毒性。
体外活性
卡泊芬净对曲霉菌属(包括烟曲霉菌、黄曲霉菌、黑曲霉菌、构巢曲霉菌、土曲霉菌和白曲霉菌)和念珠菌属(包括白色念珠菌、都柏林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吉利蒙念珠菌、乳酒念珠菌、克鲁斯念珠菌、溶脂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皱褶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具有体外活性。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前称为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方法M38-A2(适用于曲霉菌属)和方法M27-A3(适用于念珠菌属)的改良版进行了药敏试验。
卡泊芬净对于念珠菌属的解释标准(或折点)仅适用于使用CLSI微量肉汤稀释法M27-A3进行的试验,在24小时观察念珠菌生长被部分抑制,来确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必须根据表1中提供的标准对使用CLSI 微量肉汤稀释法M27-A3获得的卡泊芬净MIC值进行解释。 表1
卡泊芬净抑制念珠菌属的敏感性解释标准 病原体 微量肉汤稀释法24小时的MIC*(μg/mL) 敏感 不确定 耐药 念珠菌属 £2 (†) (†) *报告结果为“敏感”表明如果血液中的抗菌药浓度达到常见水平,则病原体很可能受到抑制。
†由于目前缺乏关于卡泊芬净耐药菌株的数据, 因此无法定义“敏感”之外的其它任何分类。如果菌株的试验结果为“不敏感”,必须重新进行试验,如果仍证明为“不敏感”,必须提交参考实验室作进一步检测。 尚没有建立使用欧洲抗菌药敏试验委员会(EUCAST)检测方法时,卡泊芬净对念珠菌属的折点。
对于曲霉菌属和其它丝状真菌,CLSI或EUCAST方法中尚未确定标准化药敏试验技术或解释折点。 单剂量卡泊芬净经1小时静脉输注后,其血浆浓度下降呈多相性。输注后立即出现一个短时间的α相,接着出现一个半衰期为9至11小时的β相。另外还会出现一个半衰期为40-50小时的γ相。影响卡泊芬净血浆清除的主要机制是药物分布而不是排出或生物转化。大约75%放射性标记剂量的药物得到回收:其中有41%在尿中、34%在粪便中。卡泊芬净在给药后的最初30个小时内,很少有排出或生物转化。卡泊芬净与白蛋白的结合率很高(大约97%)。通过水解和N-乙酰化作用卡泊芬净被缓慢地 代谢。有少量卡泊芬净以原型药形式从尿中排出(大约为给药剂量的1.4%)。原型药的肾脏清除率低。
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的防治措施包括哪些?
主要原则有严格选择供者、抑制受者免疫应答、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以及抑制后免疫监测等。
一、供者的选择
器官移植成败主要取决于供受者间的组织相容性。因此,术前必须进行一系列检测,以尽可能选择较理想的供者。
1.红细胞血型抗原的检查人红细胞血 型抗原属重要的同种异型抗原.故供者ABO.Rh血型抗原须与受者相同,或至少符合输血原则。
2. 受者血清中预存抗体的检测取供者淋巴细胞 和受者血清进行交叉细胞毒试验,可检出受者血清中是否含有针对供者淋巴细胞的预存细胞毒抗体,以防止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
3. HIA基因配型HLA 型别匹配程度是决定供受者间组织相容性的关键因素。不同HLA基因座位产物对移植排斥的影响各异。一般而言,HLA-DR对移植排斥最为重要,其次为HLA-B和HLA-A,故临床上常规检测DR、A B基因座位上的6个基因,目前主要采用PCR相关技术(PCR-SNP)和直接测序(SBT测序法)。不同器官移植对HLA分型的要求严格程度不同,开髓.干细胞移植及肾移植对HLA的相配度要求高。由于肝脏是免疫耐受器官,HLA的表达水平低,HLA配型对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大,故般不需要配型。
4. HLA交叉配型目前的 HLA分型技术尚难以检出某些同种抗原的差异,故有必要进行交叉配型,这在骨髓移植中尤为重要。交叉配型的方法为:将供者和受者淋巴细胞互为反应细胞,即做两组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两组中任何一组反应过强,均提示供者选择不当。
二、移植物和受者的预处理
。移植物预处理 实质脏器移植时,尽可能清除移植物中过路白细胞,有助于减轻或防止急性排斥反应。同种骨髓移植中,为预防GVHD,可预先清除骨髓移植物中的T细胞。
2受者预处理实质脏器移植中,供 受者间ABO血型物质不符可能导致强的移植排斥反应。某些情况下,为逾越ABO屏障面进行实质脏器移植,有必要对受者进行预处理。其方法为:术前给受者输注供者特异性血小板;借助血浆置换术去除受者体内天然抗A或抗B的抗体;受者脾切除;免疫抑制疗法等。对预存抗体阳性的受者,移植前可进行血浆置换,除去受者血液内预存的特异性抗体,以防止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
三、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监测
移植后的免疫检测极为重要,早期发现和诊断排斥反应,对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体液免疫的检测相关的免疫指标 主要有血型抗体、HLA抗体、供者组织细胞抗体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抗体等,抗体的存在预示着排斥反应的可能。
2细胞免疫的检测细胞 免疫相关的检测包括参与细胞免疫的有关细胞数量、功能和细胞因子水平的检测。细胞免疫水平的动态检测,对急性排斥的早期发现以及与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3.补体水平检测补体的含量及活性 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有密切相关。若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因补体的消耗,会出现补体含量的下降。
四、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1. 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 同种异体移植- 般均会发生移植排斥反应,因此移植术后必须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常用的免疫抑制药物包括环也素他克莫司西罗莫司霉船酸陶等,药物机制见第二十五章。2.中草药类免疫抑制剂某些中草药( 如雷公静、冬虫夏草等)具有明显免疫调节或免疫抑制作用,已试用于防治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五、免疫耐受的诱导
在移植领域城中,诱导持久稳定且无需药物的免疫耐受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免疫耐受具
本的
有特异性,与免疫药物引起的对免疫系统的普遍抑制作用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大幅度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降低机会性感染、、药物中毒的发生率。
(一)诱导中枢耐受的方法
1.针对胸腺诱导免疫耐受胸腺内注射供者抗原或进行同种胸腺移植诱导耐受。2.建立同种异基因嵌合状态诱导免疫耐受同种异基因嵌合状态指同种移植受者体内检出低者细胞或道代物质的现象①大剂量全身放射线照射建立同种外基因造血干细胞数合体:2持续成免疫抑制剂,并多次给宿主输注供者骨髓细胞,建立混合嵌合体。
(二)诱导外周耐受的方法
诱导外周免疫耐受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策略,是抑制效应性免疫细胞(如T细胞)的活化和功能,如利用抗CD3.CD4或CD8的抗体清除效应性T细胞或通过阻断共刺激通路诱导同种反应性了细胞失能等:二是通过诱导或转输抑制性免疫细胞如耐受性DC Treg)诱导免疫耐受。下面介绍有应用前景的四种方法。
1.阻断共刺激通路诱导同种反应性T细胞失能用CTLA-4/Ig融合蛋白结合APC上的CD80/CD86,竞争性阻断CD28共刺激通路介导的T细胞活化;②应用抗CD40L单抗,阻断CD40L-CD40共刺激通路介导的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均已显示,上述策略可有效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
2.转输耐受性DC某些耐受性 DC亚群低表达共刺激分子和MHCII类分子,可分泌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和效应分子。体外诱生此类DC并过继输人给受者,有助于诱导移植耐受。3.转输Treg同种抗原特异性Treg可抑制T细胞介导的同种移植排斥反应,诱导移植物长期耐受。因为Treg具有抑制同种反应性CTL的细胞毒作用并可直接或间接下调DC表达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抑制同种反应性T细胞激活、增殖,并诱导其失能或凋亡。转输Treg治疗GVHD已经进人临床试验,并取得些有价值的结果。
4.转输髓源性抑制细胞和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髓源 性抑制细胞( MDSC)可在体外扩增并通过多种途径抑制免疫功能,过继转输MDSC后能显著抑制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间充质干细胞( msencbymal stem clls MSCs)是-种存在于 人体多种组织和器官间质中的成体干细胞,可制效应性τ细胞.B细胞NK细胞和DC的分化.增殖或功能,也可诱导Teg产生。其在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领域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