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利赛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干细胞知识 > 正文

干细胞知识

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2020年111个(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首批通过备案名单)

max2023-01-14干细胞知识143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国家首批干细胞研究与备案机构有哪些?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作为首批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搭建具有世界水平的干细胞转化医学平台。10月20-22日,由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同济大学附属

东方医院、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主办的2017博鳌干细胞高峰论坛, 在海南博鳌召开

中国干细胞公司有多少家

干细胞技术一直以来被称为“再生医学技术”,被誉为继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之后的第三次医学革命,是近年来国际医学前沿重点发展领域,为一些严重及难治性疾病,如糖尿病(足)、骨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牙周炎等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我国,干细胞按药品、技术管理的双轨制监管,近年来备案的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不断增多,目前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增至133家,备案项目达100个。

在全民健康的大背景下,干细胞作为保健的市场前景怎么样?

干细胞产业获国家经费支持 产业化发展迎来利好

干细胞产业获国家经费支持 产业化发展引来利好

近日,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了《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安排公示的通知》(下称《通知》),2018年度,“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拟立项项目共计30个,总经费5.85亿元,项目周期均为2018-2022年。

业内普遍观点认为,干细胞作为再生医学领域的重要技术,除国家经费支持外,近年来政策不断利好,市场潜力巨大,众多企业已开始抢滩布局。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干细胞医疗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干细胞产业收入已达3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预测到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00亿元左右。

不过,

相比2017年的43个项目及9.4亿元总经费,2018年度“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拟立项项目减少13个,总经费缩水37.77%。对此,6月5日,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项目就是这么安排的。

“项目是有周期的,上一轮该支持的都支持了。”对于资金缩水,一位生物医药公司研发总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说:“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干细胞已经在向产业化转移,行业质量标准已发布,临床实验基地也批了一百多家,后面重要的是做产业化的事。”

近日,博雅控股集团(下称“博雅”)董事长许晓椿亦表示,2015年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支持干细胞行业发展,我国正处在干细胞研究向产业化的过渡阶段。“不过,我国干细胞基础研究的临床转化和产业化仍面临瓶颈,需要进一步突破。”

获国家经费

根据《通知》,上述获得中央财政经费支持的项目共30个,项目牵头承办单位既有医院,如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又有高校和研究所,如中山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单个项目经费支持在92万元到2981万元不等。

早在2014年底,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对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管理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进行整合,形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被列为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之一。

2016-2017年,“干细胞及转化研究”已获得了两次中央财政经费支持。2016年,25个拟立项项目(包含青年科学家项目)获得了约4.88亿元的经费支持;2017年,43个拟立项项目则获得了9.4亿元的经费支持。

在业内人士看来,除经费支持外,近年来,干细胞领域政策也不断利好。许晓椿就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15年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支持干细胞行业的发展,频发支持政策。

如2017年5月10日,科技部印发了《“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提出要重点加强干细胞的应用基础研究和转化研究,强化干细胞、生物医用材料与组织工程的交叉融合,引导我国生物医用材料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细胞治疗等新治疗手段的规范化临床应用。

同年6月,科技部、国家体育总局、原国家卫计委等6部门联合发文表示,要开展胚胎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等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规模化培养等基础与临床研究。

而干细胞之所以能获得政策青睐,重要原因或在其广泛的医学价值。干细胞被认为是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外的另一种疾病治疗方法,有望引领再生医学革命。广证恒生研报表示,由于干细胞的复制、分化能力,其应用前景不可估量,可用于美容、器官移植、生物修复和疾病治疗等领域。

在政策支持和潜在的医学应用价值下,干细胞产业被给予了较高的市场期待,多家机构预测,2020年,全球干细胞产业规模将达4000亿元,目前中国干细胞市场规模已超过4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

抢滩布局

潜在的市场规模,引来了众多企业布局干细胞产业。

干细胞产业由上游的干细胞采集与存储、中游的干细胞制剂生产研究和下游的干细胞临床治疗与应用三部分组成。目前,上游的采集与储存则是我国干细胞产业较为成熟的领域。

“脐带血是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造血干细胞的确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成熟的干细胞,对于血液系统疾病及部分免疫系统疾病有治疗作用。”许晓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中源协和亦在2017年年报中表示,国内干细胞行业的上游是最成熟的产业化项目,根据 Market Research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 估计,目前全国整体干细胞存储率比例仍不足

1%,地区储存率也不平衡,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参考发达国家,我国干细胞存储市场预计规模超过 300 亿元。

以为人熟知的脐带血存储为例,多家上市公司已有布局。如查阅南京新百2017年年报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这家曾主要从事百货业务的公司在2017年2月1日,以34.2亿元正式取得山东省齐鲁干细胞工程有限公司76%的股权,后者是一家以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存储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此外,中源协和主营业务为细胞制备和存储服务、基因检测、体外诊断试剂的销售、美容抗衰老等。其2017年细胞检测制备及存储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92亿元,同比增长16.98%,毛利率达到82.7%。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干细胞上游存储市场虽已发展成熟,但中下游产品的应用才是企业竞争的主要领域,相关企业在干细胞产业中下游也逐步布局。

中源协和在2017年年报中提到,干细胞存储占整个产业的份额从2010年的20.9%下降至2018年的15.2%,全球干细胞产业逐步向药物研发制造等下游应用市场倾斜。

“在产业下游的临床应用领域,博雅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合作进行的干细胞治疗早衰症的临床实验是全球首例通过胎盘干细胞逆转衰老的尝试;博雅的干细胞治疗已经在美国进入Ⅱ期、Ⅲ期临床,Ⅲ期临床的干细胞治疗是针对外周血管炎导致的下肢病变。”许晓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

产业化待推进

许晓椿指出,从目前国内的临床发展现状来看,干细胞药物研发重复性大。干细胞在临床领域面临高投资、高风险但是低回报的风险。并且,近年来国家投入偏向于科研院所,而干细胞行业的发展需要的不仅是财政拨款,更加需要落地转化,要实现干细胞再生医学的持续发展,不在于科研机构和医院,而在于企业。

在上述研发总监看来,干细胞目前明确朝药物开发推进。“行业质量标准已发布,临床实验基地也批了一百多家,后面重要的是做产业化的事。”

“最近几年,我国干细胞行业的发展出现了好兆头,国家频发支持政策,行业也逐步朝规范化方向发展,干细胞作为药物申报的标准也得到了明晰——我国干细胞药物获得临床批件不会太遥远。”许晓椿亦认为,干细胞产业化迎来了利好。

就在5月,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发布公告,截至2018年5月,继第一批7家机构的8个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备案之后,又有10家机构的12个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按照《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完成备案。

根据上述公告,备案项目包括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狼疮性肾炎的随机盲态平行对照多中心研究(南京鼓楼医院)等12个临床研究项目。

此外,2017年12月,原食药监总局发布了《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对细胞治疗临床研究分期设计以及试验数据方面做出了新指导原则,被市场认为有利于产品临床试验所需时间,加快上市步伐。

不过,许晓椿以上市产品为例,2009年至今,全球已经有十多款干细胞药物获批上市,但是国内尚未有干细胞药物获批上市。不过最近几年,国内通过备案的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已经有一百多家,通过备案的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20项左右,增长速度很快。

对此许晓椿指出,我国干细胞治疗研发水平不比国外差,但基础研究的临床转化和产业化面临瓶颈。“从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制约产业化发展的因素可从技术层面以及政策层面来考虑。技术层面包括缺乏原创性科研成果、规模化标准化制备、质控要求高等,政策层面包括政策监管与产业化进程不能同步等。”

国内批准的干细胞机构是哪家?

其实国内有100多家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都是公立三甲医院,所以企业这种私立机构啊都是不成立的,也不乏有好多技术势力强的实验室和这些国家批准的干细胞机构共同研究课题,所以也是值得可信的,你比如北京的北联干细胞中心就是和一批临床备案研究机构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的,其中不乏好多军队医院,因为医院对于干细胞都是不对外开放的,如果需要的话一般可以通过实验室来参与,但是大家一定要了解清楚了,别盲目的选择一些私立实验室就往身体里输入干细胞,这是不可取的。

全国有多少家干细胞公司

130家。

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增至103家,备案项目增至37个,加上新增目前已知130余家单位。

干细胞,又被叫做万能细胞,是具有增殖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复制的能力,能够产生高度分化的功能细胞。

孩子的脐带没有用?这些你需要了解

四川新闻网成都3月1日讯 春节期间,CCTV6引进了日本人气动画《工作细胞》。在这部动画里,一群细胞变身为性格迥异的人物:迷糊又元气的红血球、奶声奶气的血小板、人狠话不多的白血球、肌肉猛男杀手T细胞、战斗力爆表的大姐姐巨噬细胞......看完这部动画后,也许你会更加善待你的身体:毕竟身体每次亮红灯,身体内都有千万个细胞为你奔走操劳呢。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其实,还有一种细胞,也在用一种特殊的形式保护我们,就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宝宝出生后,一部分的脐带被丢弃,一部分脐带有幸被保存了下来。

保存脐带,并不像存钱那么简单。在经过15天左右严格的培养、制备时间后,“脐带”才能从一条“带”,变成数以万计的干细胞。随后,盖章合格的脐带干细胞就会被工作人员放入-196 的液氮中保存起来。

从此,在天寒地冻的冻存罐中进入长久的待机模式。

从“废物”到“小宝贝”

为什么家长们要把脐带储存起来呢?这还得从上个世纪90年代说起。1991年,北爱尔兰科学家们发现:在初生婴儿的脐带中,含有丰富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这种干细胞具有促进造血、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等作用,在医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才扭转了人们对脐带从“废物”到“宝贝”的印象。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留下脐带主要具有以下几大优点:

脐带在新生儿断脐后进行采集,对产妇和胎儿无任何影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使用无需配型,全家人都能用。对于移植来说,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共同移植可以达到1+1 2的效果。一次储存,多次使用,在未来的治疗中更具优势。

未来医学的新支柱

中国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虽然起步晚,但咱进步快,迅速攀升至世界前沿水平。截止2020年底,根据国家卫生 健康 委员会医学研究登记备案信息系统统计,目前我国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增长到111家,备案项目达100个。而在这100个项目中,使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居然就达到了32个。

比如:

上海市东方医院在用脐带治疗心衰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在用脐带治疗骨关节炎

十堰太和医院在用脐带治疗小儿脑瘫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在用脐带治疗脊髓损伤

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在用脐带治疗卵巢功能不全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用脐带治疗肺炎

......

大量的干细胞治疗案例,为医生提供了大量的临床依据,也证明了干细胞治疗未来将会成为医学的新支柱。

不开刀不吃药的治疗

那么很多人又会好奇了:这脐带干细胞到底如何进入我们的身体的呢?答案就是:静脉输注或者靶向注射。不开刀,不吃药!干细胞输注普遍以生理盐水为载体注入体内,这种新型治疗方式,简直是怕疼怕苦的人的福音。

另一方面,谈及储存,很多人都会下意识以为是天价。其实不然,以四川省干细胞库为例:储存脐带每年费用为800元,一天只需2块1,一次储存可供所有家庭成员多次使用。所以,专家们会建议大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们应该尽力储存宝宝的脐带,作为全家人的干细胞资源储备。

如何选择储存机构?

你不理干细胞,干细胞也不理你。只有提前把干细胞储存下来,在需要的时候才能迅速派上用场。如何选择储存机构,这又是一门学问!

同样以四川省干细胞库为例:

由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批准成立,国际、国内认证:全球先进输血和细胞治疗联盟(AABB)、国际细胞治疗协会(ISCT)、国际三大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ISO14001和ISO45001)。精英团队:研发团队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省“百人计划”专家领衔。

简单来说,就是看资质,看规模,看专家水平。

随着越来越多的报道和成功案例出现,干细胞治疗未来将会为越来越的人重新带来 健康 和幸福。对于脐带干细胞来说,既希望能早日派上用场,又希望永远没有和宝宝及家人见面的一天。

但想让你知道,需要的时候,脐带随时都在。(四川省干细胞库 林家欢)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