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的功效和主治(茵陈蒿的功效和主治禁忌)
本文目录一览:
茵陈蒿的功效与作用
茵陈蒿的简介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茎直立,木质化,表面有纵条纹,紫色,多分枝,老枝光滑,幼嫩枝被有灰白色细柔毛。营养枝上的叶,叶柄长约 1.5厘米,叶片2~3回羽状裂或掌状裂,小裂片线形或卵形,密被白色绢毛;花枝上的叶无柄,羽状全裂,裂片呈线形或毛管状,基部抱茎,绿色,无毛。头状花序多数,密集成圆锥状;总苞球形,苞片3~4层,光滑,外层小,卵圆形,内层椭圆形,背部中央绿色,边缘膜质;花杂性,淡紫色,均为管状花;雌花长约1 毫米,雌蕊1枚,柱头2裂,叉状;两性花略长,先端膨大,5裂,裂片三角形,下部收缩呈倒卵状,雄蕊5枚,聚药,先端尖尾状,基部具短尖,雌蕊1枚,柱头头状,不分裂。瘦果长圆形,无毛。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多生于海滩、沿海河边或近海地区的山坡上。中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均有分布。
【采集】:春季幼苗高约三寸时采收,除去杂质,去净泥土,晒干。
【性味】:苦辛,凉。
茵陈蒿的功效与作用
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茵陈蒿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25克。外用:煎水洗。
茵陈蒿的禁忌注意
非因湿热引起的发黄忌服。
茵陈蒿的选方
1、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茵陈蒿汤)
2、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二两,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一两半。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3、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藓皮各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茵陈汤)
4、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纲目》)
5、治感冒,黄疸,漆疮:茵陈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6、治遍身风痒生疥疮: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千金方》)
扩展阅读:茵陈蒿的做法指导
1、 湿热熏蒸之阳黄,症见目黄身黄,发热烦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者,可与大黄、栀子配伍,以清热利湿退黄。
茵陈蒿的功效与作用 茵陈蒿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1、利胆退黄
茵陈蒿内含有多种利胆有效成分,如香豆精、绿原酸、咖啡酸和对经基苯乙酮等,能使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固体物、胆酸、胆红素含量也有一定增加,因此茵陈蒿对治疗各种类型的黄疽、急性传染性肝炎、新生儿高胆质血症等均有一定疗效。
2、抗茵消炎
茵陈蒿煎剂对人型及牛型结核杆菌、葡萄球菌、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还能抑制流感病毒,挥发油对于皮肤病的病原性丝状菌有很强的抑制及杀菌作用。
3、解热平喘
茵陈蒿具有解热的功效,原因是自体干细胞美容怎么做它含有可挥发性的油类。茵陈蒿还能止咳平喘,科学家已从菌陈中提取香豆精,现在医学中用这种物质治疗慢性气管炎
4、防治心血管疾病
茵陈蒿中所含的香豆精和对羟基苯乙酮能使血压下降,还可使血清胆固醇和β-脂蛋白降低,防止内脏和血管壁的脂肪沉积,这主要是由于香豆精类化合物有扩张血管、降血脂和抗凝血作用,因而可用于防治冠心病、高脂血症;茵陈蒿中还含有叶酸,可用于预防由叶酸缺乏而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5、驱虫
菌陈蒿还有驱虫的作用,人体中有时候有寄生虫的存在,菌陈对蛔虫有麻醉的作用,能使虫体麻痹而排出体外,可试用于驱蛔。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茵陈的功效与作用
中草药茵陈,又叫白蒿、牛至、田耐里、因尘、马先、绵茵陈、绒蒿等。管状花目、菊科、牛至属植物蒿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全草入药,可预防流感,治中暑、感冒、头痛身重、腹痛、呕吐、胸膈胀满、 气阻食滞、小儿食积腹胀、腹泻、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皮肤搔痒及水肿等症,其散热发表功用,尤胜于薄荷。下面是我外泌体仪器操作视频为大家带来的茵陈的功效与作用的知识,欢迎阅读。
茵陈的功效:
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亦可配合大黄、栀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又可与泽泻、猪苓等配伍。本品退黄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湿热黄疸之外,对于因受寒湿或素体阳虚发生的阴黄病症,也可应用。但须配合温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药同用,以奏除阴寒而退黄疸的作用。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归脾、胃、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茵陈的作用:
1、茵陈治病人身如金色,不多语言,四肢无力,好眠卧,口吐粘液:茵陈蒿、白鲜皮各50克。上二味粗捣筛。每服15克,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日三。(《圣济总录》茵陈汤)
2、茵陈治男子酒疸:茵陈蒿四根,栀子七个,大田螺一个,连壳捣烂,以百沸白酒一大盏,冲汁饮之。(《纲目》)
3、茵陈治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瘀热在里,身发黄者。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伤寒论》 张仲景茵陈蒿汤)
4、茵陈治发黄,脉沉细迟,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茵陈100克,附子一个作八片,干姜(炮)75克。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分作四贴,水煎服。(《玉机微义》茵陈四逆汤)
5、茵陈治感冒,黄疸,漆疮:茵陈五钱。 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6、茵陈治疬疡风病(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茵陈蒿两握,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先以皂荚汤洗,次以此汤洗之,冷更作,隔日一洗,不然,恐痛也。(《崔氏纂要方》)
7、遍身典疸:用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8、眼热红肿:用茵陈蒿、车前子等分,煎汤,以细茶调服数次。
9、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10、风疾挛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缩):用茵陈蒿一斤、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匀照常法酿酒,每日饮服。
11、茵陈治遍身风痒生疥疮:茵陈不计多少,煮浓汁洗之。(《千金方》)
12、茵陈治风瘙瘾胗,皮肤肿痒:茵陈蒿50克,荷叶25克。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5克,冷蜜水调下,食后服。(《圣济总录》茵陈蒿散)
茵陈的药理作用:
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扩冠等作用,当然这只是西医学提取茵陈成分做出来的研究,临床应用上效果如何不好判定。陈素毒性为中枢抑制,表现为思睡,流涎等。茵陈用量过大可引起头晕,恶心,腹泻,上腹部不适,急性肝胆损伤,亦有心律不齐的.报导,但是治疗剂量的茵陈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损伤作用。
茵陈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疗效。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排出的作用.能增加心脏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热平喘,驱除蛔虫及抑制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与细菌的作用。
;
茵陈蒿有什么功效
功效与作用
利胆保肝、清热利湿、降压
茵陈蒿是菊科蒿属半灌木状草本植物,植株有浓烈的香气,以质嫩、绵软、灰绿色、香气浓者为佳,7-10月开花结果。茵陈蒿主产陕西、山西、安徽。此外,山东、江苏、湖北、河南、河北、四川、甘肃、福建等地亦产,具有利胆、清热利湿、降压等功效。
1、利胆:茵陈蒿有促进胆汁分泌和利胆作用,还可以促进胆固醇溶解,对于胆结石等胆道疾病可以起到预防作用。
2、清热利湿:茵陈蒿属于一种性微寒的中草药,因而具有解热作用,适宜体内有湿热的人群食用。
3、降压:茵陈蒿具有降压和安宁的作用,可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偏高的状况。
4、保肝:茵陈蒿能降低血清转氨酶活性,减轻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脂肪变和坏死程度,可以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保护肝细胞膜的完整和促进肝细胞的再生。
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
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者
禁忌人群
蓄血发黄者
不宜同食
野菜、螃蟹
茵陈蒿性微寒,味微苦,野菜也性凉,二者一起食用,可能会加重体内寒气,引起肠胃不适。茵陈蒿和螃蟹都属于寒凉性食材,二者一起食用,可能会加重体内寒气,引起肠胃不适。
食用方法
熬汤
先取适量的水,加入茵陈蒿、大枣煮熟,水开15分钟后,把茵陈蒿捞出,打入荷包蛋煮2分钟左右即可饮用,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和胃等作用。
凉拌
将茵陈蒿去杂洗净,入沸水锅焯透,捞出洗净,切碎放盘中,食时添加适量白糖、麻油拌匀即可,具有利湿退黄、祛风明目的功效。
泡茶
将茵陈蒿用温水适量浸泡片刻,而后去掉温水,再加入蜂蜜及开水,浸泡后即可饮用。
茵陈蒿的功效?
茵陈蒿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药理学研究有利胆,保护肝功能,解热,抗炎,降血脂,降压,扩冠等作用,当然,这只是西医学提取茵陈成分做出来的研究,临床应用上效果如何不好判定。陈素毒性为中枢抑制,表现为思睡,流涎等。茵陈用量过大可引起头晕,恶心,腹泻,上腹部不适,急性肝胆损伤,亦有心律不齐的报导.但是治疗剂量的茵陈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损伤。
作用:茵陈蒿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的疗效。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排出的作用.能增加心脏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热平喘,驱除蛔虫及抑制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与细菌的作用。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