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四大原则(5大养生原则)
本文目录一览:
- 1、论述题《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养生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 2、养生的原则有哪些?
- 3、郝万山:养生要修德、修心、修性
- 4、2021医疗卫生中医学重点考点:中医基础理论之养生与寿夭
- 5、古代四大养生功法臻圣堂扁鹊文化研究的四大养生原则是m型发际线怎么解决什么
论述题《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养生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用原文来说如下:
1.养生原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2.方法:“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简述总结感悟:夫欲摄生者,须全真合道,道法阴阳,盖分三步,一为御神,御神者,御心也,淡泊明志,虚心寡欲,不嗜欲贪淫,除妄我免疫细胞吞噬病毒过程,归道心,则心正神安;二为驭气,驭气者,调气也,以神驭气,凝神于气穴;三为毓形,毓形者,培形也,以气留形,动静相合,淮南子曰:“全性保真,不亏其身”,《青囊经》云:“夫形者,神之舍也,而精者气之宅,舍坏则神荡,宅动则气散,神荡则昏,气散则疲”,皆此之谓也,然后世之丹客,多崇修内景,而忽之于形,谬之万里,炼虚合道,千古秘之不传,而谭子坦然宣之,“无虚无实可与道具”。形神内外虚实,阴阳耳,不可须臾离也,方合于道。故《内经》云"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形与神具,形具神生,此之谓道生。
养生的原则有哪些?
①顺应自然:要掌握自然变化规律,主动地采用各种养生措施适应其变化;
②养性调神:要避免不良刺激和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
③护肾保精,房事有节:性生活必须有节制;
④体魄锻炼: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运动适量;
⑤调摄饮食:应根据体质不同辨饮食之宜忌,以及药膳保健;
⑥针灸、推拿、药物调养;
⑦防止病邪侵害:除避“虚邪贼风”和“毒气”之外,还应包括实施药物的预防。
春季养生原则有哪些
1、春季养生原则有哪些之多甘少酸
宜多食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不宜多食酸性食物。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健壮,人可延年益寿。春天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偏亢,损伤脾胃,春季宜多食用含优质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的具有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新鲜蔬菜、水果、干果等,以养阳敛阴、养肝护脾;不宜多食酸性食物,如橙子、橘、柚、杏、柠檬、乌梅等;忌食油腻、生冷、酸涩、粘硬和大辛大热之品,防止助热生火。
2、春季养生原则有哪些之吃当季蔬菜
吃当季食物,是我国历来提倡的顺应自然规律的养生方式。春笋是南方春季最好的当季食材,不仅味道清鲜,于养生也大有裨益。春笋有多种膳食纤维、低脂高蛋白,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对减肥也有好处。
3、春季养生原则有哪些之适量饮花茶
饮水可增加循环血容量,有利于养肝和代谢废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对肝的损害。此外,补水还有利于腺体分泌,尤其是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春季饮香气浓郁的花茶,有助于散发冬天积在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生发、淤滞疏散。而适量饮茶,还可提神解困,但春季不宜贪冷饮。
4、春季养生原则有哪些之早起早睡以养肝
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违背了这种方法,就会损伤肝,这是因为春天生养的基础。因此,春季以舒畅身体,调达情志为养生方法。
5、春季养生原则有哪些之不要过早减衣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春季养生食物有哪些
1、雪梨
常见水果,因肉嫩白如雪,故得名。含苹果酸、柠檬酸、维生素B1、B2、C、胡萝卜素等微量元素。白色入肺,故白色食物都对肺有保养功效。雪梨水份大,性略寒,可以生津润燥、清热化痰。
2、银耳
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植物,有"菌中之冠"的美称。性平,味甘、淡、无毒。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的补药。同为白色食物,银耳性更温润,比雪梨更适合体寒或肠胃不好的人,同时又有益气清肠的作用。
3、蜂蜜
蜜蜂从开花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在蜂巢中酿制的蜜。蜂蜜的成分除了葡萄糖、果糖之种还含有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蜂蜜的葡萄糖和果糖,人体最易吸收,还含有与人体血清浓度相近的多种无机盐、有机酸和微量元素,有滋养、润燥、解毒之功效。
4、山药
山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块根圆柱形,含大量淀粉和蛋白质,还有维生素、脂肪、胆碱等成分,以及碘、钙、铁、磷等人体不可缺少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含一种多糖蛋白质的混合物"黏蛋白",对人体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补脾养胃、补肺益肾。
春季养生的好处
春季养生,就是指在春天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所以,春季养生保健是恢复身体“元气”的最佳时节。
郝万山:养生要修德、修心、修性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笔者见到年近七旬的郝万山教授,他机体免疫反应过高可以吃药调整吗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吐优雅。作为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全国示范教学主讲人、中医专家,他是如何认识 养生 保健的呢?
健康 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体原本就有很好的自动优化调节机能,这种“自调机能”可调节我们身体内环境各个器官之间的协调性和稳定性,也调节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性和顺应性。这种调节机能,是与生俱来的,是 健康 的保证。
郝万山强调,不良情绪与 情感 会干扰和抑制人体的自调机能,从而导致生理功能的失调,继而产生各种疾病。《黄帝内经》说,怒则气上,怒伤肝;喜则气缓,喜伤心;思则气结,思伤脾;悲则气消,悲伤肺;恐则气下,恐伤肾。现代医学所说的心身疾病,就是说不良情绪和 情感 对 健康 的影响。而情绪需要自己控制,所以 健康 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是自己的各种欲望,各种不正常的 情感 、杂念和不良习惯。因此, 健康 需要自己管理。
郝万山说,在病人面前,自己是医生,医乃仁术;在学生面前,自己是教师,育人为本,身教重于言教。故应加强身心修养,做到宠辱不惊,处之淡然,成为一个身心 健康 的人。谈及日常生活,郝万山说,家庭一日三餐,坚持多吃粗粮,少食荤腥厚味。即使节日聚餐,也都点到为止。所以多年来,他的体重比较稳定,身体各项体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养生 的关键在于养心
浇花要浇根, 养生 要养心。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需心来医。郝万山说, 养生 不需要特殊的保健品,把心态调整好是重要的。 养生 要从养心入手。医家主张养心,就是修养心性;易家主张洗心,就是改变心志;儒家主张正心,就是使人心归向于正;道家主张静心,就是使心灵安定宁静;佛家强调明心,就是使心思清明纯正。气功家主张修心调心,即修养调摄心性。这些 养生 家都是从调心入手来 养生 。所以我们要正确了解和认识自己在 社会 群体中的定位,正确恰当地评价自己,对待自己、他人和 社会 ,乐观、开朗、积极向上,有满足感和幸福感;有效率地工作与学习,对家庭和 社会 有所贡献,从容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压力。
心理平衡调节为方
在郝万山看来,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情绪困扰是百病之源,容易影响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在遇到不顺心的时候,要尽量不懊恼、不烦躁。因此,心理平衡的调节方法很重要,他向大家推荐几种方法:
宣泄法:如喊山、跳舞、唱歌等。
转移法:如果在某一方面遇到挫折,不要陷在里面出不来,可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
心理疏导法:找心理咨询师或长辈师友,倾诉自己心中的纠结,请对方解说开导。
以情胜情法: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这样的案例在医案、小说中有很多。
改变观念法: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就可能柳暗花明,峰回路转。
四个原则和四个快乐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说:“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不悉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 养生 之大经也。”郝万山很看重善良对 养生 的作用,他认为善良者能长寿。故要提高道德修养,多读书,多学习,只有自己的视野宽了,才能够胸怀博大,遇宠不惊,临危不惧,每临大事有静气。
在日常生活中,郝万山严格遵循“四个原则”,这就是放松原则、专注原则、愉悦原则、理智原则。并要做到“四个快乐”,即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没乐找乐。多年来,他就是在快乐中教学、临诊、著述的,而且乐此不疲。现在,他每周有四个半天出诊,每次要看三四十位患者。他并不觉得疲乏,也不勉强,很乐意为病人服务。
花甲之后,郝万山有一个新发现,就是要有意识地培养一些新的兴趣,不仅可以调节生活,而且可以增加活力。闲暇时,他喜欢听音乐和摄影,这些爱好总能让他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放松。
自调机能需要鞭策
《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是愉快,淡是淡泊,一个人不过多地追求物欲,他体内的正气、真气,就会很好地发挥作用,即自调机能发挥作用,那么就会少生疾病。
郝万山说:“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 健康 长寿。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很多人以为有病没关系,找医生就能看好,自己不需要注意。实际上,疾病都是长期以来自身不经意间慢慢形成的。如果每个人都随时利用自身的调节机制,就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让自己 健康 长寿。”
人到老年,自我调节机能下降了,各种慢性疾病就多起来了,这时候就要采取各种手段来鞭策我们的自调机能。郝万山指出, 养生 就是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促进经络气血运行,激发、促进、推动人体的自调机能,进而起到调节身心,促进 健康 的作用。郝万山说,运动是促进自调机能的方法,但老年人运动要轻、勤。
2021医疗卫生中医学重点考点:中医基础理论之养生与寿夭
在中医事业单位考试中,中医基础理论约占中医学的13%,其中第十六章养生与寿夭在历年考试中考查较少,多为A1型题,喜欢考查:养生原则。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掌握本章的考查方式,的老师对中医基础理论第十六章养生与寿夭的常考知识点结合例题做了如下总结。
考点一:养生的原则
养生的原则包括:顺应自然、形神共养、保精护肾、调养脾胃。考查方式多和养生的方法相混淆。
例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养生的原则:
A.顺应自然 B.形神共养
C.保精固肾 D.锻炼身体
1.答案:D。
考点二:养生的方法
1.扶助机体正气:①顺应自然;②调畅情志;③饮食有节;④起居有常;⑤锻炼身体。
2.防止病邪侵害:①避其邪气;②药物预防。
该考点多和养生的原则相混淆,另外直接考查扶助机体正气及防止病邪侵害对应的具体养生方法。
例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养生方法:
A调畅情志 B.形神共养
C.饮食有节 D.锻炼身体
1.答案:B。
2.下列哪项不属于扶助机体正气的养生方法:
A.调畅情志 B.饮食有节
C.药物预防 D.锻炼身体
2.答案:C。
考点三:寿夭的规律
《灵枢·天年》:“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该考点常结合内经原文考查,让我们判断各年龄段生理情况。
例题:
1.《灵枢·天年》中提出“好趋”是哪个年龄段:
A.十岁 B.二十岁
C.三十岁 D.四十岁
1.答案:B。
2.《灵枢·天年》中提出六十岁的寿夭规律为:
A.肝气始衰 B.心气始衰
C.脾气虚 D.肺气衰
2.答案:B。
考点四:寿夭的发生和发展的机制
1.阴阳失调、五脏虚衰、精气不足为本。
2.情志失调、痰瘀毒内生为标。
该考点考查方式多为寿夭标和本对应的机制。
例题:
1.寿夭的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分为表和本,下列不属于寿夭之本的是:
A.阴阳失调 B.五脏虚衰
C.精气不足 D.情志失调
1.答案:D。
古代四大养生功法臻圣堂扁鹊文化研究的四大养生原则是什么
古代四大养生功法臻圣堂扁鹊文化研究的四大养生原则是扭扭腰能养胃,多跳跃壮骨骼。
养生,动词也,亦可为名词。原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保养,是指遵循生命法则,通过适度运动,加之外在护理等手段,让身体机能及外在皮肤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应有机能,这是养生的第一层面;
涵养,是指开阔视野、通达心胸、广闻博见,通过对自身的道德和素质的修炼和提升,让身心得到一种静养与修为,从而达到修心修神的目的;滋养,是指通过适时适地适人,遵循天地四时之规律,调配合宜食疗,以滋养调理周身,达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古代,汉语词汇。指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都属于古代;1840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近现代,1949年以后则为当代。一般也包括原始公社制时代。因历史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世界范围内无统一之时限。埃及、两河流域、中国、印度、波斯等,约当公元前三十世纪到公元初的几个世纪(各国情形不一)。希腊和罗马,约当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五世纪(公元476年)。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