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利赛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知识 > 正文

养生知识

野生苦参图片(苦参的神奇功效)

max2023-01-20养生知识96

本文目录一览:

想种苦参发家致富,具体应该怎么种植呢?

要种植苦参,首先要了解它的生长习性。苦参适应性很强,可以在山坡、草原、丘陵、平原、路旁和阳光充足的沙土上野生。喜欢气候温和干燥,耐寒,能承受30 ℃以下的低温和高温。苦参适应于种植于土壤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但不耐盐碱,种植时避免在地势低、土壤厚的地方种植,以免积水。

具体栽培技术如下:

一、选址、整地、施肥

栽培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排水灌溉方便的沙壤土。在平坦的土地上,每亩施用3000公斤成熟农业肥料、50公斤含氮、磷、钾15%的复合肥和15公斤尿素。翻面深度40 ~ 50厘米,适合秋季翻面。为秋天的土地和秋天的山做准备。脊之间的距离是50厘米。春季种植前,先耙一次地,确保土壤平整、密实、水分充足。

二、选种

种子8-9月成熟后,脱粒、去除并干燥以备后用。种子外观饱满,种皮褐色,发芽率高,无昆虫和碎片。播种前,将种子与1:1的细沙混合,并摩擦种皮。由于苦参种子中有坚硬的种子,即种皮坚硬、不透水、不透气,在适宜的条件下有时不发芽,因此砂处理后种子的发芽率显著提高。

三、播种

播种前,将沙生种子在40 ~ 50 ℃的水温中浸泡10 ~ 12小时,取出沥干水分,然后播种。4月底中旬,行距50-60厘米,行距30-40厘米。每穴播4-8粒处理过的种子,覆盖2-3厘米厚的细土,然后浇水。亩产种子3 ~ 5公斤。

四、间作除草

苗期应进行间作、除草、培土,保持田间无杂草,土壤疏松湿润,促进苦参生长。松土一般半个月进行三次。第一是浅层土壤松动,第二是逐渐加深,第三是深层土壤松动。土壤耕作可以防止倒伏。通常可以用三把铲子和三根吸管,避免杂草和疏松的土壤。

五、疏苗补苗

种子直接繁殖与间作和除草相结合。第一次剔除弱苗,保留壮苗。第二次,每洞留两株苗。缺苗时,应在间作苗中选择壮苗。

六、科学施肥

在施肥的基础上,每亩追肥两次。第一次施肥是在5月中下旬。总共使用了2000公斤稀释的粪水。第二次追肥在8月上旬和中旬,以磷钾肥为主。每亩可施磷酸二氢钾10公斤,尿素10公斤。冬天可以施一层土和杂肥。

七、合理灌溉

播种后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便于出苗。干旱后及时灌溉施肥,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注意排水,防止积水和烂根。

以上就是关于苦森种植的一些方法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什么地最适合种植苦参

苦参,为豆科、苦参属植物干燥的根。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主要适合生长于沙地、或向阳山坡草丛中及溪沟边。主要以野生为主,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苦参,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砂壤和粘壤上均可生长,为深根性植物,应选择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地块种植。当年播种的幼苗多不开花,冬季叶子变黄脱落进入休眠,至翌年春重新返青生长,6月孕蕾开花,7~8月中旬果实成熟。人工播种成活后,至少需4~5年左右的生长,可在9~10月份采挖。

请问图片中的是什么植物?

图为蝶形花科植物苦参,学名Sophora flavescens

草本或亚灌木,稀呈灌木状,通常高1米左右,稀达2米。茎具纹棱,幼时疏被柔毛,后无毛。羽状复叶长达25厘米;托叶披针状线形,渐尖,长约6-8毫米;小叶6-12对,互生或近对生,纸质,形状多变,椭圆形、卵形、披针形至披针状线形,长3-4(-6)厘米,宽(0.5-)1.2-2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宽楔开或浅心形,上面无毛,下面疏被灰白色短柔毛或近无毛。中脉下面隆起。总状花序顶生,长15-25厘米;花多数,疏或稍密;花梗纤细,长约7毫米;苞片线形,长约2.5毫米;花萼钟状,明显歪斜,具不明显波状齿,完全发育后近截平,长约5毫米,宽约6毫米,疏被短柔毛;花冠比花萼长1倍,白色或淡黄白色,旗瓣倒卵状匙形,长14-15毫米,宽6-7毫米,先端圆形或微缺,基部渐狭成柄,柄宽3毫米,翼瓣单侧生,强烈皱褶几达瓣片的顶部,柄与瓣片近等长,长约13毫米,龙骨瓣与翼瓣相似,稍宽,宽约4毫米,雄蕊10,分离或近基部稍连合;子房近无柄,被淡黄白色柔毛,花柱稍弯曲,胚珠多数。荚果长5-10厘米,种子间稍缢缩,呈不明显串珠状,稍四棱形,疏被短柔毛或近无毛,成熟后开裂成4瓣,有种子1-5粒;种子长卵形,稍压扁,深红褐色或紫褐色。花期6-8月,果期7-10。

根含苦参碱(matrine)和金雀花碱(cytisine)等,入药有清热利湿,抗菌消炎,健胃驱虫之效,常用作治疗皮肤瘙痒,神经衰弱,消化不良及便秘等症;种子可作农药;茎皮纤维可织麻袋等。

苦参的种子种植前需要处理吗?如何处理?不处理可以种植吗?

苦参的种子种植前需要处理。苦参种子的外皮稍微硬一些,如果直接将苦参种子播种到土壤里的话,肯定会有一些苦参种子因为种皮比较硬而不能发芽,所以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来用水浸泡,通过用水浸泡的方式可以使苦参种子的外皮变软从而提高苦参种子的发芽率。

苦参浸种水的温度大概30°到40°为宜。因为这种温度既能够让苦参种子在这个温度下快点发芽,又不会损害到种子。这个温度的范围不仅仅能够让苦参种子提前发芽,就算用这个方法催芽失败,这个温度的苦参浸种水也不会伤害到苦参最根本的组织结构。所以这个温度是最合适的。不过,在实际情况中,我干细胞研究有哪些意义们要随着我们在浸种水放入的苦参的数量,稍微调一点苦参浸种水的温度。这就是为什么只能告诉读者一个大概的温度范围。总之,我们在使用苦参浸种水的时候,温度要随着实际的情况而在这个范围内上下调动,虽然这个温度范围是能够让种子最舒服的一个范围,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我们只有随着情况的变动,而调整温度,才能够让种子更加舒服,这样才会让种子快点发芽。

不处理也可以种,但苦参种子的发芽率相对要低一些,因为苦参种子受外界环境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发芽率受到负面影响。

有种植物很向决明子,但不是决明子,谁知道叫什么啊?

苦参

编辑

[kǔ shēn]

苦参(学名:Radix Sophorae flavescentis)为豆科苦参属的植物。分布于俄罗斯、日本、印度、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南北各省区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坡、沙地、草坡、灌木林中及田野附近,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目录

1形态特征

2基本信息

3人工栽培

生态条件

栽培技术

4医学作用

化学成份

药理功用

参碱毒性

5中医疗效

疗效概述

药物毒性

经典药方

6食疗作用

食物相克

相关人群

制作指导

其他天疱疮皮肤护理相关

药材加工

7植物鉴别

外形鉴别

显微鉴别

1形态特征

苦参-植物原生态(图2)

落叶半灌木,高1.5~3m。根圆柱状,外皮黄白色。茎直立,多分枝,具纵沟;幼枝被疏毛,后变无毛。奇数羽状复

叶,长20~25cm,互生;小叶15~29,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4cm,宽1.2~2cm,先端渐尖,基部圆,有短柄,全缘,背面密生平贴

柔毛;托叶线形。总状花序顶生,长15~20cm,被短毛,苞片线形;萼钟状,扁平,长6~7mm,5浅裂;花冠蝶形,淡黄白色;旗瓣匙形,翼瓣无耳,与龙骨瓣等长;雄蕊10,花丝分离;子房柄被细毛,柱头圆形。荚果线形,先端具长喙,成熟时不开裂,长5~8cm。种子间微缢缩,呈不明显的串珠状,疏生短柔毛。种子3~7颗,近球形,黑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

植物形态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

苦参全株(1张)

苦参枝叶(2张)

苦参花果(3张)

2基本信息

分 类 号:

0270

药 材 名:

苦参

中文科名:

拉丁科名:

Leguminosae

中文属名:

拉丁属名:

Sophora

中文种名:

苦参

拉丁种名:

Sophora flavescens Ait.

药用部位:

分 布:

各地

生 境:

山坡草丛或稀疏灌木丛中,也有栽培

习 性:

阳生

繁殖方式:

种子

功 能:

清热解毒、抗菌消炎

主 治:

湿热燥湿、黄疸、赤白带下、阴痒、麻风。

[1]

生态环境:生于沙地或向阳山坡草丛中及溪沟边。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3人工栽培

生态条件

对土壤要

苦参

求不严,一

苦参-植物性状(图4)

般砂

壤和粘壤上均可生长,为深根性植物,应选择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地块种植。当年播种的幼苗多不开花,冬季叶子变黄脱落进入休眠,至翌年春重新返青生长,6月孕蕾开花,7~8月中旬果实成熟,全年生长期约210天,种子千粒重49.63g。

栽培技术

1、种子繁殖

播种前用40~45℃温水浸10~12h,或进行沙藏,

新彊花期野生苦参

1:3

混合放在0~10℃左右条件下处理20~30d,南方3~4月,北方4月播种,按行距65cm,株距30cm穴播,每穴播种8~10粒,覆土2~3cm。

1hm2播种量22.5~37.5kg,播后温度在15~19℃,有足够湿度约25d即出苗。苗高15~16cm时,匀苗、补苗,每穴留苗3~4株。[2]

2、田间管理

及时除草、浇水、培土,每年追肥l-2次,第1次在5月中、下旬,第2次在8月间,以粪肥和厩肥为主。

4医学作用

化学成份

根中含生物碱: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N-氧化槐根碱(N-oxysophocarpine)、槐定碱(sophoridine),右旋别苦参碱(-allomatrine),右旋

苦参-药用(图7)

异苦参碱(I-somatrine),右旋槐花醇(sophoranol),(+)槐花醇N-氧化物(sophoranol N-oxide),左旋槐根碱(sophocarpine),左旋槐胺碱(sophoramine),右旋-N-甲基金雀花碱(N-methylcytisine),左旋臭豆碱(anagyrine),赝靛叶碱(baptifoline)。根中还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苦参新醇(kushenol)A、B、C、D、E、F、G、H、I、J、K、L、M、N、O,苦参查耳酮(kuraridin),苦参查耳酮醇

(kuraridinol),苦参醇(kurarinol),新苦参醇(neokurarinol),降苦参醇(norkurarinol),异苦参酮

(isokurarinone),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苦参酮(kurarinone),降苦参酮

(norkurarinone),甲基苦参新醇C(methylkushenol

C),l-山槐素(lmaackiain),三叶豆紫檀甙(trifolirhizin)及三叶豆紫檀甙丙二酸酯(rtifolirhizin-

6”-O-malonate),苦参素(kushenin),异脱水淫羊藿素(isoanhy-droicaritin),降脱水淫羊藿素(noranhydroicaritin),黄腐醇(xan-thohumol),异黄腐酸(isoxanthohumol),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此外,根中还含有三萜皂甙:苦参皂甙(sophoraflavoside)Ⅰ,Ⅱ、Ⅲ、Ⅳ,大豆皂甙(soyasaponin)I以及醌类化

苦参(图8)

物:苦参醌(kushequinone)A。地上部分含生物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右旋一别苦参减,异苦参碱,槐花醇,槐花醇N-氧化物,臭豆碱,赝靛

叶碱,左旋-N-甲基金雀花碱,左旋-槐根碱,左旋-槐胺碱,右旋-N-氧化槐根碱,左族-△7-脱氢槐胺碱(△7-

dehydrosophoramine),异槐根碱(isosophocarpine),左旋-13,14去氢槐定碱(13,14-dehy-

drosophoridine),右旋-9a-羟基苦参碱(9a-hydroxymatrine),左旋-9a-羟基槐根碱(9a-

hydroxysophocarpine),左旋-9a-羟基槐根碱-N-氧化物(9a-hydroxysophocarpine

N-oxide),左旋-7,8-脱氢槐胺碱(7,8-dehydrosophoramine),左旋-9a-羟基槐胺碱(9a-hydrox-

ysophoramine),N-甲基金雀花碱二聚体(dimer of

N-methyleyti-sine),槐定碱,有旋-12-去氢苦参碱(lehmannine)。还含2-烷基色酮衍生物(2-alkylchrom

苦参(图9)

one

derivatives),其中以2-正二十一烷基-5,7-二羟基-6,8-二甲基色酮(2-n-heneicosyl-5,7-dihydroxy-

6,8-dimethyl

chromone)和2-正二十三烷基-5,7-二羟基-6,8-二甲基色酮(2-n-tricosyl-5,7-dihydroxy-6,8-

dimethylchromone)为主,还有2-正十三烷基(2-n-tridecyl)-、2-正十五烷基(2-n-pentadecyl)-、2-

正十七烷基(2-n-heptadecyl)-、2-正十九烷基(2-n-nonadecyl)和2-正二十五烷基(2-n-pentacosyl)-的

5,7-二羟基-6,8-二甲基色酮(5,7-dihydroxy-6,8-dimethyl chromone)。

花中含生物碱:右旋-苦参碱,右旋-氧化苦

参碱,左旋-7,11-去氢苦参碱(7,11-dehydromatrine),右旋-5a,9a-二羟基苦参碱(5a,9a-

dihydroxymatrine),左旋-槐根碱,N-氧化槐根碱,左旋-槐胺碱,左旋-9a-羟基槐胺碱,右旋-槐花醇,槐花醇-N-氧化物,羽扇豆

碱(lupanine),左旋-臭豆碱,左旋-赝靛叶碱,左族-N-甲基金雀花碱,左旋-菱叶野决明碱(-rhombifoline),右旋-黄叶槐碱

(mamanine),右旋-苦参胺(kuraranine),异苦参胺(isokuraramine)。

理化鉴别

1. 取该品横切片,加氢氧化钠试液数滴,栓皮即呈橙红色,渐变为血红色,久置不消失.木质部不呈现颜色反应.

2.

取该品粗粉1g,加含0.5%盐酸乙醇溶液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加氨试液使呈中性,蒸干,残渣加1%盐酸溶液1Oml使溶解,滤过,取滤

液分置三支试管中,一管中加碘化铋钾试液,生成红棕色沉淀;一管中加碘化汞钾试液,生成黄白色沉淀;另一管中加碘化钾碘试液,生成棕褐色沉淀.

3. 取该品粉末0.5g,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取滤液lml,置试管中,加镁粉少量与盐酸3~4滴,加热,显红色;另取滤液点于滤纸上,喷以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

4.

取该品粉末0.5g,加氯仿25ml、浓氨试液0.3ml,放置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氯仿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氧化苦参碱和槐

定碱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0.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1,分别点于同一用2%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

板上,以本一丙酮一甲醇(8:3:0.5)为展开剂,展开,展距约8cm,取出,晾干,再以甲苯一醋酸乙酷一甲醇一水(2:4:2:1)10℃以下放置后

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展距同上,取出,晾干,依次喷以碘化铋钾试液和亚硝酸钠乙醇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两个橙色斑点。

含量测定

取该品粗粉约2g(同时另取该品粗粉测定水分,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氯仿50ml、浓氨试液1ml,密塞,称定重量,时时振摇,放置24小时后,再称定重量,用氯仿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置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使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经五氧化二磷减

压干燥至恒重的苦参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3~10μl、对照品溶液

2μl与4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本一丙酮一醋酸乙酯一浓氨试液(2:3:4: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碘化铋钾试

液,再喷以少量5%亚硝酸钠溶液至斑点显色清晰,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放置2小时后进行扫描,波长:λs干

480nm,λR=650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该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苦参碱(C15H24N2O)不得少于

0.080%。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