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细胞检查意义(免疫细胞学检查包括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
- 1、我外泌体脂质组学定量的公司的简单介绍的血常规指标如下,请问能否看出有什么病症吗?(注:女性)
- 2、人体免疫细胞进攻顺序
- 3、自身免疫病全项检查都有哪些
- 4、免疫细胞释放化学物质的生物学意义是无限极护肤品抗衰老吗什么
- 5、T细胞亚群检测有何临床意义
- 6、结核分枝杆菌干拢素组合
我的血常规指标如下,请问能否看出有什么病症吗?(注:女性)
中性细胞比率 46.20↓ 参考值 50-70%
淋巴细胞比率 41.50↑ 参考值 20-40%
白细胞是人体的免疫细胞!是抵抗外来病原菌入侵的细胞!
成人体白细胞的是
1中性粒细胞+2淋巴细胞 + 3单核细胞+4嗜酸性粒细胞+5嗜碱性粒细胞=100%
其中主要是中性粒细胞50%-74%,因为你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减少所以导致你血液淋巴细胞百分率41.5%相对增高!
所以你平时免疫力也不是很好、容易导致一些病毒感染比如感冒发烧等/
你是女性(特殊的生理周期)这个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平均RBC体积(MVC):.82.7fL
平均红细胞体积是86-100!这项检查是提示红细胞的体积很小!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指标正常,那么他的升高没什么特异性!并没有贫血!
可以再次复查结果!
个人建议适当体育运动加锻炼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最重要!让疾病远离最重要;
人体免疫细胞进攻顺序
一、组成
免疫系统是机体保护自身的防御性结构,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1、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就好比一个国家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如图所示,中枢免疫器官是各种免疫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外周免疫器官遍布身体各处,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形成有效的防护屏障。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它们就好比军队的军校,培育出具有不同本领的功能细胞。骨髓是主要造血器官,是各种血细胞的重要发源地。胸腺(造血干细胞经血流迁入胸腺)主要产生淋巴细胞,是细胞(尤其是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是最早形成的免疫器官。胸腺就像一个训练营,训练出一批批“军人”,当军人慢慢成熟,随着年纪的增长,胸腺慢慢萎缩下来,逐渐失去功能。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等。脾脏是非常重要的淋巴器官,它和遍布全身的淋巴结是执行免疫功能的主要器官。淋巴结和淋巴管相连,构成淋巴循环系统,当身体哪里有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细胞通过这个网络快速到达身体所需的部位,并且将剩余的垃圾通过这个网络回收到淋巴结。扁桃体可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起着抗细菌抗病毒的防御功能,是咽喉部位的重要保护屏障。
2.免疫细胞
我们去医院抽血检查,都会检查淋巴细胞、粒细胞等指标,它们的升高或者降低都会令人担忧,这些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NK细胞、T细胞等都是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的来源及组成如图所示,它们好比“免疫军队的士兵”。造血干细胞可直接产生髓样祖细胞,也经血流入胸腺后,先在皮质增殖分化成淋巴祖细胞,其中大部分淋巴细胞死亡,小部分继续发育进入髓质,成为近于成熟的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以在独特的淋巴系统中循环,它们可以自由的进出血管,并通过淋巴系统再循环。
3.免疫分子
免疫分子指的是由一些免疫活性细胞或相关细胞分泌的参与机体免疫反应或免疫调节的蛋白质及多肽物质。
免疫分子分为分泌型分子和膜型分子两种。分泌型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分子;膜型分子则是不溶或微溶性物质(液体或固体)在气液界面上铺展成的单分子厚的膜,包括TCR、BCR、CD分子、粘附分子、MHC分子、细胞因子受体等。免疫分子主要有抗病毒、抗肿瘤、促进免疫反应等作用。
二、功能
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
1.免疫防御:主要是人的皮肤、黏膜,以及各种免疫细胞、效应细胞、杀伤细胞等,构成的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它可以有效的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还可以清除已经入侵到人体的病原体和其他有害物质。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如图所示:
固有免疫又称非特异性免疫,属于先天性免疫系统,人出生后就有,在各种入侵人体的病原微生物后能迅速的做出的反应就属于这类免疫。机体固有免疫包含组织屏障以及固有的免疫细胞。组织屏障为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皮肤广泛的覆盖在身体表面,仅允许水分、气体等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菌、病毒等病原体通常不能够通过完整的皮肤入侵机体;黏膜主要覆盖在口腔、肠道、肺泡等部位,主要作用是防止病毒、细菌的入侵。固有的免疫细胞为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机体内的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其作用是在病变局部发挥免疫作用。
适应性免疫又称特异性免疫,属于后天性免疫系统,为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其组成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部分。它发生在固有免疫后,是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对抗原作出的特异性反应(可产生各种抗体和细胞因子),然后彻底消灭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在防止感染方面都起关键的作用,其最重要的区别就是适应性免疫需要有抗原的刺激,然后才能作出反应。
2.免疫自稳:是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态,使其功能不发生改变。一旦免疫自稳发生了冰点脱发际线真的是永久的吗改变,免疫功能紊乱,就会发生一些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
3.免疫监视:是指免疫系统可以随时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内出现的病原体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细胞和凋亡细胞,防止正常细胞发生病变。
三、发病
防疫系统发病顺序一般在消化系统之后,因为消化系统的问题,导致机体持续的营养缺乏,锌铁硒等无法正常吸收,免疫系统就会受到伤害。容易引发的常见疾病如易感冒、肩部酸痛、腰痛、淋巴疼痛、淋巴结肿大、皮肤黑斑、体质虚弱等。
自身免疫病全项检查都有哪些
自身免疫性疾病14项
针对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实验室常用检测项目包括三类:1、自身抗体,2、常规检查,包括一般免疫功能、三大常规, 3、组织器官特异性功能指标。其中最主要的是各种自身抗体:
一、抗细胞核抗体
抗核抗体(ANA):是一种非常敏感的检测指标,对于各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的敏感性几乎为100%。但其特异性差,因此,主要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筛查。ANA的检测方法主要是以HEP-2细胞和鼠的肝组织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其最大优势就是除了能够判断血清中是否存在自身抗体及其滴度,而且能够对自身抗体进行初步分类,这对于区分疾病有一定意义。如均质型可能是SLE或药物性狼疮等;核仁型可能是硬皮病;核膜型和多核点型可能是PBC;着丝点型可能是硬皮病的局限型,也可能是PBC;颗粒型则可能是各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当然,这只是根据经验作出的初步判断,尚不能做出定论。ANA只能作为筛选实验,阳性时,一定要进行下一步的实验检测。
临床实验室
抗dsDNA抗体:该抗体可能是ANA中的均质型或是ANA阴性。最近研究发现,也可能是颗粒型或核仁型。其靶抗原为dsDNA,是SLE的特异性指标,特异性可达95%以上,已被列入SLE的诊断标准之一。而且,该抗体会在SLE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几年就呈现阳性,因此,可以作为SLE的早期预测指标。但该抗体诊断的敏感性较低,多见于活动期的SLE,阳性率为70%-90%,因此,阴性时并不能排除SLE。目前已经明确,该抗体参与SLE的发病。
抗Sm抗体:该抗体是ANA中的粗颗粒型,通常伴随抗U1RNP抗体而出现,基本不单独出现。靶抗原为snRNP,亦是SLE的特异性指标,特异性可达99%,而且能够反映疾病的活动度,另外,也可以作为SLE的早期预测指标。该抗体敏感性更低,阳性率约为20%。阴性时也不能排除SLE。
抗U1RNP抗体:该抗体是ANA中的粗颗粒型,靶抗原为核糖核蛋白。是混合结缔组织病(即SHARP综合征)较为特异的抗体,是该病的诊断指标之一。但该抗体也可出现于SLE、干燥综合症等类风湿性结缔组织病。
抗SSA(Ro)抗体和抗SSB(La)抗体:此两种抗体是ANA中的细颗粒型,但在IIF检测中也常为阴性。靶抗原分别是60和58KD的SSA蛋白和48KD的SSB蛋白。此两种抗体是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指标之一。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阳性率可达到88%-96%和71%-87%。此外,亦可以出现于RA、SLE、新生儿狼疮伴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PBC等。 临床实验室
抗核点抗体:分少核点型(1-5)和多核点型(5-20),前者靶抗原是p80盘曲蛋白,后者靶抗原是Sp100和PML。少核点型多见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也可见于SLE和PBC等。多核点型常与AMA并存,多见于PBC,特别是对于AMA阴性的PBC患者更有临床意义。
抗核膜抗体:又称抗核周因子抗体,靶抗原是核孔复合物(包括gp210和核孔蛋白p62)和板层素B受体。该抗体在PBC中亦具有较高的阳性率,此外抗板层素B受体抗体也可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抗磷脂综合征及SLE等。抗gp210抗体和核孔蛋白p62抗体对于判断PBC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前者阳性常提示PBC有向肝衰竭发展的危险性。
抗着丝点抗体:其靶抗原是着丝点蛋白CENP-A、CENP-B和CENP-C。该抗体与硬皮病局限型密切相关,患者常表现为CREST综合征,即钙化症、雷诺现象、食管运动障碍、硬指(趾)症及毛细血管扩张。该抗体在PBC中亦较为常见,可以为PBC提供预后信息。此外,该抗体还见于SLE等疾病。
抗SCL-70抗体:该抗体是ANA中的核仁型,其靶抗原是拓扑异构酶Ⅰ。该抗体是硬皮病弥漫型较为特异的抗体,并常预示着预后不良。此外该抗体也可出现与多发性肌炎、IgA肾病等患者。
抗原纤维蛋白抗体、抗PM-SCL抗体和抗RNA多聚酶抗体:此三者抗体均多为ANA中的核仁型。抗原纤维蛋白抗体的靶抗原是U3nRNP,抗PM-SCL抗体的靶抗原是核仁中的颗粒成分,抗RNA多聚酶抗体是RNA多聚酶Ⅰ和Ⅲ。此三种抗体在硬皮病中亦较为常见,亦可见于多发性肌炎等疾病。
临床实验室
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其靶抗原是参与DNA复制的一种辅助蛋白。是SLE的特异性抗体,但敏感性很低,在平时检测中很少见,也很少见于其他疾病。
此外还有抗中心粒抗体、抗纺锤体抗体、抗核仁形成中心抗体、抗Ku抗体、抗Mi1及Mi2抗体、抗分离带抗体等等,但这些抗体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或尚缺乏特异性。
二、抗细胞浆
免疫细胞释放化学物质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免疫细胞释放的化学物质如抗体和细胞因子等,对抵抗外来抗原的入侵和自身产生的病变衰老细胞的清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和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然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而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以增强淋巴细胞如B细胞的增殖分化能力,用以产生更多的淋巴细胞,增强免疫功能。
T细胞亚群检测有何临床意义
1、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可作为肿瘤早期诊断指标:肿瘤患者多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特征是患者体内CD3+细胞、CD4+细胞明显减少,而CD8+细胞增加,CD4+/CD8+比值显著降低;
2、为肿瘤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在放化疗过程中监测免疫功能,根据患者免疫状态调整治疗方案及剂量或使用免疫增强剂,减少免疫抑制对患者生存期造成的影响;监测手术前后患者的免疫状态,对指导抗感染治疗至关重要。
3、评价患者的治疗反应,监测疾病进程并判断预后情况,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正常或放化疗后能恢复正常者预后常较好。
4、对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后的免疫监测都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作用。
扩展资料:
T淋巴细胞为细胞免疫的重要指标,B淋巴细胞为体液免疫的重要指标,而NK细胞介导某些肿瘤和病毒感染细胞的细胞毒性反应。淋巴细胞免疫标志包括T淋巴细胞:CD3、CD4、CD8;B淋巴细胞:CD19;NK细胞:CD16、CD56。
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多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是利用流式细胞技术,通过对淋巴细胞免疫表型识别,对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包括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的数量及百分比进行分析。
它总体反应机体当前的免疫功能、状态和平衡水平,并可以辅助诊断某些疾病,如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恶性肿瘤、血液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在分析发病机制,观察疗效及检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天津市肿瘤医院-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结核分枝杆菌干拢素组合
1生物学性状
菌体为细长略弯的杆菌,经抗酸染色染成红色。本菌营养要求高,专性需氧,最适pH以6.5~6.8为宜。生长缓慢,在固体培养基经2周~4周才出现肉眼可见的菌落。对干燥的抵抗力特别强,对酸碱有较强的抵抗力,易产生耐药性变异及L型细菌。
2 致病性
致病物质
·脂质 ①索状因子 能使结核分枝杆菌相互粘连,在液体培养基中呈索状排列。能破坏细胞线粒体膜,影响细胞呼吸。抑制白细胞游走和引起慢性肉芽肿。②磷脂 能促结核结节的形成。③蜡质D 可激发机体产生Ⅳ型超敏反应。④硫酸脑苷脂 使结核分枝杆菌能在吞噬细胞中长期存活。
·蛋白质 主要成分是结核菌素,和蜡质D结合后能使机体发生超敏反应。
所致疾病
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损伤的皮肤侵入易感机体,引起多种组织器官的感染,其中以肺部感染最常见。
·原发感染 多发生于儿童,为初次感染。机体因缺乏特异性免疫,结核分枝杆菌易由原发病灶扩散。
·继发感染 多发生于成年人,为再次感染。病菌可以是外来的或原来潜伏在原发病灶内的。由于机体已有特异性细胞免疫,故继发感染的特点是病灶多局限,一般不累及邻近的淋巴结。
3生化特征、免疫性与超敏反应
免疫性 主要是以T细胞为主的细胞免疫。
结核的免疫属于感染免疫,又称有菌免疫,即只有当结核分枝杆菌在体内存在时才有免疫力。一旦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全部消失,免疫也随之消失。
免疫与超敏反应
结核分枝杆菌所致免疫应答的特点,是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产生特异性免疫的同时,也产生了迟发型超敏反应。
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菌素试剂 旧结核菌素(OT)和纯蛋白衍生物(PPD)。
·试验方法与意义
试验方法 常规试验取PPD5个单位注入受试者前臂屈侧皮内,48h~72h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如局部出现红肿硬结超过5mm者为阳性。表明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但不一定发病。接种过卡介苗者也可呈阳性。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红肿硬结超过15mm)者可能有活动性结核,应进一步作其它检查。
局部出现红肿硬结小于5mm者为阴性。阴性反应表明未感染过结核杆菌,但应考虑以下情况:感染初期;老年人反应低下;严重结核病患者或正患有其它传染病如麻疹等;继发性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如艾滋病或肿瘤等用过免疫抑制剂者。
结核菌素试验主要用于①用于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及免疫效果的测定,若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则应接种卡介苗,接种后若结核菌素试验已转阳,表明已产生免疫力;②作为婴幼儿结核病诊断的参考;③在未接种卡介苗的人群中作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④用于测定肿瘤患者等细胞免疫功能状况。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