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险地区管控措施第九版(高风险地区防控措施实施)
本文目录一览:
绵阳防疫政策最新
更新日期:2022年7月29日)
绵阳市疾控中心呼吁广大民众:
1.入境人员管理措施:入境人员实行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 1、2、3、5、7天和居家健康监测第3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入境人员从我省口岸入境完成 10 天隔离后,返绵不再实施其他管控措施;入境人员从省外口岸入境完成 10 天隔离后,执行入境所在地来返绵人员管控措施。未满10天实行居家健康监测直至满10天。
2.成都相关疫情
(1)四川省现划分66个高风险区,79个中风险区,12个低风险区,上述来(返)绵人员需按《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分类落实相关管控措施。
(2)因疫情防控排查需要,请7月20日以来成都市成华区、金牛区、锦江区、武侯区、青羊区、龙泉驿区、高新区、新都区、东部新区、邛崃市、金堂县、蒲江县,眉山市洪雅县旅居史的脐带血干细胞美容的危害来(返)绵人员,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单位、宾馆报备,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采样时间间隔24小时),并做好健康监测。
(3)近期如无必要,请不要前往成都市、眉山市。如近期有相关地区旅居史,或与感染者有过时空交集(病例活动轨迹请查询成都、眉山、雅安、遂宁、广元等地官方信息),要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村)报备,并配合做好各项防疫措施。
4、风险人员排查管控措施:
(1)高风险地区:对近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在集中隔离第1、2、3、5、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管理期限至离开风险区域算起。
(2)中风险地区:对近 7 天内有中风险区旅居史人员,采取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在居家隔离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如不具备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条件,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管理期限至离开风险区域算起。
(详见下表“国内中高风险等重点地区来返绵人员管控措施”)
(3)近7天内有本土疫情发生的县(市、区、旗)旅居史的来(返)绵人员,应提前向目的地社区(村)登记报备。可微信搜索“绵疫控”进行自主申报。
5、无疫情发生县(市、区、旗)来(返)绵人员可自由流动,无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需查验健康码和通信行程卡,并按照疫情防控提醒短信落实相关管理措施。
6、市民如遇到疫情防控中的相关问题,可拨打“0816-12345”热线进行咨询。
7、及时关注各媒体、官方网站公布的新冠阳性人员活动轨迹,有时空交集者应第一时间报备当地社区、居(村)委会、单位或居住酒店,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不参加聚集性活动。
8、积极接种新冠疫苗,重点人群应及时接种加强针。快递工作人员和市民取件要做好个人防护,错峰取件。非必要不购买进口物品,14天内接触境外或境内疫情发生地区物品的人员主动进行1次核酸检测。
9、公众如收到疫情防控提示短信,或健康码变为“红码”“黄码”,要立即向所在社区(村)、单位或入住酒店报备,并配合做好核酸检测等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隔离是为了细胞免疫疗法与car-t的区别防止传染病及其危害因素蔓延扩散。如果你难以保障居家隔离效果或达不到居家隔离条件,建议优先选择集中隔离。若有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请及时就近前往发热门诊就医,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关注官方信息,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国家规定高风险地区
央视网消息:6月28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介绍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提问。
记者问,第九版防控方案中,对于风险区域的划定进行了免疫细胞包括红细胞调整,出于怎样的考虑?不同风险区域相应的管控措施是什么?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介绍,在第九版防控方案中,高风险区是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活动地等区域。高风险区原则上以居住的小区或者村为单位划定,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进行研判、调整风险区域范围。高风险区采取“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的封控措施。高风险区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者可以降为中风险区,之后如果连续3天没有新增感染者,可降为低风险区。对跨区域外溢的高风险区人员,采取7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集中隔离的第1、2、3、5、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中风险区是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停留和活动一定时间,且可能具有疫情传播风险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风险区的划定范围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划定。中风险区采取“人不出区、错峰取物”的管控措施。如果连续7天没有新增感染者,可降为低风险区。对跨区域溢出的中风险区人员,采取7天居家医学观察,在居家医学观察期间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如果不具备进行居家隔离条件的,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中高风险区所在的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低风险区采取“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的防范措施。低风险区域人员离开所在的地区或城市,应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跨区域外出的低风险区域人员,不需要采取隔离管控措施,但要求3天内完成两次核酸检测,并做好个人健康监测。
发生疫情后的县(市、区、旗)所有中高风险区解除后,所在的县(市、区、旗)全域实行常态化防控措施。同时,第九版防控方案还明确规定,在疫情处置过程中,如果个别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对居住地、工作地、活动区域的传播风险较低,密接人员已经及时管控,经研判,没有社区传播风险,那么也
高风险区实行管控措施期间实行什么管理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今天(11月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为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区域和人员管控,更为科学精准进行疫情防控,二十条优化措施中取消了中风险区划定,充分利用好现有防疫资源提高防控效率。同时,这也对各地疫情处置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流调、风险研判等工作应更加精准、高效,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管住,该落实的落到实处,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各地需要不断总结疫情防控实践,积累更多的处置经验,不断探索、创新性做好疫情快速处置。
高风险区实行封控措施,其间除核酸检测外实行“足不出户、上门服务”。对尚未转运的风险人员、抗原检测阳性、核酸混管阳性的待复核人员、行动不便的病人和高龄老人等特殊人员,应上门采样,实行单采单检。在实施封控后前3天连续开展3次检测,第1天和第3天完成两次全员核酸检测,第2天开展一次抗原检测,后续检测频次可根据检测结果确定;解除管控前24小时内,应完成一次区域内全员核酸检测。
第九版防控方案明确高风险区的十条具体管控措施,比如宣传引导,密切关注和及时回应居民诉求,共同营造良好的防控氛围;人员摸排,及时掌握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行动不便人员、血透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慢性病患者等人员情况;生活物资和医疗保障,推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为上述人员提供就医便利;以及心理关爱,及时对居民的健康指导、心理疏导、情绪安抚等需求提供专业服务等。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