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湿气重为什么不能用猪苓)
本文目录一览:
- 1、茯苓功效与作用禁忌症
- 2、能否指点下猪苓丸的除皱抗衰技术培训做法
- 3、猪苓栽培技术 方法
茯苓功效与作用禁忌症
茯苓功效与作用禁忌症
茯苓功效与作用禁忌症有哪些呢?茯苓大家也都经常见的干细胞适用人群皮肤晦暗到,它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它的作用想必大家都了解许多,那么对于茯苓的禁忌有哪些呢?下面我详细整理的.茯苓功效与作用禁忌症。希望能帮到大家。
茯苓功效与作用禁忌症1
一、茯苓的功效: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别名:茯菟、茯灵、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二、茯苓的作用:
茯苓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三、茯苓用药禁忌:
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马蔺为之使。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忌米醋。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茯苓功效与作用禁忌症2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部分功效: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
部分作用: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使用禁忌:阴虚而无湿热人群忌服茯苓;阴虚火旺人群忌服茯苓;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人群忌服茯苓;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不得服茯苓。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1、茯苓治湿泻。
茯苓有治湿泻的作用,可以用一两白术与七钱半去皮茯苓一起细切之后加水煎煮,在食前服用。
2、茯苓治水汽浮肿。
茯苓有治水肿的作用,可以用30克赤茯苓、30克桂心、30克枣仁这三味中药混合后共同研磨为细末,每次用米饮调下6克。
3、茯苓治心虚梦泄或白浊。
茯苓有治心虚梦泄或白浊的作用,可以用二钱白茯苓研磨成细末,用米汤调下,每日二服。
4、茯苓治烦闷惊悸,心胸结气,风热口干。
茯苓治烦闷惊悸的作用,可以用30克赤茯苓、30克去心麦门冬、50克粟米这三味中药混合后共同锉细,先加水1升煎至500毫升,接着去除药渣后下米煮作粥,趁温食用。
茯苓的副作用、禁忌、注意事项
在使用茯苓时,可以单独使用茯苓,也可以搭配白术、桂心、枣仁、麦门冬、山药、甘草等中药来使用,阴虚而无湿热人群忌服茯苓;阴虚火旺人群忌服茯苓;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人群忌服茯苓;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不得服茯苓。
能否指点下猪苓丸的做法
做法一
材料
半夏一两,猪苓一两。
做法
将半夏锉如豆大,猪苓为末;先将半夏炒令黄色,不令焦,地上去火毒半日,取半夏为末;以一半猪苓末调匀和丸,如梧桐子大,更令余猪苓末拌丸,使干,入不油砂瓶中养之。每服四十丸,空心温酒盐汤下,于申未间冷酒下。
功效和作用
所属分类:祛湿剂
药用公用:开郁滞。
功效主治:湿热内蕴,遗精滑浊,尿频涩痛。梦遗。年壮气盛,情欲动心,所愿不得,意淫于外,梦遗白浊。湿郁热滞精滑。小水频数。痰饮迷心。便浊涩痛。
组成:半夏1两(破如豆大),木猪苓4两。
方剂出处:《本事》卷三。
药材配方:半夏,猪苓,
方剂用法:每服30-40丸,空心温酒盐汤送下;常服.于申、未间.冷酒送下。
中药材配剂
半夏
功效:食材功效_温肺_化痰止咳,食材功效_和胃_止呕消嗳
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详细]
入药方剂:苍附导痰丸,收带六合丸
猪苓
主治:利尿渗湿。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脚气,泄泻,淋、浊,带下。①《本经》:"主痃疟,利水道。"
入药方剂:茯苓栀子茵陈汤,秘传龙骨锁精丹
猪苓栽培技术 方法
猪苓别名野猪食、野猪粪、野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排名我国传统的稀有中药材,味甘、淡,性平,主要含麦角甾醇、粗蛋白、可溶性糖分、多糖等,有利尿渗湿、通淋退肿等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蚀等,还有一定的抗肿瘤、防治肝炎的作用。猪苓以野生品供应市场,近几年产区过度采挖,野生品已呈枯竭之势。现将其人工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地与整地
1、选地:在原始阔叶林、混交林或次生林中栽培,如桦、橡、槭、柞、柳等林下,不要栽在针叶林内。选择海拔1000-2000米的阴坡地或半阴半阳坡地,坡度15-45度,土壤以厚20厘米以上的腐殖质土层为佳,微酸性土壤含水量要在40%左右,盐碱地和草炭地不宜栽培。
2、整地:选地后顺坡挖窝(亦称窖),长度70厘米,宽度60厘米,窝深18-20厘米,窝距50厘米。
二、材料(以每平方米计)
⑴猪苓菌种3瓶;⑵蜜环菌种3瓶;⑶菌材木棒直径5-10厘米、长50厘米;⑷猪苓生长素;⑸阔叶树叶;⑹树叶和腐殖土的混合物。
三、繁殖方法
1、窝底铺树叶厚2-3厘米,将蜜环菌掰成1-2厘米的小块均匀撒在树叶上,再把猪苓生长素均匀撒在树叶上,把菌材(木棒)摆在撒好蜜环菌的树叶上,菌材间距3-5厘米,用混合物将菌材间距填平,将猪苓菌掰成2厘米左右的块状,均匀摆放菌材两侧和端头上,然后盖厚3厘米左右的树叶,树叶上盖厚10厘米左右的腐殖土,最后窝顶再盖树叶。
菌种栽培猪苓的关键在于猪苓菌种的质量。优质猪苓菌种菌丝粗壮,表面有网状菌根,菌丝萌发力强,成功率高,地温15℃以上点播5天菌丝定植,20-30天菌丝向土中延伸呈根网状,60天开始在树叶及土层中形成白色球星幼苓。购买菌种应认清优劣,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2、温度:猪苓在地下10厘米深处平均地温达9.5℃即可萌发,在18-22℃生长最快,超过28℃生长缓慢,低于9℃、超过30℃停止生长。
四、采收与加工
1、用纯猪苓菌种播种的成熟期约3年左右,(老方法栽培的为5-6年),当猪苓色黑质硬(称老核)时,可于春季4-5月或秋季7-9月采收。
2、加工:将收获的猪苓菌核去掉杂质,刷洗干净,晒干,即为商品药材。装入麻袋或竹筐,放在干燥通风处保存待售。猪苓外皮呈乌黑色光泽、体重、坚实、断面洁白或黄色者为优级品 一般认为黑苓是三年或三年以上的老警,灰苓是二年生的,白苓是当年新生苓。菌核的颜色只能作为鉴定猪苓生长年限的参考,而不能作为惟一的依据。 2.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地形地势 野生猪苓多分布在海拔1000-2200米的次生林中。而云南省的点苍山,海拔2700-3400米的高山谷地,也有分布,认为与当地受孟加拉海洋性气候影响有关。各地条件不同,坡向分布也有差异,一般东南及西南坡向分布较多,坡度在20-60度山坡均有分布。 (2)植被 猪苓主要生于林下树根周围,常见树种有柞、桦、槭、橼、榆、杨、柳、枫、女贞子等阔叶树,或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及竹林内,以次生林为最多。 (3)土壤 在山林中腐殖质土层、黄土层或砂壤土层中,均有猪苓生长,但以疏松的腐殖土层中,生长猪苓为多,pH4.2-6.6。土壤肥沃,菌核大,分叉少,称猪屎苓;土质瘠薄,结苓小,分叉多,甚至呈饼状,称鸡屎苓。同一窝中猪屎苓分布在下层,鸡屎苓分布在上层。 (4)温度 猪苓对温度的要求比较严格。陕西汉中地区,地下5厘米处的地温在8-9℃时开始生长,平均地温在12℃左右时新苓已经增大,月平均地温14-20℃时新苓萌发最多,增长最快。22-25℃时,形成子实体,进入短期夏眠。秋末冬初,当地下5厘米处,温度降至8℃以下时,则进入冬眠期。 (5)水分 猪苓对水分需求较少,土壤含水量在30-50℃时,适于猪苓生长。 (三)栽培技术 猪苓的栽培方法较多,但目前采用固定菌床栽培与活动菌材伴栽,这两种方法较好,接菌率高,春栽当年即可生长新苓。 1.培养菌材与菌床 (1)培养菌枝 选直径1-2厘米的阔叶树枝条,或砍菌材时砍下的枝条用来培育菌技。一年四季都可培养,但以3-8月份为好。北方地区应在4月中旬至6月初进行。南方气温高,在3月下旬至5月开始培育。先将树枝削去细枝、树叶,斜砍成7-10厘米小段。然后将树枝浸泡在0.25%硝酸按溶液中10分钟,以便有利于密环菌生长。挖30厘米深、60厘米见方的坑,先在坑底平铺1层薄树叶,然后摆放2层树枝,覆盖1层薄腐殖上(以盖严树枝为准)。采挖野生密环菌索,或选无杂菌污染已培养好的菌枝或菌材用作菌种,摆在树枝上,覆土后在菌种上再摆2层树枝,用同法培养6-7层,最后覆土6-10厘米,并覆1层树叶保湿。大约需培养40天。 (2)培养菌材及菌床 一般阔叶树都可用来培养密环菌,但以木质坚实的壳斗科植物最好,如槲栎、板栗、栓皮枥等树种。选择直径5-10厘米的树干,锯成40-60厘米长的树棒,在树棒上每隔3-5厘米砍一鱼鳞口,砍透树皮到木质部。 培养菌材:挖坑深50-60厘米,大小以培养菌材数量而定,一般以100-200根树棒为宜。底铺1层树叶,平摆树棒1层,两根树棒间加入菌枝2-3根,用土填好空隙,用此法摆放4-5层,顶上覆土10厘米厚。 培养菌床:一般在6-8月培养菌床,挖深30厘米、长宽各60厘米的坑,坑底光铺1层薄树叶,摆新鲜木材3-5根,棒间放菌枝2-3段,盖1层薄沙土,如法培养上层,穴不宜过大,每穴5-10根菌株为宜,然后盖土10厘米。 2.选种 栽培猪苓用菌核作种,以灰褐色、压有弹性,断面菌丝色白、嫩的鲜苓作种,白薯栽后腐烂,不能作种,黑苓生殖能力差也不宜作种。 3.栽培时间 可在封冻前或经年初春解冻后4-5月份栽培。 4.栽培方法 (1)菌材伴栽 挖边长50厘米、深40厘米的穴,穴后铺1层树叶,放入3根已培养好的菌材,材间间隔2-3厘米,将作种菌核放在菌材之间密环菌旺盛的地方,用树叶填满菌材间空隙,依法摆放土层,再盖1层树叶,上面覆土10厘米。 (2)固定菌材栽培 栽培时挖开已培养好的菌床,取出上层菌棒、下层菌材不动,在材间接入菌核后,用树叶填满材间空隙,用菌材伴栽法栽上层,覆土10厘米。 (四)采收加工 栽培后第三、四年秋季收获,挖出栽培穴中全部菌材和菌核,选灰褐色、核体松软的菌核,留作种苓。色黑变硬的老核,应除去泥沙,晒干入药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