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利赛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健康养生

山茱萸的副作用和毒性(山茱萸的最佳搭配)

max2023-02-02健康养生75

本文目录一览:

山萸肉的作用?

山萸肉的功效与作用

1、补肾益肝

山萸肉有补肾益肝的作用,常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大汗虚脱。

2、强心

山茱萸的强心作用也非常的强,在服用之后不仅能够增加心肌收缩性,还能提高心输出量,这样心脏工作效率就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3、抗应激

山茱萸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提高机体的抗疲劳能力,可以明显的增强记忆力。

4、降血脂

山萸肉所含的一种醇类提取物还具有非常不错的降血脂作用,不仅能够清除血清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等有害物质的含量,还能够起到抗动脉硬化的效果。

5、抗炎、抗菌

山茱萸对于表皮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此外,对于对肠球菌、痢疾杆菌等也同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起到抗炎、抗菌等作用。

/iknow-pic.cdn.bcebos.com/cf1b9d16fdfaaf5170194baa825494eef01f7a29"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cf1b9d16fdfaaf5170194baa825494eef01f7a29?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扩展资料:

山萸肉主要的食用禁忌

1、山萸肉的功效虽然很多,但若是出现命门火炽、强阳不痿的患者要禁止服用。

此外,出现体内湿热、小便淋漓不尽等病症的患者也不能服用山萸肉,否则病情有可能会变得越来越重。

2、山萸肉不能够与防风、防己、桔梗三种中药材中药材一起服用,否则这些中药会发生一定的反应,服用者身体有可能会出现异常症状。

山萸肉在泡水之后,对于胎儿有一定的致畸性。所以说山萸肉还是具有一定毒性的,只是这种毒性含量非常的低,只要不是长期服用,对于身体不会产生什么副作用。至此,我外泌体PD-L1促进肿瘤细胞增长们便可知晓山萸肉是不能够长期服用的。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5%B1%B1%E8%90%B8%E8%82%89/3135555?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山萸肉"百度百科-山萸肉

山茱萸的花语介绍及其价值

山茱萸是山茱萸科落叶乔木或灌木,是暖温带和北亚热带珍贵树种。那么山茱萸花语是什么?下面我多大年龄适合健身为大家整理了山茱萸花语,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山茱萸花语

报答、感谢

茱萸雅号“辟邪翁”,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佩茱萸的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溼,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茱萸。

山茱萸的价值

山茱萸的药用价值

说到山茱萸,不得不说的就是它的药用作用了。山茱萸可以补益肝肾,收敛固脱。它主治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虚汗不止,妇女崩漏,内热消渴,温肝补肾,治老人尿频。是一味滋补的常用药。

有许多名医都对山茱萸十分推崇,山茱萸的强心作用,抗炎抗菌作用,以及抗应激、抗氧化、降血脂等作用将使山茱萸的药用价值更加丰富。强心作用可以提高心脏工作效率。抗炎、抗菌则可以对一些病菌有抑制作用,此外山茱萸还可以提高耐缺氧、抗疲劳能力,增强记忆力。其醇提物还有降血脂作用,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抗动脉硬化。

山茱萸的园林价值

山茱萸一般是先开花后萌叶,在秋季结实,红果累累,绯红欲滴,艳丽悦目,为秋冬季观果佳品。

山茱萸作为一种观果佳品,应用于园林绿化很受欢迎,可在庭园、花坛内单植或片植,景观效果十分美丽。盆栽观果可达3个月之久,在花卉市场十分畅销。

山茱萸的其他价值

山茱萸的果实不仅仅可以入药,它还可以食用。以山茱萸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绿色保健食品,具有无毒副作用及绿色无污染的优点,被人们逐渐认识和喜爱。

山茱萸可以可加工成饮料、果酱、蜜饯及罐头等多种食品。美味好吃,还具有保健作用,在市场上十分受欢迎。

山茱萸的形态特征

山茱萸为落叶乔木或灌木,高4-10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细圆柱形,无毛或稀被贴生短柔毛冬芽顶生及腋生,卵形至披针形,被黄褐色短柔毛。

山茱萸的叶对生,纸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 形,长5.5-10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于圆形,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稀被白色贴生短柔毛,脉腋密生淡褐色丛毛,中脉在上面明显,下面凸起,近于无毛,侧脉6-7对,弓形内弯;叶柄细圆柱形,长0.6-1.2厘米,上面有浅沟,下面圆形,稍被贴生疏柔毛。

山茱萸为伞形花序生于枝侧,有总苞片4,卵形,厚纸质至革质,长约8毫米,带紫色,两侧略被短柔毛,开花后脱落;总花梗粗壮,长约2毫米,微被灰色短柔毛; 花小,两性,先叶开放;花萼裂片4,阔三角形,与花盘等长或稍长,长约0.6毫米,无毛;花瓣4,舌状披针形,长3.3毫米,黄色,向外反卷;雄蕊4,与花瓣互生,长1.8毫米,花丝钻形,花药椭圆形,2室;花盘垫状,无毛;子房下位,花托倒卵形,长约1毫米,密被贴生疏柔毛,花柱圆柱形,长1.5毫米,柱头截形;花梗纤细,长0.5-1厘米,密被疏柔毛。

山茱萸的花期3-4月。

山茱萸的核果长椭圆形,长1.2-1.7厘米,直径5-7毫米,红色至紫红色;核骨质,狭椭圆形,长约12毫米,有几条不整齐的肋纹。

山茱萸的果期9-10月。

山茱萸的病害有哪些?

灰色膏药病:为真菌病害,在枝干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厚膜,形似膏药。成年树受害后树势衰弱,严重时甚至枯死。发病初期为灰白色,后变为灰褐色,最后呈黑褐色。此病随介壳虫而侵染,在林地郁蔽,潮湿的成年树上容易发生。防治方法:用刀刮去病枝上的菌丝膜层,再涂以波美5度石硫合剂;喷施石硫合剂防治介壳虫,减少传染源;发病初期用1∶1∶100波尔多液防治,每隔10天1次,连续喷洒3~4次。

炭疽病(黑果病):6月上旬发病,为害果实。初期出现圆形红色小点,病斑扩大后变成黑色凹陷状,其边缘呈紫红色,有不规则的红晕圈,使果实未熟先红。病斑不断扩大,最后果实变黑,干枯脱落。防治方法:及时清除残落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合理修剪,去除病枝,保留健壮结果枝;发病初期用1∶1∶100波尔多液喷洒。

褐斑病、叶斑病:均是叶部病害,在高温多雨的夏季最易发生。褐斑病病斑多角呈长方形,受叶脉限制。叶斑病病斑具褐色轮纹,病健组织交界处有紫褐色带纹。叶部病害严重者引起病叶枯死或脱落,可蔓延全株。防治方法:冬季集中烧毁或深埋病叶残体;发病初期用1∶1∶100的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等药剂防治。

“茱萸”是什么植物?

茱萸:俗称“越椒”、“艾子”,是一种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的常绿带香植物。茱萸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山茱萸科的山茱萸,一种是芸香科植物吴茱,都是著名的中药。

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果实成小粒裂状,味极辛香,可食用,茎、叶可入药,功能暖胃燥湿,为“十全大补丸”、“六味地黄丸”的重要成分之一。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

扩展资料

山茱萸别名:肉萸、枣皮、药枣、山萸肉等。科名:山茱萸科 Cornaceae 、灯台树属。植物形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老枝黑褐色,嫩枝绿色。叶对生,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5—12厘米,宽约7.5厘米,顶端尖,基部浑圆或楔形,表面疏生柔毛,背面毛较密,侧脉6—8对,脉腋有黄褐色短柔毛;叶柄长约1厘米,有平贴毛。伞形花序腋生,先叶开花,有4个小型苞片,卵圆形,褐色,花黄色;花萼4裂,裂片宽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盘环状,肉质。核果椭圆形,成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分布:浙江、安徽有分布;生于山沟、溪旁或较湿润的山坡。山茱萸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以去核后的果肉入药。陕西佛坪县,位于秦岭南坡腹地,汉中地区东北部,境内多山,林木葱笼,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壤疏松肥沃,是山茱萸的最佳生长区,自古就是山茱萸的著名产地。南朝梁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山茱萸,生汉中山谷”。《名医别录》载:“山茱萸,生汉中山谷,九十月采实”。

吴茱萸别名:曲药子、伏辣子、茶辣、臭泡子。来源: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的近成熟果实。植物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2.5~8m。幼枝、叶轴、叶柄及花序均被黄褐色长柔毛。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11,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4cm,宽2~6cm,上面疏生毛,下面密被白色长柔毛,有透明腺点。花单性异株,密集成顶生的圆锥花序。骨突果紫红色,有粗大腺点,每果含种子1粒。花期6~8月,果期9~10月。分布:生于温暖地带山地、路旁或疏林下。产区分布于浙江、陕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福建、江西。采制: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食茱萸学名: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食茱萸别名:红刺_、红刺葱、大叶刺葱、仁刺葱、刺江某、江某、越椒、毛越椒、鸟不踏等。特征:枝干分布瘤乳状尖刺,连鸟儿也不敢在上面栖息,因此有“鸟不踏”之称。叶片为羽状复叶互生,长30-80厘米,小叶片为披针形,长6-12厘米,边缘有锯齿,小叶密布透明油腺,有芳香味,幼叶常呈红色,故名红刺_。很多凤蝶幼虫也喜爱吃食茱萸的叶子,为诱蝶植物。食茱萸春季开花,圆锥花序,花小,黄白色。食茱萸是重要的蜜源植物,开花时常吸引许多蝴蝶、蜂类、甲虫等昆虫来前来吸食花蜜,形成“蝴蝶树”的奇特景观。果实于秋季成熟,为__果,球形,直径0.5-0.6厘米。味道及用途:辛苦,温,有毒。①《千金.食治》: "辛苦,大温,无毒。" ②《唐本草》: "辛苦,大热。"③《纲目》: "有小毒。"入肝、胃经。自古以来食茱萸就是药食兼用的本草。在辣椒传入中国前,是川菜辣味香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四川古人称其为“艾子’。至明代中叶时,食茱萸已成为四川食物中广泛使用的调味品。《本草纲目》记,食茱萸“味辛而苦,土人(此处“土人”指四川湖北一带——引者)八月采,捣滤取汁,入石灰搅成,名曰艾油,亦曰辣米油。味辛辣,入食物中用”。在中国千年历史里,茱萸也曾扮演十分重要的辛香角色,是六味中“辣”的 的主要来源,但因茱萸多为野生,采摘不易,而且处理工序较为复杂,在明中代辣椒从美洲传入中国(被当为观赏性植物),并在明后期用为调味品后,茱萸才逐渐退出厨房。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