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百层级病房(造血干细胞移植无菌仓)
本文目录一览:
- 1、贵州医科大学内科学(血液病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简介?
- 2、谁能给我陆道培院士的免疫细胞储存介绍一下刘瀚琦
- 3、关于生命之线的一些生活故事
贵州医科大学内科学(血液病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简介?
医学专业考研专业划分是外泌体制备成本比较繁杂,比较细的,同一专业也分为不同的研究方向,所以要选择清楚,更深入的了自体干细胞美容注射多久有效解所选择的专业,我们整理分享“贵州医科大学内科学(血液病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简介”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内科学(血液病学)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始于1959年贵阳医学院血液专业组,拥有床位不足20张,在李继勋,晏家义,李卓江,景本年等血液学专家的领导下,学科取得了长足发展,1996年成为贵州省重点专科,1998年完成首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005年,留美博士后王季石教授领衔下,学科取得了飞跃发展,2010年组建贵州省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及实验室平台,学科临床血液病诊疗及科研工作有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团队共有75人,其中医师24人,护士55人,技师6人。24名医师中,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8人,留美博士后1人,博士9人,硕士研究生1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贵州省医学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人,常务委员3人,委员7人,青年委员7人,贵州省临床输血协会副主委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全国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协会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青年委员1人,及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常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国家卫计委重点项目的终审专家,《中华血液学杂志》、《白血病·淋巴瘤杂志》、《临床血液学杂志》编委1人。
本学科床位达到130张,包括百级层流病床8张,移植病床14张,普通血液病床108张,由普通血液病房、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及实验室组成,开设血液专科门诊、特需门诊及移植门诊,年门诊量超过1万人次,年住院病人近3000人,病种以血液恶性肿瘤为主,开展个体化靶向治疗及联合化疗,很大程度提高了患者化疗完全缓解率。学科开展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肿瘤,迄今已完成各种造血干细胞移植500余例(其中80%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无病生存期达70%以上,移植质量达国内先进水平。移植中心实验室平台设备先进、配备齐全,拥有细胞遗传学、流式细胞及分子生物实验室等,开展了白血病MICM分型诊断,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监测,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检测,荧光原位杂交检测,HLA配型,基因测序,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等项目,现已完成各检验项目4万余例,为临床血液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提高了我科血液病诊疗的质量及效率,在医院的核心制度绩效考核中名列前矛。本学科开展肿瘤耐药机制及逆转录策略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复发,GVHD防止等研究,相关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发表SCI论文50余篇,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100余篇,承担国家及省部级基金30余项,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一项,获贵州省科技进步成果奖六项。本学科于1981年成为我国首批血液病学硕士授予权学科,2011年批准招收国家计划内博士研究生,2013年获得贵州省血液学研究所教育创新基地,今年本学科新增4位硕士研究生导师,依托移植中心实验室平台及学科病种丰富的临床工作实践,教学细致、创新、高标准,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全国及省内多次获奖,均发表1-2篇SCI论文圆满毕业,本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娴熟临床诊疗技能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医疗后备力量,现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0余名,硕士研究生近100余名。本学科承办每年的贵州省血液学年会及各种血液学术会议,邀请省内外血液领域知名专家进行讲座,交流,互访,不断促进了我省血液学诊疗事业的发展。王教授为ASH会议资深会员,多次参加美国血液学年会、欧洲血液学协会等国际学术交流与发言,在血液领域的学术研究及造诣得到国际同仁的认可。本学科中青年团队骨干经常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各种血液学会议主持与发言,通过国际国内的学会会议交流与发言,促进了本学科长足发展,扩大团队的国内影响和知名度。
本学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是贵州省血液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贵州临床重点学科,贵州省血液病诊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创新人才团队,西南地区医院综合实力专科排名第三,2016年贵州省卫生计生委正式批准我科升格为贵州省血液病研究所,学科探索与创新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研究生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谁能给我介绍一下刘瀚琦
隔着双层玻璃,孩子有些虚弱地向窗外的亲人做了个“胜利”的手势,露出了微笑(上图)。一个被癌细胞侵袭10多年的少年将获得新生。昨日上午,成都军区总医院对外宣布,由该院血液专家实施的西南地区首例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宣告成功。
不幸癌细胞吞噬少年14年
家住新都区的刘瀚琦今年17岁,从1992年被查出患上急性淋巴白血病以来,他已经和病魔搏斗了整整14年,但每次他都力不从心,败下阵来。
10多年来,刘瀚琦的父母为治疗孩子的病费尽了心血: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这些都不管用,与孩子相匹配的救命骨髓也没有找到。孩子的病反复发作,一次次的化疗将他折磨得不成人样。
冒险让母子融血杀死癌细胞
2005年11月8日上午9时,刘瀚琦再次住进了成都军区总医院,这次住院,全家人都没有抱太大希望。针对刘瀚琦的病,看到孩子患病带给这个家庭的痛苦,医院决定冒险实施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
据医院血液科主任尚振川介绍,目前的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自体移植,二是异基因移植,两种移植方式都存在缺憾。混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旨在取自体移植和供体移植两者优点,将双方造血干细胞输入患者体内后,达到杀死癌细胞,恢复造血功能的目的。
经过筛查,院方决定提取瀚琦和他妈妈二人血液中的干细胞,为瀚琦实施混合干细胞移植手术。
幸运手术成功开西南先河
经过一个月的准备,11月29日,刘瀚琦被推进了手术室。医生将此前从刘瀚琦母子血液中提取的造血干细胞分别从冻库取出,待细胞复苏后,他们将其分别输入刘瀚琦的体内,随后,刘瀚琦被转入百级层流病房观察治疗,在这里,没有任何抗体、生命异常脆弱的刘瀚琦必须得克服感染、感冒、出血等一系列难关,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将给他带来致命威胁。
一切救护都是在无菌空间下操作完成的,包括瀚琦擦屁股的手纸,这对医护人员都是个极大的考验。
在度过漫长的7天观察期后,刘瀚琦的各项生命体征均显示正常,医生宣称,他离抗癌成功,走进生命的春天为期不远了!
关于生命之线的一些生活故事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叫陈忠亮,今年52岁。5月21日上午这一天,是陈忠亮在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后第一次看到户外的阳光,接触到他日夜思念的亲人。在陈忠亮被诊断为白血病患者的时候,他的天塌下来了,想着妻子和刚大学毕业还没就业的儿子,他的心情就仿佛跌落到了无底的深渊里。一时间,仿佛什么希望都失去了,连活着都成为一种屈指可数的时间概念。
白血病的成因没有最后的断论,成为攻克这项疾病的最大障碍。这种恶性疾病折磨着陈忠亮年近半百的身体。如何延续病人的生命,使患者获得新生,成为了刘林主任和所有血液科专家面临的问题。尽管白血病的治疗研究经过一个世纪的时间,从单一化学药物治疗到后来的骨髓移植,再到现在最新的外围干细胞移植治疗,可以说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虽然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对白血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在陈忠亮以前,重庆医学界还尚未对超过50岁的白血病患者实施过干细胞移植手术。陈忠亮的年龄,成为一个摆在专家面前的重要难题,急需定夺和解决。
幸运开始伴随不幸患病的陈忠亮了。五个兄弟姊妹里有一个妹妹配型成功。尽管在专业角度讲,男性供者比女性供者更好,但有了亲属间的配型成功已经是很幸运的事情了。
刘林作为血液科专家已经成功的为两百多例白血病、淋巴瘤患者实施过各种类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但陈忠亮是刘林从业以来遇到的最棘手的病例。由于陈忠亮被检查出携带肝炎病毒和巨细胞病毒,那么在实施移植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随时都又可能出现并发症,威胁病人的生命。在干细胞移植之前,陈忠亮曾进行了多次大化疗,化疗杀死了癌细胞,也摧毁了自身的全部抵抗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的病情随时都有出现反复恶化的可能。几度矛盾的陈忠亮有了放弃手术的想法,但医生和亲人都劝解他要看到希望,既然医生没有放弃,患者就更要坚强。为了手术顺利的进行,刘林和他的团队又组织了其他相关科室专家进行了不计其数的讨论和会诊。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任何环节都不能忽视。
4月18日,19日,为陈忠亮配型成功的妹妹陈忠淑来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尽管她是B型血,哥哥是A型血,但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能在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过程中严格的控制参数,让红细胞的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所幸的是这些危险的因素都在医生的周密准备和预防下被成功克服了。当妹妹的干细胞注入到哥哥的身体里时,这些神奇的细胞成为了延续陈忠亮生命的种子。等待的将是陈忠亮依靠自身机体的适应能力来完成最后的闯关。移植后的第二天,陈忠亮出现发热现象,这是干细胞移植后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当然,这也是专家组预料到的一种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医院进行了24小时的监控以及对病人的心理治疗安抚,十天之后,陈忠亮的体温恢复正常,这预示着第一个危险期他已经顺利的度过。
经过在层流病房一个多月的观察和治疗,植入陈忠亮体内的造血干细胞所产生的健康白细胞、血小板已经趋于正常,在医生确定没有发生移植抗宿主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后,陈忠亮的干细胞移植手术宣告全面成功。5月21日,陈忠亮被推出层流病房,等待他的不仅有亲人,鲜花,鼓励和温暖,还有明媚的阳光和像这阳光一样鲜活的希望。
这次手术也是重庆医学界第一例高龄干细胞移植手术。陈忠亮很幸运的成为了这个标志的验证者。治疗白血病没有比干细胞移植更好的办法了。应该说是目前根治白血病的唯一办法。现在,移植造血干细胞的方法有两种。患白血病的是这个8岁的男孩。他的母亲是河北晋州的一名普通妇女李军彩,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她再次怀孕,用新生婴儿的脐带血干细胞来做配型移植。采集新生婴儿脐带血干细胞,这就是第一种方法。而第二种方法就是骨髓移植。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人献出自己的爱心,您一点的付出就可以挽救一个可贵的生命。更多的生命将因为这一点的帮助而绽放出更加绚烂的美丽。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