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和生甘草的功效与作用区别(炙甘草与生甘草的区别功效与作用)
本文目录一览:
生甘草和炙甘草有什么区别?
炙甘草和生甘草颜色的区别
1、生甘草切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表面较光滑鲜亮。炙甘草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颜色较生甘草深,略呈黑色,有粘稠感。
2、生甘草偏于清热利尿。主要功效是酒精会破坏免疫细胞吗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炙甘草偏于润肺和中。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3、生甘草,一般指生甘草,甘草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生用入药便是生甘草。炙甘草又称为炙草、蜜甘草、蜜炙甘草。是生甘草切片后用蜂蜜拌匀,再炒至不粘手取出摊晾,入药。
/iknow-pic.cdn.bcebos.com/0d338744ebf81a4c19902eb3da2a6059252da62e"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0d338744ebf81a4c19902eb3da2a6059252da62e?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扩展资料:
甘草,(学名: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别名: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壮,是一种补益中草药。对人体很好的一种药,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10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炙甘草(RADIXGLYCYRRHIZAEPREPARATA),系豆科植物,炙甘草是用蜜烘制的甘草,俗称炮制,炙甘草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item/%E7%94%98%E8%8D%89/162473"target="_blank"title="甘草-百度百科"甘草-百度百科 /baike.baidu.com/item/%E7%82%99%E7%94%98%E8%8D%89"target="_blank"title="炙甘草-百度百科"炙甘草-百度百科
炙甘草与生甘草主要功效有何区别
意见建议:这是中药的炮制 炙甘草主要是蜜制 生甘草性味甘,平。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药性偏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咽喉肿痛,痈阻疮毒,食物中毒及药物中毒。炙甘草性平偏温,长于补脾合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中药知识 | 甘草的功能与作用有哪些
甘草又称蜜草,被誉为“国老”是我储存免疫细胞的作用有哪些国传统的药材, “十药九草”就能看出甘草在中药中的地位的重要性。并且被东西方人共同青睐。药材源于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光果甘草或者胀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甘草正如它的名字,它的味道是甘甜的,是天然的甜味剂。甘草中含有甘草甜素,是甘草甜味的有效成分,它可是纯天然的甜味剂。甘草甜素的甜度约为蔗糖的80~300倍,甜如蜜。
【生长地区】我国应用甘草历史悠久。由于历代帝王建都中原,所以使常用的甘草资源耗用已久,原主产甘草的山西、陕西、山东及东北三省,现已绝迹或分布甚少,目前能提供野生商品药材的省区仅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青海和陕西的榆林地区等地。在春秋二季采挖后入药。
【形态】根与根状茎粗状,直径1~3厘米。具甜味。茎直立,多分枝,高30~120厘米。叶长5~20厘米,托叶三角状披针形。七月开花,色紫而美花后结荚,有籽如豆,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花,总花梗短于叶,密生褐色的鳞片状腺点和短柔毛;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4毫米;花萼钟状,长7~14毫米,密被黄色腺点及短柔毛;花冠紫色、白色或黄色;子房密被刺毛状腺体。荚果弯曲呈镰刀状或呈环状。种子3~11,暗绿色,圆形或肾形,长约3毫米。
【性味】性平,味甘。
【归经】归心经、胃经、脾经、肺经。
【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但是生甘草和炙甘草功效不同。
生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或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其一般规律可总结为∶其生者偏于清热,炙者则偏于补中。热证、实证需清热时要使用生甘草,虚寒证需补益时则使用炙甘草。
【临床应用】甘草在临床上有生、炙两个炮制品种。将甘草干燥根茎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成饮片,供入药者称生甘草。将生甘草饮片用蜂蜜拌匀,再炒至不粘手,取出摊晾,然后供入药者,称炙甘草或蜜炙甘草。甘草内服常用量为3~9克,但作主药使用时用量为10~30克。其用量大小取决于:大量30克以上缓急止痛并能解毒,中量6~10克益气补中,小量3~6克调和药性。
【化学成分】甘草酸、黄酮类、氨基酸、生物碱、多糖等。
【使用禁忌】建议孕妇、哺乳期女性、性功能障碍、肥胖、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月经期间等都不适合服用甘草。在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中明言,及甘草与大戟、芫花、海藻、甘遂属于配伍禁忌,不宜同用。
【配伍药方】
1. 治心气不足:炙甘草、生地黄、麦冬、党参、桂枝、阿胶。出自《伤寒论》
2. 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与甘草汤不差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温分再服。出自《伤寒论》桔梗汤
3. 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上药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出自《金匮要略》甘草干姜汤
4. 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出自《局方》四君子汤
5. 治肺热喉痛,有痰热者:甘草(炒)6克,桔梗3克(米泔浸一夜)。每服15克,水一钟半,入阿胶半片煎服。出自《小儿药证直诀》
6. 治腿脚挛急,或腹中疼痛:白芍药、炙甘草各12克。水煎去渣,分两次服。出自《伤寒论》芍药甘草汤
7. 治百药毒方:生甘草6克,生锉。以水三盏,煎至一盏半,去滓,停冷。每服半盏,细细饮之,未效更服。出自《圣济总录》
8. 治畜禽水产慢性腹泻肠炎:党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出自《山东华萌》华萌乐舒
此文章由山东华萌中医药研究有限公司整理归纳,欢迎留言评论!
炙甘草和生甘草有什么区别
区别在于灸甘草与生甘草的功效与应用不同。
甘草是我们指我们生甘草,这是和我们的炙甘草不一样的,生甘草是用来入药的,而炙甘草是生甘草经过加工而制成的中药,而且两者的功效和作用也是不一样的。
炙甘草的功效
1.补阴为主,如清.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指出本方以“生地为君、麦冬为臣、炙甘草为佐,大剂以峻补真阴,开来学之滋阴一路也。”清.田宗汉《医寄优阴论》也认为本方是“滋阴之祖方”。
2.补血为主,如以清.唐容川为代表的一派医家认为炙甘草汤是 “补血之大剂”。
3.气血双补,如以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为代表,认为炙甘草汤的功效当为气血双补。“益虚补血气而复脉”。
生甘草的功效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
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放疗病人的皮肤护理药物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扩展资料:
灸甘草主要价值
1.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
2.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其作用强度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浸膏。
3.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4.甘草常用来治疗随更年期而来的症状.因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种类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于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含量。
5.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断致癌物诱发肿瘤生长的作用。
炙甘草临床应用多为炙甘草汤,是以炙甘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汤。源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原文曰:“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由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阿胶、麦冬、麻仁、大枣、清酒组成。
生甘草主要价值
医用价值:国家标准《GB/T19618-2004 甘草》出处:《神农本草经》别名:美草、密甘(蜜甘)、密草、国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皮草、灵通草类别:补益药(亦称补虚药)中的补气药基原:本品为双子叶植物豆科Leguminosae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 inflataBat., 或光果甘草G. glabraL. 的根及根茎。
药材性状: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
性味:甘,平。
归经:归心、肺、脾、胃经 。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用法用量:1.5~9g。
配伍注意: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
药材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单方服用:生甘草3~5克,桔梗5~10克。
开水冲泡,含漱、饮服。
中药制剂:甘草浸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灸甘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甘草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