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风散组成(玉屏风散的配方及用量)
本文目录一览:
- 1、千古名方《玉屏风散》,3味药给你激素性皮肤的护理补足脾气,却有一类人无法使用
- 2、玉屏风散配方
- 3、古籍中的玉屏风散简介
- 4、玉屏风散的配方 功用和使用说明
- 5、玉屏风散的组成及剂量
千古名方《玉屏风散》,3味药给你掉头发看什么病补足脾气,却有一类人无法使用
玉屏风散出自元代医家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组成只有三味药:防风1两,黄耆(蜜炙)2两,白术2两。主要功效是补脾实卫、托里固表。主治表虚自汗,易感风邪;风雨寒湿伤形,皮肤枯槁。
《古今名医方论》柯韵伯:
防风遍行周身,称治风之仙药,上清头面七窍,内除骨节疼痹、四肢挛急,为风药中之润剂,治风独取此味,任重功专矣。然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惟黄耆能补三焦而实卫,为玄府御风之关键,且无汗能发,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故又能治头目风热、大风癞疾、肠风下血、妇人子脏风,是补剂中之风药也。
所以防风得黄耆,其功愈大耳。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即以宁风也。夫以防风之善驱风,得黄耆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当倚如屏,珍如玉也。
白话文的解释就是:
话说城堡屡受病毒外魔侵犯,大伙决定加强防御措施,于是遣黄芪大将建立围墙,提高士气,训练兵员,防风为统领巡逻周边,杀敌御寇,白术在大本营脾胃所提供后勤粮草,分工合作,升级城堡。
1、主治“表虚自汗”,提高免疫力
该方最早出自宋代张松《究原方》,但原著已失传。有的学者认为该方出自元代医家朱丹溪的《丹溪心法》或元代医家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
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3味药组成,具有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用于表虚导致自汗和经常容易感冒之人,比如体质虚弱、免疫力低下、易出虚汗、易感冒的人。
在中医学里,“表”是肌表的意思,人的肌表,包括皮肤、毛发、肌肉。人的肌表由卫气主管,起着防御病邪、保卫人体的作用,相当于人体的免疫力。
表虚之人,卫气必定虚弱,不能固护肌表,免疫力低下则不能抵挡风邪的侵袭而容易感冒;表虚之人,卫气不能固守津液,津液外溢,表现为出汗多,同时还怕冷、怕风等。
中医认为,肺主气,卫气由肺主管。肺气来源于脾,脾气足则肺气充足,肌表则坚固。因此,玉屏风散用甘温的黄芪,大补肺脾之气,使卫气充实、肌表坚固,汗液不易流失;用白术健脾益气,使肺气得到充养,进而加强止汗;防风,别名“屏风”,药性辛温而散,可以在肌表起到防御风邪、驱散风邪的作用。
玉屏风散的药味虽然少,但组方非常精当,三药合用,使卫气充足,免疫力提高,肌表固密,自汗怕风的症状自然就痊愈了关于脱发的原因。该方命名为“玉屏风散”,是因为它有益气固表、防御风邪的功效,好像为肌表卫气不固之人加了一面御风的屏障,而且珍贵如玉。
2、可治过敏性鼻炎,临床适用广
玉屏风散可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是否有道理呢?
中医认为,肺主气,开窍于鼻,肺气通于鼻。如果肺气虚弱,卫气不固,外邪容易由鼻侵犯人体,可以导致鼻塞、流涕、喷嚏、嗅觉不灵等过敏性鼻炎的症状。玉屏风散具有益气固表的作用,如果坚持服用,能够充养肺气,提高卫气防御能力,提高患者抗过敏能力,起到治疗过敏性鼻炎、预防复发的作用。
对于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可以在玉屏风散基础上,适量加大防风的剂量,也可以酌情加苍耳子、辛夷花、白芷、川芎等中药入汤剂煎服。
但是,中医治病必须以辨证为基础,过敏性鼻炎除因肺气虚弱外,还与脾、肾虚损有关。对于脾、肾虚损为主的患者,单纯用玉屏风散就显得不够了,要联合健脾、补肾治疗。
玉屏风散适合于证候为表虚卫气不固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此类患者临床上除突发鼻痒、喷嚏、流清涕、严重者嗅觉减退或消失等症状外,还伴有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等表虚的证候。
上面谈到了本方的适应症,下面再来谈谈什么人不适合用本方,
由于本方是温补为主的,所以如果以湿热、淤血、容易上火等以实邪为主的人不适合单独运用本方,但在兼有气虚的情况下本方可以配合去湿热、化淤血、清火药一起运用。
温馨提示下,以上推荐的调理方法主要针对没有重大疾病的成年人,如果是儿童、备孕或怀孕、或有重大疾病的人请在咨询后用药或调理。
玉屏风散配方
玉屏风散在药店内有成药出售,可按说明书服用。在家也可自制散剂,非常方便。黄芪、白术、防风的用药比例为2:2:1,10克黄芪,10克白术,5克防风,3味药物共碾为细末(药店可以提供研磨服务)为1剂,混合均匀,早晚各1次,温开水送服,1天服完。白术一般是用炒白术,没有糖尿病等病症的,黄芪可用蜜制。
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扩展资料:
玉屏风散药味组成少而精,只有黄芪、防风、白术3味药物。黄芪是健脾补气药的代表,于内,可大补脾肺之气;于外,可固表止汗,特别适合于治疗肌表卫气不固导致的体虚盗汗,是方中的主打药物;白术则能健脾益气,帮助黄芪加强益气固表的功能,为辅药;防风异名叫“屏风”,可以解表祛风。玉屏风做成粥,有补益脾气的作用,也有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的作用。
总之,此方能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特别是对一年感冒数次的人,非常有效。气管炎、哮喘、肺气虚弱、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属于气虚者都可用玉屏风散。对于稍微运动后就较常人多汗者(中医称自汗),常服玉屏风散有很好的效果。任何药物都得辨证看,此方只适合气虚的感冒,对阴虚或阳虚的感冒就不适合,一旦感冒症状已经很明显,发热、流涕、咽痛或是已经有炎症了,就不适用本方了。
资料来源:人民网-玉屏风粥,增强免疫力
人民网-自制玉屏风散 防感冒(名方解析)
百度百科-玉屏风散
古籍中的玉屏风散简介
玉屏风散同名方剂约有六首,其中《究原方》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防风6g、黄芪12g、白术12g,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主治表虚自汗证。本方为治疗表虚自汗的常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或预防小儿及成年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肾小球肾炎易于因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以及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每因感受风邪而致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
详见百科词条:玉屏风散 [ 最后修订于2017/5/3 11:44:22 共11766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古籍中的玉屏风散如下:
玉屏风散的配方 功用和使用说明
1、组成:防风(30克) 黄芪(60克,蜜炙) 白术(60克)
2、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3、主治: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4、直接服用:黄芪、白术、防风的用药比例为2:2:1,10克黄芪,10克白术,5克防风,3味药物共碾为细末(药店可以提供研磨服务)为1剂,混合均匀,早晚各1次,温开水送服,1天服完。
5、煎服:上述药物放入药罐,煎汤剂当茶饮,每日煎1剂,分2—3次服用。
6、玉屏风散在古代多用散剂。即取黄芪 30克 ,防风 30克 ,炒白术 60克,把药味打成粗末,每天取 18克,加生姜 6片,水煎,待沸后5~8分钟,药液分两次服,为成人量。现代多用汤剂,即把药物饮片放入罐中,加冷水浸泡 30分钟,然后加热,沸后20分钟倒出药汁,连煎两次,合药液,分 3次服用。
7、对于有轻微咳嗽症状可以在药方中,添加桔梗10克、菊花9克或者黄芪10克、白术10克、防风6克、玄参10克来服用。
玉屏风散的组成及剂量
玉屏风散的组成为防风、黄芪、白术,具体剂量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及医生的指导下确定。
玉屏风散为中医方剂名。为补益剂,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配伍特点是黄芪配白术,汗不外泄,外邪易难内侵;本方以补气固表药为主,配合小量祛风解表之品,使补中寓散。
玉屏风散由元代医家危亦林创制,是一种补益剂。现在不少病症也会使用这一方剂来对症治疗。
扩展资料:
玉屏风散的禁忌:
1、古人是外感自汗或阴虚盗汗体质的人,是不能使用玉屏风散的。
2、用药两周或者用药期间症状没有好转,或者症状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就医。
3、儿童、孕妇、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4、在遵从医师指导的情况下服用玉屏风散,能有效治疗相关疾病,还能提高免疫力,但是不要子盲目服用,以免造成不适。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玉屏风散(中医药方)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