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图(足底图片反射区)
本文目录一览:
- 1、请老师看看这个瓷器足底印章款对吗?松云居是何许人?谢谢
- 2、脚底足跟痛?你省属免费师范生就业情况想知道的应该知道的,都在这里
- 3、脚上的穴位?
- 4、脚底长了一个半透明的小凸起,硬硬的,会有微微的摩擦感,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
- 5、足底反射区具体穴位
请老师看看这个瓷器足底印章款对吗?松云居是何许人?谢谢
民国早期粉彩名家许逢生(松云居),许逢生用松云居题字款较少见。用许有竹比较多见。
许逢生,清末民国时期瓷器彩绘名家,擅画浅绛人物、花鸟、草虫。其瓷器常钤印“许有竹居”,是其斋名还是其名号皆不详。
脚底足跟痛?你脸上过敏怎样护理想知道的应该知道的,都在这里
生活好了,人们开始更重视健康。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入到运动健身中,如今“每天1万步”在微信计步朋友圈里,基本别想进前20了。
只是,随着国民日常运动量和频率的增加,脚底或脚跟疼痛的患者数量,似乎也在变的越来越多。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患者,在去医院检查后,很可能会被告知得了「 足底筋膜炎」。而几乎所有被诊断为「 足底筋膜炎」的朋友,脑子里都会出现一堆问题,比如:
然而,想把这一系列问题说明白,实在太费时间了,所以在国内人满为患的骨科门诊,医生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给你解释清楚。
实际上,足底筋膜炎,本就是成人足痛最常见的病因之一。美国每年约有100万患者因「 足底筋膜炎」这个病而就医[1]。高发年龄一般为40-60岁,但是不幸的是,对于热爱跑步的人来说,发病年龄高峰会显著提前[2,3]。
但好在,有互联网。今天咱们就用这一篇文章把所有你想知道的和应该知道的问题要点,一次性说明白。你可以把这个转发给需要的人,也可以收藏备用,以防万一。
在我们厚厚“脚底板”的肉里,其实藏着很多重要结构。这其中,在脂肪的深层、骨头的上面,就平铺着一条又宽又长又韧的白色的筋(这么形容好像很美味的样子...)。就是下图中白色的这个东西,这是从脚底向头部看的视角。
这根白色的筋,有个专业的名字,叫「 跖腱膜 」。它像长弓的弦一样,一头连着脚后跟骨头,另一头连着脚趾头脚前掌的众多骨头。它的作用就是给足底足弓提供弹性和稳定性。
但不好意思, 这根白色筋所能承受的牵拉挤压「力度」和「频率」是有上限的 。一旦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肥胖,长时间跑步、跳跃或站立等等,让这筋被牵拉刺激的力度或频率超过了极限时,它就不乐意了,就会 发炎 。
而足底的这个「跖腱膜」一旦发炎,就会引起疼痛肿胀不舒服,这就是「 足底筋膜炎」。或者说, 「 足底筋膜炎」 实际就是 脚底名叫「跖腱膜」的那根筋,它不乐意了,发炎了!
所以,了解了以上内容,你就会明白,「 足底筋膜炎」高危因素有以下这些:
骨科医生诊断足底筋膜炎,其实主要是靠病史和表现,一般并不需要抽血检查,而拍X光片也仅是为了排除骨折或肿瘤等小概率事件。
因为「 足底筋膜炎」往往具有较为典型的病史和症状体征。比如:患者常常自己描述,在 早晨或静止一段时间后的第一步时出现足跟痛加重 , 而后疼痛通常会随着活动量的逐渐增加而减轻 ,但到长时间负重的一天结束时会加重。
这个时候,脱掉鞋和袜子,脚背脚趾向上翘,用手指从足跟向足前段触诊(像下图一样)。可找到明显的压痛点。
有人说要休息,有人又说要运动,到底是休息还是运动呢?
实际上,重点在于细节。我们就来说一说足底筋膜炎治疗保养过程中,那些很多人不知道或容易忽略的重要细节。
(1)休息
但凡那些能够引起或加重足底疼痛的动作,都要刻意的避免 。
毕竟,之所以得足底筋膜炎,大多都是有一定运动诱因的。这些诱因不解除,恢复就会差。
比如:如果已经发现跑步、跳跃或体力活动会让足底足跟疼痛加重,这个时候就要停止,休息一段时间。
但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是,我们尽管我们的确可以通过休息使足部恢复,但 不要完全停止所有活动 。因为从长远来看,完全停止活动可导致更严重的疼痛和僵硬。所以,只要不会加重疼痛的日常活动,还是要继续进行的。
(2)足底冰敷
正如几乎所有软组织炎症的治疗一样,「 冰敷 」对于足底筋膜炎,尤其是急性期疼痛时,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冰敷的位置,就是足底按压疼痛的部位。一般情况下根据个人耐受程度,每次冰敷10~20分钟,每日可冰敷4次。
(3)不可忽略的拉伸锻炼
对于足底、小腿后方等部位肌肉韧带的拉伸,以及足趾踝的活动和力量训练,可以有效缓解足底足跟疼痛,并不同程度的预防足底筋膜炎复发。重点在于每天坚持。
a.腓肠-足底筋膜牵伸
b.脚趾弯曲抓毛巾训练
c.足踝转圈训练
(4)鞋子与鞋垫
需要强调的是:不合脚的鞋子、对足弓和足跟无法提供有效缓冲和支撑的鞋子,拖鞋、赤脚走路等都会让病情恶化,或者让治疗效果变差,因此 都应当刻意避免 。
相应的,最好穿能提供充分缓冲且足弓和足跟支撑良好的胶底运动鞋,在鞋中放置填充式或凝胶足跟垫也是有用的。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定制的鞋垫已得到更好的缓冲和支撑效果。
较轻患者,经过上述基础保守治疗,病情一般都能得到明显缓解。但对于炎症较重,或反复发作较为难治的足底筋膜炎,经过基础性保守治疗后效果仍不佳,这个时候就要 前往医院求助骨科医生给予更进一步医疗干预 。
一般情况下,骨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以及病情程度,酌情考虑选择以下各种医疗干预措施:
(1)更为专业的支具固定,如静息足垫夹板
(2)足底扎贴:
相关研究[4-6]发现,如下图所示,用专业的扎贴胶带支撑受累足底表面,也称为low-Dye贴扎技术,对部分患者,尤其对第1步疼痛的患者有明显治疗效果。
(3)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
比如:布洛芬、洛索洛芬钠等。但是,目前业内对于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足底筋膜炎有没有效果,还尚有争议。
比如,有小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7]就发现,虽然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足底筋膜炎患者疼痛和功能确实有改善,但是这种改善程度与安慰剂相比,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
(4)局部痛点注射糖皮质激素
其实就是传说中的所谓「 打封闭 」,这种有创性的治疗的确有如双刃剑一般,效果较好但存在风险较多,比如感染和跖腱膜断裂。所以,需要有经验的医生经过综合评估后慎重选择。
(5)体外冲击波
体外冲击波,是近年来新兴的,也是比较火的一种治疗足底筋膜炎的方法。但是因为时间尚短,目前循证医学证据尚不足。对于难治性的足底筋膜炎,其他眼袋做干细胞激活有效果吗治疗方法效果均不佳时,可以酌情考虑。
(6)手术
绝大多数足底筋膜炎患者即使不接受外科手术,其病情也可得到改善。外科手术通常被认为是最后一种治疗手段,仅用于非手术治疗至少6-12个月仍无效的患者。
足底筋膜炎的患者,一般预后都比较好。约80%的患者在1年内疼痛完全消退。重点就在于如何预防复发。
如前所述,对于预防足底筋膜炎复发,主要是: 在坚持拉伸锻炼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规避各类高危因素 。
比如:
(1) 减肥
(2) 坚持 足底-小腿牵伸、足趾抓物等 锻炼
(3) 注意生活细节 ,如:合脚的,可提供充分缓冲且能支撑足跟和踝部的鞋子;避免穿拖鞋、人字拖、懒人鞋及不合脚的鞋子;避免赤脚走路;不要穿破烂的鞋子等
(4) 调整跑步强度 (距离、频率和持续时间)
以上,就是关于足底筋膜炎,非医学专业人士想知道,以及需要知道的要点内容。希望会对你,或你身边的人,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Riddle DL, Schappert SM. Volume of ambulatory care visits and patterns of care for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plantar fasciitis: a national study of medical doctors. Foot Ankle Int 2004; 25:303.
2.Furey JG. Plantar fasciitis. The painful heel syndrome. J Bone Joint Surg Am 1975; 57:672.
3.Taunton JE, Ryan MB, Clement DB, et al. A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analysis of 2002 running injuries. Br J Sports Med 2002; 36:95.
4.Landorf KB, Radford JA, Keenan AM, Redmond AC. Effectiveness of low-Dye taping for the short-term management of plantar fasciitis. J Am Podiatr Med Assoc 2005; 95:525.
5.Radford JA, Landorf KB, Buchbinder R, Cook C. Effectiveness of low-Dye taping for the short-term treatment of plantar heel pain: a randomised trial.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 2006; 7:64.
6.Podolsky R, Kalichman L. Taping for plantar fasciitis. J Back Musculoskelet Rehabil 2015; 28:1.
7.Donley BG, Moore T, Sferra J, et al. The efficacy of oral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medication (NSAID) in the treatment of plantar fasciitis: a randomized, prospective,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Foot Ankle Int 2007; 28:20.
脚上的穴位?
1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上2cm处。主治感冒、头痛、鼻炎、鼻窦炎。
2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6cm。内旁开2cm处,主治三叉神经痛。3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3寸处。主治神经衰弱、癔病、失眠、低血压、昏迷。4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3寸,外旁开1寸处。主治胸痛、胸闷、肋间神经痛。5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4寸,外旁开3cm。主治坐骨神经痛、阑尾炎。6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5寸,内旁开2cm处。主治痢疾、腹泻、十二指肠溃疡。7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5寸,外旁开2cm。主治癫痫、神经衰弱、神经宫能症。
8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9cm,外旁开2cm。主治癫痫、神经衰弱、神经宫能症。
9号穴:在拇趾与第二趾间后4寸处。主治痢疾、泄泻、子宫炎。10号穴:在涌泉穴内旁开1寸处。主治慢性胃肠炎、胃痉挛。11号穴:在涌泉外旁开2寸处。主治肩痛、荨麻疹。12号穴:在足底拇趾与第二趾间后1寸处。主治牙痛。13号穴:在足底小趾横纹中点处1寸处。主治牙痛。14号穴:在足底,小趾横纹中点处。主治遣尿、尿频。15号穴:在踝关节横纹中点不5分两旁的凹陷处,主治腰腿痛、腓肠肌痉挛。16号穴:在足背内侧,舟骨突起上方凹陷中。主治高血压、腮腺炎、急性扁桃腺炎。17号穴:在踝关节横纹中点下2.5寸之足背上。主治心绞痛、哮喘、感冒。18号穴:在足背,第一跖骨底内前凹陷中。主治胸痛、胸闷、急性腰扭伤。19号穴:在足背二、三趾间后3寸处。主治头痛、中耳炎、急性慢胃肠炎、胃及十二脂肠溃疡。20号穴:在足背三、四趾间后1寸处。主治落枕。21号穴:在足背四、五趾间后五分处。主治坐骨神经痛、腮腺炎、扁桃腺炎。22号穴:在足背一、二趾间后1寸处。主治急性扁桃腺炎、流行性腮腺炎、高血压。23号穴:在拇长伸肌腿内侧跖趾关节处。主治急性扁桃腺炎、流行性腮腺炎、高血压、结节性痒症、湿疹、荨麻疹。24号穴:在第二趾间的第二关节内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头痛、中耳炎。25号穴:在第三趾间的第二关节内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头痛。26号穴:在第四趾间的第二关节内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头痛。27号穴:在太白穴与公孙穴连线的中点处。主治癫痫、癔病、腹痛。28号穴:在足背内侧舟 骨突起下后方之凹陷中。主治头痛、子宫功能性出血、附件炎。29号穴:在内踝正中直下2寸处。主治子宫功能性出血、支气管之、哮喘。30号穴:昆仑穴直上1寸处。主治坐骨神经痛、腰痛、头痛。足跟后缘的中点与二、三趾间连线折为10寸,此线定为正中线;足底各趾间下足跟后缘连线平等于正中线。其间隔约为1寸;足面以表面解剖定位取穴;内外踝顶点与足底内外缘垂直线各约为3寸。
脚底长了一个半透明的小凸起,硬硬的,会有微微的摩擦感,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
这俗称 鸡眼,现在感觉有微微的摩擦感,在长长会感觉挺疼的。
买点 鸡眼膏,按说明书治,很容易就治好。
足底反射区具体穴位
足底汇集了人体的六条经脉,六十六个穴位
足穴按摩法是在足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上采用推拿手法,用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本法以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足与经脉、脏腑、气血的密切关系,刺激足部的穴位,激发人体经气,以调整脏腑和各部组织、器官的联系,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由于足穴按摩法是在足部取穴按摩,减少了患者脱、穿衣服等环节,较为省时、省事,且安全,操作简便。不仅对慢性胃肠炎、神志病等有效,对急性疼痛、外感、心悸、眩晕等病证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1.足穴的定位与主治:为了定准穴位,以提高疗效,必须掌握好定位方法。
(1)骨度分寸折量法.
①足跟后缘至中趾根部为 10寸。
②足内、外踝高点至足底为图63 足底部骨度分寸折量图3寸。
③足掌面第1跖趾关节内侧赤白肉际至第5跖趾关节外侧赤白肉际为5寸,足背部亦相同。
④足跟部最宽处距离为3寸。
(2)自然标志定位法。该法即是根据人体足部的自然标志而定取穴位的方法。如趾横纹、趾尖端、跖趾关节、跖骨小头、趾缝端、内踝高点、外踝高点、舟骨粗隆等。
(3)足部穴位定位与主治2.选穴原则
(1)依据疾病症状选穴。临床可以根据各种疾病的主要症状作为选穴的依据。选取对主证有治疗作用的穴位,例如头痛可选头痛点,失眠选用安眠点等。主治作用相似的穴位可以配合应用,如坐骨神经痛可同时按摩坐骨1、2穴进行治疗,也可将具有主治作用的穴位和对症选用的穴位配合选用,如失眠伴有头痛者,可选用安眠点配合头痛点治疗。
(2)依据疾病部位选穴。依据疾病的发病部位选择相应的穴位按摩,如胃痛可取胃点,尿闭取膀胱点、肾点。
3.常用处方
头痛:取头面、肾、头痛点、眩晕点、臀。
失眠:取安眠、心、胃、脾、癫痫点。
眩晕:取肾、肝、眩晕点。
中风昏迷:取趾端,
面瘫:取面、头面。
三叉神经痛:取面、头面。
扁桃体炎:取心,扁桃1、2,眩晕点。
目疾:取肝、头面。
耳疾:取肾、肝。
鼻炎:取头面。
牙痛:取牙痛1、2。
腮腺炎:取扁桃1、2,眩晕点。
癫狂、癔病:取安眠、肾、癫痫点。
癫痫:取癫痫点、肝、肾、安眠。
尿闭:取脾、肾、膀胱、子宫。
遗尿:取膀胱、肾、遗尿。
痛经:取子宫,痛经1、2。
落枕:取落枕。
胃痛:取胃、胃肠点、肝。
呕吐:取胃、大肠、胃肠点。
腹痛:取小肠、大肠、胃肠点、臀。
痢疾:取小肠、大肠、胃肠点。
消化不良:取胃、脾、胃肠点。
腹泻:取大肠、小肠、脾。
胁痛:取肝。
肋部神经痛:取胸、肝。
腰痛:取肾、坐骨l、2,腰痛点、腰腿点
急性腰扭伤:取腰痛点、腰腿点。
坐骨神经痛:取坐骨1、2,腰腿点、腰痛点、臀。
心悸:取心、心痛.点;肾。
哮喘:取肺、胸、心痛点。
胸痛:取胸、肺。
末梢神经炎:取趾端。
肿瘤疼痛:取癌根1、2。
4.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对症选穴后,患者仰卧,采用指尖点按,或食、中指拿、捏、揉动等手法,连续操作,每穴35分钟。
(2)操作前可嘱患者洗脚,患者如有足癣等疾患,操作者可戴乳胶手套操作,力量需柔和,不可撕裂拉伤患者足趾等薄弱部位。
足底按摩常用简单的方法单食指扣拳法
食指关节弯曲其余四指握拳
拇指固定在中指上顶住弯曲的食指
双指钳法
食指、中指弯曲成钳状
钳住脚趾间穴位压在穴位上
双指拳法
用手握拳中指食指弯曲关节凸出
以凸出的关节着力以手腕施力
拇指握推法
拇指与四指分开
用拇指指腹为着力点以手腕手掌施力
扣指法
拇指与四指分开呈圆弧状
四指为固定点拇指指尖施力
反射区
1、肾上腺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2、3跖骨体之间,距跖骨头近心端一拇指宽处。
2、肾脏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2、3跖骨体之间,近跖骨底处。
3、尿管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自肾脏反射区斜向内方,至舟状骨内下方,呈弧形带状区。
4、胱反射区:位于双足内踝前方,舟状骨下方,拇展肌内缘旁。
5、额窦反射区:位于双足十个脚趾趾端。右边额窦反射 ace=Verdana1、肾上腺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 2、3跖骨体之间,距跖骨头近心端一拇指宽处。6、垂体反射区:位于双足拇趾趾腹中央部位。
7、小脑及脑干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根部靠近第二趾骨处。右半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在左脚,左半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在右脚。
8、三叉神经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近第二趾的一侧。右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左脚,左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右脚。
10、头部(大脑)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趾腹全部。右半大脑反射区在左脚,左半大脑反射区在右脚。
11、颈项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趾腹根部横纹处。右侧颈项反射区在左脚,左侧颈项反射区在右脚。
14、甲状腺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拇趾与第二趾蹼处沿第一跖骨头向内呈“L”形带状。
15、眼睛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2趾第3趾额窦反射区至中节趾骨根部。右侧眼睛反射区在左脚,左侧眼睛反射区在右脚。
16、耳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4、5趾额窦反射区至中节趾骨根部。右侧耳反射区在左脚,左侧耳反射区在右脚。
17、斜方肌反射区 :位于双脚脚底眼睛、耳反射区的近心端,自甲状腺反
射区至肩反射区之间,约一拇指宽的横带状。
18、肺及支气管反射区:位于双脚斜方肌反射区下方一拇指宽处。支气管敏感带自肺反射区的中部向第3脚趾延伸。
19、心反射区:位于左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在肺脏反射区后方(向脚跟反向)。
20、脾反射区:位于左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心脏反射区下一拇指处。
21、胃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跖骨底远心端。
22、胰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之间。
23、十二指肠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跖骨与楔骨关节前方(向脚趾方向),胃及胰反射区的后方(向脚跟方向)。
24、小肠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中部凹入区域。第1、2、3楔骨、骰骨至跟骨前缘所形成的凹入区域,被大肠反射区所包围。
25、横结肠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至3楔骨、骰骨交界处,横越脚底中部的带状区。
26、降结肠反射区:位于左脚脚底第5跖骨沿骰骨外缘至跟骨前缘,与脚外侧平行的竖条状区。
27、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位于左脚脚底跟骨前缘呈一横带。
28、肛门反射区:位于左脚脚底跟骨前缘 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的末端,拇展肌外侧缘。
29、肝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30、胆囊反射区:位于位于右脚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肝脏反射区的内下方
31盲肠(及阑尾)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跟骨前缘,第4、5趾间的垂直线上。
32、回盲瓣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盲肠(及阑尾)反射区的远心端。
33、升结肠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从跟骨前缘,沿骰骨外侧至第5跖骨底,在小肠反射区外侧与脚外侧平行的带状区
34、腹腔神经丛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至4跖骨体处,分布在肾脏反射区附近的椭圆形区域。
35、生殖腺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脚后跟跟骨中央。
(二)足内侧反射区9、鼻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远节趾骨内侧,自拇趾趾腹边缘延伸到拇趾趾甲根部呈L形。左鼻反射区在右脚,右鼻反射区在左脚。
12、颈椎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趾关趾根横纹内侧尽头。
13、甲状旁腺反射区:位于双脚第1跖趾关节内侧。
36、胸椎反射区:位于双脚足弓内侧缘,第1跖骨头下方到第1楔骨前。
37、腰椎反射区:位于双脚足弓内侧缘第1楔骨至舟骨、上接胸椎反射区下连低骶骨反射区。
38、骶骨反射区:位于双脚足弓内侧缘,起于舟状骨后方经距骨下方到跟骨前缘。
39、尾骨内侧反射区:位于双脚跟骨内侧,沿跟骨结节后内侧呈L形区域。
40、前列腺或子宫反射区:位于双脚跟骨内侧,内踝后下方的近似三角形区域。
41、尿道及阴道反射区:位于双脚内侧,自膀胱反射区斜向后上方延伸经距骨至于内踝后下方。
42、内侧髋关节反射区:位于双脚内踝下缘呈弧形区域。
43、直肠及肛门反射区:位于双脚胫骨内侧,踝后沟内,从内踝后方向上延伸四横指的带状区域。
44、腹股沟反射区:位于双脚内踝上方凹陷处。
45、内侧坐骨神经反射区:位于双腿内踝关节后上方起,沿胫骨后缘上行至胫骨内侧髁下。
(三) 足外侧反射区
35、生殖腺反射区:位于双脚外踝后下方跟腱前方的似三角形区域。与内踝下前列腺、子宫反射区位置相对称。
42、外侧髋关节反射区:位于双脚外踝下缘呈弧形区域,与内踝下的内侧髋关节反射区相对称。45、外侧坐骨神经反射区:位于双腿外踝前缘沿腓骨前侧上至腓骨小头处。
46、尾骨外侧反射区:位于双脚跟骨外侧,沿跟骨结节后外侧呈L形区域。
47、下腹部反射区:位于双脚腓骨外后方,自外踝向上延伸四横指的带状区域,与脚内侧的直肠及肛门反射区相对应。
48、膝反射区:位于双脚外侧跟骨前缘,骰骨、距骨下方形成的半园形凹陷处。
49、肘反射区:位于双脚外侧第5跖骨粗隆前后凹陷处。
50、肩反射区:位于双脚外侧第5跖趾关节后方凹陷处。
(四) 足背反射区
51、肩胛骨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4、5跖骨间延伸到骰骨处稍向两侧分开的带状区域。
52、上颌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拇趾趾关节横纹下的带状区域。
53、下颌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拇趾趾关节横纹上的带状区域。
54、扁桃腺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拇趾近节趾骨,拇长伸肌的左右两侧。
55、喉与气管及食管反射区:喉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1跖趾关节的内侧;气管及食管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1跖骨体内侧。
56、胸部淋巴腺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1、2跖骨底间,延伸至第1、2趾蹼处。57、内耳迷路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4、5趾蹼至第4、5跖趾关节间。
58、胸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2、3、4趾蹼至第2、3、4跖骨底的似园形区域。
59、横膈膜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2、3、4跖骨底部,与楔骨、骰骨之间,横跨脚背的带状区域。
60、肋骨反射区:内侧肋骨位于脚背第1、2楔骨与舟骨之间;外侧肋骨位于骰骨、舟骨与距骨之间。
61、上身淋巴腺反射区:位于双脚外踝与腓骨、距骨间形成的凹陷部位。
62、下身淋巴腺反射区:位于双脚内踝与胫骨前肌肌腱形成的凹陷部位。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