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利赛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冠十万个为什么 > 正文

新冠十万个为什么

新冠肺炎最新消息变异最新(新冠最新变异情况)

max2023-02-24新冠十万个为什么55

本文目录一览:

现在应该到年底了。全国疫情怎么样了

有一点严重,我此前曾预测,今年3月初,石家庄疫情会出现拐点。我的判断依据是根据病例最后出现的时间,往后推14天至21天,如果不再出现新的患者,基本就只是存量了。现在河北省病例已经清零,说明预测是正确的。

综合分析,3月底全国就基本可恢复常态化生活,特别是天气越来越热,疫情会进一步平缓。

云南又有疫情了吗

云南又有疫情了,因为疫情从三年以来一直都有的,病毒经过变异后,对人体的伤害越来越小了,现在正式开放,所以云南又有疫情了

新冠肺炎最新的病毒名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毒命名为COVID-19,一般来说CO的意思是冠状、VI代表着病毒、而D是疾病的缩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属于是一种乙类性传染病,一般主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人体的呼吸道飞沫和通过人与人密切的接触来传播,对于一些密封的环境,或者是长期暴露在高浓度气溶胶的情况下,会经气溶胶传播。对于一些传染源出现无症状感染时,也会成为传染源。

全国疫情是否有好转

有好转。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国家卫生健康委表示,近期全国新冠肺炎疫情较11月中下旬明显回落,疫情波及范围不断缩小,全国疫情形势持续向好,绝大多数地区疫情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动态清零”。

新型冠状病毒变异后毒性减弱了,但是继续变异其毒性是增强还是减弱并不确定,仍需要对疫情积极地防控,有待于进一步地观察研究。

全球疫情处于什么状态

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病毒还在不断变异,世卫组织强调——持续监测病毒 加强疫情防控(国际视点)

国际在线

2022-05-06 10:52国际在线官方帐号

关注

人民日报记者 张朋辉

核心阅读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绝对数量依然居高不下,新冠病毒仍在快速传播且不断变异,疫情防控形势面临很大不确定性。世卫组织强调,疫情仍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现在不是从疫情防控中退缩的时候,而是真正加强已经到位的防疫工作的时候。这样才能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并让经济回到正轨。

世界卫生组织5月4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512607587例。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呼吁所有国家继续保持对新冠病毒的监测,“面对致命的病毒,不能熟视无睹”。多国公共卫生专家纷纷指出,疫情尚未结束,仍需保持警惕,有些国家选择“躺平”是对生命的漠视,那些“躺平”的国家付出了惨重代价。

“病毒不会因为各国停止追踪而消失。它仍在传播、仍在变化、仍在剥夺人们的生命”

5月4日,谭德塞在记者会上表示,受奥密克戎亚型毒株的影响,美洲和非洲报告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增加。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负责人范凯尔克霍弗表示,多个国家检测到奥密克戎亚型毒株BA.4和BA.5,研究人员已获得几百个基因测序。世卫组织正在对这两个新亚型毒株进行评估。她再次呼吁各国继续针对新冠病毒的监测和检测,以便世卫组织能够开展相关研究,并提出最佳建议。

世卫组织近日发布的疫情周报显示,奥密克戎毒株是全球流行的主流变异株,目前记录的超过25万个新冠病毒序列中,99.7%是奥密克戎毒株。自2021年11月出现以来,奥密克戎毒株已进化出众多亚型和重组毒株。流行病学专家表示,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并未减缓,随着变异持续,其传染性可能还会继续增强。

“病毒变种的威胁是非常真实的。目前仍不清楚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长期影响。要继续保持对新冠病毒的监测。”谭德塞表示,各国新冠病毒检测数量急剧减少,导致近期向该组织报告的确诊和死亡病例数持续下降,世卫组织收到的有关新冠病毒传播和基因测序的信息也越来越少,世卫组织监测疫情走势的能力由此受到影响。“我们对(新冠病毒)传播和进化的模式越来越盲目。病毒不会因为各国停止追踪而消失。它仍在传播、仍在变化、仍在剥夺人们的生命。”谭德塞说。

“要努力实现疫苗接种大面积覆盖,并持续做好疫情监测和临床管理”

自今年3月底以来,全球报告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持续下降。世卫组织表示,由于一些国家大幅降低检测数量,实际感染水平远超各国向世卫组织报告的数字。

欧盟委员会负责卫生和食品安全事务的委员基里亚基季斯近日在记者会上表示,据估计,截至目前,60%到80%的欧盟人口已感染过新冠病毒。欧盟成员国需要对新的疫情和变异病毒保持高度警惕和准备,“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尚未结束”。基里亚基季斯5月4日再次告诫成员国,欧盟各国仍有9000万人未接种疫苗,在应对这场疫情中不能有自满情绪,新一轮疫情暴发的危险始终存在。

世卫组织非洲区域办事处日前表示,受南非疫情影响,先前放缓的非洲地区疫情最近新增确诊和死亡人数再次上升。非洲各国应继续保持警惕。世卫组织非洲区域主任玛奇迪索·穆蒂认为,新冠病毒仍在传播,甚至可能出现更加致命的变异毒株,仍需保留监测措施,同时推进疫苗接种。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说,当前阶段不能忽视新冠病毒及其继续变异的潜力,人们都急于从疫情大流行中走出来,但无可否认的事实是“疫情仍在肆虐,我们仍未走出疫情”。范凯尔克霍弗也强调,现在不是从疫情防控中退缩的时候,而是真正加强已经到位的防疫工作的时候。这样才能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并让经济回到正轨。

全球疫苗免疫联盟首席执行官塞斯·伯克利表示,当前世界免疫鸿沟有所缓解,但是各国免疫水平仍然存在巨大差异。全球有59%的人接种了至少两剂新冠疫苗,在低收入国家,这一数字为44%,还有18个国家新冠疫苗接种率低于10%。

泛美卫生组织紧急卫生事件部主任西罗·乌加特日前警告说:“无论从地区还是全球层面来看,我们都尚未达到彻底控制感染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地步。要结束这个严峻的阶段,唯一的方法就是要努力实现疫苗接种大面积覆盖,并持续做好疫情监测和临床管理。”

“放弃疫情防控是对生命的漠视,相关国家付出了更加沉重的代价”

公共卫生专家多次警告,人类仍未完全了解新冠病毒,无法预测这种病毒将如何进化。英国政府紧急情况科学咨询小组认为,大流行仍存在相当大不确定性,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较高流行性为病毒变异提供更多机会,人类面临出现新变异毒株的更高风险,“没有理由假设未来出现的所有变异毒株都是温和的”。

然而,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找不到控制疫情的理想策略,加上经济下行、抗疫疲劳心态等复杂因素,除加强疫苗接种外,不再强调或干脆不采取其他防控措施,但随即带来的后果是病例数激增、死亡病例数高企。这种做法受到多方质疑和批评。

比利时知名病毒学家马克·范·兰斯特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国家从一开始就没有选择最大限度遏制病毒的策略。一些国家尝试过,但是失败了。控制疫情不仅考验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也考验政策制定者的决心。放弃疫情防控是对生命的漠视,相关国家付出了更加沉重的代价。”

在全球确诊人数最多的美国,美国疾控中心疫情曲线图显示,美国单日新增死亡病例数最高纪录出现在今年2月1日,死亡病例达4184例,而这一数据发生在奥密克戎毒株引发的疫情高峰期、超过65%的美国民众完整接种疫苗之后。由于放任病毒传播,美国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超过100万例。

英国《自然》杂志子刊《人文与社会科学通信》日前刊文批评瑞典的抗疫策略,认为瑞典采取“自然”群体免疫策略导致更高的死亡率。文章指出,瑞典2020年新冠肺炎死亡率是邻国挪威的10倍,“瑞典要想在未来的大流行中做得更好,就必须重新建立起科学方法”。

今年2月,英国宣布“与新冠病毒共存”计划,在法律意义上解除所有限制措施。之后英国疫情持续恶化,感染水平升至历史最高,给医疗卫生系统带来沉重压力。目前,英国医疗体系处于艰难运转的状态。

专家提醒,放弃防控对老人、有基础疾病者和免疫受损人群等群体造成更大风险。韩国数据显示,在4月第一周的新冠肺炎重症和死亡病例中,60岁以上老人分别占85.7%和94.4%。此外,韩国9岁及以下儿童已有过半感染新冠病毒,部分儿童受到丧失嗅觉等后遗症困扰。

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病理学教授维奥拉指出,新冠病毒再感染问题也不容忽视。感染德尔塔毒株后,仍有可能再次感染奥密克戎毒株。

对于新冠病毒变异后是否会“毒性持续减弱”,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病毒学家温迪·巴克利持否定看法。巴克利认为,除了常见突变外,新冠病毒还会通过重组快速演化。如果一个奥密克戎变异株与另一个新冠变异株发生重组,有可能产生既能免疫逃逸又能导致更严重疾病的毒株。“如果这些新出现的变异株能预示病毒向着温和方向发展,那肯定是好消息,但生物学告诉我们,情况不会永远这样。”巴克利说。

公共卫生专家强调,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仍不充分,当前的疫情大流行并未结束,还远不到抗疫松懈之时。

(本报布鲁塞尔5月5日电)

2

17个金币已到账

金币可兑换现金

立即提现

学霸提醒:毁掉孩子成绩的不是游戏和懒惰

国内现在哪里有疫情

2月18日,中疾控官网通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通报中提及12月以来本土病例病毒变异株监测情况: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16日,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5例,其中,1例XBB.1,1例XBB.1.5,1例BQ.1,5例BQ.1.1,1例BQ.1.1.17,4例BQ.1.2和2例BQ.1.8。

与2月15日的通报相比,2月14日至2月16日,中疾控新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例,为BQ.1。

据央视2022年12月13日消息,中疾控介绍,BQ.1是奥密克戎BA.5在人群流行传播过程中,通过病毒的变异变迁产生的第六代亚分支。2022年6月,尼日利亚感染者中首次发现BQ.1变异株。同年9月,BQ.1及其衍生的子代亚分支开始在欧美国家流行,占比逐月升高,10月中旬在日本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和地区逐渐开始流行,11月中旬成为美国占比最高的毒株。

中疾控表示,BQ.1虽然引起全球范围的关注,但是目前未见任何国家报道BQ.1及其亚分支感染者的致病力增加,也无住院率和病死率增加的报道。

最新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全文↓↓↓

一、感染监测数据

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波动下降,2月16日为10720例;检测阳性率12月25日达高峰(29.2%)后波动下降,2月16日为1.1%(图1-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1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全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各省份报告抗原检测量呈现波动减少趋势,从2022年12月19日的最高189万波动下降到2月16日的7.2万。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自2022年12月9日快速上升,12月22日达高峰(33.7万、21.3%)后波动下降,2月16日阳性数降至508(阳性率为0.7%)(图1-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2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二、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情况

总体就诊人数结果

全国(不含港澳台)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286.7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2023年1月23日后就诊人数呈现低位波动,2月16日为12.4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5.7%(图2-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1 全国发热门诊(诊室)诊疗人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说明:自2022年12月9日起,监测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疗量;12月21日起,增加监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农村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结果

全国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3日达到峰值92.2万人次,随后波动下降;2023年1月23日后呈现低位波动,2023年2月16日为4.6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5.0%(图2-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2 全国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说明:农村发热患者诊疗量为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诊疗量(不含村卫生室)

城市发热门诊就诊人数结果

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于2022年12月22日达到峰值195.4万人次,随后连续下降;1月23日后呈低位波动,2月16日为7.7万人次,较峰值下降了96.0%(图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3 全国城市发热门诊(诊室)就诊人数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说明:城市发热门诊诊疗量含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含社区卫生服务站)。

哨点医院监测结果

2022年9月-12月上旬,全国流感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数量稳定在10万左右,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数比值在2.7%-3.6%区间波动。第50周(12月12日-18日)明显上升至8.5%,第51周达到最高12.1%,第52周起快速下降。2023年第6周(2月6日-12日)下降至1.4%(图2-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4 全国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数及占比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824家哨点医院)

2022年第49周(12月9日),流感样病例新冠病毒阳性率开始逐渐增加,在第51和52周期间达峰值后持续下降,2023年第6周(2月6-12日)新冠病毒阳性率已下降至4.1%。2022年第49周以来,流感病毒阳性率则逐步降低,12月下旬至2月初处于极低水平(低于1.0%);2023年第6周,流感病毒阳性率有所上升(3.4%)(图2-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5 全国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新冠和流感病毒阳性率变化趋势(数据来源于402家网络实验室)

三、住院诊疗情况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结果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于2023年1月5日达到峰值162.5万人,随后持续下降;2月16日下降至2.0万人,较峰值减少了98.8%(图3-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1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每日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阳性重症患者结果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中,重症患者数量于2022年12月27日至2023年1月3日期间每日增量近1万,1月4日增量明显下降,1月5日达到峰值12.8万后持续下降,2月16日下降至56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重症6例、基础性疾病重症合并新冠病毒感染50例),较峰值下降了99.9%(图3-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2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阳性重症患者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情况

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数于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随后持续下降,2月16日下降至6例,较峰值下降99.9%(图3-3)。

2月10日至2月1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疗机构累计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9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衰竭死亡1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97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3 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四、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总体情况

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2月16日,全国共报送25632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78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48(53.4%)、BF.7.14(24.9%)和BA.5.2.49(13.9%)。BA.5.2等20种进化分支构成比在0.1%-2.4%之间,55个进化分支的构成比小于0.1%(共占0.6%)(图4-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1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变化趋势图

说明:1.采样日期:2022年9月26日至2023年2月14日。

2.图中标记的数字分别为BA.5.2.48、BF.7.14和BA.5.2.49进化分支有效基因组序列数量。

3.“其它”指全国范围Omicron变异株构成比小于0.1%的进化分支。

12月以来本土病例病毒变异株监测情况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16日,全国共报送16931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34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48(60.4%)和BF.7.14(28.9%)(表4-1)。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5例,其中,1例XBB.1,1例XBB.1.5,1例BQ.1,5例BQ.1.1,1例BQ.1.1.17,4例BQ.1.2和2例BQ.1.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冠病毒变异分省份情况

总体来看,北京、天津和内蒙古以BF.7及其子分支为优势株;江苏BF.7及其子分支和BA.5.2及其子分支基本持平;其他省份均以BA.5.2及其子分支为优势株(图4-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2 各省份新冠病毒变异监测情况

说明:1.采样时间:2022年12月1日-2023年2月14日;

2.图中标记的数字分别为BA.5.2.48、BF.7.14和BA.5.2.49进化分支有效基因组序列数量。

五、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进展

截至2023年2月1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完成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49177.5万剂次(图5-1)。接种总人数131036.1万人,完成全程接种127685.8万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82710.2万人。全人群第一剂次、全程接种覆盖比例分别达到93.0%和90.6%(图5-2)。

60岁以上老年人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7949.0万剂次,接种总人数24167.3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3028.0万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19266.9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1 分月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剂次(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2 分月全人群中第一剂次接种、基础免疫全程接种覆盖率(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以2022年底全国老年人专项摸底调查人口数为基数统计,截至2023年2月16日,60岁以上老年人第一剂次接种覆盖人数占老年人群的96.1%,全程接种、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人数分别占符合接种时间间隔老年人群的96.6%、92.3%(图5-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3 基于摸底人口数的60岁以上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数据来源于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注:1.第一剂次接种率测算中分子为接种目前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新冠病毒疫苗至少1剂次的人群,分母为2022年12月10日各省上报的老年人摸底登记人口数。

2.全程接种率测算中分子为接种灭活疫苗2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重组蛋白疫苗3剂次的老年人群,分母为接种灭活疫苗1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和重组蛋白疫苗2剂次的人群,并且接种后间隔满28天(4周)。

3.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率测算分子为完成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老年人群,分母为接种灭活疫苗2剂次、腺病毒载体疫苗1剂次的人群,且全程接种后间隔满3个月。(由于重组蛋白疫苗实施加强免疫接种的时间短,接种3剂次重组蛋白疫苗人群目前未包括在分母中)。

本土首次检出XBB.1.5,新一轮发烧开始?

据中国新闻网,近日,关于“国内首次本土检出XBB.1.5”的相关报道引起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多位网友在社交媒体称自己又开始发烧,担心是否复阳。

对此,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18日向中新网表示,我国现阶段免疫屏障比较强,近期不太可能暴发新一波疫情。针对网友提到的新一轮发烧现象,他表示,除了少数还没阳过的人感染新冠,大部分发热病例和新冠没有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市民接种新冠疫苗第二剂加强针。周利朔摄

未来不排除更多地方

出现XBB系列毒株的感染者

今年2月15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通报,2022年12月以来,全国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14例,其中1例XBB.1.5,为本周期新增变异株病例。

李侗曾向中新网介绍,XBB免疫逃逸能力更强,在美国等地区的新发病例中占比正逐渐升高,未来不排除更多地方出现XBB系列毒株的感染者。

不过,李侗曾强调,我国现阶段免疫屏障比较强,近期不太可能暴发新一波疫情,仍以散发病例为主,目前新增确诊病例主要是还未感染过的人,被完全相同的毒株感染2次的可能性非常小。

他表示,新的变异株感染者增加了,人群发生二次感染的风险会增加。面对新的变异株,人群的免疫屏障保护的时间会缩短,但不是完全没有效果,所以短期内再次出现一波疫情的概率很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候车室内,返校大学生数量增多。王伟臣摄

近期大部分发热病例和新冠无关

对于最近一些发热病例,李侗曾认为,除了少数是还没阳过的人感染了新冠,大部分发热病例和新冠没有关系。“当然不排除有过去3个月阳过的人因为其他疾病导致发热再次就诊的情况,但没有证据显示和新冠病毒有关。”他说。

李侗曾介绍,2020年起,复阳病例就一直存在,一些人持续两三个月还是阳性,或者曾经检测阴性后再次阳性。他表示,这部分人主要是一些免疫低下人群,多见于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艾滋病免疫低下,或者肿瘤放化疗阶段的免疫下降人群。

李侗曾指出,复阳和再次感染是两个概念。复阳是同一次感染,一般不会有传染性,不会致病。“再次感染和大家说的‘重阳’应该是一个意思,即再次感染病毒,通常和上次感染不是同一个毒株,或者遇到一个变异株后,发生再次感染的风险更高一些。”他表示,一般认为3个月内的再次检测阳性者,属于复阳的可能性大,属于再次感染的可能性很小。

李侗曾还表示,复阳的人基本没有传染性,没有病毒相关症状,只是因为其他情况就诊发现核酸阳性或者抗原阳性。

发现本土变异株,是否会大面积流行?曾光:取决于人群的易感性

著名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专家曾光教授表示,新冠病毒新增变异株目前是否会大面积流行,重要的是取决于两点: 一是变异株的传播性和致病性; 二是人群的易感性。 另外,社会因素、自然因素也会影响病毒的传播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专家曾光教授

“目前中国10多亿人群在短时间内集中发病后获得了自然免疫,相当于普遍接种了一次疫苗,而且这次自然感染免疫是在全国已经接种34亿剂次疫苗的基础之上发生的获得的,我国易感人群已经不足全人口的10%内地民众。”曾光教授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可以说,我国民众短时间内形成如此大规模的免疫屏障,其他各国没有出现过,我国的自然感染率已经高过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免疫屏障是相当牢固的”。

“当前感染高峰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我们还没有发现能够突破免疫屏障的变异株,针对新增的变异株,我们需要继续观察,与其相信预测不如做好实战探测,以早期发现病毒的演变,为应急决定最适合的疫苗接种策略服务。”曾光说。

面对新冠病毒新增变异株,

哪些人群需要注意?

目前,两类人群需要尽快接种疫苗,一是这次集中感染潮中既没有进行过序贯疫苗接种又没有被感染的人群,特别是其中的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二是儿童,特别是刚满3周尚未接种疫苗的儿童,这类人群务必加紧接种。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