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利赛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知识 > 正文

养生知识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细辛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图片)

max2023-02-28养生知识66

本文目录一览:

细辛的功效和用途

细辛又名细参、烟袋锅花。属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其根细、味辛,故得名。 细辛的用途是:①全草入药,用为解热、利尿、镇痛、镇静药。治头痛,有发汗、祛痰之效。(由于细辛中含马兜铃酸等毒性成分,05版药典规定细辛改为根及根茎入药)②兽药用于治咳嗽喘、便秘。③农药作杀虫剂和杀菌剂。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 主治: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风湿痹痛;痰饮咳喘;鼻塞;鼻渊;口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g;散剂每次服,0.5~1g。 外用:适量,研末吹鼻、塞耳、敷脐;或煎水含漱。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细辛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药材,很多人在听见这一个名字的时候可能都不熟悉,但是它的作用是很大的,可以入药也可以泡酒,下面我面部护理店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细辛的功效与作用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1

细辛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细辛的全草,生用。别名小辛、少辛,细辛根细而辛味极浓,故名。性味:辛,温,有小毒。归经:归肺、心、肾经。《汤液本草》中记载为手少阴肾经的引经药。

功效主治:

一、祛风、散寒、止痛,治疗头痛、痹痛、腹痛、牙痛。

二、散寒解表,治疗风寒表证;

三、温肺化饮,治疗痰饮咳喘;四、通窍,治疗鼻渊、窍闭、神昏。

配伍应用:

一、细辛辛味浓烈,性善走散,性温,能驱寒,具有祛风、散寒、止痛之功,适用于风寒湿邪所致的头痛、痹痛、腹痛等证。如治风邪头痛,常与川芎、荆芥、防风、羌活等祛风药配伍,常用方川芎茶调散,也有中成药制剂便于临床应用。如治风寒湿邪、痹阻经络而致的痹痛、腰痛,也有名方独活寄生汤;

二、细辛能祛风散寒,亦常用于外感风寒证,以寒邪偏盛、头痛、肢体疼较者为适宜,常用方剂九味羌活汤。还有治疗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恶寒发热、身倦欲卧、舌苔水滑、脉沉者,与麻黄、附子同用,即《伤寒论》名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三、细辛能温肺化痰饮,治疗寒饮伏肺、咳嗽气喘、痰多清稀,常与麻黄、干姜、五味子等同用,见《伤寒论》方小青龙汤,专治寒饮伏肺之喘证;

四、细辛辛散走窜,善于通窍,可通鼻窍,治鼻渊,对鼻窍闭塞不通畅、时流清涕者,可与辛夷、白芷等同用。

古方中还有记载治中风不省人事,取其粉末吹鼻,以醒神开窍。用法用量:内服汤剂2-5g,粉末0.5g-2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者、阴虚肺热咳嗽等禁用,散剂用量不宜过大。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2

细辛功效与作用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发散风寒

用于风寒感冒或风寒所致的'头痛,可配麻黄、藁本。

温经止痛

用于寒邪入络之肌肉关节痛。

温化寒痰

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气管炎。

宜通肺窍

用于鼻炎、鼻窦炎。

此外,细辛还具有抗炎免疫、 局部麻醉、提高新陈代谢、抗菌作用,亦可用于肿瘤患者化疗和放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

药理作用

解热镇痛作用

细辛挥发油能明显增加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并能降压, 而煎剂能升压。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细辛挥发油对组胺或乙酰胆碱致痉的气管平滑肌有非常显著的松弛作用,且其抗组胺作用较抗乙酰胆碱强。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

性状

细辛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状,具短分枝,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环形的节,分枝顶端有碗状的茎痕,根细长,密生节上,表面灰黄色,平滑或具纵皱纹,有须根和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黄白色或白色。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辽细辛:根茎长约1~4厘米,节间长2~3毫米。花叶抽皱,叶灰绿色。根细长约10~15厘米,直径约1毫米,灰棕色,密生根茎上、稍拘挛,卷缩成团。气芳香味辛辣而麻舌。以根色灰黄,叶色绿,味辛辣麻舌者为佳。

用药禁忌

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反藜芦。

《本草经疏》凡病内热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虚,气虚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法皆禁用。

《得配本草》风热阴虚禁用。

《本草别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

《注解伤寒论》水停心下而不行,则肾气燥。

细辛有小毒,故临床用量不宜过大,细辛作单味或散末内服不可过钱(3g),如入汤剂便可不拘泥于此.细辛在煎煮三十分钟后,其毒性成分黄樟醚的含量能大大下降,不足以引起中毒。

不良反应

毒性成分:黄樟醚。

细辛对肾脏有一定毒性,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细辛每日用量超过20g,口唇、舌尖、趾指发麻感,停药后可以恢复。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

1、做为药用植物,细辛最先出自《神农本草经》,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有小毒,具有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等方面的功效,临床上可以用于风寒表证、风湿痹痛以及头痛、牙痛等疾病症状的治疗。

2、镇静镇痛。体外动物研究显示,细辛对于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同时挥发油中的甲基丁香酚还有一定的局麻效果,这是细辛具有止痛功效的一个主要原因所在。

3、散寒祛风。研究显示,细辛的散寒祛风功效与它所含有的去甲乌药碱有关,去甲乌药碱可以帮助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同时还具有强心、扩血管、松弛平滑肌等功效,这符合祛寒药的药理学基础。

中药“细辛”的功效和用途是什么?

【功用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1)发散风寒:用于风寒感冒或风寒所致的头痛,可配麻黄、藁本。

(2)温经止痛:用于寒邪入络之肌肉关节痛。

(3)温化寒痰: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气管炎。

(4)宜通肺窍:用于鼻炎、鼻窦炎。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细辛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细辛,别名:华细辛、盆草细辛,拉丁文名:Asarum sieboldii Miq. 马兜铃科、细辛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直立或横走,直径2-3毫米,节间长1-2厘米,有多条须根。下面是我国家为什么禁止打干细胞美容为大家带来的细辛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知识,欢迎阅读。

功效作用

1、细辛对于风湿痹痛,以属于寒湿者为宜,可与羌活、川乌、草乌等配合应用

2、细辛治咳,消死肌疮肉,胸中结聚。《日华子本草》

3、细辛又谓温中下气,破痰开胸中,除喉痹,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益肝胆,通精气,皆升发辛散,开通诸窍之功也。其曰久服明目,利九窍,必无是理,盖辛散升发之药,岂可久服哉。细辛,其性升燥发散,即入风药,亦不可过五分,以其气味俱厚而性过烈耳。《别录》

4、细辛主少阴苦头痛。《珍珠囊》

5、细辛治患口臭者,含之多效,最能除痰明目。(陶弘景)

6、细辛治邪在里之表,故仲景少阴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也。(李杲)

7、细辛敛降冲逆而止咳,驱寒湿而荡浊,最清气道,兼通水源,温燥开通,利肺胃之壅阻,驱水饮而逐湿寒,润大肠而行小便,善降冲逆,专止咳嗽。其诸主治,收眼泪、利鼻壅、去口臭、除齿痛、通经脉,皆其行郁破结,下冲降逆之力也。《长沙药解》

8、细辛治脑风头痛:细辛(去苗叶)、高良姜、瓜蒂各0.5g、硝石25g,上四味捣研为细散。每用新水满含一口口畜药半字入鼻中良久即定。(《圣济总录》点头散)

9、细辛主痰结湿火,鼻塞不利。《本经逢原》

10、细辛又能通鼻窍,疗口疮。用于鼻渊,常配合白芷等应用

11、细辛治上气不得息卧、喉中如水鸡声、气欲绝:麻黄(去节)200g、细辛100g、五味子半升、桂心、干姜各50g、半夏八枚(洗去滑),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绞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投杯即卧。令人汗出不得卧 勿怪。亦可从五合,不知升增,日再。(《古今录验》沃雪汤)

12、细辛治肺寒卒咳嗽方 :细辛25g(捣为末)、杏仁25g(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上件药于铛中熔蜡25g, 次下酥0.5g,入细辛、杏仁,丸如羊枣大。不计时候,以绵裹一丸,含化咽津。(《圣惠方》)

13、细辛用于头痛、齿痛、风湿痹痛:细辛止痛力强,对于头痛、齿痛都有较显著的疗效,头痛可配合羌活、白芷等同用,齿痛可配合白芷、石膏等同用。细辛对于风湿痹痛,以属于寒湿者为宜,可与羌活、川乌、草乌等配合应用。

14、细辛治因风眉骨痛不止者:川乌、草乌各5克 此二味俱用童便浸二宿、细辛、羌活、片芩(酒拌炒)、甘草(炙) 各2.5g,上为细末,分二服,清茶调下。(《丹溪心法》羌乌散)

15、细辛能温肺以化痰饮,所以主要用于治疗肺寒咳嗽、痰多质稀色白的病症,常与干姜、半夏等配伍应用

16、细辛用于口舌生疮,可单用一味细辛,研末敷于脐部。

17、细辛治头面风痛。《本草衍义》

18、细辛用于痰多咳嗽:细辛能温肺以化痰饮,所以主要用于治疗肺寒咳嗽、痰多质稀色白的病症,常与干姜、半夏等配伍应用。细辛又能通鼻窍,疗口疮。用于鼻渊,常配合白芷等应用;细辛用于口舌生疮,可单用一味细辛,研末敷于脐部。

19、细辛风药也。风性升,升则上行,辛则横走,温则发散,故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盖痹及死肌,皆是感地之湿气,或兼风寒所成,风能除湿,温能散寒,辛能开窍,故疗如上诸风寒湿疾也。《本草经疏》

20、细辛治咳逆上气,恶风,风头。手足拘急,安五脏六腑,添胆气,去皮风湿痒,能止眼风泪下,明目,开胸中滞,除齿痛,主血闭、妇人血沥腰痛。《药性论》

21、细辛治卒暴中风、昏塞不省、牙关紧急、药不得下咽者:细辛(洗去土、叶)、猪牙皂角(去子)各5g,研为细末,每用少许,以纸捻蘸药入鼻,俟喷嚏,然后进药。(《济生续方》)

22、细辛辛温能散,故诸风寒风湿头痛、痰饮、胸中滞气、惊痫者,宜用之。口疮、喉痹、齿诸病用之者,取其能散浮热,亦火郁则发之之义也。辛能泄肺,故风寒咳嗽上气者宜用之。辛能补肝,故胆气不足,惊痫、眼目诸病宜用之。辛能润燥,故通少阴及耳窍,便涩者宜用之。《纲目》

23、细辛对于外感风寒、阴寒里盛的病症,亦可应用,须配合麻黄、附子等同用

24、细辛治口舌生疮,大使燥结,起目中倒睫。《纲目》

25、细辛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塞等症:细辛主要能散寒止痛,常与羌活、荆芥、川芎等同用,治疗外感风寒头痛较剧的病症;对于外感风寒、阴寒里盛的病症,亦可应用,须配合麻黄、附子等同用。

26、细辛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明目,利九窍。《本经》

27、细辛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癫疾,下乳结。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别录》

28、细辛治鼻塞、不闻香臭:细辛(去苗叶)、瓜蒂各0.5g、上二味捣,罗为散,以少许吹鼻中。

29、细辛止痛力强,对于头痛、齿痛都有较显著的疗效,头痛可配合羌活、白芷等同用,齿痛可配合白芷、石膏等同用

30、细辛以气为治也。凡药香者,皆能疏散风邪,细辛气盛而味烈,其疏散之力更大。且风必挟寒以来,而又本热而标寒,细辛性温,又能驱逐寒气,故其疏散上下之风邪,能无微不入,无处不到也。《本草经百种录》

31、细辛治脾胃虚弱、呕哕寒痰、饮食不下:细辛(去苗叶)25g、丁香0.5g,上二味捣,罗为细散。每服10g,煎柿蒂汤调下,不拘时候服。(《圣济总录》辛香散)

32、细辛治风寒在脑或感湿邪头痛头晕及眉棱眼眶痛者:川芎15克 细辛(洗去土)、白术各15g、甘草5g,水二盅 姜三片, 煎八分,食远服。(《妇人良方》小芎辛汤)

33、细辛若寒邪入里,而在阴经者,以此从内托出。佐九味羌活汤,发散寒邪快捷,因其气味辛香,故能上升。入芎辛汤,疗目痛后羞明畏日,隐涩难开。合通窍汤,散肺气而通鼻窍。佐清胃汤,祛胃热而止牙疼。此热药入寒剂,盖取反以佐之之义也。《药品化义》

34、细辛主风寒湿头疼,痰厥气壅。《本草通玄》

35、细辛主要能散寒止痛,常与羌活、荆芥、川芎等同用,治疗外感风寒头痛较剧的病症。

食用方法

细辛散

处方:细辛(去苗,一钱)、白术(去芦,一钱)、独活(去芦,一钱)、附子(炮,去皮脐,一钱)、肉桂(一钱)、防风(去芦,一钱)、厚朴(姜制,二钱)、麻黄(去节,二钱)、枳实(麸炒,半钱)、甘草(半钱)

用法: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主治:脾脏中风,肉热肌肤,淫淫如虫行;或腠理开,汗大泻,脾肉色不泽,唇鼻黄色。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细辛散

组成:细辛(去苗叶)1两、荆芥(去梗)1两、莽草1两、升麻1两、胡桐泪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用5钱匕,水2盏,加槐枝10数茎,盐2钱匕,同煎令浓,热漱冷吐。

主治:牙齿浮动,宣露疼痛。

细辛散

组成:细辛1两、芎1两、赤茯苓1两半、桑根白皮2两(锉)、麦门冬1两半(去心)、甘草3分(炙微赤,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服5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伤寒,发歇寒热,唇口干焦,毒气攻四肢浮肿。

细辛散

组成:细辛1两、肉桂(去皴皮)1两、独活1两、秦艽(去苗)1两、麻黄(去根节)1两、菖蒲1两、红兰花1两、薏苡仁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当归(锉,微炒)1两、萆薢(锉)1两、枳壳(麸炒微黄,去瓤)半两。

制法:上为散。

用法:每服4钱,以水、酒各半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产后中风,手脚不遂,筋脉拘急,不能言。

细辛散

组成:细辛1两、麻黄1两(去根节)、葛根3分(锉)、荆芥1两、白术1两、赤芍药1两、紫菀3分(洗去苗土)、桔梗1两(去芦头)、桂心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五味子3分。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伤寒3日,咳嗽,胸膈不利,四肢烦疼,壮热头痛。

细辛散

组成:细辛(去苗,锉)1分、附子(炮裂,去皮脐)1分。

制法:上为散。

用法:以葱汁和1钱匕,绵裹塞耳中。

主治:聤耳,耳中痛,脓血出。

细辛汤

组成:细辛(去苗叶)3分、防风(去叉)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柏子仁(研)3分、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3分、山茱萸3分、甘草(炙,锉)3分、蔓荆实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加大枣3枚(擘破),同煎数沸,去滓,取7分,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肝虚气痹,两胁胀满,筋脉拘急,不得喘息,四肢少力,眼目不明。

细辛茶

材料:细辛0.3g、绿茶3g。

用法:用1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祛风,散寒,行水,开窍;解热镇痛,抑菌。

主治:风寒湿头痛;风湿痹痛。

细辛粥

组成:综辛3克,大米100克。

制法:将细辛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每日1-2剂,连续2--3天。

功效:祛风散寒,温肺化饮,宣通鼻窍。

适应症: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身痛,牙痛,痰饮咳嗽,痰白清稀,鼻塞等。

提示:

1、气虚多汗,阴虚阳亢头痛,阴虚肺热咳嗽等不宜选用;

2、历代中医认为,"辛不过钱",故临床使用时用量不宜过大。

细辛大黄丸

组成:细辛、大黄、枳实、紫朴、麻仁、青皮、桃仁(去皮尖)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水泛为丸。每服1钱,重者2钱,再重3钱,淡姜汤送下,稍冷服之。

主治:痧,大便干结,气血不通,烦闷壅盛,昏沉者。

细辛五味子汤

组成:北细辛(去苗)1两、半夏(洗7次)1两、甘草(炙)1两半、乌梅(去核)1两半、五味子3两、xx壳(去蒂盖)3两、桑白皮(炒)2两。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每服3钱,水2盏半,加生姜10片,煎至1盏,用纱帛滤去滓,温服。留2服滓并作1服,再煎。

主治:肺经不足,胃气怯弱,或冒风邪,或停寒有饮,咳嗽倚息,不得安卧,胸满迫塞,短气减食,干呕作热,嗽唾结痰,或吐涎沫,头目昏眩,身体疼重,语声不出,鼻塞清涕,头面脚膝时带虚浮,痰咳不止,痛引胸胁者。

菟丝细辛粥

材料:菟丝子15克、细辛5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菟丝子洗净后捣碎和细辛水煎去渣取汁,入米煮粥,粥熟时加白糖即可。

功效:治疗过敏性鼻炎肾虚型:鼻流清涕,喷嚏频频,鼻痒不适,经常反复发作,早晚为甚;腰膝酸软,形寒肢冷,遗精早泄,夜尿多,舌质淡,苔白,脉濡弱。

杜仲细辛酒

材料:杜仲半斤、丹参半斤、芎劳五两、桂心四两、细辛二两

功效:治疗突然腰痛。

用法:随多少饮服。

制法:上药切细,用酒一斗,浸五宿。

禁忌:忌生葱、生菜。

麻黄细辛附子汤

组成:麻黄(去节)6克(二两)、细辛6克(二两)、附子(炮,去皮,破八片)15克(一枚)、(根据唐宋度量衡:1两=41.5克=10钱。)

用法: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助阳解表。

禁忌:若少阴阳虚而见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症,则应遵仲景“先温其里,乃攻其表”的原则,否则误发其汗,必致亡阳危候。

方论:方中,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细辛通彻表里,助麻黄发汗解表,协附子内散阴寒。故适用于素体阳虚,复感风寒之证。

方歌: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独活细辛汤

组成:独活、细辛、川芎、秦艽、生地、羌活、防风、甘草

用法:水煎服。

主治:外感头痛,邪在少阴,头痛痛连颊部。

加减:有风,加荆芥,倍防风;有寒,加麻黄、桂枝;有暑,加黄芩、石膏;有湿,加苍术、白芷;有燥,加石膏、竹叶;火旺,加知母、黄柏。

细辛附子狗肉汤

材料:狗肉150克、细辛6克、熟附子9克、熟地18克、八角、茴香6克

做法:

1、狗肉洗净、切块;细辛、熟附子、熟地、八角、茴香分别用清水洗净。

2、起油锅,下狗肉爆香,与其它用料一齐放入砂煲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3小时,调味供用。

功效:补肾助阳、化浊开窍

主治:老年耳聋属于肾阳不足、痰浊蒙窍者。症见听力减退,对语言的理解力亦日见下降,伴有神志呆滞,腰酸膝冷,夜尿清长,形体虚胖,舌胖淡,苔白浊,脉迟弱。

牛膝细辛酒

组成:牛膝一两、秦艽一两、天门冬(去心)一两、薏苡仁二两、独活一两、细辛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五加皮一两、桂心一两、丹参一两、杜仲(去粗皮)一两、酸枣仁一两、仙灵脾一两、晚蚕沙(微炒)二两。

制法:上药细锉,用生绢袋盛,好酒一斗五升,浸七日。

用法:每日不计时候温饮一小盏,常令有酒气为佳。

主治:妇人中风偏枯,一边手足不收、顽麻不仁、筋脉拘急、不能运动。

吴萸细辛理中汤

组成:党参、白术、生姜各9克,细辛1.5克,吴茱萸、炮姜各6克。

制法:上药加水适量煎煮,连煎2次,取药汁3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

功效:益补肾气。适用于肾虚作泻,消化不良性腹泻者。

当归细辛汤

组成:当归12g、桂枝(去皮)9g、芍药12g、细辛3g、炙甘草6g、木通6g、大枣9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阳气不足而又血虚,、外受寒邪,症见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或沉细者;寒入经络,腰、股、腿、足疼痛者。

细辛天麻鹿肉汤

材料:鹿肉120克、细辛3克、天麻24克、熟地30克、砂仁6克、生姜少许。

做法:

1、将鹿肉洗净,切块;砂仁洗净,打碎;天麻、熟地、生姜洗净。

2、把全部用料(除砂仁外)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加人砂仁,再煮半小时,调味即可。随量饮用。

功效:细辛性味辛温,人肾经,长于止痛,兼能开窍,对于少阴(肾寒或肾虚)头痛,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天麻性味甘平,熄风止痉,助细辛之止痛;熟地性味甘而微温,补肾滋阴,益精填髓,与细辛共用,有标本兼顾之效;鹿肉性昧甘温,善于补肾益精,肾精足,脑海得养则头痛可愈;生姜助天麻之祛风,并可调味。

用药禁忌

1、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细辛。

2、风热阴虚禁用细辛。《得配本草》

3、凡病内热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虚,气虚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法皆禁用细辛。《本草经疏》

4、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本草别说》

5、水停心下而不行,则肾气燥。《注解伤寒论》

生活小常识:细辛的功效与作用介绍

细辛又名华细辛、小辛、少辛、盆草细辛等,属马兜铃目,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细辛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祛阴寒,同时止痛、镇咳功效较佳。

细辛的功能主治

细辛味辛性温,归心、肺、肾经。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细辛作为药用植物,始载秦汉《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辽细辛根细、色灰黄、叶色绿,味辛辣麻舌。性温,有小毒。归心、肺、肾经。有祛风,散寒,温肺、行水,开窍的作用。治风寒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此外,细辛还具有抗炎免疫、局部麻醉、提高新陈代谢、抗菌作用,亦可用于肿瘤患者化疗和放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

细辛的药理作用

1、解热镇痛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细辛挥发油能明显增加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并能降压,

而煎剂能升压。

3、对呼吸系统的作用:细辛挥发油对组胺或乙酰胆碱致痉的气管平滑肌有非常显著的松弛作用,且其抗组胺作用较抗乙酰胆碱强。

4、细辛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

细辛的功效作用

1、镇静、镇痛作用:细辛挥发油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小剂量可使动物安静、驯服、自主活动减少;大剂量可使动物睡眠,并有明显的抗惊厥作用。细辛煎剂灌服也有镇痛作用。其较强的镇痛作用为其治疗头身痛、牙痛等的重要药理学基础。

2、解热作用:细辛挥发油灌服对多种原因如温刺法、四氢β-萘胺、伤寒、副伤寒混合疫苗所引起的家兔实验性发热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对啤酒酵母所致的大鼠发热也有明显的解热效果。还能降低正常大鼠的体温。

3、抗炎、免疫抑制和抗变态反应:细辛挥发油灌服或注射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如细辛对致炎剂角叉菜胶、酵母、蛋清、甲醛等所致的大鼠关节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对抗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肿胀,

抑制抗血清引起的大鼠皮肤浮肿、由组织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抑制塑胶环和棉球肉芽增生。对去肾上腺的大鼠,仍有抗炎作用。细辛的有效成分甲基丁香酚、N-异丁基十二烷四烯酰胺和去甲乌药堿均可明显抑制组织胺所引起的脉鼠离体回肠收缩。细辛水或醇提取物均能使速发型变态反应总过敏介质释放量减少40%以上,说明其有抗变态反应作用。

4、提高机体的代谢功能:从细辛中分离的消旋去甲乌药堿具有β-受体激动剂样的广泛药理效应,有强心、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强脂质代谢和升高血糖等作用。现知去甲乌药堿含于多种药性温热的中药内,如细辛、附子、吴茱萸等,

其呈现的药理作用与中药散寒或祛寒功效相吻合,因此可将其视为散寒药效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5、平喘、祛痰作用:细辛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而呈现平喘作用。离体实验证明,细辛挥发油对组胺和乙酰胆碱所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其挥发油成分甲基丁香酚对脉鼠气管亦有明显的松弛作用。细辛醚也有一定平喘、祛痰作用。此外,其醇浸剂静注,可对抗吗啡所致的呼吸抑制。

6、强心、抗心肌缺血、升高血压作用:细辛具有强心、抗心肌缺血和升高血压的作用。离体实验表明,细辛挥发油对兔、脉鼠心脏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正性肌力,正性频率作用,并能增加冠脉流量。对犬实验性心源性休克,细辛能提高其平均动脉压、左室压峰值和冠状血窦流量等作用,

其作用强度与多巴胺相似,但其不加快心率。细辛挥发油给麻醉犬、猫静脉注射,可见降压作用,但其煎剂却有明显的升压作用,其升压作用可能与去甲乌药堿有关。

7、抗菌、抗病毒作用:细辛醇浸剂、挥发油等对革兰阳性菌、枯草杆菌和伤寒杆菌有一定的体外抑制作用,煎剂对结核杆菌和伤寒杆菌亦有抑制作用。细辛挥发油对多种真菌如黄曲霉菌、黑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抗菌的有效成分为黄樟醚。α-细辛醚有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增殖的作用。

8、局麻作用:50%细辛煎剂能阻滞蟾蜍坐骨神经冲动传导,作用可逆。其麻醉效果与1%普鲁卡因接近。挥发油有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作用。50%细辛酊涂于人舌也有局麻作用。

细辛的用药禁忌

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

《本草经疏》:凡病内热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虚,气虚 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法皆禁用。

《得配本草》:风热阴虚禁用。

《本草别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

《注解伤寒论》:水停心下而不行,则肾气燥。

细辛的不良反应

毒性成分:黄樟醚。

1、细辛对肾脏有一定毒性,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2、细辛每日用量超过20g→口唇、舌尖、趾指发麻感,停药后可以恢复。

细辛的保健价值

辽细辛含有多种营养元素、氨基酸等,以其为原料制成的饮料,口味纯正,清香,且具有一定的降压、降脂作用。

细辛的经济价值

细辛经水蒸气蒸馏可得精油,在化妆品、医药等行业用途很多。以辽细辛浸膏为添加剂原料,广泛用于日用产品,如肥皂、化妆品、牙膏等,具有抗菌、消炎、止血、镇痛等疗效。含细辛的兽药用于治咳嗽喘、便秘;含细辛的农药作杀虫剂和杀菌剂;由于细辛中所含挥发油具有特殊芳香气味,国外已开发使用细辛作为建筑材料的防蛀填料和防蚊驱虫原料。

50%细辛酊涂于人舌也有局麻作用。

细辛的用药禁忌

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忌服。

《本草经疏》:凡病内热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虚,气虚 有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法皆禁用。

《得配本草》:风热阴虚禁用。

《本草别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

《注解伤寒论》:水停心下而不行,则肾气燥。

细辛的不良反应

毒性成分:黄樟醚。

1、细辛对肾脏有一定毒性,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2、细辛每日用量超过20g→口唇、舌尖、趾指发麻感,停药后可以恢复。

细辛的保健价值

辽细辛含有多种营养元素、氨基酸等,以其为原料制成的饮料,口味纯正,清香,且具有一定的降压、降脂作用。

细辛的经济价值

细辛经水蒸气蒸馏可得精油,在化妆品、医药等行业用途很多。以辽细辛浸膏为添加剂原料,广泛用于日用产品,如肥皂、化妆品、牙膏等,具有抗菌、消炎、止血、镇痛等疗效。含细辛的兽药用于治咳嗽喘、便秘;含细辛的农药作杀虫剂和杀菌剂;由于细辛中所含挥发油具有特殊芳香气味,国外已开发使用细辛作为建筑材料的防蛀填料和防蚊驱虫原料。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