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利赛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冠十万个为什么 > 正文

新冠十万个为什么

"国际国内疫情最新动态(国际疫情最新数据表)

max2023-03-18新冠十万个为什么53

本文目录一览:

怎么知道要有一波疫情来

听专家的,专家研究新冠疫情传播途径和蔓延局势。

下一波疫情要来?钟南山、张文宏有一些重要预判 || 焦点

无冕财经

2020-04-13 16:08:15

+关注去App听语音播报

编辑:陈涧

设计:布冬

实习生:郭曼怡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4月12日0时至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08例,其中98例为境外输入病例,10例为本土病例(黑龙江7例,广东3例);新增死亡病例2例(湖北2例);新增疑似病例6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黑龙江4例,上海2例)。

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情况下,中国的疫情防控也不能轻言放松。全球疫情的拐点到底会在何时到来?疫情会不会有第二次暴发?在国内,大家关心的无症状感染者到底有没有传染性?部分地区何时能摘掉口罩?

4月11日和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以及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分别在接受人民日报客户端、看看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谈到了一些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以下为无冕财经编辑整理。

钟南山:境外输入造成疫情二次暴发可能性小

对于境外输入病例不断出现,会不会造成社区传播,引发我国疫情二次暴发?

▲全国疫情数据及境外输入数据统计。

对此,钟南山表示,这实际上是面部过敏怎样护理两个问题,一是外来输入病例有没有传播,二是会不会在传播过程中暴发。境外输入病例传播的危险性肯定存在,特别是核酸检测阳性或已出现感染症状的病例,传染性比较强,会造成病毒传播。

会不会造成疫情的暴发?他干细胞美容骗局南京认为估计可能性比较小,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群防群控一直下沉到社区,社区居民都有很强的自我防护意识,比如戴口罩、与人交往保持距离等,一旦有人出现发烧等症状,也能够快速报告或接受诊断,进而隔离。总体看,社区的传播危险性肯定存在,但中国出现疫情第二波大暴发的几率很小。

不过,在谈到是否能摘口罩的问题时,钟南山表示,现在还不是摘口罩的时候。

他谈到,现在国内外情况悬殊,中国由于采取了非常果断的措施,现在已步入疫情第二阶段,而其他一些主要国家还处在大暴发的第一阶段,且仍在向上攀升。这意味着人传人的几率非常高,确诊病例增加非常快。戴口罩仍是很重要的自我防护手段,现在就提出不戴为时过早。不过,在疫情不严重的地区,人少的地方或空旷场所,倒不见得必须戴。

钟南山:中国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较小

中国近期开始披露无症状感染者的数据,无症状感染者及复阳患者引发担忧。

钟南山谈到,无症状感染者不会凭空产生,通常会出现在两个群体:一是在疫情相对严重的地区,暂时还没有表现出症状、但可能已经被感染的人。另一个是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他们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少的。

无症状感染者也有两个概念,一类是开始没有症状,但后来会逐渐发展到有症状,这类是肯定有传染性的。另一类是最近我们发现的,在相当长的观察过程中始终没有症状,但核酸检测阳性。这类的传染性,我们正在研究。但根据新冠病毒的特性,一旦出现症状,传染性就比较强,所以将他们作为一组人进行隔离观察,这样的战略是对的。

对于复阳的情况,钟南山则表示,所谓的“复阳”,大多数应是核酸的片段而不是病毒本身。需要注意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患者本人是不是复发,假如患者产生很强的抗体,一般不会再感染。至于复阳患者会不会传染给别人,则需要具体分析。一般来说核酸片段没有传染性。一些学者曾经对复阳患者的咽拭子及分泌物进行培养,没有培养出病毒。

还有一种很少的情况,病人原本就有很多基础病,只不过症状改善了,并没有完全康复,这些病人不能排除有传染性。

“总体而言,复阳患者带不带传染性,我个人不是太担心。”他说。

钟南山:还没特效药,疫苗难很快上市

对于此次疫情,大众最盼望的是特效药以及疫苗,药物研发一直以来都是大众关心的话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

对于药物的研发,钟南山表示,我们现在试验的一些药物,比如氯喹,实验结果肯定是有效的,我们正在总结,可能很快要发表出来。还有一些中药,比如连花清瘟,我们不仅做了离体实验,还在P3实验室(即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发现,它抗病毒作用不强,但抗炎症方面表现突出,有关实验结果不久之后也会发表。此外还有中药血必净,它的主要成分包括红花、丹参、赤芍等,用于活血化瘀,对重症病人的治疗初步看也是有效的,我们现在也在总结。

他也提到,真正终结疫情,疫苗挺重要的,现在各国都在以最快的速度研发。但我不认为疫苗三四个月时间就能做出来。此外,根据抗击“非典”的经验,去掉中间宿主,也能阻断疫情的传播。目前,我们还不知道新冠病毒的传播链是怎么样的,搞清楚之后切断也很重要。

他同时表示,把全部希望放在疫苗上,其他方法一概不管,是消极的。而且疫苗出来后,也不可能一下就非常完善,易感人群可打,但没必要全部人群人人都打。

他认为,对待疫情最为消极的做法就是所谓的群体免疫,这是一百多年前的思路了,那时人类没有什么办法,只能任由病毒感染,感染后活下来的人自然获得抗体。现在再用这种方法应对新冠病毒我不赞同。在过去一百多年里,人类取得很大进步,有很多办法预防,不需要再用自然免疫、群体免疫。

钟南山:谈全球疫情拐点为时尚早

对于疫情全球蔓延,何时才能迎来拐点的问题,钟南山表示,从全球看,原来疫情的“震中”在欧洲,特别是西班牙和意大利,现在还包括德国、法国、英国。当前问题最大的是美国,最近这一周每天是以一两万例的速度在增加。所以,现在看拐点还早。

他同时称,到不到拐点,要看政府能不能出手进行强力的干预。其他国家有很多不可测的因素,所以现在让我预测全球拐点,就比预测中国的难得多。照目前这个形势发展下去,恐怕还需要两周。

张文宏:下一波疫情或在11月左右到来

在谈及疫情会如何发展时,张文宏表示,11月份以后我们会面临巨大的挑战,我认为下一波的疫情可能就会在11月份左右到来。

他说,南美洲,还有非洲、东南亚都开始出现疫情暴发,所以按照现在的数学模型来统计,今年夏天,我们把这个病毒完全清除是不可能的。冬天到来时,大家又开始呆在家里了,又开始聚集。那么在这个时候像这种病毒,在冬季的复制能力也会增加,所以这一波疫情我们是预计得到的。

不过,张文宏同时也表示,经过前面一段抗疫经验的积累,还有特别是对于诊断技术的广泛推广,相信下一波疫情原则上来讲比第一波要低很多。但像非洲、南美等医疗资源不充分的国家,可能真的很难度过下一个冬季。

张文宏表示,世界疫情的控制,最后还是这句话,它不是取决于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国家,也不取决于欧洲,而是取决于世界上那些最没有能力控制疫情的这些国家,是不是控制得好。

张文宏:很难预测全球疫情何时控制住

对于目前疫情在全球蔓延,张文宏表示,1月底我说2-4个月可以控制住,做出判断的基础是,抗疫已经成为国家行动。传染病只要终止传播,是可以控制的。现在预测的最好的情况发生了,国内疫情得到了非常好的控制,但最糟糕的情况也发生了——疫情在全球蔓延。

▲全球部分国家疫情数据,图片来自新华社。

张文宏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刚在我国开始蔓延时,我们预测疫情将在2-4个月内得到控制,在党和政府的果断决策和正确指挥下,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目前中国国内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经取得成效,国内疫情在4个月内得到了控制。

但当今国际疫情持续蔓延,我国防范疫情输入的压力不断加大,所以,预测疫情的发展十分困难。截至4月11日,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166万例。有人感觉在全球战“疫”中似乎发达国家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事实上,发达国家虽然抗疫反应较慢,但经过近期充分的动员和采取越来越积极的抗疫措施,欧洲每天新发病例的转折点在一周前已经到来,全球疫情初现曙光。

形象地说,这列欧洲列车已行至隧道中途,随着5月1日到来,我们看到了隧道之外的一丝曙光。所以说,国际疫情形势比较糟,但也不是那么糟。

他谈到,现在比较糟糕的是,自己与不同国家的公共卫生专家交流中也已提到,目前,医疗资源缺乏的非发达国家疫情上涨迅速,因此很难预测全球疫情何时可以得到真正的控制。

张文宏:大多数研究发现复阳危害小

对于出院患者复检核酸呈阳性,是否会成为疫情进展中新的威胁,张文宏表示,近期,国际上对复阳病例的关注度已下降,因为大多数研究发现复阳危害小。

张文宏指出,从上海看,出院患者复阳率很低,这与我们对患者出院前开展充分评估有关。复阳是低概率,大家关心的是,复阳会不会传染。目前看来,没有一个复阳病人再将病毒传给家人或其他人,也没看到一例复阳病例复发。所以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复阳问题的临床意义不大,无非是病毒在体内清除时间长短的问题,它可能成为一个科学问题,但目前不会成为一个临床问题。

▲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

什么情况会成为临床问题?主要基于两点:第一,病人的临床症状加重;第二,发生了传播。这两点目前都没有看到。所以,这个科学问题今后慢慢解决,也来得及。

另外,以防万一,我们要求对出院患者还要居家隔离两周,也是为了继续观察,以免发生社区传播。但是,目前也未看到传播。所以,即使有复阳,目前在中国的临床损害是很小的。这个问题有待科学家进一步研究,网上过多讨论的意义不大。

张文宏:“五一”假期旅行避免扎堆就餐

关于“连休5天的五一小长假能否出去玩”这个问题,张文宏表示,“这是个非常矛盾的问题,大家渴望出去玩,也把经济激活起来,但是又担心人多聚集在一起造成交叉感染。”

他建议,“五一”假期出去玩,主要戴着口罩在室外活动。旅游场所中,最危险的地方是用餐的地方,“旅行中最怕的是什么?就是吃饭的地方人山人海,所以大家能不能启动健康出行模式,自带干粮春游。或者一家人买好了放在宾馆里自己吃,这样就会大幅降低拥挤带来的传播风险。”

张文宏称,“中国总体上没有什么新发的病例,我认为五一假期启动一些旅游项目是合理的。

"北京疫情什么时候能恢复正常,最新消息"

北京疫情2023年2月20日时候能恢复正常,最新消息。

北京此轮疫情预计在2月中下旬才能恢复正常,也就是2月20日前后。根据当地疫情防空办1月2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介绍到:当前,北京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但总体是可控的。不过要想早点控制住疫情恢复正常生活,还需要当地居民的派和才行。像调整为中高风险区域街道的小伙伴,要配合疫情防控规定。不要自己所在区域被列为管控区域,过年不能回家,据想着早点离开,但这样会给家乡带来防疫压力。

2022北京恢复正常标准:近14天区域内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区域内最后一名密切接触者自末次暴露超过14天,核酸检测为阴性。解封前2天区域内所有人员完成一轮核酸筛查,均为阴性。县(区)内封控区、管控区全部解封解控。

博尔塔拉什么时候疫情达峰

博尔塔拉疫情达峰内容

2022年11月26日博尔塔拉今日疫情最新动态消息及博尔塔拉出行进出返乡最新疫情防疫管控出入政策通知。本次博尔塔拉出现防疫政策信息数据来源于:(百度疫情动态数据)仅供当日有效。

一、博尔塔拉今日疫情最新动态消息

1凡入疆人员均须在新疆政务服务平台微信、支付宝小程序(APP)健康码页面进行信息申报!

二、从博尔塔拉出发的防疫政策

1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咨询电话:0909-2270005--防控

2--因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会根据疫情情况动态调整

3建议出行之前先电话咨询

4确认落地要求。

5防控咨询电话

6--高考防疫政策--特殊地区进健康码或行程码绿码48小时核酸--

三、进到博尔塔拉的防疫政策

1入疆申报

2疆外3天2检纳入常态化管理

3疆内互认7日核酸

41.所有疆外来(返)博州人员需提前下载“新疆政务服务"APP或使用“新疆政务服务”小程序进行入疆申报。2.对国内非高、中、低风险区来(返)博人员

5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6测温验码无异常后正常通行

7在第1、3日完成两次核酸检测后纳入当地常态化管理。3.疆内非高、中、低风险区人员(含入疆人员)跨地(州、市)正常通行

8对7日内有效核酸检测结果全区互认

9离开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人员

10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四、无本土疫情地区政策

1入疆申报

2疆外3天2检纳入常态化管理

3疆内互认7日核酸

41.所有疆外来(返)博州人员需提前下载“新疆政务服务"APP或使用“新疆政务服务”小程序进行入疆申报。2.对国内非高、中、低风险区来(返)博人员

5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6测温验码无异常后正常通行

7在第1、3日完成两次核酸检测后纳入当地常态化管理。3.疆内非高、中、低风险区人员(含入疆人员)跨地(州、市)正常通行

8对7日内有效核酸检测结果全区互认

9离开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人员

10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以上就【11月26日博尔塔拉今日疫情最新动态消息 博尔塔拉出行进出返乡最新疫情防疫管控出入政策通知】 的信息,如有疑问请联系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 防疫人人有责,

现在国内疫情还有吗

目前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各地已经基本上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但是仍然需要注意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此外,国际疫情仍然存在,需要注意出国旅游或与国外人员接触的风险。建议大家随时关注当地疫情信息和健康部门发布的防控指南,并积极配合相关防疫措施。

中疾控怎么又发疫情消息了

在今天下午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在回答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提问时说,从去年12月1日到1月12日,我国监测出1例本土奥密克戎变异株XBB病例,同期监测出33例XBB变异株及其亚型的输入病例,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疾控中心:目前XBB在国内尚未形成大范围流行

今天(1月13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表示:我国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数据显示,采样日期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12日,我国本土仅监测到1例XBB感染病例。就输入病例而言,采样日期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12日,已监测到33例XBB及其亚分支输入病例,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因此,从输入病例的监测情况看,我国面临XBB及其亚分支持续输入的风险,出现本土关联病例风险较大,但目前XBB在国内尚未形成大范围流行。

国际上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最新情况如何?专家介绍

1月13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为“介绍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措施有关情况”。外交部、海关总署、国家移民局、民航局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及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出席。

人民日报记者:此前发布会也介绍到奥密克戎变异株BQ和XBB的相关情况,请问目前国际上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最新情况如何?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从全球看,奥密克戎变异株从发现以来,一年多的时间里,全球已经发现进化出了750多种进化分支。根据截止到1月10日全球新冠病毒共享数据库当中各个国家上传的序列来分析,在全球流行前两位的现在是XBB2.75和BQ1.1。截止到今年的1月10日,全球已经发现了奥密克戎重组体72种,其中主要流行的就是XBB及其亚分支,这个变异株在一些国家新冠病毒的感染人群当中占比还是比较高的。XBB1.5是其中的一个亚分支,它的传播优势进一步增加,截止到今年的1月12日,已经在至少40个国家和地区当中监测发现了。

陈操介绍,就我们国家而言,从去年的12月1日到今年的1月10日,从31个省份和兵团的感染病例当中已经监测发现了19种奥密克戎进化分支,其中B5.2和BF7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两者加起来是19种进化分支的97%。

陈操介绍,从去年的10月份一直到今年为止,我们国家累计报告了XBB的本土病例是16例,都是XBB.1的进化分支,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XBB1.5的病例。同期本土BQ是56例,包括BQ.1、BQ1.1等亚分支。从去年的12月1日以来,全国的输入病例监测数据显示,已经有79种奥密克戎进化分支输入到我们国家,比例比较高的前三位是BA5.2,5.7和BQ1.1。

海关总署:来华人员在登机前48小时须核酸检测

1月13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为“介绍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措施有关情况”。外交部、海关总署、国家移民局、民航局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及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出席。

新华社记者提问:新冠列入“乙类乙管”,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做好口岸新冠病毒感染的疫情防控工作?

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副司长李政良介绍,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发生以来,海关总署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坚持口岸疫情防控海关的要求,严格入境人员交通工具卫生检疫,科学精准做好人物同防,水陆空同防,为国家防疫作出了海关贡献。新冠调整为乙类乙管,且不再纳入检疫传染病以后,海关按照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部署,依据国际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稳妥有序、科学规范做好相关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优化口岸入境人员的卫生检疫措施。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要求,海关在口岸环节不再对入境人员实施全员新冠病毒采样核酸检测。将来华人员行前48小时之内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纳入海关健康申报内容。海关在口岸严格落实健康声明卡核验、体温检测等常规卫生检疫措施。

二是根据健康申报结果进行分类处置。对健康申报正常,且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的人员,海关直接放行。对健康申报异常或出现发热等症状的入境人员,海关将在口岸进行新冠病毒抗原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海关将人员信息通报地方联防联控机制,并配合地方做好人员的处置工作。结果为阴性的,海关将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的情况进行后续的处置。

李政良介绍,在这里我也想提醒广大来华人员,要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有关要求,于行前48小时内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者方可来华,如呈阳性,应在转阴后来华。刚才外交部吴玺司长也对相关方面的政策作了解读。同时,在口岸入境时,应按照要求如实逐项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健康声明卡,如有隐瞒或虚假填报,海关将依据国际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和法律法规追究相关责任。如有检疫方面的异常,请配合海关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采样检测等后续处置工作。

第三,优化入境货物的检疫措施。海关对冷链食品不再实施新冠病毒核酸抽样检测和预防性消毒措施,但将继续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继续保持与出口国家或地区主管部门的沟通,坚持源头食品检查,同时通过产品准入审核、回顾性评估审查且注册等环节,进一步压实境外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和食品企业主体责任,督促其落实联合国粮农组织有关防范污染的指南。

李政良介绍,对于源头发现的问题,坚决依法依规予以处置。对于进口非冷链物品,海关不再进行针对海关病毒感染的风险监测采样和预防性消毒监督。1月8日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且不再纳入检验传染病管理以来,全国海岸通关平稳有序,下一步海关将进一步做好新冠疫情防控,特别是XBB等变异株的监测工作,同时依法实施常规卫生检疫,落实多病同防,坚决筑牢口岸检疫防线。

中外人员往来管理防控新措施出台 来华取消向驻外使领馆申报健康码环节

今天(1月13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外交部领事司司长吴玺介绍,新的中外人员往来管理防控措施出台以后,有以下几项变化:

第一项变化,来华手续简便了。取消向驻外使领馆申报健康码环节,在登机前48小时核酸完成以后,可以填报到海关健康申明卡当中,如果是阴性就可以来华,如果是阳性,在转阴以后才能来华。另外,在签证的便利化方面也采取了新措施,恢复了定居、访问、过境、商务、团聚以及探亲和私人事务方面签证的审发,以便利外籍人士来华。

第二项变化,航班更多了。取消对航班的数量、航线以及客座率的限制,现在国际航班正在稳步增长。在公路、水路方面,外交部也在逐步有序地开放更多口岸。

第三项变化,取消入境集中隔离。来华人员入境时不再需要进行集中隔离,只要健康申报正常,海关的常规检疫没有问题,就可以直接放行进入社会面,如果申报异常或者有发热等症状,海关就会进行核酸或抗原检测,如果检测是阳性,就会要求居家或者居所隔离,或者就医。

外交部领事司:中国目前没有发现新变种病毒或显著突变

1月13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为“介绍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措施有关情况”。外交部、海关总署、国家移民局、民航局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及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出席。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针对当前的疫情,一些国家指责中国信息不透明,跟世卫组织的沟通不及时,甚至可能出现新的变异毒株影响其他国家,这一问题要如何看待?

外交部领事司司长吴玺回应称,疫情以来,中方一直本着公开、透明的态度,分享相关的数据,包括中国国内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的病毒基因的数据,中方也始终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着密切的合作,我们跟世界卫生组织开展了60余次技术方面的交流。也就是在最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就与世界卫生组织开展了5次相关的技术交流。

吴玺介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月4日发布的消息称,中国国家卫健委提供的病毒基因数据显示,当前中国主流毒株与其他国家提交的中国感染旅客病毒基因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发现,在中国目前没有出现新的变种病毒或者是显著的突变。

世卫组织欧洲区主任近日也表示,中国一直在向国际社会分享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掌握的信息,中国的疫情不会对欧洲产生影响。大家肯定还记得,前几天有一些新闻报道,就是新加坡的卫生部长1月9日在国会发表声明称,目前没有在中国入境的人员身上发现新的变异病毒,中国入境新加坡被检测出来阳性人员的数量只占新加坡总体输入很小的一部分,大概是5%,所以来自中国的输入到新加坡是远远低于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吴玺表示,由此可见,个别国家对我们的指责、对我们的妄加揣测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也是不科学的,没有依据的。

部分国家对中国旅客入境限制如何应对?国家移民局回应

1月13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为“介绍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措施有关情况”。外交部、海关总署、国家移民局、民航局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及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出席。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实施优化措施之后,我们关注到居民的出境需求显著增长,出入境的窗口申报证件的人数增长较快,如何更好地服务保障内地居民办理出入境证件的需求?我们关注到一些国家对于中国入境的旅客采取了防疫的限制措施,对中国公民的出境有何建议?

国家移民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刘海涛表示,移民管理优化政策措施实施以后,内地居民可以旅游、访友等事由申办护照,以及赴香港护照旅游签注,1月8日以来,内地居民申办出入境人数135.1万,较政策实施前增长了129.4%。其中普通护照的申请是35.3万人,较政策实施前增长了89.8%。往来港澳台的证件签注申请了99.8万,较政策实施前增长了147.6%。

为积极应对政策调整后的出入境证件申请量的增长,各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按照国家移民管理局的部署要求,及时采取发布办证指南,加强流量监测,实行网上预约和错峰分流,增开办照窗口,延长办公时间,优化手续流程,加强服务引导等措施,全力提供出入境证件办理的服务。全国3200多个公安出入境窗口目前秩序井然。

我们预测春节将至,内地居民赴境外旅游探亲等需求会进一步增长,申办出入境证件的人数近期将会继续稳步上升,国家移民管理局将动态调整管理服务措施,为申请人顺利出行提供必要的便利。

刘海涛表示,近期,部分国家对我国入境旅客采取了防疫管理出入境的限制措施,包括要求提供行前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阳性人员实行入境后的集中隔离,限制入境等。我们提醒广大的出入境人员提前了解相关国家的入境政策,合理选择安排出行的国别、时间,防止造成出行的不便,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国家移民管理局实施“三个加强”措施 全力保障通关顺畅

今天(1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刘海涛介绍:春节假期临近,预计口岸将迎来人员出入境的高峰。国家移民管理局已部署各级移民管理机构,实施“三个加强”措施,全力保障通关顺畅。

一是加强通关查验组织保障。备足警力、开足通道,优化勤务组织,强化动线管理,提高查验效率,确保人员、车辆顺畅通关,中国公民出入境通关排队不超过30分钟。

二是加强引导提示。落实节假日客流高峰“两公布一提示”制度,即及时公布预测春节假期口岸出入境客流高峰情况,公布口岸应对客流高峰准备措施,提示旅客通关注意事项,为广大群众出行提供参考。

三是加强通关流量监测。协调民航、交通运输等部门,及时掌握国际航班、水港班轮、陆路客货运调整情况,实时监测出入境流量变化,做好应对预案。

在此,国家移民管理局提醒广大出入境旅客,关注国家移民管理机构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平台相关“两公布一提示”信息,出行前仔细检查出入境证件签证是否有效,提前了解前往国家和地区的入境和防疫管理政策,合理安排行程,注意人身安全健康自我保护。

国家移民管理局:1月8日以来 内地居民申办出入境证件人数共135.1万

今天(1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刘海涛介绍:移民管理优化政策措施实施后,内地居民可以旅游、访友等事由申办普通护照以及申请赴香港商务、旅游签注。

1月8日以来,内地居民申办出入境证件人数共135.1万,较政策实施前增长129.4%。其中普通护照申请35.3万人,较政策实施前增长89.8%;往来港澳台证件签注申请99.8万人,较政策实施前增长147.6%。

为积极应对政策调整后的出入境证件申请量增长,各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按照国家移民管理局部署要求,及时采取发布办证指南、加强流量监测、实行网上预约和错峰分流、增开办证窗口、延长办公时间、优化手续流程、加强服务引导等措施,全力提供出入境证件办理服务,全国3200余个公安出入境窗口秩序井然。

国家移民管理局预测,春节将至,内地居民赴境外旅游探亲等需求还将有所增长,申办出入境证件人数近期将继续稳步上升。国家移民管理局将动态调整管理服务措施,为申请人顺利出行提供必要便利。

国家移民管理局:1月8日以来出入境人员数量呈稳步增长、有序恢复态势

今天(1月13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检查管理司司长刘海涛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对优化中外人员往来作出了安排,国家移民管理局也对此研究制定了优化移民管理政策措施。从1月8日实施以来监测情况看,出入境人员数量呈稳步增长、有序恢复态势。

一是总量明显上升。1月8日至12日,全国移民管理机构日均检查出入境人员49万人次,较“乙类乙管”政策措施实施前上升48.9%,是2019年同期的26.2%。

二是海陆空同步恢复。海港、陆路、空港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员分别为2.1万、42.4万、4.5万,较实施前各上升13%、53.3%、33.2%,为2019年同期的36.4%、30.1%、11%。空港口岸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客流最多,日均1.1万人次,陆路口岸深圳福田增幅最大,日均2.1万人次。

三是入境数量略高于出境。日均入境25万人次,较实施前上升54.7%,日均出境24万人次,较实施前上升43.3%。

实施“乙类乙管”以来,出入境人员及交通工具卫生检疫等措施进一步优化

今天(1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实施“乙类乙管”以来,出入境人员及交通工具卫生检疫、进口货物口岸疫情防控、边境口岸恢复开通等措施进一步优化。

要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相关要求,从业人员加强自身防护,乘客落实个人防护措施;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变异株流行趋势,实时掌握病毒变异情况。

国家卫健委:愿意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疫情挑战

1月13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为“介绍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措施有关情况”。外交部、海关总署、国家移民局、民航局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及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出席。

有媒体记者提问,中方多次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进行相关的技术交流,并且向驻华的外交官、工商界和外媒介绍了我们国家的抗疫措施,但是还是看到一些报道贬低中国的抗疫情况,请问怎么评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三年来中国抗击新冠疫情不仅很好地保护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为国际抗疫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刚刚遭遇疫情的时候,面对致病率较强的原始株,坚持的是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策略,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争取了宝贵时间。我们积极分享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疫情,第一时间确定病原体,第一时间向世界分享病毒基因序列,第一时间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为国际社会疫情防控、疫苗和检测试剂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米锋介绍,我们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数千亿件抗疫物资,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十多个国际组织共同举办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的技术交流活动300余场,向34个国家派出37支抗疫医疗专家组,毫无保留分享中国的抗疫经验。

米锋介绍,我们最早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率先支持疫苗研发知识产权豁免,最早同发展中国家开展疫苗生产合作,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我们发挥中医药的作用,举办了百余场抗疫专家视频交流和直播的活动,也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介绍中医药诊疗方案。向部分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中医药产品。我们也愿意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疫情挑战,更好地保护各国人民的身体健康。

国家卫健委:三年来 中国抗击新冠疫情为国际抗疫作出重要贡献

今天(1月13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三年来,中国抗击新冠疫情,不仅很好地保护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为国际抗疫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刚刚遭遇疫情时,面对致病力较强的原始株,中方坚持“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策略,采取强有力的社会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争取了宝贵时间。

积极分享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疫情,第一时间确定病原体,第一时间向世界分享病毒基因序列,第一时间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为国际社会疫情防控、疫苗和检测试剂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数千亿件抗疫物资。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10多个国际组织共同举办疫情防控、病例救治等技术交流活动300余场,向34个国家派出37支抗疫医疗专家组,毫无保留分享中国抗疫经验。

最早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率先支持疫苗研发知识产权豁免,最早同发展中国家开展疫苗生产合作,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

发挥中医药作用,举办了百余场抗疫专家视频交流和直播活动,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介绍中医药诊疗方案,向部分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中医药产品。

中方愿意继续同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共同应对疫情挑战,更好地保护各国人民生命健康。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