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的禁忌人群(土茯苓能不能吃)
本文目录一览: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1.抗菌消炎
2.治疗梅毒
3.预防痛风
土茯苓还能预防痛风,能够加快体内尿酸的分解,抑制尿酸的形成,可以有效的缓解因为尿酸高而引起的痛风疼痛。日常多吃一些茯苓,还能降低中风的发生几率。
4.清热止带
5.化痰止咳
土茯苓能够经入人的脾胃,稀释体内的痰液,使痰液迅速的排出体外,还可以缓解咽喉部不适,具有很好的化痰止咳的功效。
6.防治癌症
土茯苓中含有多种的抗癌物质,可以帮助人体清除体内的癌细胞,还能阻止癌细胞发生病变,阻止癌细胞的扩散,所以土茯苓对癌症起到一定的抵抗和治疗的作用。
7.治水肿利小便
土茯苓性温和,可使我暨大时代抗衰产品怎么样们尿量增加,同时又不会损伤我们脾胃。所以对小便不利和水肿来说,入食土茯苓都有着一定效果。
以上就是脐带鲜活外泌体疼嘛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的相关介绍,土茯苓具有抗菌消炎、治疗梅毒、预防痛风等功效与作用。患者在服用土茯苓之前要注意土茯苓的服用禁忌,谨遵医嘱,按时服药。
土茯苓的功效和用量
土茯苓的功效和用量
土茯苓的功效和用量,提起它大家都知道它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是因为它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选择合适的食物能让身体越来越好,一些食用的禁忌也需要我们了外泌体凝胶属于几类医疗器械解一下,养生就看土茯苓的`功效和用量。
土茯苓的功效和用量1
土茯苓
【性味与归经】甘、淡,平。入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除湿通络。
【临床应用】用于湿热疮毒、梅毒、筋骨拘挛疼痛及瘰历疮肿等症。
土茯苓味甘淡而性平,为利湿解毒的药品。用本品治梅毒,可配合金银花、白藓皮、威灵仙、甘草等同用。现临床上主要用于湿热疮毒,常与白藓皮、地肤子、苦参、苍术等配伍同用。
此外,本品近年来在临床上用治钩端螺旋体病,据报导。有一定疗效。
【一般用量与用法】午前治二两,煎服。据文献记载,服药时不可饮茶。
土茯苓的功效和用量2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解毒,除湿,利关节。
主治: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疗疔疮,痈肿,瘰疬, 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土茯苓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50克。外用:研末调敷。
土茯苓的禁忌注意
肝肾阴亏者慎服。据河南鹤壁市中医院报道1例因皮肤病服含土茯苓的中药后致过敏,周身皮肤瘙痒,并起散在性大小红斑丘疹。原方去土茯苓后不发生过敏症状,如再加土茯苓则过敏症状又出现。
土茯苓能和大枣煮水喝吗?
土茯苓能和大枣一起煮水喝吗?
当然可以,大枣、土茯苓各30克。以上二味加水煎汤;清热解毒凉血。
两者还可以一起煮粥
营养价值:
氨基酸、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2、钙、铁、磷、有机酸
适宜人群:
适宜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水肿、烦热口渴、心烦失眠等患者食用
禁忌人群:
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茯苓红枣粥所需食材:
红枣15克、茯苓10克、粳米100克、青菜适量、盐2克
茯苓红枣粥的做法:
1、粳米洗净,再转入清水中浸泡半小时后捞出沥干水分;红枣洗净;茯苓冲净;青菜洗净,切丝。
2、锅置火上,倒入清水,放入粳米、红枣,以大火煮开。
3、再加入茯苓同煮至熟,以小火煮至浓稠状,撒上青菜,调入盐拌匀即可。
茯苓红枣粥的功效与作用
红枣可以抗过敏、除腥臭怪味、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茯苓红枣粥能够起到润泽皮肤、增加皮肤的弹性和光泽、养颜美容的作用。这样的一款养生食谱,可以有滋阴润燥的作用,而且也可以有美容养颜的效果哦,对于保护皮肤有好处,还可以提高皮肤弹性,同时也可以促进食欲安神哦。
这款土茯苓红枣粥对于很多的人群都适合食用哦,可以提高体质,而且也可以有美容养颜的作用和效果,对于提高体质来说是很不错的呢,而且也可以增强食欲,对于经常出现的神经衰弱有调理的作用,可以试试的哦。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土茯苓算是一种不陌生的中药材,它的功效与作用涉及很多方面,对这些功效和作用还不了解的话,以下是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一起来学习吧。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1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具有利湿解毒,健脾胃,护肝脏,通利关节之用。《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兼治杨梅疮毒、丹毒。”并记载用本品水煨治妇人红崩、白带;《本草再新》亦谓之“祛湿热,利筋骨”。本品原用于治疗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者,疗效甚佳,为治梅毒的要药。
土茯苓配防风辛温上行之性以升脾阳,祛脾胃之湿,伍白芷除湿解毒,化浊辟秽。三药相伍共奏化湿解毒,健脾益胃,护养肝脏之功。
现代研究证实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可用于痛风的防治;用于湿(痰)热所致的其他病症如高脂血症、湿疹等亦有良效。
土茯苓的作用
1、梅毒
土茯苓有着去湿气、解毒、通利关节的功效。土茯苓也是治疗梅毒的重要药材之一,但事实上土茯苓汤原来是用来治疗比较严重的痔疮。后来用来治疗梅毒。配方是:土茯苓4两,皂角子7个,煎水代替茶来饮用。
2、 瘰疬溃烂
用土茯苓切片,或研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内吃下,多吃为好。
3、治疗头痛
根据不同的类型,要对应不同的药物。治疗头痛可以选取30-60G的土茯苓,最大剂量不能超过120g。服用要付的时间最短7天,最长要3个月。
4、治疗膝关节积液
以身痛逐淤汤为基础方,加大土茯苓用量,轻则30g,重则达120~240g。一般病情轻者20剂即可见效, 重者100剂收功.
以身体疼痛去除淤血的药汤为基础,可以加大土茯苓用量,少达30g,多达120g-240g。正常病情患者20剂左右就可以见效。严重的患者需要到100g左右。
5、治疗急性菌痢
土茯苓(鲜)、车前草(鲜)各90g,穿心莲30g 。加水1500ml,煎至1000ml,平均治愈天数为3.8天。
土茯苓的疗法
1、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
土茯苓200克,桂枝,白术各150克,甘草100克。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
2、治湿泻
白术50克,土茯苓(去皮)35克。上细切,水煎50克,食前服。(《原病式》茯苓汤)
3、治小便多、滑数不禁
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之。(《儒门事亲》)
4、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
半夏一升,生姜250克,土茯苓150克(一法四两)。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合,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
5、治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
防己150克,黄耆150克,桂枝150克,土茯苓300克,甘草100克。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防己茯苓汤)
6、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
土茯苓250克,泽泻200克,甘草100克,桂枝100克,白术150克,生姜200克。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纳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金匮要略》茯苓泽泻汤)
土茯苓的禁忌
1、土茯苓忌米醋。
2、肾虚多尿、虚寒滑精、气虚下陷、津伤口干者慎服。
3、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土茯苓的食用方法
1、茯苓栗子粥
茯苓15g,栗子25g,大枣10个,粳米100g。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调味食。本方用茯苓补脾利湿,栗子补脾止泻,大枣益脾胃。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
2、茯苓鸡肉馄饨
茯苓50g,鸡肉适量,面粉200g。茯苓研为细末,与面粉加水揉成面团,鸡肉剁细,加生姜、胡椒、盐做馅,包成馄饨。煮食。源于《奉亲养老书》。本方以茯苓补脾利湿,鸡肉补脾益气,姜、椒开胃下气。用于脾胃虚弱,呕逆少食,消化不良。
3、茯苓麦冬粥
茯苓、麦冬各15g,粟米100g。粟米加水煮粥;二药水煎取浓汁,待米半熟时加入,一同煮熟食。源于《圣惠方》。本方以茯苓宁心安神,麦冬养阴清心,粟米除烦热。用于心阴不足,心胸烦热,惊悸失眠,口干舌燥。
4、茯苓酒
茯苓60克、大枣20枚、当归12克、枸杞12克、白酒1500毫升,将上药切碎装瓦坛内,倒人白酒、密封浸泡15天,每隔3日振摇一次,每日饮服1—2次,每次10—15毫升。凡气血虚弱、阴阳两亏所出现的腰酸、腿软、体倦乏力、阳痿、须发早白、心悸失眠、食欲减退等均宜服用。
5、茯苓膏
白茯苓500克、白蜜1000克,先将白茯苓研为细末,以水漂去浮者,取下沉者,滤去水,再漂再晒,反复3次,再为细末,拌白蜜和匀,加热熬至滴水成珠即可,然后装瓶备用,每日2次,每次12—15克,白开水送服。常服用本品对老年性浮肿、肥胖症以及预防癌肿均有稗益。
总结:土茯苓的功效和作用非常多,能治疗那么多种疾病。是不可多可的可贵药材。本文介绍了土茯苓的用法,但是如果大家遇到了问题,还是要去医院,在医生的建议下增大或者减小用量,不可自己胡乱吃药。病情较轻的可以尝试对症的土茯苓食疗方法。可以很好的治疗疾病。
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2
土茯苓简介
常绿攀缘状灌木。茎无刺。叶互生,薄革质,长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5~12cm,宽1~5cm,浆果球形,红色,外被白 粉。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于山坡或林下。主产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四川。 产镇江、宜兴、深阳,野生山坡灌丛中;分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
功能与主治
除湿,解毒,通利关节。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1、梅毒。用土茯苓四两、皂角子七个,煎水代茶饮。
2、骨挛痈漏(筋骨疼痛,溃烂成痈,积年累月,终身成为废疾)。用土茯苓一两,有热加黄苓、黄连,气虚加四君子汤,血虚加四物汤,煎水代茶饮。
3、瘰疬溃烂。用土茯苓切片,或研为末,水煎服,或加在粥内吃下。多吃为好。
注意
肝肾阴亏者慎服。
①《万氏家抄方》:不犯铁器。
②《纲目》:服时忌茶。
③《本草从新》:肝肾阴亏者勿服。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与禁忌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与禁忌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与禁忌,这种食物的功效是非常明显的,不同的使用方法对人体产生的作用也不一样,最重要的就是要定时按量服用,这种药材平时还是少吃,以下是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与禁忌。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与禁忌1
功效与作用:
1、《药征》记载:茯苓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2、《伤寒明理论》记载:茯苓渗水缓脾。
3、《本经》记载:茯苓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4、茯苓治子宫肌瘤:茯苓、桂枝、当归、牡丹皮各180克,桃仁、赤芍、海藻、牡蛎、鳖甲各120克,红花75克,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各60克 共研细末,炼蜜和为桂枝茯苓丸,丸重9克,每服1丸,日3次,温开水送,持续服药1年,能使月经正常,肌瘤消失。
5、茯苓治心神失养:茯苓9克,酸枣仁15克,知母6克,川芎4.5克,甘草3克 水煎服,为酸枣仁汤。亦宜于虚烦不眠、心悸眩晕等症。
6、《儒门事亲》记载:茯苓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之。
7、茯苓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8、《德生堂经验方》记载:茯苓治下虚消渴,上盛下虚,心火炎烁,肾水枯涸,不能交济而成渴证:白茯苓一斤,黄连一斤。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温汤下五十丸。
9、《本草衍义补遗》记载: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药也,若阴虚者,恐未为宜。
10、《局方》威喜丸 记载:茯苓治丈夫元阳虚惫,精气不固,余沥常流,小便白浊,梦寐频泄,及妇人血海久冷,白带、白漏、白淫,下部常湿,小便如米泔,或无子息(不育):黄蜡四两,白茯苓四两(去皮、作块,用猪苓一分,同于瓷器内煮二十余沸,出,日干,不用猪苓)。上以茯苓为末,熔黄蜡为丸,如弹子大。空心细嚼,满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为度。
食用方法:
1、赤豆薏米茯苓粥
材料: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米100克
做法:
1、先将赤小豆浸泡半天
2、将赤小豆与薏米共煮粥。
3、赤小豆煮烂后,加茯苓粉再煮
4、成粥后加白糖少许
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能利水渗湿,健脾补中。薏米甘淡微寒,能利尿消肿,健脾止泻,清利湿热。赤小豆味酸性平,善下行,能清热利湿,解读退黄,通利水道。
2、茯苓山药大枣粥
材料:粳米50克、茯苓20克,枣(干)15克、山药(干)20克、赤砂糖30克
做法:大枣去核,与茯苓、山药、粳米同煮成粥,加适量红糖味即可。
功效:健运脾胃,渗湿止泻,小儿脾胃气虚、食少便溏、体倦乏力者可经常食用。茯苓甘平,淡渗利水祛湿,补脾益胃,与山药、大枣佐用,药性平和,滋补脾胃,除湿止泻之功更著。
3、土茯苓老龟
材料:乌龟500克、土茯苓30克、盐2克
做法:
1、将乌龟去头、甲,洗净,切块。
2、土茯苓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煎煮取汁,至汁浓时停火,去渣留汁。
3、将药汁、龟肉、盐入锅,加水少许,共炖至龟肉烂熟时停火即可。
功效:这道汤清热解毒、健脾胃,治小便赤黄。
4、茯苓五味粥
材料:茯苓10克,五味子6克,粳米100克。
做法:
1、把粳米淘洗干净;茯苓洗净后,打成细粉;五味子洗净。
2、把粳米放人电饭煲内,加入茯苓粉、五味子以及水,煮 至粥熟即成。
用法:每日1次。
功效:除湿健脾,滋养心气。
禁忌:虚寒滑精者忌食。
用药禁忌:
1、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茯苓。
2、《本草经集注》记载:马蔺为之使,茯苓恶白敛,茯苓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
3、《药性论》记载:茯苓忌米醋。
4、《本草经疏》记载: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茯苓。
5、《得配本草》记载:气虚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茯苓。
6、张元素记载: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如汗多入服之,损元气。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与禁忌2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茯苓可以用来利水消肿,茯苓对于我们的身体来消肿有独到的功效,它可以增加我们小便的次数,但是对我们的身体没有任何的伤害。其次,茯苓还具有健脾止泻的功效,因为茯苓含有丰富的.钙元素和锌元素,能够使得我们的消化功能更加健康。然后,茯苓还能够养心安神,因为茯苓含有安神的成分,同时还对我们的心脏有一定的保养作用。最后,可以降血糖,增强免疫,抗癌抗肿瘤以及治疗感冒喉咙痛。
茯苓的的营养价值:
根据当代的科学研究表明,茯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葡萄糖,以及各种微量元素。这些营养物质能够有效的补充体内的所需的各类营养成分,促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皮肤更加紧致,以及面色更加红润。然后茯苓还可以降低血压,对于高血压的患者来说,是特别好的又平价的保养品,最终还能够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我们需要特别知道的一点就是茯苓还能够治疗癌症。
茯苓的禁忌:
首先,茯苓一定不要和米醋等食物一起使用。因为米醋含有的微量元素容易和茯苓的葡萄糖发生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然后,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其次,茯苓肾虚多尿的患者来说,也是不能食用的。因为茯苓本身就是增加小便的次数,尿多的人吃了茯苓,是容易造成肾小管的负担的。最后,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也一定要小心服用,因为茯苓是偏向于去风湿和去除体内的湿气。
土伏苓与螃蟹能同吃吗
可以一起吃的。因为螃蟹不和土茯苓相克。
螃蟹别名:螯毛蟹、青蟹
禁忌人群:平素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腹痛隐隐、风寒感冒未愈、宿患风疾、顽固性皮肤瘙痒疾患之人忌食;月经过多、痛经、怀孕妇女忌食,尤忌食蟹爪。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适宜跌打损伤、筋断骨碎、瘀血肿痛、产妇胎盘残留、孕妇临产阵缩无力、胎儿迟迟不下者食用,尤以蟹爪为好。
与螃蟹不能与什么同吃相克食物如下:
螃蟹+雪梨:引起腹泻、损伤肠胃
螃蟹+冷食:必导致腹泻
螃蟹+石榴:刺激胃肠,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螃蟹+茄子:二者一起吃,伤人肠胃
螃蟹+柿饼:腹痛
螃蟹+雪花梨:引起腹泻、损伤肠胃
螃蟹+橘子:令患软痈
螃蟹+鸭梨:引起腹泻、损伤肠胃
螃蟹+香梨:伤肠胃
螃蟹+葡萄:身体不适
螃蟹+圆茄子:损伤肠胃
螃蟹+红薯:容易在体内凝成柿石
螃蟹+蜂蜜:中毒
螃蟹+梨:二者一起吃,伤人肠胃
螃蟹+泥鳅:功能正好相反,不宜同吃
螃蟹+柿子:一起吃会生病、中毒
螃蟹+紫苏叶:腹痛
螃蟹+樱桃番茄:产生砒霜会中毒
螃蟹+香瓜:易导致腹泻
螃蟹+西红柿:产生砒霜会中毒
螃蟹+芹菜:一起吃会引起蛋白质的吸收
螃蟹+南瓜:一起吃会引起中毒
螃蟹+花生:腹泻
土茯苓没什么相克的
土茯苓,善治湿热疮毒。阴痒是妇女常见的多发病,症见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者,亦称“阴门瘙痒”。因肝肾阴虚,精血亏损,外阴失养而致阴痒,属虚证;因肝经湿热下注,带下浸渍阴部,或湿热生虫,虫蚀阴中以致阴痒,为实证。临床上以后者多见。余常用燥湿止痒汤治之,多获立竿见影之效土茯苓炖猪脊骨
主料:猪脊骨500克
辅料:土茯苓40克
调料:盐5克
大麦薏仁茯苓粥
功效:脾调养食谱 利尿食谱 水肿食谱
主料:大麦100克,薏米100克,土茯苓80克
土茯苓黄芪猪骨汤
功效:脾调养食谱 利尿食谱 水肿食谱 补气食谱
主料:猪脊骨500克
辅料:土茯苓60克,黄芪30克,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