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利赛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知识 > 正文

养生知识

小儿涌泉准确位置图片和作用(涌泉贴的正确贴法)

max2023-03-21养生知识77

本文目录一览:

涌泉穴在什么位置?

涌泉穴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涌泉穴穴的准确位置图 涌泉穴的正确位置

涌泉穴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涌泉穴穴位的准确位置图:第2、3脚趾缝与足跟连线的1/3处,靠近脚趾端的那个点就是涌泉穴,或者你用力弯曲脚趾,脚底凹陷的那个地方就是涌泉穴。

作用

按摩涌泉穴可治疗糖尿病、更年期障碍、怕冷症、妇女病、多眠症、晕眩、高血压、焦躁、过敏性鼻炎、肾脏病等多种疾病,还可以排毒养肾。

按摩方法

端坐于椅子上,先将右脚架在左腿上,以右手握着脚趾,再用左手掌摩擦右脚心的涌泉穴,直至脚心发热。再将左脚架在右腿上,以左手掌摩擦右脚心的涌泉穴,也是摩擦到脚心发热为止。

小儿推拿涌泉的作用

小儿推拿是一种神奇的中医疗法,很多家长认为一些轻微的疾病可以通过小儿推拿的方式得到治愈,所以小儿推拿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但是如果疾病较为严重还是需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治疗,那么小儿推拿涌泉的作用是什么呢?

小儿推拿涌泉的作用?

涌泉穴是人体内一个养生治病要穴,在进行小儿推拿的时候,也会经常要用到这个穴位,小儿涌泉穴的位置在足掌心前1/3与后2/3交界处的凹陷中,属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经穴,系本经井穴。小儿涌泉既可按揉,也可以推拿。以拇指指腹着力,向足趾方向做直推法或旋推法100-400次,称推涌泉。以拇指指腹着力,稍用力在涌泉穴上揉30-50次,称揉涌泉。此外,还可以以拇指指甲着力,稍用力在涌泉穴上掐3-5次,称掐涌泉穴。推拿涌泉有滋阴,退热之功。推涌泉能引火归元,退虚热,主治五心烦热,烦躁不安等症;揉涌泉能止吐泻,主治呕吐,腹泻等病症。揉左涌泉止吐,右涌泉止泻;掐按涌泉能治惊风。

小儿涌泉的位:在足掌心前1/3与后2/3交界处的凹陷中,属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经穴,系本经井穴。

小儿涌泉是按揉还是推:小儿涌泉既可按揉,也可以推拿。以拇指指腹着力,向足趾方向做直推法或旋推法100-400次,称推涌泉。以拇指指腹着力,稍用力在涌泉穴上揉30-50次,称揉涌泉。此外,还可以以拇指指甲着力,稍用力在涌泉穴上掐3-5次,称掐涌泉穴。

小儿涌泉的功效主治:推拿小儿涌泉具有泄热宁神,聪耳明目之功,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失眠,便秘,头痛,目赤肿痛等病症。

小儿涌泉的作用与好处:推拿涌泉有滋阴,退热之功。推涌泉能引火归元,退虚热,主治五心烦热,烦躁不安等症;揉涌泉能止吐泻,主治呕吐,腹泻等病症。揉左涌泉止吐,右涌泉止泻;掐按涌泉能治惊风。

小儿涌泉特效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按压在涌泉上,先向足趾方向推50-100次,再以顺时针方向揉按100-300次,长期推拿,可缓解发热,呕吐,失眠等病症。

小儿推拿怎样助消化?

首先给小儿推拿的时候,一定要让他干细胞变精细胞们感到舒适,当手法不正确或者过于粗暴的时候,会让他们感觉疼痛和不适,从而不配合家长的行动。家长应该利用自己右手的食指按揉小儿肚子的四横纹线,大约三分钟左右,推四横纹穴位也是不错的选择。四横纹穴位的推拿方式是家长使用右手拇指,给小儿的四根手指正面的横纹作三分钏的推拿,当然操作的时候一定要让小儿的四肢呈并拢状才方便进行,这两种推拿手法都能够驱除小儿腹中的胀满,调和他们的气血。

在做推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让他们采取平躺的方式,除了干细胞美容液中国制造推拿以外,也可以给他们的肚脐周围做一些适当的圆周按摩,大概80次左右就可以了,对于小儿消化不良是有很大裨益的。但是,推拿并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当这些手法无法缓解腹胀的时候,家长就需要给他们用药物来干预治疗了。

1.按揉推四横纹:

四横纹穴位于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穴,约2~3分钟;也可推四横纹穴,将小儿四指并拢,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儿的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推50~100次。具有调中行气,和气血,除胀满的作用。

2.按揉推板门穴:

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按揉2~3分钟,推50~100次。

3.推脾经穴:

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操作时,操作者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 50~100次,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4.按摩掌心:

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摩小儿掌心50~100次,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

5.腹部按摩:

小儿采取平卧位,操作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作圆周运动。顺大肠方向为泻,适宜大便偏干者;逆大肠方向为补,适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选择顺、逆各半,约按摩50~100次。操作时,手法不宜过重,应轻重适宜;操作者的手不宜过凉,应温暖。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

6.足底按摩(揉涌泉穴):

涌泉穴在脚心,屈趾时,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操作者用中指、食指或拇指指端揉该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按揉2~3分钟。具有止吐泻,调脾胃的作用。

涌泉穴在哪里?以及涌泉穴作用!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记录: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取穴位置】

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主治】

1、昏厥、中暑、癫痫、小儿惊风等急症及神志病患;

2、头痛,头晕;

3、咯血,咽喉肿痛;

4、小便不利,便秘;

5、足心热;

涌泉的准确位置和功效是什么?

涌泉穴

开窍醒神,滋阴降火,通经活络(根据穴性,本穴主要用于西医学中的昏迷、休克、癫痫的急救,也可用于咽干咽痛、头顶痛等病的治疗)。

涌泉穴的准确位置图

涌泉穴功效与作用

涌泉归属足少阴肾经,是本经脉气所出之井穴,在五行中属木,具有滋阴降火、清利泄热、祛风解痉、开窍醒神、通经活络的作用,是治疗咽喉、口舌疾病之常用穴,并是神志疾病之急救要穴。

涌泉首见于《灵枢•本输》。本穴为足少阴之井穴,属肾水,穴位于足底,足少阴脉气从足底而出,如泉水涌出,故名“涌泉”,别名“地冲”“蹶心”。

《寿视养老新书》中指出:“旦夕之间擦浦泉,使脚力强健,无痿弱酸痛之疾矣。”经常按摩还能够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苏东坡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扬州一名武官在广州、广西地区做了十多年的官,从来没有染上过疟疾,始终面色红润、健步如 飞,从不吃药。问他有何方法,他说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然后坐着,两足相对,按摩足底直到出汗。

(1)涌泉具有开窍醒神的作用,临床用于急救。本穴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病在脏者取之于井”。井穴具有急救的作用,尤其本穴相急救方面更柯独特的功效,是“冋阳九针穴”之一。针刺涌泉穴具有开窍醒神、滋阴潜阳、引火下行的功效,从而使阴阳之气互相接续,神志恢复正常。常用于昏迷、休克、癫狂等急性病症,常配用水沟、内关、十宣运用。

(2)涌泉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穴。本穴为足少阴之井穴,针刺涌泉可调整肾经经气,平衡阴阳,以滋肾阴而平肝阳,引火下行以潜阳。对于肝阳偏亢、风阳升动所致的高血压疗效最佳,临床多配百会、太冲、行间、曲池合用。

(3)涌泉是治疗五官疾病常用穴。“足少阴之脉……循喉咙,夹舌本”“足少阴之正……直者,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由此可见,足少阴肾经与丙、咽喉有密切的联系,故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舌干干、失音等疾病。《备急千金要方》言:“涌泉、然谷,主喉痹,哽咽寒热,五指尽痛不能践地”。

(4)涌泉是治疗颠顶痛的要穴。本穴处于足底,颠顶为人身最高处,根据“上有病下取之,头有病脚上针”的对应取穴理论而用。又因本穴其性降泻,所以对气逆上冲所致的颠顶痛则有甚效。《肘后歌》载曰:“顶心头痛眼不开,涌泉下针定安泰。”

(5)涌泉其他治疗作用。本穴还能治疗其他多种疾病,如小便不利、便秘、不射精症、足心热而痛、顽固性呃逆、顽固性三叉神经痛、乳汁不通、婴儿不啼、小儿惊风、失眠等相关病症,若能正确施治,多能使诸多顽疾迎刃而解。

早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就有用涌泉治疗热厥案记载,其医案记述:济北王阿母自言足热而闷,臣意告曰:“热厥也。”则刺其足心各三所,案之无出血,病旋已。病得之饮酒大醉。这是因为涌泉为肾经之并穴。井穴善泻本经之热,正如《百症赋》中所言“热厥涌泉清”。故针刺涌泉以调和阴阳,引火下行,清热开窍。

涌泉穴有哪些作用?

涌泉穴位于足心,也就是脚底,不算脚趾头1/3的位置,在第2、第3足趾的正下方,具体作用如下:一、涌泉穴首先可以治疗急症以及神志疾病,可以治疗晕厥、中暑、癫狂、小儿惊风这样的急症,可以用于救急。二、涌泉穴是肾经的井穴,可以治疗头疼、头晕目眩、失眠。三、涌泉穴还可以治疗咽喉病,可以治疗咽喉的慢性咽炎、喉痹这样的肺系疾病。四、还可以治疗二便的疾病,治疗大便难、小便不利。五、治疗足心发热或者足心冰凉,治疗局部疼痛,都有很好的效果。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