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利赛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健康养生

十二条经络走向图解(十二条经络的讲解图)

max2023-03-31健康养生99

本文目录一览:

十二正经的循行路线及走向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是细胞免疫疗法保险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手太阴肺走向是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上口贲门),通过膈肌,属肺,至喉部,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行于手少阴经与手厥阴经的前面,过肘窝沿着前臂内侧,到腕后桡骨茎突的内侧缘,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内侧之端(少商穴)。

十二经络是经络分类名,指人体十二经及其脉络。

十二经脉对称的分布于人体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

十二经络走向图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外泌体示踪试剂盒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

一、十二经脉包括: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二、其流注次序是:

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

三、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

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扩展资料:

一、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是:

手足三阴、三阳,通过经别和别络互相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的关系。其中,足太阳与足少阴为表里,足少阳与足厥阴为表里,足阳明与足太阴为表里。手太阳与手少阴为表里,手少阳与手厥阴为表里,手阳明与手太阴为表里。

二、意义

十二经脉具有运行气血、联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等功能,无论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都会引起经络的病变。因此,了解十二经脉的循行、功能和发病情况,对防病治病均有很大的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二经脉

十二经络(上)

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个能治百病的医生

但,这个医生需要有力气才能治病

因此,只要我玫瑰花水可以抗氧抗衰吗们把力气养足,大多数的疾病都能自我修复

整体养生观  以自然之理  养自然之根

人体是一台精密机器

只要我们掌握如何使用?

如何保养?如何自我修复的规律?

就可以延长这台机器的使用寿命

中医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分为12条经络运行

人的12条经络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是怎么样工作的?

每一个时辰都有一条经络出来值班当头。

经络是人体经脉与络脉的总称。

1、12条经络对应的时辰

手太阴—肺经      (  3 —  5点)

手阳明—大肠经  ( 5 —  7点)

手少阳—三焦经  (21—23点)

手太阳—小肠经  (13—15点)

足太阴—脾经      ( 9 —11点)

足厥阴—肝经      ( 1 —  3点)

足少阴—肾经      (17—19点)

手厥阴—心包经 (19--21点)

足阳明—胃经        ( 7 —  9点)

足少阳—胆经        (23—  1点)

足太阳—膀胱经    (15—17点)

2、  经络走向:

手三阴经  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  从手走头

足三阴经  从足走腹胸

足三阳经  从头到足

五脏:  心、  肝、  脾、    肺、    肾

六腑:小肠、  胆、  胃、  大肠、  膀胱、三焦

三焦:上焦    中焦  下焦

上焦:指体腔胸脯以上:(心、肺)

中焦:指胸脯与肚脐之间:(脾、胃、肝、胆)

下焦:肚脐以下:(小肠、大肠、肾、膀胱)

3、经络在人体上的分布

阳经均分布在头部:

督脉(正中间)

膀胱经(正中旁开)

胆经、三焦经(侧头部)

胃经、大肠经、小肠经(面部)

经络在背部的分布:

督脉(后背正中线)

膀胱经第一侧线(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膀胱经第二侧线(后正中线旁开3寸)

经络在胸腹部的分布:

任脉(胸部、腹部前正中线)

肾经(胸部正中旁开2寸、腹部正中旁开0.5寸)

胃经(胸部正中旁开4寸、腹部正中旁开2寸)

脾经(胸部正中旁开6寸、腹部正中旁开4寸)

1、手太阴—肺经

肺为相傅之官,容易感冒拍肺经

肺主气,调节呼吸,助心行血

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外和皮毛

开窍于鼻,与大肠互为表里。

1)肺经的循行

从胸走手,起于胸部中府穴,止于手大拇指甲角少商穴。

  2)与肺经相关器官

    鼻、咽喉、皮肤、支气管、肺

3)肺经不通引起的症状

    怕风、容易出汗、伤风感冒、鼻塞、流鼻涕、咽喉痛、咳嗽气喘、皮肤干皱、无光泽、头发脱落、胸部胀痛、支气管哮喘、背部肩部酸痛、四肢末端麻木。

4)肺经的主要穴位

中府穴:胸闷咳嗽中府收。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  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尺泽穴:

  肺热,孩子肺炎泻尺泽穴。

  在肋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孔最穴:治疗咳嗽最灵。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上,

腕横纹上7寸处。

列缺穴:颈椎,感冒拍列缺穴。

在前臂桡侧处,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太渊穴:肺气虚弱、咳喘太渊首选。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少商穴:咽喉痛第一穴,

用刺血法治疗急性咽炎最灵。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脚0.1寸。

2、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经的功能

  大肠传导之官,人要无病,肠要干净。大肠负责排泄人体大部分废物从而确保人体内环境的清洁通畅。

大肠经的循行

从手走头,起于手食指甲角旁的商阳

止于鼻子旁的迎香穴。

大肠经相关的器官

  齿、肩、皮肤、鼻、咽喉、大肠

大肠经不通引起的症状

出现津液失调而导致牙痛、咽喉肿痛、流鼻涕、鼻血、长暗疮、肩痛、上肢痛、肠鸣、便秘、手足怕冷、头痛、指痛、体热、口干等症状。

  大肠经的主要穴位

合谷穴:痛症第一穴,凡是身体上的一切痛症都可以按、刺激这个穴位止痛,“头面问题合谷收”。(注:孕妇不能按这个穴位,会导致流产)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髁骨桡侧的中点处。

手三里穴:肩周炎首选穴。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

下2寸处。

曲池穴:大肠炎症热症泻曲池。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连线中点。

肩髃穴:肩周炎、手臂痛、手不举首选穴。

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迎香穴:鼻炎 鼻塞按迎香穴。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未完,待续。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