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利赛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冠十万个为什么 > 正文

新冠十万个为什么

手足口病用药(手足口病用药三宝)

max2023-04-03新冠十万个为什么73

本文目录一览:

手足口病怎样治疗

手足口病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饮食等)和药物治疗(退热药物、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等)。

手足口病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干细胞一般多长时间注射一次发热、儿童的口腔、手、脚部位出现很多的疱疹,部分儿童进入神经系统受累期和心肺功能衰竭期后会表现精神差、头痛、呕吐等神经受累症状,或心率加快,呼吸加快,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口唇部位颜色发紫发黑)等症状。

1.一般治疗,在感染了低温润滑脂零下40度启动力矩手足口病后,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患儿使用过的衣物要充分消毒,家里要经常通风。不要吃生冷的食物和生水,饮食上建议吃容易消化没有刺激的食物。

2.药物治疗,手足口病的病因是苹果干细胞美容事件柯萨奇病毒的感染,但目前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可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广谱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对于出现高热,如体温高于38.5℃的,可服用退烧药物;出现惊厥的病例需及时止惊,常用药物有咪达唑仑,地西泮,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呼吸支持准备。

部分重症病例可出现脑水肿,心肺水肿,休克,颅压高等症状,需要住院治疗,给予相应的脱水药物、降颅压药物或血管活性药物。出现脑脊髓炎和持续高热的,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

以上药物均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用药。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很多,预防是关键,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患手足口病的患儿需及时就诊,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诊治。

手足口病治疗吃什么药

1西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1.1阿昔洛韦 阿昔洛韦为一种无环的嘌呤核苷酸类似物,其抗病毒作用为药物进入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后,与脱氧核苷竞争病毒胸腺激酶或细胞激酶,药物被磷酸化成活化性阿昔洛韦三磷酸酯,然后通过两种方式抑制病毒复制:①干扰病毒DNA的多聚糖,抑制病毒的复制;②在DNA多聚糖作用下,与增长的DNA链结合,引起DNA链的延伸中断。治疗剂量为20mg/kg,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静滴,1次/d;或者口服阿昔洛韦5~10mg/(kg·d),3次/d。阿昔洛韦作为一种高效广谱的抗病毒药物,具有明显缩短发热及皮损愈合时间,减轻口腔疱疹疼痛,且在治疗期间未见任何副反应〔1〕。 1.2更昔洛韦 更昔洛韦又名丙氧鸟苷,是继阿昔洛韦之后新开发的广谱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抗病毒作用与阿昔洛韦类似。治疗剂量为5~10mg/kg,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静滴,1次/d,疗程3~5d。用药期间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热药。黄世雄〔2〕研究表明更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优于利巴韦林,热退及疱疹消退的时间显著短于利巴韦林。但是,更昔洛韦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及远期毒副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陈云健〔3〕的研究表明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上述任一种药物。 1.3干扰素 干扰素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抗病毒制剂,对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有明显疗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剂量为100万IU肌肉注射,1次/d。其治疗机制是通过在细胞内阻断病毒mRNA的翻译,抑制病毒核糖核酸合成来阻止病毒复制,同时也能通过增强自然杀伤淋巴细胞毒素的活性而加强宿主免疫力。足量应用干扰素能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力,达到抑制病毒、促进机体康复目的〔4〕。胡恭等〔5〕研究表明干扰素联合中药制剂如小儿清热宁治疗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疗效。 1.4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作为抗病毒的常用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肯定。治疗剂量为10mg/kg,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静滴,1~3次/d,疗程3d;或者口利巴韦林含片1/4~1/2片,4次/d。用药期间酌情使用抗生素及退热药。副反应是罕见的出汗,食欲不振及低血糖等。本药目前在一些大医院不再作为治疗手足口病的首选药物。但因其总体上副反应少且价格低廉,安全可靠,疗效高,适用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6〕。 1.5思密达 思密达的有效成分是八面体蒙脱石微粒,具有层纹状分子结构,对消化道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较强的固定、吸附和清除作用,对消化道黏膜有很强的覆盖能力,能与黏液蛋白相结合,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能促进上皮组织恢复和再生。对于手足口病的患儿特别是口腔溃疡严重的患儿以适量思密达用温开水搅成糊状,4次/d,分别于早、午、晚饭后及睡前涂于口腔溃疡局部,可明显缩短小儿口腔溃疡的愈合时间,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且思密达口味香甜,患儿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7〕。

小儿手足口病吃什么药

中医讲究辨证治疗手足口病,对急性期出现低热或无发热,流涕咳嗽,咽红疼痛,或纳差恶心,可用“银翘散”方剂。

1、高热持续,口腔、手足、臀部、四肢疱疹分布稠密,可用“清瘟败毒饮”方剂。

2、对出现高热不退,频咳气急等并发症,可用“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方剂。

3、在疾病康复期,对于口干咽痛的孩子可在沙参麦冬汤方剂里,加生地黄、芦根养阴生津,清热润咽。

4、如果孩子口腔出现疱疹,则可采用西瓜霜、冰硼散、锡类散,任选1种,涂搽口腔患处。

5、手足疱疹严重者,可用如意金黄散、青黛散,任选1种,麻油调,敷于疱疹患处。

手足口病吃什么药最好

治疗手足口病采用中药效果最好,一般用内服药和口腔涂药相结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也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要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给予咸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饮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质软、温性的饭菜,多喝温开水;要让患儿有足够的休息;要保证患儿衣服清洁,避免皮疹感染。本人辨证治疗本病多例,效果不错。

治疗方法

急性发作期

手、足、口腔粘膜满布疱疹或溃疡,疼痛、发热烦燥,舌红、苔白或黄,指纹青紫或脉数。证因外感时邪病毒,脾胃蕴热泪盈眶郁蒸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方用自拟清热泻脾饮。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各10克,连翘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叶各12克,石膏15~30克。兼高热有动风之亦者加羚羊角、蝉蜕;兼心米之炽盛者,合导赤散;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生地黄苡仁;兼阴虚者加麦冬、知母;兼风热犯肺者加桑叶、苦杏仁。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恢复期

热退或微热。疱疹逐渐消退,胃纳欠佳等,此乃余邪未尽,治宜理脾助运,兼以清化。外方:谷芽、生意苡仁各15克,蝉蜕6克,钩藤、淡竹叶各9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本病中药古籍未有专门记载,但根据本病症状和特征,似属于中医“温病”、“湿温”、“时疫”等范畴,系实证、热证,治疗方法有疏风清热、清心泻火、清暑化湿、滋阴降火等。本人在临床观察本病除了手、足、口皮疹外,多兼发热、口臭、流涎、拒食、烦躁、大便秘结或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滞等症状和体征。多为外感时邪病毒、内有脾胃蕴热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在急性期间用自拟方清热泻脾饮。本方有清热解毒、凉血透疹、燥湿除烦之功。使用本方应注意病中即止,以防过用苦寒易伤脾胃,即在热渐退、皮疹缩小、其他兼症缓解时改用理脾助运兼以清化之药物,务使祛邪不伤正,邪去正安。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主要是隔离病儿,加强婴幼儿卫生保健,以减少感染机会。同时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造宜。

手足口病吃什么药(手足口病的中成药应用)

中医没有手足口病的病名,临床选用中成药时,根据患儿临床证型,表现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药物即可。

邪犯肺脾证

主要临床表现 :发热轻微,或无发热,或流涕咳嗽,口腔、手掌、足趾部疱疹,分布稀疏,疹色红润,疱液清亮。

常用中成药 :疏风解毒胶囊、蒲地蓝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蓝芩口服液、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清热解毒口服液等。

用药指导 :该证型属于手足口病初起,上述药物均可选用,双黄连口服液、蓝芩口服液、蒲地蓝口服液用于初起轻度发热,咽痛明显者,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和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用于发热,咽痛者,尤其对于手足口病初起、大便干结者可优先选用,清热解毒口服液用于病初即发热较高 的患儿。

心脾积热证

主要临床表现 :心烦躁扰,口干舌燥、疼痛把拒食,小便黄赤,大便干结,手掌,足趾,口腔疱疹,分布稀疏,疹色红润,疱液清亮。

常用中成药 :健儿清解液、小儿化毒散,导赤丸等。

用药指导 :该证为手足口病轻症,但口疱疹较甚,进食较困难,大便干结。健儿清解液主要用于手足口病口部疱疹较甚、进食较困难的患儿,小儿化毒散主要用于手足口病口咽部症状明显的患儿。导赤丸用于手足口病热盛、大便干结的患儿。

湿热蒸盛证

主要临床表现 :高热,口臭,大便干结,手、足、口部及四肢、臀部疱疹,全身症状明显。

常用中成药 :清胃黄连丸、黄桅花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等。

用药指导 :该证多见于手足口病重症,年幼儿及感邪较重者。清胃黄连丸主要用于手足口病高热,口臭的患儿,黄栀花口服液用于大便干结者,其内含大黄,素体脾胃虚寒、脾胃虚弱及大便次数多者慎用,清开灵口服液用于手足口病较重,手、足、口部及四肢,臀部疱疹,全身症状明显的患儿。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