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刑简介(檀香刑的简介)
本文目录一览:
《檀香刑》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檀香刑》(莫言)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 wjse
书名:檀香刑
作者:莫言
豆瓣评分:9.2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1
页数:418
内容简介:
《檀香刑》,给人一种穿行在现实与幻象之中的错觉。故事的地基架构在1900年戊戌变法前后、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仓皇出逃、德国人在山东强行修建胶济铁路的大背景上,而人物间跌宕起伏的恩怨情仇、色彩斑斓的民间故事、骇人听闻的血腥酷刑,又营造了什么叫部属师大师范生一种富有原始神秘色彩的文学叙述氛围。正是在这种时而真实、时而魔幻的叙述中,小说呈现出一幅大开大合、活色生香的高密东北乡图景,活跃在这幅图景中的是一个个鲜活而立体的高密东北乡子民。他们上演的那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反殖民抗争,那一段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还有那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猫腔戏,共同呈现了高密东北乡摇曳多姿的广袤大地。在极富想象力的夸张恣肆的语言建构之下的戏台上,关于痛苦、死亡、尊严、欲望、友谊、忠诚等一系列命题的大戏正在上演……
本书获得2002年首届“鼎钧文华奖”,台湾旦竖尘《联合报》“2001年十大好书奖”;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作者简介:
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生,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有《红高粱家族》、《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长篇小说十一部,《透明的红萝卜》、《司令的女人模禅》等中短篇小说一百余部,并著有剧作、散文多部;其中许多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法、德、意、日、西、俄、韩、荷兰、瑞典、挪威、波纤衫兰、阿拉伯、越南等多种语言,在国内外文坛上具有广泛影响。
莫言及其作品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茅盾文学奖”,香港浸会大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台湾“联合文学奖”,法国“Laure Bataillin(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意大利“Nonino(诺尼诺)国际文学奖”,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大奖”,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等。
《檀香刑》,讲述的究竟是什么?
莫言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可谓著作等身。他的小说创作独具特色,风格壮丽豪放,不拘一格。毕飞宇则形容莫言的创作特色为相当狂放,尤其是在《檀香刑》这部小说中就体现出莫言小说创作的这个特点。《檀香刑》的故事脉络并不复杂,小说介绍了清代末年义和团运动抗击德国侵略者的历史故事。
但是与其他历史小说不同的是,在这里已经突破了那种简单的乐观主义和崇高历史主义,转而深入真实历史事件中的那种残酷与冷漠。最重要的是,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它已经完全超出了历史层面而直接逼入人的内心,将人的精神宇宙、心灵世界完全揭示了出来。
声音凄烈的绝唱——与火车
那些崇高的善良和美丽都不攻自破,取而代之的是人心中的黑暗和残酷。邪恶成为了人类性格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生活在乱世之中,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思忖和狐疑,他们在这个时代的生命悲歌就这样静悄悄地走向了。而那些可怕的刑罚,更是体现出乱世之中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悲剧生存景况。
在这部小说当中有两种非常尖锐的声音混合其中,所有人物生存的背景就是这两种尖锐的声音,没有人能够抵抗,前者就是来自山东的猫腔,这是一种本土性的戏曲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山东无数劳动人民紧密联合在一起,后者则是来自域外的舶来品火车。火车的鸣叫声也相当惊心动魄,让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感到完全的陌生。
这两种独特的声音成为了乱世中的生命绝唱,也成为了这个小说真正的线索以及故事发展的真正脉络。生活在小天地里的原住民,从来没有见过火车。他们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原态受到破坏,那种原始而又稳定的生活形态已经不复存在,因此小说中的守旧派就一直在反抗新敏此奇的西洋玩意儿,尤其是那轰隆隆作响的火车。
文明对抗
德国人的侵略来势汹汹,除了那从未见过的火车,德国人还拥有非常先进的顷举武器大炮和钢枪,这也让这里的原住民大开眼界,这些民众感到前所未有的兴趣,但是更多的就是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恐惧。在现代文明与原始落后文明之间有着完全不同的对比,而输赢上下似乎一下子就定出来了。
然而作为山东的原住民,这里的民众不愿意受到域外文化的冲击,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去反抗和捍卫自己的民族文化。孙丙就是这样一个充满血性的山东汉子,为了抵制西洋人的入侵,他奉献了自己全部的生命。
孙丙也是猫腔的传承者,不论他做什么,他总是在歌唱,即使是在与侵略者进行打斗的时候,他所唱出来的就是生命深处的悲歌,用那凄凉无比的演绎出自己的无尽哀歌。
最后孙丙遭受了檀香刑,这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刑法,受刑者将被一根结实的木棍从谷道一直穿到嘴巴,然后慢慢的让虫子咬死自己,在折磨中慢慢消耗自己的意志,最后死亡。受到这样残酷的刑罚,孙丙依然大声唱着猫腔。只是声音凄厉,荡气回肠。
对于山东的农民而言,他们的精神生活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那可歌可泣的猫腔。因此对于孙丙来说,猫腔就是精神的全部寄托,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也要唱出一曲乱世中的生命悲歌。
孙丙的生命顶点即终点
最后的受刑对于孙丙来说就是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借此他才能表现出他精神的伟岸,以及对于民族文化的热爱,此时他已经与山东大地融为一体,为了保护自己的故土,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猫腔戏子们也在刑场上进行了最后的表演,那表演可以说是呼天抢地,让在场者没有一个都不为之动容,那悲壮的场面。体现了山东土生土长的民众对于故土的那一份执着与热爱,以及他们生命中的执着与耀目。
重刑与生命的雀拿碧阴影
莫言运用张扬的笔法描述了六次重刑过程,每一次都让人毛骨悚然,尤其是那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惨烈刑罚檀香刑。受刑者需要忍受巨大的痛苦,最后在折磨中慢慢地死去。刑法施行者赵甲被作者当作一个重要人物来描写,赵甲被称作是大清第一刽子手,然而他值得骄傲的一生,其实不过是一个牺牲品,一个工具而已。
长期的刽子手职业生涯使得他已经丧失了人性中的善良和怜悯,他只会机械地咔嚓砍下那一刀,让受刑者立刻丧命。最后他走向了一种变态性的喜好,那就是喜爱那血肉横飞的场景,这种残酷与暴烈被作者书写得相当深刻,体现出生命中的阴郁,让人躲不开的压抑和黑暗扑面而来。
每一次行刑他都感到非常兴奋,因为他以为自己是大清律法的直接维护者,实际上他的工作相当残暴,而且充满血腥,让每一个人都感到望而却步,他却以此为荣,这样一种错位的人生,也可以说是赵甲的人生悲剧。
在任何小说当中对于刽子手去进行很多笔触的描写都是非常少见的,莫言对这个人物投入了更多的关怀和怜悯。这是在其他小说中很难见到的,即使是一个杀人如麻的刽子手,莫言也对他投去了相当关切的目光。
尽管赵甲是一个对于残酷刑罚相当迷恋的人,这种病态的爱好使得他已经走向了人性的另一面,笼罩在完全黑暗的阴影当中。然而这并不是他属于自愿的,一切都是由于“职责”使然。
莫言敢于正视残酷和罪恶的勇气,令很多人都感到无比震撼,他这种能够把人的灵魂拿出来拷问的气势,譬如俄国的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
很多文学作品都会歌颂人物心灵深处的爱与美,仿佛世界就是如此华丽的一张纸,实际上在这庞大的世界里隐藏着无数的黑暗。人性中的邪恶与黑暗是这些社会阴暗面的主要来源。
敢于揭示出人性中的恶,是需要勇气的,敢于直面这种恶这需要更多的责任和担当,而莫言他做到了。在《檀香刑》中,他将人物的病态人格以及人类无法克服的弱点进行了无比铺张的描写,让人看到了一部一部无比深刻的文学作品。
《檀香刑》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檀香刑》(莫言)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3igg
书名:檀香刑
作者:莫言
豆瓣评分:8.3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1-3
页数:518
内容简介:
《檀香刑》是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一部长篇新作。在这部神品妙构的小说中,莫言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含厅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用坦配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激情,高瞻深睿的思想,活灵活现地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农民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
“檀香刑”是谈信隐一种类似西方“桩刑”的酷刑,农民领袖不幸遭此大难。小说情节以女主人公眉娘与她的亲爹、干爹、公爹之间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展开……
这部小说是对魔幻现实主义和西方现代派小说的反动,更是对坊间流行的历史小说的快意叫板,全书具有民间文学那种雅俗共赏,人相传诵的生动性。作者用公然炫技的“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模式,将一个千头万绪的故事讲述得时而让人毛骨悚然,时而又让人柔情万种。
作者简介:
莫言,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东北乡。小学五年级辍学回乡务农。1976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教员等职。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和北京师范大学创作研究生班。1980年开始创作,著有《红高梁家族》、《丰乳肥臀》、《酒国》等八部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欢乐》、《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拇指铐》等多篇。
作家莫言的作品有哪些?
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生,中国著名作家。他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在广大读者的心中,莫言作品的分量也是不言而喻的。
《丰乳肥臀》:讴歌生命意义和伟大母性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索书号:I247.59/3576
内容简介:《丰乳肥臀》是莫言的一部长篇小说,书中的母亲有八个女儿。母亲的"肥臀"生了这些女儿,母亲的"丰乳"哺育了这些女儿。这些女儿长大后,联同他们的丈夫,所带给母亲的只有无穷尽地灾难和痛苦。《丰乳肥臀》是莫言写给他去世的母亲的一部作品,这部长达50万字的小说初稿用了83天时间写完。在这本书中,作者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但书中的母亲情感方面的经历,则是虚构或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的经历。在这本书的卷前语上,作者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但这本书,实际上是献给天下母亲的,就像他希望把小小的"高密东北乡"写成中国乃至世界的缩影一样。纵观整篇小说,这是一部具有相当力度与厚度的作品,它蕴含了作家对生命、母亲、历史的深沉思索,对于社会历史与时代问题的独特、新颖的思考与探索。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与独创性。
《蛙》: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索书号:I247.59/3579.1
内容简介:《蛙》是莫言酝酿十多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创作的第十一部长篇小说,2009年12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改迅,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小说结构新颖而缜密,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信构成。前四封信附有关于当了50多年妇科医生的姑姑的长篇叙事,当中也加入了蝌蚪本人的生活故事;第五封信则附有一部关于姑姑和蝌蚪自己的话剧。因此,这是一部将书信、元小说叙事和话剧巧妙地融合杂揉为一体、拓宽了小说艺术表现空间的作品;是莫言创作中的又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艺术尝试。
《天堂蒜薹之歌》:反映弱势群体生存状态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索书号:I247.59/3572
内容简介:《天堂蒜薹之歌》是莫言1988年创作的一部体现中国作家良知、反映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以农民发起的"蒜薹事袭歼悉件"展开的一系列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政府和农民之间纠缠的故事。 这是莫言的一部长篇小说力作,一部为民请命的杰作。小说以“蒜薹事件”为经,以高羊、高马、金菊、方四叔、方四婶的生活经历为纬,深刻地、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了农民当时当下的生存状态,以及由此引发的悲剧故事。并剖析了农村文化的落后、思想的贫乏、生存的窘迫,以及导致“方四叔车轮下惨死”、“金菊上吊自杀”种种悲剧发生的原因。
《生死疲劳》: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索书号:I247.57/1972
内容简介:《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这5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围绕着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
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驴、一世为牛、一世为猪、一世为狗、一世为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未离开这块土地。小说拍乎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地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地主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这部小说是莫言在艺术上向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巨制;关于生命的六道轮回想象撑起了这座气势宏大的文学建筑,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小说《生死疲劳》获得第二届红楼梦奖和第一届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
《红高粱家族》:高密东北乡抗击日本侵略者英雄悲壮的舞剧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索书号:I247.59/3571
内容简介:《红高粱家族》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家族》由《红高粱》《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五部组成。
《红高粱》以抗日战争及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高密东北乡的民间生活为背景,主要通过"我自身免疫病的奶奶"戴凤莲以及"我的爷爷"余占鳌两个人之间的故事,讲述发生在山东的生命赞歌。《红高粱》主线是"爷爷"余占敖率领的武装压击日军,辅线是"爷爷"余占鳌和"我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是高密东北乡,从民间的角度给读者再现了抗日战争的年代,展现的是一种为生存而奋起反抗的暴力欲。
在对时代背景进行塑造时,莫言通过狂欢式的语言形式给读者展现了抗日战争初期的时代情绪,既有压抑、荒凉、凄楚、沉闷,又有欢乐、抗争、激愤,在这种复杂的情绪下奏响时代的旋律,在冲突与纠结之间表达一种忧郁的悲剧感,有动荡不安的社会给人民造成的祸患,有因为列强入侵带给人民的毁灭性伤害。莫言竭尽全力的对几乎所有的战争场面都进行了精心的雕刻,无论战争场面的大小,甚至人与野狗在吞噬尸体时的较量也用了极多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幅尸横遍野、血肉横飞的血淋淋的画面。在这些血肉交汇之中,莫言描绘了一片红如鲜血的红高粱,整个世界都是血红的。
《檀香刑》:再现清末山东半岛反殖民斗争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索书号:I247.59/3578
内容简介:《檀香刑》是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一部长篇新作。在这部神品妙构的小说中,莫言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激情,高瞻深睿的思想,活灵活现地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农民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
小说刻画了一大批鲜活的人物形象,富有浪漫气质的戏班班主孙丙、具有正义感的高密知县钱丁、从京城刑部大堂告老还乡的刽子手赵甲以及他们的女儿、干女儿、儿媳妇孙眉娘、残酷而狡猾的政客袁世凯等等。“檀香刑”是一种类似西方“桩刑”的酷刑,农民领袖不幸遭此大难。小说情节以女主人公眉娘与她的亲爹、干爹、公爹之间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展开……
这部小说是对魔幻现实主义和西方现代派小说的反动,更是对坊间流行的历史小说的快意叫板,全书具有民间文学那种雅俗共赏,人相传诵的生动性。作者用公然炫技的“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模式,将一个千头万绪的故事讲述得时而让人毛骨悚然,时而又让人柔情万种。
《白狗秋千架》:莫言短篇小说集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索书号:I247.7/3582
内容简介:《白狗秋千架》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于一九八五年四月发表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以倒叙手法, 叙写一个离乡十年的读书人井河回乡与昔日恋人暖重逢的故事。
这篇小说开头描述了井河和暖十年后的重逢;做了大学教师的井河衣锦还乡,暖变成一个贫穷邋遢的普通村妇。能歌善舞的漂亮女孩暖由于一次意外而从秋千上跌下来变残疾,最后嫁给哑巴,艰辛的农作使她变为粗俗的农妇。井河后来上大学,眼瞎的暖嫁给邻村的哑巴,生了三个小哑巴。结尾写暖骗过丈夫去镇上买布,白狗把井河引到了高梁地,暖提出了一个让井河无法拒绝的要求,就是想要一个会说话的孩子。到此,小说戛然而止。它以近乎残酷的笔调展现了暖人生历程的起伏转折。昔年能歌善唱的暖日日面对的是口不能言的四个哑巴,出语粗鄙的村妇“个眼暖”曾经是妩媚可人的青春玉女。小说的力量来自结尾,前面的屈抑都是为了此刻的迸发和升腾。 小说采用描述一个读书人回乡的见闻及感受这一惯常写法,用夹叙夹忆的写作方式将过去发生的事和现在的情景交错叙述,人物和故事渐渐浮现。
由《白狗秋千架》改编的电影《暖》,获第十六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麒麟大奖。
《四十一炮》:忏悔自我罪恶 趋近神圣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索书号:I247.53/1092.1
内容简介:莫言表示,在高密县如果一个孩子爱说谎,特别会编排故事,人们就叫他“炮”孩儿。当一群小孩成为年轻人时,在他的记忆里人们可以看出有很多东西都是他凭空想象出来的,虚幻的成分很多。于是莫言回想小时候的故事,他小的时候就是个“炮”孩儿,虽然年轻人现在已经20多岁了,但他所经历的传奇故事是经不起推敲的,依然是随口“炮”出来的。于是在2003创作了小说《四十一炮》。《四十一炮》以作者莫言以家乡山东高密的民俗文化以及20世纪90年代初的农村改革为背景,讲述了通过身体已经长得很大、精神心理却仍旧停留在少年时代的主人公罗小通狂欢化的诉说,重构了人生的少年时光,抒写了农村改革初期两种势力、两种观念的激烈冲突,揭示人性的裂变的同时,写出了人们在是非标准、伦理道德上的混沌和迷茫。2004年获得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欢乐》:莫言中篇小说集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索书号:I247.59/3580
内容简介:《欢乐》收入的莫言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八部中篇小说,包括最早完成于1983年的《流水》,1985年让莫言在文坛一举成名的《透明的红萝卜》,以及《球状闪电》、《金发婴儿》、《爆炸》、《欢乐》、《野种》和《你的行为使我们恐惧》。这些小说不仅艺术风格鲜明,而且各具特色和爆发力。其中,小说《透明的红萝卜》成功塑造了被侮辱、被忽视的黑孩形象;小说《欢乐》用第二人称叙述,描写一个对土地还有仇恨、对女性极度渴望的乡村中学复读生的苦涩经历和内心世界,以及他和“丑陋”母亲的艰难生活。
《酒国》:表现官场酒文化的反腐小说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索书号:I247.59/3575
内容简介:《酒国》是莫言于1989至1992年全力打造的一部将现实批判锋芒推向极致,并在叙事实验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的长篇力作。在小说中,省人民检察院特级侦察员丁钩儿到酒国市调查一个特殊案子;但到酒国市的人没有谁能经得起诱惑,在权力、美酒和女人之间周旋的过程中,丁钩儿虽不断提醒自己不喝酒,最后却醉酒淹死在茅厕里。通过丁钩儿的故事,小说犀利地揭示了这个社会的可怕奥秘。与丁钩儿故事并行的是出现在小说中的作者与酒国市文学青年李一斗关于文学创作的通信,以及李一斗创作的小说作品;这些小说作品在风格上五花八门,堪称是小说文体的“满汉全席”。本书法语版获得2001年法国“Laure Bataillin(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