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利赛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知识 > 正文

养生知识

中药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中药炙甘草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max2023-05-06养生知识107

本文目录一览:

灸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灸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1.补脾健胃

灸甘草能修复受损的颂宴胃粘膜也能消除胃部的炎症,可以调节胃酸分泌,对人们经常出现的胃炎,胃痛以及胃溃疡,都有明显预防和缓解作用,平时适量服用可以提高脾胃的消化能力。

2.冶疗咽喉肿痛

3.阴阳并调

灸甘草主治伤寒病后或重病恢复期阴血不足,血不荣心,虚羸少气,心慌心悸,虚烦少眠,大便干涩,舌质略红少苔,脉象结代不整。

4.补血

灸甘草的补血效果可以跟红枣相媲美,并且在补血的同时还可以起到非常好的益气复脉效果,可以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对于心律不齐、心跳过缓等等情况都有很大的帮助。

5.治疗胃痛

灸甘草有一定的止痛功效,特别是对人类的腹败胡痛和胃痛等病症野枯银,灸甘草对人类的痉挛治疗效果明显,特别是在与芍药同时使用时,效果最为明显。灸甘草还可以中和一些药物的药性,像大黄、芒硝等中药都可以在食用灸甘草以后减轻药物中的毒性成分。

炙甘草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炙甘草药典标准

3.1 品名 3.2 来源 3.3 制法 3.4 性状 3.5 鉴别 3.6 检查

3.6.1 水分 3.6.2 总灰分

3.7 含量测定 3.8 性味与归经 3.9 功能与主治 3.10 用法与用量、注意、贮藏 3.11 出处

附:

1 用到中药炙甘草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炙甘草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炙甘草

1 拼音

zhì gān cǎo

2 英文参考

prepared RADIX GLYCYRRHIZA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炙甘草药典标准 3.1 品名

炙甘草

Zhigancao

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PRAEPARATA CUM MELLE

3.2 来源

本品为甘草的炮制加工品。

3.3 制法

取甘草片,照蜜炙法(附录ⅡD)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3.4 性状

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外表皮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略有黏性。具焦香气,味甜。

3.5 鉴别

照甘草项下的[鉴别)(2)项试验,显相同的结果。

3.6 检查 3.6.1 水分

不得过10.0%(附录ⅨH第一法)。

3.6.2 总灰分

不得过5.0%(附录ⅨK)。

3.7 含量测定

同甘草药材,含甘草苷(C21H2209)不得少于0.50%,甘草酸(C42H62016)不得少于1.0%。

3.8 性味与归经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3.9 功能与主治

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3.10 用法与用量、注意、贮藏

同甘草。

3.11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用到中药炙甘草的方剂

人参散

方:葛根二两,人参、茯苓(去皮)各一两,木香、炙甘草、藿香叶各一乎皮分干葛60克人参白茯苓(去皮)各3...

麻黄汤

常用方,其组成为麻黄9g、桂枝6g、杏仁6g、炙甘草3g,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风...

白术汤

茯苓、炒麦芽、沉香、陈皮、木香各三分,炒枳实、炙甘草各半两。白术1两,人参1两,荜澄茄1两,诃黎勒...

白术散

明胶(捣碎,炒微黄)、茯苓各三分,紫菀、炮姜、炙甘草各半两,桂心一两。制法:上药为末。用法用量:每...

半夏散

一首。《伤寒论》方之半夏散:处方:半夏、带瞎桂枝、炙甘草各等分。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各...

更多用到中药炙甘草的方剂

用到中药炙甘草的中成药

四逆汤

有四首,其中《伤寒论》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炙甘草6g、干姜9g、生附子(先煎)15g,具有温中...

四逆散

常用方,其组成为枳实6g、柴胡6g、芍药9g、炙甘草6g,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气之功效。主治阳郁厥...

石膏散

散:组成:石膏二两,秦艽、犀角、栀子仁各一两,炙甘草半两。石膏2两,秦艽1两(去苗),犀角屑1两,...

理中丸

hongWan处方:党参75g、土白术75g、炙甘草75g、炮姜50g制法:以上四味,粉碎成细粉,...

枳实消痞丸

》方为常用方,又名失笑丸,其组成为干生姜3g、炙甘草6g、麦芽曲6g、白茯苓6g、白术6g、半夏曲...

更多用到中药炙甘草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炙甘草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和阵

胃不和等证。陈皮半夏(制,各三钱)茯苓(二钱)炙甘草(一钱)水二钟,姜三五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

术(钱半)川桂枝(五分)建泽泻(钱半)猪苓钱半炙甘草(五分)先用西茵陈八钱煎汤代水。茵陈五苓散西茵...

《吴鞠通医案》:[卷四]痘症

(五钱)苦桔梗(三钱)鸡冠血(每岁行差一酒杯点三滴)炙甘草(钱半)紫草(二钱)党参(三钱)白归身(三钱)...

《景岳全书》:[卷之六十二长集·小儿则古方]小儿

食泻后,脾胃虚哕吐泻。人参茯苓干姜(炒)藿香白术甘草(炙)木香丁香香附(炒,去毛)砂仁(等分)上水煎...

《吴鞠通医案》:[卷四]痰饮

炙甘草是什么?

是一味中药。甘草的炮制品。

炙甘草是一味补益药,为豆科植物甘草

、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的炮制品。

炙甘草药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的功效。

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炙甘草是甘草蜜炼后制成的,甘草主产于内蒙古、甘肃、黑龙江。

《本经》:“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

《名医别录》:“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气血,解百药毒。”

《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补五劳七伤,一切虚损,惊悸、烦闷、健忘。通九窍,利百脉,益精养气。”

《图经本草》:“甘草能解百药毒,为众药之要。”

《珍珠囊》:“补血,养胃。”

《本草纲目·卷十二》:“解小儿胎毒、惊痫,降火止痛。”

常搏者睁与人参

、白术

等同用。

不与海藻

、大戟、甘遂、芫花

同用。

用药期间需注意忌食寒凉、生冷食物、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忌烟酒。

复方甘草片属于西药,为祛痰镇咳药。用于镇咳祛痰。

但注意,对复方甘草片含有的甘草、阿片、樟脑、八角茴香油嫌握、苯甲酸钠其中任一成分过敏的患者,及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禁用该药,胃炎及胃溃疡患者慎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基岁、老年人只能在医生允许下用药。

最好不要长期吃复方甘草片,否则可能引起药物依赖性,尤其是其中的阿片成分,长期服用会成瘾。

服药期间出现任何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中药灸甘草的功效?

中药灸甘草具有功效滋阴养血,益气槐判孙通阳,复脉定悸的功效。

中药中的甘草和灸甘草都来源于豆科植物,铅链甘草是这种植物的干燥干净,但他们在入药时的加工方法却不相同,甘草多数时候指的是生甘草,是指把原药材去除杂质以后洗净切成片状直接入药。而灸甘草则是把生甘草加入蜂蜜进行蜜灸以后得到的中药材。

中药中的甘草和灸甘草,虽然来源相同,但他们的加工方式不同,导致它们的药性也有一定区别,甘草的药性比较猛烈,灸甘草在经过蜂蜜加工以后,它的药性则比较温和,在生活中灸甘草的使用机率远远高于甘草冲好。

扩展资料:

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沙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在引黄灌区的田野和河滩地里也易于繁殖。它适应性强,抗逆性强。

甘草喜光照充足、降雨量较少、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的生态环境,具有喜光、耐旱、耐热、耐盐碱和耐寒的特性。适宜在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中生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甘草

中草药名方:炙甘草汤的功效与作用

炙甘草汤

【来源】《伤寒论》。

【异名】复脉汤(《伤寒论》)。

【组成】甘草12克(炙)生姜9克(切)人参6克生地黄30克桂枝9克(去皮)阿胶6克麦门冬10克(去心)麻仁10克大枣30枚(擘)

【用法】上药九味,以清酒10毫升,加水800毫升,先煮八味,取300毫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100毫升,一日三次。

【功用】益气虚正养血,滋阴复脉。

【主治】气虚血弱,虚羸少气,心悸心慌,虚烦失眠,大便干结,舌质淡红少苔,脉结代;虚劳肺痿,久咳不止,涎唾甚多,咽燥而渴,痰中有血,心悸、心烦,少气,失眠,自汗盗汗,脉虚数。

【方论】方中重用炙甘草甘温益气,通经脉,利血气,缓急养心为君;人参、大枣益气补脾养心,生地、麦冬、麻仁、阿胶,滋阴养血为臣;桂枝,生姜、清酒温阳通脉为佐。诸药合用,温而不燥,滋而不腻,共奏益气养血,滋阴复脉册渣之功。

提醒您:炙甘草汤 此差姿悔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