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利赛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养生知识 > 正文

养生知识

芜荑的功效与作用别名(芜荑图片)

max2023-05-12养生知识96

本文目录一览:

化虫丸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化虫丸中药部颁标准

4.1 拼音名 4.2 标准编号 4.3 处方 4.4 制法 4.5 性状 4.6 检查 4.7 功能与主治 4.8 用法与用量 4.9 注意 4.10 规格 4.11 贮藏

5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方之化虫丸

5.1 化虫丸的别名 5.2 组成 5.3 制法 5.4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5.5 功用主治 5.6 方解 5.7 运用 5.8 现代适应证

5.8.1 肠道蛔虫症

5.9 化虫丸的药理作用

5.9.1 对蛔虫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5.9.2 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5.10 附注

6 《医学入门》卷六方之化虫丸

6.1 组成 6.2 制法 6.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6.4 功能主治

7 《证治准绳·幼科》集八方之化虫丸

7.1 组成 7.2 制法 7.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7.4 功能主治

8 《活人方》卷六方之化虫丸

8.1 组成 8.2 主治 8.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8.4 制备方法 8.5 用药禁忌

9 《丹台玉案》卷四方之化虫丸

9.1 组成 9.2 主治 9.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9.4 制备方法

10 《幼科指掌》卷四方之化虫丸

10.1 组成 10.2 主治 10.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10.4 制备方法

11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之化虫丸

11.1 组成 11.2 主治 11.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11.4 制备方法 11.5 各家论述

12 《四明心法》方之化虫丸

12.1 组成 12.2 主治 12.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13 《普济方》卷三九九方之化虫丸

13.1 组成 13.2 主治 13.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13.4 制备方法

14 《痘疹会通》卷四方之化虫丸

14.1 组成 14.2 主治 14.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14.4 制备方法

15 《世医得效方》卷十二方之化凳知虫丸

15.1 组成 15.2 功效 15.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15.4 制备方法

16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禹县方)之化虫丸

16.1 组成 16.2 主治 16.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16.4 制备方法 16.5 用药禁忌

17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之化虫丸

17.1 组成 17.2 主治 17.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17.4 制备方法

18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承德方)之化虫丸

18.1 组成 18.2 功效主治 18.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18.4 制备方法 18.5 用药禁忌

19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之化虫丸游粗厅

19.1 组成 19.2 功效主治 19.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19.4 制备方法 19.5 用药禁忌

20 《医略六书》卷十九方之化虫丸

20.1 组成 20.2 主治 20.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20.4 制备方法 20.5 各家论述

21 《直指小儿》卷二方之化虫丸

21.1 组成 21.2 主治 21.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21.4 制备方法

22 《医学纲目》卷三十八引汤氏方之化虫神隐丸

22.1 组成 22.2 主治 22.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22.4 制备方法

23 《杨氏家藏方》卷十八方之化虫丸

23.1 组成 23.2 功效主治 23.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24 《幼幼新书》卷二十引东方先生方之化虫丸

24.1 组成 24.2 主治 24.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24.4 制备方法 24.5 附注

25 《续名家方选》方之化虫丸

25.1 组成 25.2 主治 25.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26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方之化虫丸

26.1 组成 26.2 主治 26.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26.4 制备方法

27 《医方考》卷六方之化虫丸

27.1 组成 27.2 主治 27.3 各家论述 27.4 附注

28 《医学心悟》卷三方之化虫丸

28.1 组成 28.2 主治 28.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28.4 制备方法

29 《朱氏集验方》卷十五方之化虫丸

29.1 组成 29.2 主治 29.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29.4 制备方法

3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化虫丸

1 拼音

huà chóng wán

2 英文参考

Huachong Wan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huachong pill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化虫丸同名方剂约有二十三首,其中《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胡粉(即铅粉)(炒)1500g、鹤虱1500g、槟榔1500g、苦楝根1500g、白矾(枯)375g。具有驱杀肠中诸虫之功效。主治虫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有此中成药的部颁标准。

4 化虫丸中药部颁标准 4.1 拼音名

Huachong Wan

4.2 标准编号

WS3B170694

4.3 处方

鹤虱 500g 玄明粉 500g 大黄 250g 苦楝皮 250g 雷丸 250g 牵牛子(炒) 250g 槟榔 250g 芜荑 250g 使君子(去壳) 250g

4.4 制法

以上九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制成 2612g,即得。

4.5 性状

本品为黄褐色的水丸;味苦、咸。

4.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8 页)。

4.7 功能与主治

杀虫消积。用于虫积腹痛,蛔虫、绛虫、蛲虫等寄生虫病。

4.8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 9g,一日1~2次。

4.9 注意

孕妇忌服。

4.10 规格

每袋装 6g

4.11 贮藏

密闭,防潮。

5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方之化虫丸

该方剂有较强的抗蛔虫作用,对其他肠道寄生虫也有一定驱虫作用,同时前3味中药既能解痉止痛,又可促进胃肠推动运动,以利蛔虫排出[1]。但是该方剂各味中药毒性均较大,如鹤虱对延髓及脑干均有抑制作用,而且还能抑制脑组织呼吸;苦楝皮对胃、肝等内脏毒性均较大,可引起内脏中毒,同时能使呼吸中枢麻痹及精神异常、视力障碍等;槟榔对口腔黏膜、生殖系统毒性也较大,严重影响生殖功能,可使口腔黏膜发生纤维化;铅粉中除含堿式碳酸铅外,还含有银、砷、锑等金属;枯矾中除含堿性硫酸铝钾外,还含有Al2O3、SO3、K2O等物质,其中砷、铅、铝对人体均有毒,易诱发神经系统损伤,故本方剂不可用于孕妇,小儿应用时量不宜大,应结合现代医学抗虫药驱虫为宜,疗程不宜太长,以防中毒[1]。

5.1 化虫丸的别名

化虫丹

5.2 组成

炒铅粉、鹤虱、槟榔、苦楝根(去浮皮)各五十两,枯矾十二两半[2]。

胡粉(即铅粉)(炒)1500g、鹤虱1500g、槟榔1500g、苦楝根1500g、白矾(枯)375g。[3]

胡粉(炒)、鹤虱(去土)、槟榔、苦楝根(去浮皮)各五十两,白矾十二两半(枯)[4]。

5.3 制法

上药为末,面糊为丸,麻子大[2][3]。

上为末,以面糊为丸,如麻子大[4]。

5.4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一岁小儿每服五丸,温浆水加生麻油一至二滴调下;或用温米饮送下[2]。

1岁儿服五丸,温浆水人生麻油一二点,调匀,下之,温米汤饮下亦得,不拘时候,其虫细小者,皆化为水,大者自下[3]。

一岁儿服五丸,温浆水入生麻油一、二点,调匀下之,温米饮下亦得,不拘时候[4]。其虫细小者皆化为水,大者自下[4]。

5.5 功用主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方之化虫丸功能杀肠中诸虫[2]。治小儿虫积,发时腹痛,往来上下攻冲难忍,或结聚成团,或呕吐清水涎津,多食而瘦,面色青黄[2]。

具有驱杀肠中诸虫之功效[3]。主治虫积[3]。发作时腹中疼痛,往来上下,其痛甚剧,呕吐清水,或吐蛔虫[3]。

小儿疾病多有诸虫,或因脏腑虚弱而动,或因食甘肥而动,其动则腹中疼痛,发作肿聚,往来上下,痛无休止,亦攻心痛,叫哭合眼,仰身扑手,心神闷乱,呕哕涎沫,或吐清水,四肢羸困,面色青黄,饮食虽进,不生肌肤,或寒或热,沉沉默默,不的知病之去处,其虫不疗,则子母相生,无有休止,长一尺则害人。

5.6 方解

本方主治肠道多种寄生虫,如蛔虫、蛲虫、绛虫、姜片虫等[3]。由于肠中诸虫扰动不安,动则腹痛阵作;虫上扰胃,胃失和降,故呕吐清水,或吐蛔虫[3]。方中鹤虱苦辛平,有小毒,能驱杀诸虫;苦楝皮苦寒有毒,既能驱杀蛔虫、蛲虫,又可缓解腹痛;槟榔辛苦温,能驱杀蛔虫、绛虫、姜片虫,而且借其轻泻导滞之功以促进虫体排出;枯矾、铅粉皆有杀虫之效[3]。本方配伍特点:集诸多杀虫药于一方,效专而力雄,可驱杀多种肠道寄生虫[3]。

5.7 运用

本方治疗肠道中诸虫,尤以蛔虫为佳[3]。以腹痛时作,呕吐,或吐蛔虫为证治要点[3]。因方药毒性较大,不宜久服,年老体弱、小儿要慎用,孕妇不宜使用[3]。

5.8 现代适应证

[3]

适应证:肠道蛔虫症。

5.8.1 肠道蛔虫症

肠道蛔虫症是一种传染病,蛔虫病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一般经口误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得病,偶有经灰尘、飞沫吸入口中咽下而得病者。虫卵被吞入肠道后,幼虫破卵而出,穿入肠壁经门静脉系统循环而进入肺,再穿破肺组织进入肺泡,沿支气管向上移行到气管再重新被吞下进入小肠发育成成虫,也可到达其他器官。蛔虫以肠内食物及营养物质为食,临床上可出现幼虫移性症状,出现蛔幼性肺炎,食欲不振,或多食易饥,腹痛,营养不良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回肠性梗阻、肠穿孔、腹膜炎以及胆道蛔虫症。

5.9 化虫丸的药理作用

[3]

5.9.1 对蛔虫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鹤虱的水提干浸膏(1:1,1:4浓度)可使蛔虫虫体于24小时内麻痹死亡,还有驱绛虫作用;鹤虱的脱水或未脱水提取物(1:2浓度)对伤寒杆菌,副伤寒甲、乙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苦楝皮所含川楝素能直接作用于蛔虫肌肉,扰乱其能量代谢,导致其收缩性疲劳而痉挛,而且对蛔虫头部有麻痹作用;苦楝皮煎剂、醇提取物对蛔虫有抑制以致麻痹作用;同时对蛲虫也有麻痹作用,对狗钩虫也有驱杀作用,对曼氏血吸虫病也有一定治疗作用,苦楝皮乙醇浸剂对常见的致病性真菌也有抑制作用。槟榔及其所含槟榔堿,对猪绛虫有较强的驱虫作用,能麻痹全虫体,对牛绛虫仅能麻痹头部及未成熟节;对蛲虫、蛔虫、鞭虫、钩虫、姜片吸虫也有驱杀作用,对血吸虫有一定治疗效果,有灭螺作用;槟榔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槟榔水煎剂对许兰黄癣菌、黄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槟榔提取液对溶血性链球菌生长和产酸有一定抑制作用,对牙龈卟啉菌和富赛类杆菌也有抑制作用。白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福氏及志贺痢疾杆菌、伤寒及甲型副伤寒杆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牛型布氏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百日咳杆菌作用次之,高浓度对人型及牛型结核杆菌也有抑制作用;对变异链球菌、产黑素类杆菌、核酸杆菌、产气荚膜杆菌及其他口腔杂菌亦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破伤风杆菌和兼性厌氧菌、淋球菌有中度抑制作用;对白色念珠菌、红色毛癣菌等真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枯矾对 *** 滴虫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铅粉中医文献记载有杀虫止痒及收敛作用,现代医学对其研究较少。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方剂各味中药均有杀虫作用,尤其对蛔虫作用更显著,同时有广谱抗菌作用。

5.9.2 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鹤虱中的南鹤虱具有罂粟堿样作用,可用于解痉止痛,北鹤虱则无此作用。苦楝皮中所含川楝素能显著增加肠张力及收缩力,能使肠肌呈痉挛性收缩。槟榔水提液能促进小肠推进运动,加快胃排空;槟榔煎剂能增加胃收缩振幅,促进胃平滑肌收缩,还能调节胃肠激素中的胃动素和血管活性肽的分泌。铅粉及白矾均具有收敛作用。

5.10 附注

化虫丹(《幼幼新书》卷三十一)。

6 《医学入门》卷六方之化虫丸 6.1 组成

硫黄一两,木香五钱,密陀僧少许[2]。

6.2 制法

上药为末,外泡附子一枚,以醋熬成膏和丸,绿豆大[2]。

6.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二十丸,荆芥茶水送下[2]。

6.4 功能主治

《医学入门》卷六方之化虫丸主治诸虫[2]。

7 《证治准绳·幼科》集八方之化虫丸 7.1 组成

芜荑、黄连、神曲、炒麦芽各等分[2]。

7.2 制法

上药为末,煮糊为丸,黍米大[2]。

7.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空腹米饮或猪胆汁送下[2]。

7.4 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幼科》集八方之化虫丸主治小儿疳热[2]。

8 《活人方》卷六方之化虫丸 8.1 组成

大黄3钱,槟榔3钱,黑丑2两(头末),锡灰5钱,雷丸5钱,木香5钱,使君子5钱,芜荑4钱。

8.2 主治

《活人方》卷六方之化虫丸主治男妇小儿素有蛔结胸中,及寸白诸虫,喜食茶米泥炭等物,面黄肌瘦,痛止如常,久远难愈者。

8.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或3钱,或2钱,量虚实加减;小儿或1钱,或5分,以大小酌用,择天气晴明早粥时分,不可进食,殊觉饥饿即以砂糖汤吞服。

8.4 制备方法

葱汤为丸,如芥子大。

8.5 用药禁忌

忌肉3日。

9 《丹台玉案》卷四方之化虫丸 9.1 组成

广木香1两,槟榔1两,雷丸1两,山楂肉1两,蓬术1两,乌梅肉1两,黑丑(炒熟)1两,楝树根5钱,甘草5钱。

9.2 主治

《丹台玉案》卷四方之化虫丸主治腹中有虫,疼痛难忍,唇生白斑,呕吐清水。

9.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五更时白滚汤送下。

9.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烧酒加黑沙糖为丸,如绿豆大。

10 《幼科指掌》卷四方之化虫丸 10.1 组成

芜荑、鹤虱、槟榔、木香、使君子、芦荟、川楝子。

10.2 主治

《幼科指掌》卷四方之化虫丸主治小儿疳蛊。起于乳哺不调,脏腑湿热,化生疳虫,形如马尾,或如丝发,多出于头项腹背之间,黄白赤者。

10.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滚汤送下。

10.4 制备方法

蒸饼为丸,如绿豆大,青黛为衣。

11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之化虫丸 11.1 组成

芜荑1两(炒),鹤虱1两,史君2两,雷丸1两(炒),木香1两,陈皮1两,茯苓1两,砂仁1两(炒)。

11.2 主治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之化虫丸主治孕妇虫积,心痛如咬,脉缓者。

11.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3钱,乌梅汤送下。

11.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11.5 各家论述

孕妇嗜味过偏,虫积生于肠胃,争啮心下,故胃脘当心下疼痛如咬焉。木香开胃醒脾,芜荑温中杀虫,陈皮利气和中,鹤虱祛湿杀虫,茯苓渗湿和脾,雷丸清热杀虫,砂仁醒脾开胃,使君健脾杀虫,炼蜜以丸之,乌梅以下之。使气化调和,则脾健运,而虫有不化,痛有不退,胎有不安者乎!

12 《四明心法》方之化虫丸 12.1 组成

芜荑、雷丸、胡连、芦荟、使君、三棱、莪术。

12.2 主治

《四明心法》方之化虫丸主治胃脘虫痛,不食,痛必时发时止,痛则牵引手臂或肩背上,俱如穿透不可当,必唇红,面上有白点,痛时不欲食,痛才止即可食,证属实者。

12.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神曲糊为丸服。

13 《普济方》卷三九九方之化虫丸 13.1 组成

芜荑、黄连、神曲、麦蘗、乌梅(各微炒)、陈皮(去白)各等分。

13.2 主治

《普济方》卷三九九方之化虫丸主治小儿好食炭土,不长肌肤,五心烦热,鼻赤齿摇。

13.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20丸,空心米饮送下,肥猪汁尤佳。

13.4 制备方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14 《痘疹会通》卷四方之化虫丸 14.1 组成

苦楝根皮末、川椒末、乌梅肉。

14.2 主治

《痘疹会通》卷四方之化虫丸主治蛔虫症。

14.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分。

14.4 制备方法

同捣为丸,如绿豆大。

15 《世医得效方》卷十二方之化虫丸 15.1 组成

鹤虱(去土)半两,胡粉半两,槟榔半两,白矾(半生半枯)半两,苦楝根皮半两,芜荑1分,黄连1分,酸石榴皮1分。

15.2 功效

《世医得效方》卷十二方之化虫丸功在杀虫。

15.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1岁儿3丸,浆水入香油35滴送下。其虫小者化为水,大者自下。加雷丸,或用猪瘦肉汤下。

15.4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糊为丸,如麻子大。

16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禹县方)之化虫丸 16.1 组成

鹤虱1两,大黄1两,白胡椒2钱,槟榔1两,雷丸5钱,贯众5钱,使君子5钱,苦楝根皮5钱。

16.2 主治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禹县方)之化虫丸主治诸虫积,肚腹常热,呕吐清涎,胃脘疼痛。

16.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8厘,米汤送下;5岁以下服2厘。

16.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水为丸,如小米大。

16.5 用药禁忌

孕妇及非虫积忌用。

17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之化虫丸 17.1 组成

鹤虱2两,胡椒2两,苦楝皮2两,使君子2两,芜荑2两,雷丸2两,槟榔2两,雄黄1两。

17.2 主治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之化虫丸主治小儿诸病虫疾,面黄肌瘦,胃脘作痛。

17.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成人每服5分,小儿酌减,白砂糖水送下。

17.4 制备方法

水泛成小丸。

18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承德方)之化虫丸 18.1 组成

木香80两,槟榔80两,使君子仁80两,大黄80两,黑牵牛(炒)80两,雷丸24两,枯矾24两,芜荑24两,芦荟24两。

18.2 功效主治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承德方)之化虫丸功在杀虫消积。主治虫积腹痛,面黄肌瘦。

18.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1日2次,温开水送下;小儿每服半丸,3岁以下者酌情递减。

18.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重1钱。

18.5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19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之化虫丸 19.1 组成

鹤虱8两,芜荑4两,元明粉8两,黑丑(炒)4两,使君子肉4两,雷丸4两,槟榔4两,苦楝皮4两,大黄4两。

19.2 功效主治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之化虫丸功在杀虫消积。主治虫积腹痛,面黄消瘦,呕吐恶心,脘腹疼痛阵作。

19.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钱,小儿减半,温开水送下;3岁以下小儿酌减。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19.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19.5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20 《医略六书》卷十九方之化虫丸 20.1 组成

鹤虱2两,槟榔1两,胡粉6钱,白矾1两,芜荑3两,使君3两,楝根皮2两,人参1两。

20.2 主治

《医略六书》卷十九方之化虫丸主治虫证,体弱脉不虚者。

20.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量虚实服。

20.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20.5 各家论述

湿积生虫,气弱不能运化虫湿,脏府体亏,脉不甚虚者,宜主此方。槟榔破滞杀虫;鹤虱祛湿杀虫;胡粉体重坠,防虫之上窜;白矾性却湿,杜虫之生源;楝根皮泻湿热以杀虫;芜荑仁温中气以杀虫;使君健脾胃以消虫积;人参扶气弱以助药力也;丸以白蜜,诱入虫口。洵为扶元、化滞、杀虫之剂,乃体弱虫湿不化之专方。

21 《直指小儿》卷二方之化虫丸 21.1 组成

芜荑1分,川鹤虱1分,鸡心槟榔1分,干虾蟆(炙焦)1分,芦荟半分。

21.2 主治

《直指小儿》卷二方之化虫丸主治小儿虫痛。

21.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丸,陈米饮送下;或史君子煎汤送下。凡虫月首则头向上,凌晨可服药。

21.4 制备方法

上为末,雄猪胆汁为丸,如麻子大。

22 《医学纲目》卷三十八引汤氏方之化虫丸 22.1 组成

白芜荑、黄连、神曲、麦芽(各炒)等分。

22.2 主治

《医学纲目》卷三十八引汤氏方之化虫丸主治疳热。

22.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空心米饮送下。

22.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糊为丸,如黍米大。

23 《杨氏家藏方》卷十八方之化虫丸 23.1 组成

五灵脂1两半,白矾1两。

23.2 功效主治

《杨氏家藏方》卷十八方之化虫丸功在止痛,下虫。主治小儿因食甘肥,致使虫动,呕吐涎沫,心腹闷痛。

23.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煮面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20丸,温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24 《幼幼新书》卷二十引东方先生方之化虫丸 24.1 组成

大槟榔1枚,麝当门子1枚,麝半钱,青蒿心3钱。

24.2 主治

《幼幼新书》卷二十引东方先生方之化虫丸主治小儿劳气,或咳嗽,或涎塞咽中,或骨蒸汗出,或泄利,或吐红,或惊魇,脚面红紫。

24.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用羊肝1片,锉入药为馅,白面半两和饼作(饣夹)子2个,煿熟。若男子患,以冷水盒中浸左手腕3寸,右手取药吃,陈米饮下。缓缓食了关于涂抹式外泌体黑色的最好吗的信息,以青皂衣被覆,虫随汗出,或泻出,急去之。后服补药。

24.4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4.5 附注

方中麝半钱之麝字,疑讹。

25 《续名家方选》方之化虫丸 25.1 组成

鹧鸪菜20钱,甘草5分,白矾5分,鹤虱10钱,槟榔子10钱,蜀椒10钱,牡蛎1钱。

25.2 主治

《续名家方选》方之化虫丸主治大人小儿诸虫痛。

25.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为丸服。

26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方之化虫丸 26.1 组成

芜荑1分,槟榔(锉)2钱,鹤虱(炒)半两。

26.2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七九方之化虫丸主治小儿疳虫,(疒丂)刺腹痛。

26.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丸。

26.4 制备方法

上为末,豮猪胆为丸,如麻子大。

27 《医方考》卷六方之化虫丸 27.1 组成

鹤虱(去土)1两,胡粉(炒)1两,苦楝根(东引不出土者)1两,槟榔1两,芜荑5分,使君子5分,白矾(枯)2钱5分。

27.2 主治

《医方考》卷六方之化虫丸主治肠胃诸虫为患。凡虫咬心痛,往来不定,不思乳食者。

27.3 各家论述

1.《医方考》:《经》曰:肠胃为市,故无物不包,无物不容,而所以生化诸虫者,犹腐草为萤之意,乃湿热之所生也。是方也,鹤虱、槟榔、苦楝根、胡粉、白矾、芜荑、使君子,皆杀虫之品,古方率单剂行之,近代类聚而为丸尔!

2.《医方集解》:此手足阳明药也。数药皆杀虫之品也,单用尚可治之,类萃为丸,而虫焉有不死者乎!

3.《医林纂要》:萃诸杀虫之品,合为一方,亦过峻矣,然杀虫莫效于此,不惟治蛔。鹤虱可治下部蛲虫,及皮肤间虫;楝皮可治下部寸白诸虫;芜荑可治口齿鼻孔诸虫;胡粉除虫,无不可至;白矾除皮肤疮疥;槟榔、使君子乃专治腹中虫。尝用此为末,吹鼻治鼻疳;和麻油为膏,敷疮癣脑疮,亦多得效。

27.4 附注

按:《医方集解》本方用法:为末,酒煮面糊作丸,量儿大小服之,一岁儿可五分。《成方便读》有百部、雷丸、雄黄各五钱。

28 《医学心悟》卷三方之化虫丸 28.1 组成

芜荑(去梗)5钱,白雷丸5钱,槟榔2钱5分,雄黄1钱5分,木香3钱,白术3钱,陈皮3钱,神曲(炒)4钱。

28.2 主治

《医学心悟》卷三方之化虫丸主治虫啮心痛。虫症,唇内起白点,其人日渐消瘦。

28.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钱5分,米饮送下。

28.4 制备方法

以百部2两,熬膏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29 《朱氏集验方》卷十五方之化虫丸 29.1 组成

芜荑、锡灰、神曲、麦蘗各等分。

29.2 主治

《朱氏集验方》卷十五方之化虫丸主治诸虫。

29.3 化虫丸的用法用量

取月初五更,空心用炙猪肉细嚼咽汁,不吃肉,汁引动虫,次用浓煎石榴根汤下丸子药10丸。

29.4 制备方法

神曲的功效与作用_神曲的药用价值

导读: 中药专区,为您详细介绍、图片的副等,要更多神曲的与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神曲简介 陈曲和神曲的区别 神曲图片 神曲的与作用 神曲的药用附方 神曲的配伍应用 神曲怎么吃 神曲的副作用

神曲简介

神曲,中药名,为辣蓼、青蒿、杏仁等药加入面粉或麸皮混和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本品呈方形或长方形的块状,宽约3厘米,厚约1厘米,外表土黄色,粗糙;质硬脆易断,断面不平,类白色,可见未被粉碎的褐色残渣及发酵后的空洞。有陈腐气,味苦。以陈久、无虫蛀者佳。

陈曲和神曲的区别

这个是不同的药,神曲是一个药,陈曲一般是陈皮和神曲,是两个药物。

神曲图片

神曲的功效与作用

健脾和胃;消食化积。主饮食停滞;消化不良;脘满;食欲不振;呕吐泻痢。治饮食停滞,胸痞,呕吐泻痢,产后瘀血腹痛,小儿腹大坚积。

1、《药性论》:化水谷宿食,症结积滞,健脾暖搭握则胃。

2、张元素:养胃气。治亦白荆。

3、《汤液本草》:疗脏腑中风气,调中下气,开胃消宿食。主霍乱心膈气,痰逆,除烦,破症结及补虚,去冷气,除肠胃中塞,不下食。能治小儿腹坚大如盘,胸中满,胎动不安,或腰痛抢心,下血不止。

4、《纲目》:消食下气,除痰逆霍乱泄痢胀满。闪挫腰痛者,锻过淬酒温服有效,妇人产后欲回乳者,炒研酒服二钱,日二。

5、《本草述》:治伤暑,伤饮食,伤劳倦,疟气痞证,水肿胀满积聚,痰饮咳嗽,呕吐反胃,霍乱,蓄血,心痛,胃脘痛,胁痛,痹痿眩晕,身重,不能食,黄疸。

6、《本草再新》:消瘰疬疽瘤。

【药名】神曲

【别名】六神曲、六曲。

【入药部分】为辣蓼、青蒿、杏仁等药加入面粉或麸皮混和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

【性味归经】入脾、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健脾消食,理气化湿,解表。皮行治伤食胸痞,腹痛吐泻,痢疾,感冒头痛,小儿伤饥失饱。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研末入丸、散。

脾阴不足,胃火盛,及慎服。

神曲的药用附方

1、治脾胃俱虚,不能消化水谷,胸膈痞闷,腹胁时胀,连年累月,食减嗜卧,口苦无味,虚羸少气:乌梅(去核焙干)、干姜(炮)各四两,小麦蘖(炒黄)三两,神曲(捣末炒)六两二钱。上件为末,炼蜜和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米饮下,日二服,不计时候。(《局方》消食丸)

2、治脾虚不能磨食:神曲四两,白爪三两,人参一两(俱炒),枳实(麸拌炒)五钱,砂仁(炒)四钱。共为末。饴糖为丸,梧子大。每早晚各服三钱,白汤下。(《方脉正宗》)

3、治时暑暴泻及饮食所伤,胸膈痞闷:神曲(炒)、苍术(米泔浸一宿焙干)各等分。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时,米饮吞下。(《局方》曲术丸)

4、治暴泻:神曲(微炒),吴茱萸(绿色者拣净,泡洗七遍)各一两。上二味为细末,以酸米醋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一百丸,空心食前米饮汤下。(《百一选方》孙盈仲·断下丸)

5、治休息痢,日夜不止,腹内冷痛:神曲、芜荑、吴茱萸各等分。熬,生姜自然汁和丸,如梧桐子大。食前粥饮下三十丸,(《普济方》神曲丸)

6、治产后冷痢,脐下疞痛:神曲三两(微妙令黄),熟干地黄二两,白术一两半。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粥饮调下二钱,日三、四服。(《圣惠方》神曲散)

7、治食积心痛:陈神曲一块。烧红,淬酒二大碗服之。(《摘元方》)

8、治产乳知棚运绝,亦治产难:神曲末,水服方寸匕。(《千金方》)

9、治产后瘀血不运,肚腹胀闷,渐成臌胀:陈久神曲一斤。捣碎,微炒磨为末。每早晚各服三钱,食前砂仁汤调服。亦可治小儿食臌胀。(《本草汇言》)

神曲的配伍应用

1、配鸡内金

鸡内金消食开胃,健脾消滞,主消肉食;神曲开胃醒脾,化食消积,主消谷食。二药配伍,化滞开胃,谷肉并消,治食滞内停,胃口不开,纳呆食少,痰湿阻滞,化生积块。

2、配莱菔子

莱菔子辛甘平,消食除胀,下气化痰。二药功效相近,配伍应用,治疗腹胀泻痢,咳嗽痰壅。

3、配茯苓

茯苓甘淡,健脾渗湿,和中化饮;神曲辛甘温,健脾开胃,发散解表。二药相配,化湿和中,既能去湿,又可导滞,治疗湿滞中焦,胃气不和,食少脘闷,呕恶便溏。

4、配苍术

苍术辛苦湿,辛散苦燥,温运中焦,为健脾燥湿佳品。二药相伍,消食健脾,治疗湿阻脾胃,食积内停,胸脘满闷,呕恶不食,苔腻水泻之症。

5、配枳壳

枳壳苦寒,苦降下行,有理气消胀,开胸宽肠之功。二药配用,开胃消食,行气除痞,治疗气滞食积,胸膈不舒,痞满不食。

6、配半夏

曲半夏曲辛温,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消食止呕;神曲辛甘温,性能升发,消食导滞。二药伍用,和胃消食,治疗食滞内停,胃中嘈杂,脘腹胀满。

7、配大黄

大黄苦寒,入血分,以泻血分实热,活血化瘀;走肠道,下实热积滞,推陈出新、止泻寓消。二药合用,泻肠胃积滞而止泻痢,治痢疾初期,湿热积滞,里急后重,大便不爽,通因通用。

8、配麻黄

麻黄辛苦温,开宣肺气,发汗平喘,二药配伍,外解风寒束表,发热无汗,内消伤食积滞,治疗食积兼感风寒之症。

9、配人参

人参甘苦温,补元气,益肺脾。人参补脾胃之虚,神曲导胃肠之滞,一补一消,补而不滞,消而不耗,相须为用,治疗脾虚积滞,腹部胀满,大便溏泄。

神曲怎么吃

1、神曲汤

神曲15克,水煎,取汁,一日内分2次温服。能够消食散积、增进食欲,主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之症。

2、神曲粥

神曲10克,粳米50克,白糖15克,加水熬煮成粥。每日早晚食用。

3、神曲炒猪肝

神曲10克,猪肝200克,酱油、料酒各6毫升,味精、食盐各2克,葱花、姜末各6克,炒制。佐餐食用。

4、神曲茶

炒神曲5克,炒白术6克,炒枳实3克,将以上原料捣碎后装入纱布中包好,饮用时将纱布包置于杯中,加适量开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左右后即可。

神曲的副作用

胃酸过多者用神曲后有泛酸、嗳酸倾向,不宜用神曲。能落胎,宜少食。

以上就是一些神曲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频道。

【神曲】、【】、【神曲的功效与作用】、【神曲的药用价值】、【】

独活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独活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独活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说到独活相信有很多人都不知道独活是什么,独活是常见的中药材,有很强的药理作用,独活又叫川独活,主要可以祛风胜湿,独活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独活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1

独活的功效:

【药用部位】 以植物的根入药

性味归经 辛、苦,微温。归肝、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 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头痛齿痛。

独活的药理作用:

1、对血小板聚集及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

独活醇提物(H6F4)(1g浸膏相当19、6g生药)

能抑制ADP体外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聚集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提高而增加。0、4g/kgH6F4腹森信腔注射对大鼠颈动脉旁路中形成的血栓有抑制作用。1、0g/kg 时,其抑制率可达51、1%。H6F4亦可抑制Chandler法形成的`体外血栓,不但后延雪暴发生时间、CTFT和TFT,而且使湿血栓长度缩短,湿重减轻。同时对小鼠尾出血时间有明显地延长作用。独活中的有关成分二氢欧山芹醇、二氢欧山芹醇乙酸酯、二氢欧山芹素、甲氧基欧芹素、二氢欧山芹醇葡萄糖甙等对ADP体外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亦有明显抑制活性,在终浓度为1mg/ml条件下,抑制率分别为42、2±11、3%、46、6±2、2%、24、5±11、3%、50、4±49、5%和32、7±9、O%。甲氧基欧芹素(Osthol)对 ADP、花生四烯酸、PAF、胶原离子载体A23187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独活的二氯甲烷提取部分,主要含甲氧基欧芹素等香豆素化合物,具有拮抗钙通道阻滞剂受体的活性,此活性与血压、心律有关。在20和10mg/kg剂量时,对猫的动脉压分别降低50%和30%,持续时间各为2小时和1小时,但大鼠用1-2mg/kg剂量时,使动脉压和心缩力增加,刺激呼吸。另报道独活粗制剂0、1-0、5ml/kg 静脉注射,乎巧对麻醉犬和猫有降压作用。独活还作用于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受体。

3、解痉作用:

香柑内酯、花椒毒素、异欧前胡素等对兔回肠具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4、镇痛、镇静和抗炎作用:

独活煎剂2g/kg 腹腔注射,能明显延长小鼠热板法造成的动物疼痛反应时间,表明独活有明显镇痛作用。独活流浸膏、独活煎剂给小鼠或大鼠灌胃或皮下注射给药,动物外观均表现镇静催眠状态。独活浸剂皮下注射给于青此顷轮蛙,还可防止士的 宁所致的惊厥,但青蛙最终死亡。

5、抗菌作用:

欧芹酚甲醚和花椒毒素在体外对11种菌株试验表明有广泛的抗菌谱。花内酯对布鲁氏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MIC为1:2500。

6、光敏感作用:

香柑内酯、花椒毒素和异欧前胡素等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为光活性物质当它们进入机体后,一旦受到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则可使受照处皮肤发生日光性皮炎,于受照射部位发生红肿、色素增加、甚至表皮增厚等。

7、其他作用:

香柑内酯对实验性胃溃疡有中等强度的保护作用。花椒毒素和香柑内酯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有杀灭作用。

独活的副作用及禁忌

阴虚血燥者慎服。

1、《本草经集注》:蠡实为之使。

2、《本经逢原》:气血虚而遍身痛及阴虚下体痿弱者禁用。一切虚风类中,咸非独活所宜。

独活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2

药名:独活

别名:胡王使者、独摇草、独滑、长生草、川独活、巴东独活、香独活、绩独活、肉独活、资历邱独活、大活、山大活、玉活。

性味:味苦;辛;性微湿。

归经:归肾经;膀胱经。

功效:祛风胜湿;散寒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头痛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洗。

药材基源: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当归、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

炮制方法

采得独活后细锉,拌淫羊藿二日后,曝乾,去淫羊藿用,免烦人心。《雷公炮炙论》

功效作用

1、独活能宣通气道,自顶至膝,以散肾经伏风,凡颈项难舒,臀腿疼痛,两足痿痹,不能动移,非此莫能效也。能治风,风则胜湿,专疏湿气,若腰背酸重,四肢挛痿,肌黄作块,称为良剂。又佐血药,活血舒筋,殊为神妙。《药品化义》

2、独活治少阴寒湿腰痛:独活、苍术、防风、细辛、川芎、甘草。水煎服。(《症因脉治》独活苍术汤)

3、独活治齿根动痛:生地黄、独活各三两。上二味细切,以酒一升渍一宿,含之。(《千金方》)

4、独活治风痹:独活、石南各四两,防风三两,附子、乌头、天雄、茵芋各二两。以酒二斗,渍七日,服半合,日三,以知为度。(《千金方》独活酒)

5、独活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者,金疮为风寒之所袭击,则血气壅而不行,故其痛愈甚,独活之苦甘辛温,能辟风寒,邪散则肌表安和,气血流通,故其痛自止也。奔豚者,肾之积,肾经为风寒乘虚客之,则成奔豚,此药本入足少阴,故治奔豚。癎与庢皆风邪之所成也,风去则癎庢自愈矣。女子疝瘕者,寒湿乘虚中肾家所致也,苦能燥湿,温能辟寒,辛能发散,寒湿去而肾脏安,故主女子疝瘕,及疗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也。《本草经疏》

6、独活治风伤肾经,腰痛如掣,久不治,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之患,及新产后腰脚挛痛,除风活血:独活二两半,桑寄生、杜仲(切,炒断丝)、北细辛、白芍药、桂心、芎穷、防风(去芦)、甘草、人参、熟地黄(洗)、大当归各二两。上锉散,每四钱,水二盏煎,空心服。(《世医得救方》独活寄生汤)

7、独活治历节风四肢头面肿:黄芪十二分,独活八分,生地(切)三升(暴【干】),豆豉一升(熬),鼠粘子三升(暴【干】),上五味捣筛为散,一服方寸匕,饮汁下,日二服,加至二、三匕,忌芜荑、蒜、面、猪肉。(《延年方》)

8、独活治产后百日中风,痉,口噤不开,并治血气痛,劳伤,补肾:独活一斤,大豆五升,酒一斗三升。上三味,先以酒渍独活再宿,若急须,微火煮之,令减三升,去滓,别熬大豆极焦,使烟出,以独活酒沃之,去豆服一升,日三夜一。(《千金方》独活紫汤)

9、独活治惊瘫、鹤膝,及中风湿日久致腰背手足疼痛,昼轻夜重,及四肢痿痹不仁:川独活半两,当归(酒洗)、白术、黄芪(蜜水涂炙)、薄桂(去粗皮)、川牛膝(酒洗)各二钱半,甘草(炙)三钱。上件细切,每取二钱,水一盏,姜二片,薤白一根,煎七分,空心热服,或无时。(《活幼心书》独活汤)

10、独活浣洗一切痈疽:独活、黄芩、莽草、当归、川芎、大黄、赤芍药各一两。上为散,分作两次,先用猪蹄以水二升煮,令蹄熟,去蹄入药,再煎十余沸去滓,乘热洗疮。(《普济方》独活散)

11、独活治足少阴伏风,而不治太阳,故两足寒湿,浑不能动止,非此不能治。《汤液本草》

12、独活治风著人面,引口偏著耳,牙车急,舌不得转:独活三两,生地黄汁一升,竹沥一升。上三味,合煎取一升,顿服之。(《千金方》)

13、独活辛苦微温,比之羌活,其性稍缓,凡因风干足少阴肾经,伏而不出,发为头痛,则能善搜而治矣,以故两足湿痹,不能动履,非此莫痊,风毒齿痛,头眩目晕,非此莫攻因其所胜而为制也。《本草求真》

14、独活善行血分,祛风行湿散寒之药也。凡病风之证,如头项不能俯仰,腰膝不能屈伸,或痹痛难行,麻木不用,皆风与寒之所致,暑与湿之所伤也;必用独活之苦辛而温,活动气血,祛散寒邪,故《本草》言能散脚气,化奔豚,疗疝瘕,消痈肿,治贼风百节攻痛,定少阴寒郁头疼,意在此矣。《本草汇言》

15、独活治产后中风,虚人不可服他药者:独活三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服。耐酒者亦可以酒水等煮之。(《小品方》一物独活汤)

16、独活治头痛属少阴者:独活、细辛、川芎、秦艽、生地、羌活、防风、甘草,水煎服。(《症因脉治》独活细辛汤)

独活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3

独活的功效与作用1、独活治头痛属少阴者:独活、细辛、川芎、秦艽、生地、羌活、防风、甘草,水煎服。(《症因脉治》独活细辛汤)

独活的功效与作用2、独活治少阴寒湿腰痛:独活、苍术、防风、细辛、川芎、甘草。水煎服。(《症因脉治》独活苍术汤)

独活的功效与作用3、独活治惊瘫、鹤膝,及中风湿日久致腰背手足疼痛,昼轻夜重,及四肢痿痹不仁:川独活半两,当归(酒洗)、白术、黄芪(蜜水涂炙)、薄桂(去粗皮)、川牛膝(酒洗)各二钱半,甘草(炙)三钱。上件细切,每取二钱,水一盏,姜二片,薤白一根,煎七分,空心热服,或无时。(《活幼心书》独活汤)

独活的功效与作用4、独活治产后中风,虚人不可服他药者:独活三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服。耐酒者亦可以酒水等煮之。(《小品方》一物独活汤)

独活的功效与作用5、独活治历节风四肢头面肿:黄芪十二分,独活八分,生地(切)三升(暴【干】),豆豉一升(熬),鼠粘子三升(暴【干】),上五味捣筛为散,一服方寸匕,饮汁下,日二服,加至二、三匕,忌芜荑、蒜、面、猪肉。(《延年方》)

独活的功效与作用6、独活治风著人面,引口偏著耳,牙车急,舌不得转:独活三两,生地黄汁一升,竹沥一升。上三味,合煎取一升,顿服之。(《千金方》)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_苦楝皮的药用价值

导读: 的与专区,为您详细介绍的与的药用价值、的副作用等,要更多苦楝皮的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苦楝皮简介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苦楝皮的药用价值 苦楝皮的药用附方 苦楝皮的配伍应用 苦楝皮的副作用

苦楝皮简介

苦楝皮,中药名,为楝科植物川楝或楝的干燥树皮和根皮。春、秋二季剥取,晒乾,或除去粗皮,晒干。本品呈不规则板片状、槽状或半卷筒状,长宽不一,厚2~6mm。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交织的纵和点状灰棕色皮孔,除衡铅去粗皮者淡黄色;内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呈层片状,易剥离。气微,味苦。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杀虫;疗癣。主蛔虫;钩虫;蛲虫;病;疥疮;头癣。

1、别录》:疗蛔虫,利大肠。

2、陶弘景:根:以苦酒摩涂疥;煮汁作糜,食之去蛔虫。

3、《日华子本草》:治游风热毒,风疹恶疮疥癞,小儿壮热,并煎汤浸洗。

4、《滇南本草》:根皮杀小儿寸白虫。

5、《医林纂要》:杀疳、治疽。

6、《现代实用咐差好中药》:根皮对绦虫、蛔虫、蛲虫都有效。

7、《湖南药物志》:治冻疮。

苦楝皮的药用价值

【药名】苦楝皮

【别名】苦楝、楝树果、楝枣子、苦楝树、森树、翠树、紫花树、川楝皮。

苦楝皮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树皮及根皮。

【性味】苦,寒,有毒。

清热,燥湿,杀虫。

【主治】治蛔虫,蛲虫,风疹,疥癣。

【用法用量】4.5~9g。外用适量,研末,用猪脂调敷患处。

肝炎、肾炎患者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苦楝皮的药用附方

1、治小儿蛔虫:樟木,削上苍皮,以水煎取汁饮之,量大小多少。此为有小毒。(《千金方》)

2、治小儿虫痛不可忍者:苦楝根白皮二两,白芜荑半两。为末,每服一钱,水-小庆伍盏,煎取半盏,放冷,待发时服,量大小加减,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抵圣散)

3、杀蛲虫:楝根皮二钱,苦参二钱,蛇床子一钱,皂角五分。共为末,以蜜炼成丸,如枣大,纳入 *** 或 *** 内。(《药物图考》楝皮杀虫丸)

4、治钩虫病:苦楝皮(去粗皮)十斤,加水五十斤,熬成十斤;另用石榴皮八两,加水五斤,熬成二斤,两种药水混合搅匀,成人每次服一两。(《湖南药物志》)

5、治蛇咬伤:苦楝树二层皮、韭菜各四两,加米酒半斤、醋四两,炖热放凉后用。伤口先行扩创,用药酒自上而下外擦,药渣外敷,内服少许药酒。(广东《中草药处方选编》)

6、疥疮风虫:楝根皮、皂角(去皮子)等分。为末,猪脂调涂。(《奇效良方》)

7、治顽固性湿癣:楝根皮,洗净晒干烧灰,调茶抽涂抹患处,隔日洗去再涂,如此三、四次。(《福建中医药》(2):43,1959)

8、治瘘疮:楝树白皮、鼠肉、当归各二两,薤白三两,生地黄五两,腊月猪脂三升。煎膏成,敷之孔上,令生肉。(《刘涓子鬼遗方》坐肉膏)

9、治小儿秃疮及诸恶疮,蠷螋疮:楝树枝皮烧灰,和猪膏敷之。(《千金方》)

10、虫牙痛:苦楝树皮煎汤漱口。(《湖南药物志》)

苦楝皮的配伍应用

1、配槟榔

二药均有杀虫之效,而槟榔尚有泻下之功。既能行气消积以导滞,又能缓泻而通便,借其行气缓泻之功排除虫体,两药相伍,既杀虫又排虫,以增强驱虫之效。如化虫丸。

2、配黄连

两药均苦寒。苦可下蛔,寒可清上热,可制蛔虫热扰,二药相伍,可减轻虫扰腹痛,以利杀虫。且苦楝皮又有杀虫之功,故可用治蛔虫病。

3、配乌梅

乌梅味酸能制蛔,安其动扰;苦楝皮杀虫,其味苦又能下蛔。柯琴曰:“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二药相合,共奏安蛔杀虫之功。治蛔虫病。

4、配鹤虱

苦楝皮与鹤虱均有驱杀蛔虫之功。鹤虱气辛能伏蛔,二药相须为用,效专力雄,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化虫丸。

5、配木香、枳壳

木香、枳壳皆能行气、调中、止痛;苦楝皮能杀虫。三药合用,相辅相助,治虫积腹痛。

6、配芜荑

苦楝皮与芜荑皆有杀虫之功。芜荑具有消疳之长,两药相须为用,杀虫之力大增,并能消积,用治虫积腹痛为佳。

苦楝皮的副作用

本品有毒,不宜持续或过量服用。中毒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继之头痛,头晕,烦躁,发热,冷汗,结膜充血,视力模糊,复视,鼻血,便血,尿血。并出现四肢抽搐,口唇及全身发麻,咽下困难,呼吸困难,全身无力,血压先升高后下降,心律失常,排尿困难,休克,最终可因急性循环衰竭而死亡。解救办法可洗胃,催吐,导泻,补液及对症治疗;轻者可用绿豆120g,龙眼肉60g,甘草15g,煎水频服。

体弱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及脾胃虚寒者均慎服。

以上就是一些苦楝皮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养生之道网频道。

【苦楝皮】、【苦楝皮图片】、【】、【】、【】

肥儿丸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肥儿丸--《中国药典》

【处方】肉豆蔻(煨)50g

木香20g

六神曲(炒)100g

麦芽(炒)50g

胡黄连100g

槟榔50g

使君子仁100g。

【性状】为黑棕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味微甜、苦。

【炮制】上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亩衡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健胃消积,驱虫。用于小儿消化不良,虫积腹痛,面黄肌瘦,食少腹胀泄泻。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1~2次,三岁以内小儿酌减。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肥儿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别名】七味肥儿丸(《景岳全书》卷六十二)。

【处方】神曲(炒)

黄连(去须)各30克

肉豆蔻(面裹煨,去面)

使君子(去皮,细锉)

麦蘖(炒)150克

槟榔2个(不见火)。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或猪胆汁为丸,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消积杀虫。主治小儿疳病,日渐羸瘦,腹大发竖,不能步行,面黄口臭,二便不调,肌体发热。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时用熟水送下。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十

肥儿丸--《万病回春》卷七

【别名】参术肥儿丸(《幼科证治大全》)。

【处方】人参12克

白术(去芦)

茯苓各9克

黄连(姜炒)12克

胡黄连15克

使君子(去壳)12克

神曲(炒)

麦芽(炒)

山植肉各12克

甘草(炙)6克

芦荟12克(碗盛,泥封固,置坑中,煨透迅简做用)。

【制法】上药为末,黄米糊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消疳化积。主治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米汤化下。

【摘录】《万病回春》卷七

肥儿丸--《中药成方配本》

【处方】炙干蟾皮5只,炙鸡内金3两,西砂仁2两,川楝子2两,焦山楂3两,焦六曲2两,炒麦芽2两,黄连2两,青蒿2两,广皮2两,甘草2两。

【制法】上为细末,用白蜜18两,炼熟,打和为丸,分做170粒,每粒约干重2钱。

【功能主治】消疳化积。主治疳膨食积,内热肌瘦。

【用法用量】每服1丸,米汤化服。

【摘录】《中药成方配本》

肥儿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承德方)

【别名】加味肥儿丸

【处方】银柴胡1斤,厚朴1斤,使君肉1斤,麦芽1斤,青皮1斤,三棱1斤,芜荑1斤,莪术1斤,枳壳1斤,莱菔子1斤,神曲1斤,甘草1斤,白术6斤,黄连8两,胡黄连8两,槟榔8两,全蝎8两,芦荟2两,干蟾2斤,黄芩2斤,茯苓2斤,鸡内金2斤,陈皮2斤,山楂2斤,阿魏4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泛小丸。

【功能主治】消积杀虫。主治小儿食积,虫积,消化不良,面黄肌瘦。

【用法用量】每服20粒,1日2次,温开水送下。

【注意】忌食油腻、生冷。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承德方)

肥儿丸--《全国中药成药处咐信方集》(抚顺方)

【别名】消疳肥儿丸

【处方】白人参2两,白术1两,青皮6钱,云苓8钱,香附8钱,芦荟8钱,神曲8钱,胡连1两,川朴1两,薏米2两,陈皮6钱,苍术1两,黄连2钱,君子仁1两,当归2两,山楂8钱,内金1两,麦芽8钱,炙草5钱,谷芽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1钱重。

【功能主治】健胃整肠,驱蛔虫。主治胃肠不调,营养缺乏,腹胀青筋,面黄削瘦,嗜食无厌,口臭唇裂,肌瘦发烧,蛔虫盘裹,腹疼呕吐。

【用法用量】5岁以上者,每服1丸;5岁以下者,服二分之一。白水送下。

【注意】忌生冷、硬物、鱼腥。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

肥儿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别名】消疳肥儿丸

【处方】人参2钱5分,香附2钱5分,白术2钱5分,鸡内金2钱5分,橘皮2钱5分,厚朴2钱5分,使君肉2钱5分,五谷虫2钱5分,苍术2钱5分,茯苓2钱,薏仁5钱,神曲1钱,麦芽2钱,山楂2钱,胡连1钱5分,炙甘草1钱5分,黄连1钱,当归5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7分重。

【功能主治】健胃杀虫消疳。主治饮食伤脾,泄泻腹痛,肌肉羸瘦,肚大腹胀,饮食不化,毛发枯乾,津液枯竭。

【用法用量】每服1丸,白开水送下。

【注意】忌食生冷硬物。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肥儿丸--《卫生宝鉴》卷十九

【处方】麦糵(炒)半两,川黄连半两,大芜荑半两,神曲(炒)半两,胡黄连半两。

【制法】上为末,(豕从)猪胆汁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蒸热,腹胁胀满,面色痿黄,饮食迟化,大小便不调。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

【注意】乳母忌酒面生冷。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九

肥儿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别名】鸡肫肥儿丸

【处方】白术1两,茯苓8钱,厚朴4钱,麦冬4钱,扁豆5钱,芡实8钱,枳实4钱,麦芽6钱,神曲6钱,莲肉8钱,胡连2钱,山楂8钱,鸡内金4钱,黄连1钱,橘皮8钱,黄耆5钱,蓼实1两,炙甘草3钱,丹皮3钱。

【制法】上为极细末,炼蜜为丸,7分重。

【功能主治】健脾整肠,助消化。主治小儿乳食伤脾,腹胀气闷,呕吐泄泻,面黄肌瘦,食物不消,枯干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1丸,白开水送下。

【注意】忌生冷硬物。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肥儿丸--《人己良方》

【处方】人参2钱,山楂3钱,青皮2钱,槟榔2钱,麦芽2钱(炒),武夷茶2钱,神曲3钱(炒),芦荟3钱(用瓦罐装住,外用泥封,火煨透),使君子肉2钱(去皮壳)。

【制法】上为细末,糊为丸。

【功能主治】消疳积,化疳癖,化疳热,伐肝补脾,进饮食,杀疳虫,润肌肤,养元气,长肌肉。主治疳积,好食而肥。

【用法用量】米汤送下。

【摘录】《人己良方》

肥儿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别名】疳积丸

【处方】肉豆蔻(煨)5钱,使君子仁5钱,麦芽(炒)5钱,胡黄连5钱,六神曲(炒)5钱,槟榔5钱,木香2钱,白术(炒)5钱,山楂2钱,枳实(炒)2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重1钱。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消疳杀虫。主治小儿脾胃虚弱,面黄肌瘦,腹大青筋,食少泄泻。小儿食积、虫积。

【用法用量】疳积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上海方)〕。

【注意】忌食油腻、生冷。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肥儿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杭州方)

【别名】消疳肥儿丸

【处方】炒冬术1两,使君子肉(炒)3钱,炒山楂5钱,怀山药5钱,芡实5钱,广陈皮3钱,川黄连2钱,焦麦芽5钱,白茯苓5钱,炒米仁1两,泽泻3钱,建神曲7钱,白扁豆7钱,广藿香2钱。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潮重2钱。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消疳杀虫。久服令儿肥健。主治小儿脾胃虚弱,杂食生冷油面,致成疳积,面黄肌瘦,潮热食少,青筋绽露,腹大坚痛,大便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1丸,米饮汤或开水化服,早晚各服1次。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杭州方)

肥儿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昆明方)

【别名】健脾肥儿丸

【处方】炒青蒿2两,芜荑1两5钱,焦楂3两,青皮3两,甜百部3两,炒白芍3两,漂白术4两,胡连1两5钱,广木香8钱,炒麦芽3两,槟榔2两,石斛2两,生草2两,洋榧肉3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清肝,化虫,健脾,开胃。

【用法用量】每服1丸,3岁以下减半,开水调服。

【注意】忌生冷、香燥。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昆明方)

肥儿丸--《饲鹤亭集方》

【别名】五疳肥儿丸

【处方】白术1两,茯苓1两,山药1两,连翘1两,神曲1两,枳实1两,楂肉1两,莲子1两,扁豆1两,麦芽1两,谷芽1两,五谷虫1两,香附8钱,陈皮8钱,地骨皮8钱,青皮6钱,米仁6钱,党参5钱,银胡5钱,川朴5钱,泽泻5钱,砂仁5钱,木香2钱。

【制法】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杀虫退热。主治小儿脾虚疳积,面黄体瘦,大腹膨胀,一切积滞。

【用法用量】五疳肥儿丸〔《全国中药成药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